生药重点
生药学内容重点

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他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来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植物的细胞形态和基本机构1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外边包围着一层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内物质总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总称,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核,细胞质,质体等。
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有哪些?如何鉴别?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统称为后含物,包括:(1)淀粉贮藏淀粉是以淀粉粒形式贮藏在植物根,块茎和种子等薄壁细胞中。
直链淀粉:水有更强的亲和性支链淀粉二者遇水膨胀不一,从而显示出了折光上的差异鉴别:1含有支链淀粉的淀粉粒遇稀碘液显蓝色,支链淀粉显紫红色。
2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常显偏光现象,已糊化的则无偏光现象。
(2)菊糖有果糖的分子聚合而成。
多含在菊科,桔梗科和龙胆科部分植物根的细胞里。
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醛。
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细胞内可见成类圆形或扇形结晶的菊糖。
鉴别:菊糖遇25% a-萘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显紫红色而溶解。
(3)蛋白质植物细胞中的贮藏蛋白质通常是以糊粉粒的状态贮存在细胞质或胞液里,体积很小。
鉴别:贮藏蛋白质遇碘呈暗黄色;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显紫红色。
(4)脂肪和脂肪油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形成的酯,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肪;液态称为脂肪油。
成小油滴状态分布在细胞质里,二者均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遇碱则皂化鉴别:与苏丹3溶液显橙红色,红色和紫红色,遇锇酸变成黑色(5),晶体:1草酸钙结晶①单晶②针晶③簇晶④砂晶⑤柱晶2碳酸钙结晶:形成钟乳体,形状如一串悬垂的葡萄。
区分:1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但遇20%硫酸便溶解,并形成硫酸钙针状结晶析出。
2碳酸钙结晶加醋酸,则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可与草酸钙结晶区别。
3其他结晶:硫酸钙结晶、靛蓝结晶、芸香甘结晶等3细胞膜: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4纹孔和胞间连丝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1.鉴别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形态、颜色、气味等。
2.鉴别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结构、纤维、油脂等。
3.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二、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1.提取方法:水煎法、浸泡法、超声波法等。
2.分离方法: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3.提取分离常用设备:萃取器、蒸馏器、离心机等。
4.分离纯化技术:色谱法、电泳法、凝胶渗析法等。
三、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主要药效成分分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2.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4.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1.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等。
2.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清洁生产技术:微生物控制、灭菌方法等。
4.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技术:DNA分子标志物、药材指纹图谱等。
五、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1.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3.制剂常用技术与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干燥技术等。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光解、氧化等影响因素。
总结:生药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分析,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
这些知识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药学领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生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天然草药中提取和制备药物的过程。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材的生长、采集、贮存、加工、提取、纯化等一系列过程。
19009_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生药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 研究植物药材的起源、性状、组成、药效以及提取、纯化和分析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概述生药学的几个重点领域。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和性状特征药用植物按其药材部位分类,分为全草、种子、茎叶、根和果实等。
药材的性状特征如形态、颜色、气味、味道、质地等是进行鉴定和鉴别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药师正确辨认和使用药材。
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甾醇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对研究药材的功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的炮制和制剂研究药用植物需要通过炮制和加工制剂才能形成实用的药物。
炮制工艺包括洗净、晒干、炙烤、蒸煮等,能改善药材的质地和稳定性。
制剂研究则是将药材制成丸剂、颗粒剂、浓缩液等形式,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药用植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是生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溶剂、超声波和微波等技术来增加提取效率。
分离技术则包括色谱、电泳和质谱等,能够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五、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了解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前提。
药效评价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药物药理研究则是深入探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前,药用植物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鉴别、纯度、含量测定等,以确保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安全性评价则关注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七、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和开发生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应用和开发药物,以满足人们的临床需求。
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等方面的考虑。
