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鉴定方法--资源与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方法,对药材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评估,目的是确定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生药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定方法生药的鉴定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化学试验、色谱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可以初步鉴别生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中,气味是一种重要的辨别特征,不同的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2. 显微镜观察:借助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表皮特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生药的真伪和种属。

显微镜观察在鉴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3. 化学试验:通过化学试验,可以检测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和杂质等。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显色反应、熔点测定、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药材品质和纯度的信息。

4. 色谱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生药鉴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定量和鉴定药材中的各种成分,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生药进行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的不同层面。

二、鉴定要点在进行生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样品准备: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药材样品,遵循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2. 观察标准: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生药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对于不同的生药,其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真伪、质量、产地、功效等进行鉴定的过程。

生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观鉴定:主要通过药材的颜色、形态、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进行鉴定。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一般为红色或橙红色,质硬而有弹性,果核完整;而假品颜色不红或呈黄色,果核破碎或缺失。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微观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

例如,对于天麻来说,真品中的纤维束较多,而假品中纤维束较少且较粗糙。

3. 理化鉴定:包括对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比重、熔点、溶解度等。

例如,对于蜂蜜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等来鉴定其真伪。

4. 化学成分鉴定:使用化学试剂或仪器进行分析,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有的黄连素、鞣质、生物碱等成分的含量来鉴定其品质。

5. 药理活性鉴定:通过实验研究药材对生物体的作用,确定其功效和药理特性。

例如,对于人参来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其对动物的兴奋作用、抗疲劳作用等来鉴定其质量。

以上是生药鉴定常用的方法,不同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生药质量标准

生药质量标准

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A bundance
8000000 7500000 7000000 6500000 6000000 5500000 5000000 4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 0 0 0 0 0 4 .6 4 5 .3 4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七)含量测定 凡已知有效成分、毒性
成分及能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的, 均应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 1. 项目选定原则
▪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 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定量,如对总 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含挥 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七)含量测定
9
0.354 0.750 0.772 0.802 0.813 0.825 0.841 0.969 0.972 1.000 1.038 1.061
▪ 至少应对三批以上的样品进行考察。若 用新的包装材料,应注意观察直接与生药 接触的包装材料对生药稳定性的影响。
▪ 试验方法与计算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 ( 九)炮制 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 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 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 (十)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 注意事项及贮藏等 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 制订。
2
0.354 0.750 0.772 0.802 0.813 0.825 0.841 0.968 0.972 1.000 1.038 1.061
样品共有峰保留时间(RTR)
3
4
5
6
7
0.353
0.353

生药的鉴定1

生药的鉴定1
1.取样前,应注意检定药材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 及包件试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 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情况,作详细记 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并照相。
2020/3/21
2.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测样品的包件数
30
方法如下:
(1)生药总包件在99件(包括99件)以下的,取样5件; (2)生药总包件在100~1000件,按5%取样; (3)生药总包件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生药总包件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都逐件取样。
2020/3/21
新版药典大幅增加符合生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
一是生药标准中不再使用颜色或沉淀的化学反应和光谱鉴别 方法。
二是标准中大幅增加生药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2005年版 药典共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 项,所有的药材和饮片及含生药粉的中成药基本都增加了专属 性很强的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
第七部《中国药典》2000年版 ,共收载药品2691种 一部收载992种, 二部收载1699种。 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399种,修订品种562种。
2020/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7
第八部《中国药典》2005年版,共收载药品 3214种
一部收载1146种, 二部收载1967种, 三部收载101种。 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481种,修订品种975种。
10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2010年版止,目前共出 版9次,分别是1953,1963,1977,1985,1990, 1995,2000,2005 , 2010.
现在主要以2010年版 《中国药典》作为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是指对植物药材进行鉴别、鉴定,确定其品种、种属、性状、质量、药理活性和化学成分等的技术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部形态、细胞组织结构
等特征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鲜明形态特征的植物药材,如各种根、茎、叶等。

2. 解剖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横切面、纵切面等细胞组
织结构变化,鉴别不同的植物药材。