开发新药物则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分子改造和药理学研究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结:生药学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性状特征、有效成分、炮制和制剂研究、提取和分离技术、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合理应用和开发等。
《生药学》第一学期生药学重点与难点

生药学各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总论绪论本章重点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难点是生药学的任务。
一、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本章重点是生药的拉丁名组成、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和常见生药分类方法。
难点是生药分类法的优、缺点比较。
二、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本章重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站类和挥发油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难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鉴别方法。
三、生药的鉴定本章重点是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难点是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四、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本章重点是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加工和干燥方法,难点是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和生药贮存中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因素。
五、中药材的炮制本章重点是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难点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及目的。
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本章重点是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难点是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依据、内容及方法。
七、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章为了解性章节,不作重点要求。
第二篇各论第八章一一第十章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难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三种麻黄基源、性状、显微方面的区别。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其理化鉴别方法,难点为多基源生药之间的区别、性状与显微特征,同科近源生药的区别于联系,根与根茎类药材的区别。
具体有大黄与何首乌在显微特征上的区别、三种黄连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的区别、川乌的显微鉴别特征、毒性成分、白芍、淫羊藿、防已的基源、厚朴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五味子的气味和主要显微特征、肉桂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板蓝根的基源、山楂的基源和成分、苦杏仁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黄芪和甘草得主要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黄柏的显微特征、沉香的基源和显微特征、丁香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人参和三七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当归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川芎的性状特征、柴胡的来源和成分、马钱子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龙胆的显微特征、薄荷的显微特征、丹参的化学成分、枯芩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洋金花的显微特征、毛花洋地黄叶的化学成分、地黄的规格和成分、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天花粉的来源和成分、桔梗的显微特征、青蒿的来源和显微特征、红花的来源、苍术的显微特征、木香的性状鉴别、显微特征、半夏的来源、川贝母三种规格在性状特征上的区别、麦冬显微特征、砂仁的基源和显微特征、莪术的基源、天麻的基源和性状特征。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老师提到的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
毛茛科:黄连
小檗科:淫羊藿
木兰科:厚朴
樟科:肉桂
罂粟科:延胡索、阿片
豆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甘草和黄芪的来源、特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蔷薇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山楂和苦杏仁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性状和显微)、药理作用。
唇形科:特征
重点药材:丹参和黄岑的来源、特征(生药特征和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忍冬科:金银花的来源、特征、显微特征
菊科:特征、花程式
重点药材:苍术和青蒿的来源、性状和药理作用。
注意:除了这些科这些药材,老师上课也讲了其他科其他药材,大家最好看一下ppt,了解一下,切不可仅仅复习这些。
二、名词解释(这些只是老师提到的一部分,其他重要的概念请看笔记,课件或资料)
狮子盘头、凯氏点/带、营养叶、朱砂点、完全叶/花、晶鞘纤维、花程式、二强/四强雄蕊、过桥、花甲、等面叶。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原料的来源、有效成分及其获取、贮藏、加工、鉴定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归纳:
1. 药用植物:了解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中药材、草药等。
2. 药用动物:了解常见的药用动物及其药用部位,如动物胚胎、动物脏器等。
3. 药用矿物:了解常见的药用矿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矿石、矿泉水等。
4. 药用菌藻:了解常见的药用菌藻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灵芝、草菌、螺旋藻等。
5. 药物提取与制备:掌握药物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酒提法、酸碱提取等,并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干燥、粉碎、复配等。
6. 贮藏与保存:了解不同类型药材的贮藏和保存方法,如冷藏、避光、密封等,以确保其有效成分的保存。
7. 鉴定与检测:学会对原料药材进行鉴别、纯度和质量检测,如显微镜鉴定、化学分析、生物活性评价等。
8. 药理学: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等。
9. 新药开发:了解新药开发的流程和方法,如药物筛选、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10. 中药学与中药制剂:了解中药的组成、功效、配伍规律和制剂方法,如煎剂、散剂、丸剂等。
这些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研究和应用药物原料、药物制剂以及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学重点总结修改版

生药学重点一、前六章重点总结绪论1.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是印度的《寿命吠陀经》2.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注《神农本草经》3.《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4.《本草纲目》是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是我国16世纪以前一样成就的总结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所含有的成分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朗博比尔定律)色谱法等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黄酮类:定义略;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刺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广谱的生理活性;鉴别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铝盐络合反应,黄绿色)皂苷类;皂苷是广泛寻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苷类成分,他的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永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
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皂苷元为30个碳原子组成的三萜类衍生物。
因为含有羧基,故又称为酸性皂苷,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甾体皂苷的皂苷元有27个碳原子组成,中性,又称为中性皂苷;鉴别反应泡沫是检验皂苷的经典方法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大多数具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碱性化合物。
鉴别反应:1.沉淀反应(碘化铋钾试剂、磷钼酸)2.显色反应。
多糖类:多糖类是由10个碳原子以上的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第四章1.生药内源性有害物质主要包括肝毒性成分和肾毒性成分等。
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
2.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有害元素,农药残留3.其他有害物质:黄曲霉素,二氧化硫第五章1,生药质量标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来源,名称,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检测,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与贮藏等项2,生药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过两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指纹图谱也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质量的有效方法3,生药指纹图谱必须同时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重现性4,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一小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来制定5,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6,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到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到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7,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剩余1/3则作留样保存8,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9,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10,定量用的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化学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5%以上第六章1、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现象,称为化学宗、化学变种或化学型,是影响生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块茎:天麻,延胡索,半夏草质茎:麻黄根茎:黄连,川穹,苍术,莪术鳞茎:川贝母根块根:何首乌,乌药,地黄,麦冬,郁金根:白芍,防己,川乌(母根),板蓝根,黄芪,当归,柴胡,白芷,黄芩,天花粉,桔梗,木香根及根茎:细辛,大黄,甘草,人参,三七,龙胆,丹参木材:沉香地上部分:薄荷,益母草,青蒿叶:淫羊藿,番泻叶皮:厚朴,肉桂,黄柏果实:五味子,山楂,枸杞子,砂仁种子:苦杏仁花蕾:辛夷,丁香花:红花(管状花),西红花(柱头),金银花(花和花蕾)洋金花冬虫夏草:子座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灵芝:子实体绵马贯众:根茎及叶柄残基1.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2.生药的鉴定: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化学指纹图谱:通常的化学指纹图谱,是指采用光谱、色谱或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于表征生药化学成分特征的图谱。
4.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5.子座: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形成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称子座。
6.星点:指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
如星星点缀。
其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7.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
多指根类药材(何首乌)外侧皮部的异常维管束。
8.过桥杆:黄连根茎的中段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细瘦光滑,状如茎秆,习称过桥杆。
9.车轮纹:防己等药材的横切面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由木射线形成的稀疏或较密集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10.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排列成细密放射状纹理,状似开放的菊花,称菊花心,如黄芪,桔梗板蓝根等药材。
11.金井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断面外部(皮层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黄色或淡黄色,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又称金心玉兰,如黄芪,桔梗板蓝根等。
12.朱砂点:苍术根茎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
13.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
14.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闭合。
15.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或淡棕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6.鹦哥嘴:指冬麻顶端留有的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因头尖色红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17.当门子:野生麝香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
(粉末状者习称'“散香”,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银皮和细毛。
)18.乌金衣:天然牛黄(胆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19.挂甲:天然牛黄(胆黄)其水液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经久不褪,习称“挂甲”。
20.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道地药材1、四大北药:潞丹参、北(西)大黄、北黄芪、岷当归。
2、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3、四大南药:槟榔、阳春砂、巴戟天、益智。
4、四大皖药:丹皮、木瓜、菊花、白芍。
5、著名的关药有:人参、关鹿茸、花鹿茸、辽细辛、关龙胆等。
6、川药: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等。
7、著名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等。
8、其他:宁夏枸杞、山东阿胶、北全蝎、云南三七、广西蛤蚧、江苏薄荷、江西枳壳等。
生药鉴别特征1、含草酸钙针晶的生药:肉桂(射线细胞中)、龙胆(薄壁细胞中)、苍术(薄壁细胞中)、半夏(粘液细胞中)、麦冬(粘液细胞中)、天麻(薄壁细胞中)。
2、含草酸钙砂晶的生药:麻黄(注意有嵌晶纤维)、心叶淫羊藿、洋金花。
3、含草酸钙柱晶的生药:心叶淫羊藿、防己、沉香。
4、含油细胞的生药:马兜铃科细辛,木兰科厚朴、五味子,樟科肉桂,姜科砂仁、莪术。
5、含树脂道的生药:五加科的人参、三七。
6、含分泌细胞的生药:桔梗、红花。
7、含油管或油室的生药:伞形科的当归(油室和油管)、柴胡(油管)、川芎(油室),菊科的苍术(油室)、木香(油室)。
8、含糊化淀粉粒的生药:白芍、延胡索、莪术。
9、木质部导管可见成V形排列的生药:白芍、川芎、龙胆。
10、含菊糖的生药:桔梗、苍术、木香。
11、含木间韧皮部的生药:沉香、天花粉。
12、石细胞壁有的3面厚1面薄的生药:肉桂、麦冬。
13、木栓层有石细胞的生药:黄芩、天花粉(成环)、苍术(成环)。
生药鉴别1、怎样鉴别五味、山楂、砂仁的粉末特征?(果实类生药)五味子:①种皮外层石细胞,孔沟极细密。
②种皮外层石细胞,纹孔较大而密。
③油细胞散在于表皮中。
④可见淀粉粒、纤维、内胚乳细胞。
山楂:①石细胞壁厚达20~50um,层纹明显,孔沟较粗。
②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钝。
③果肉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淀粉粒、棕色物。
砂仁:①油细胞一层。
②可见色素快。
③内种皮含硅质块。
④可见细小淀粉粒、草酸钙方晶和簇晶、内胚乳细胞、假种皮、色素细胞。
半夏:①淀粉粒甚多。
②草酸钙针晶多,存在于粘液细胞中。
③螺纹导管。
天麻:①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②含多糖团块或颗粒。
③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
薄荷:①有腺鳞。
②可见橙皮苷结晶。
③腺毛及非腺毛。
④气孔直轴式。
厚朴:棕色①分枝状石细胞,较大。
②纤维多成束。
③油细胞多单个散在。
④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及木栓细胞。
肉桂:红棕色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
②石细胞,壁有的3面厚,1面薄。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梭形。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散在射线细胞中。
黄柏:黄色或深黄色①分枝状石细胞,形大。
②草酸钙针晶众多。
③纤维素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④粘液细胞较易察见,类球形。
黄芪粉末:米黄色①气微甘,味味苦,嚼之有豆腥味。
②纤维多成束,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
③石细胞少见,孔沟稀少。
④木栓细胞淡黄绿色。
⑤淀粉粒较多,单粒复粒均有。
⑥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
甘草粉末:棕黄色①纤维成束或分离。
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较大,常破碎。
③木栓细胞红棕色,有的含形状不一的棕色块状物。
④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
黄连:棕黄色①石细胞鲜黄色②韧皮纤维成束,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壁较厚。
③木纤维成束,鲜黄色。
④可见淀粉粒及细小草酸钙方晶。
黄芪:黄色①石细胞淡黄色②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壁木化。
③纺锤形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
④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壁常呈连珠状增厚。
何首乌:①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簇晶与较大的类方形结晶合生。
②淀粉粒众多。
③有棕色细胞,棕色块。
地黄:①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
②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麦冬:①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②石细胞,壁有的3面厚,1面薄。
防己:类白色或黄白色①富含淀粉粒。
②石细胞类圆形、壁稍厚(薄),纹孔及孔沟明显。
③纤维长梭形。
④可见草酸钙方晶。
⑤老根中央有1至多个同心环状的木栓组织环。
当归: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
②有时可见油室和油管碎片。
③有木栓细胞,淀粉粒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比较。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形状、分支细长圆柱形、少分支略成三棱形、较多分支细圆柱形、较多分支表面略粗糙粗糙无粗糙感细纵棱18-20 18-28 13-14节间2-6cm 2-6cm 1.5-3cm膜质鳞叶上部2裂(稀3裂)先端反卷,基部连和成筒状,长3-4cm 上部3裂(稀2裂),先端稍反卷,长2-3cm上部2裂(稀3裂),先端钝、不反卷,长1-2cm断面类圆形或扁圆形,髓部红棕色三角状圆形类圆形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横切面显微特征比较。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横切面形状类圆形类三角形类圆形维管束8-10,形成层类圆形12-15,形成层类三角形8-10,形成层类圆形棱脊18-20 18-24 13-14髓薄壁细胞壁非木化,常含红棕色块状物壁微木化壁木化环髓纤维偶有较多,成束或单个散在无相同点都有朱砂点红花和西红花的区别。
红花西红花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科属菊科鸢尾科药用部位(不带子房的)干燥管状花干燥柱头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为橙红色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柱细长、黄色,柱头3、深红色性状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雄蕊5,花药取本品入水后,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简单习题1.取某种子数粒,捣碎,置试管中、加水数滴湿润,管口悬挂苦味酸钠试纸,用软木塞塞紧,置温水浴中,10分钟内试纸显砖红色,它是检查( )A.苦杏仁苷B.橙皮苷C.芥子苷D.补骨脂素E.蒽醌类化合物 A 2.种皮的表皮全为石细胞组成( ) 种皮的表皮为薄壁细胞与石细胞组成( )A.五味子B.苦杏仁C.补骨脂D.小茴香E.马钱子 A,B 3.苦杏仁、桃仁等均含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 )A.氢氰酸B.苯甲醛C.葡萄糖D.异硫氰酸E.脂肪油 ABC 4.山楂的植物来源是( )A.山里红B.山楂C.野山楂D.榠楂E.湖北山楂 AB5.种子呈扁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饱满、边缘较厚,气微,味苦( ) 种子呈长卵形,扁平,顶端尖,中部膨大,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薄。
气微,味微苦( ) 含有苦杏仁苷,与苦味酸钠试纸反应呈阳性者( ) 种皮石细胞多呈贝壳形( )A.苦杏仁B.桃仁C.两者都对D.二者都不对 A,B,C,A 6.以下哪些是黄芪的性状特征( )A.表面灰黄或淡棕褐色B.质硬而韧,断面强纤维性C.断面皮部橙红、木部金黄D.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E.菊花心 7.“粉甘草”为( )A.粉性足的甘草B.断面平坦的甘草C.刮去栓皮的甘草D.粉末状的甘草 C 8.以下哪项不是甘草的鉴别特征( ) A.表面红棕或暗棕色 B.表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 C.味甜而特殊D.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E.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D 应为草酸钙方晶聚合成筒状,柱头长圆柱形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 功效性寒,活血通经、养血去斑、消肿止痛性寒,活血通经、养血去斑、消肿止痛9.甘草含何种化学成分?甘草的解毒作用取决于哪一种成分?为什么?(1)甘草根及根茎主含甘草甜素,系甘草的钾、钙盐,及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等(2)甘草的解毒作用取决于甘草甜素的存在,因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其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