适用对象包括根、茎、叶等。

3. 化学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如挥发油、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等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植物药材。

4. 药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药理效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药材。

5. 毒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植物药材。

6.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提取植物药材的DNA或RNA,进行PCR 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难以通过外部形态鉴定的植物药材。

以上是常见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根据不同的鉴定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鉴定步骤及方法 (1)观察及描述 采用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形态的原则,掌握形 态上的共性和特性。 描述时要准确使用植物形态学知识及专业术语,认 真的观察、解剖和描述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以达到确定品种的目的。 检品不齐全的,须深入产地调查和采集实物,了解 其相关信息,否则就无法着手鉴定。
3 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
一般描述方法 组 织 排 列 描 述 细 胞 形 状 描 述 大 小 的 描 述 数 量 的 描 述 颜 色 的 描 述 粉末特征描述
先 多 数 后 少 数
先 特 殊 后 一 般
先 感 观 后 测 试
4 电子显微镜鉴定技术
电子显微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 大类。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或分析电子显微镜。
化学定量分析 生药的化学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中药含有的某
种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杂质或有害物质的
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化学定量分析通常包括重量分析法和容 量分析法两大类。
光谱鉴定法 它是通过测定中药中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 药品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 850nm的可见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 667cm-1)的红外光区。
色谱鉴定法
柱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薄 层 色 谱 法
薄 层 扫 描 法
毛 细 管 相
鉴 定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质谱鉴定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五、生物鉴定法
利用生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 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以及用 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 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生药的品 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管束,如大黄。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 的平面。
“霜”或“毛”:指药材析出 的结晶,如茅苍术。 “云锦花纹” :指何首乌的花 朵状纹理(异型复合维管束, 存在于皮层),如何首乌。 “金井玉栏”:指某些根类药 材断面浅棕黄色的形成层环与 类白色的皮部,如桔梗。
(7)气:药材的气是由于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 有些药材的气十分特殊,可作为鉴别的主 要依据。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白藓 皮有似羊膻气;
(10)火试:是指用火烧、煅药材,观察所产生的现 象,以鉴别药材。
血竭粉臵白纸上,火 烤即熔化,色泽鲜红 如血,透明无残渣。 海金沙点燃发出爆鸣 声及闪光,可区别相 似品松花粉及蒲黄。
三、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
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以确定其真伪、
纯度、品质以及鉴别依据。
电泳分析法 利用生药含有蛋白质带电荷的成分,在同一电 场作用下,由于各组分所带电荷的性质、电荷数目 以及分子质量不同,而泳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在一 定时间内,各成分的泳动率不同,结合谱带数和染 色不同达到鉴定的目的。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与中药中的某种或某类化 学成分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 来作为鉴别真伪的手段。 化学定性分析
荧光光谱法:利用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在吸收自然光或紫外光 后能发生荧光的性质,对生药及其所含成分进行鉴定的一种 方法。 荧光定性分析:其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是直接取生药的饮片、粉末或其浸出液,如秦皮。 二是本身无荧光的中药,经化学方法处理后。 三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粉末或切片。 荧光定量分析:利用被测物质的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成正比 的关系,对中药所含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1 性状特征描述方法 药材性状包括 药 材 形 状 药 材 大 小 药 材 颜 色 表 面 特 征 药 材 质 地 断 面 特 征 药 材 之 气
药 材 之 味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描述
一是使用生物学或矿物学的形态、组织学等 名词,便于掌握药材鉴定的规律性,便于分 类和推广。 二是采用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 起来的生动、形象的经验鉴别术语,语言简 单,好记易懂,针对性强,但不易掌握其规 律性。
是 否 光 滑
是 否 粗 糙
有 无 皮 孔
有 无 毛 茸
有 无 鳞 叶
其 它 附 属 物
有 无 纹 理
有 无 褶 皱
有 无 槽 沟
有 无 节 等
5 质地:是指用于折试药材所感知到的特征。描述 质地的各种术语,均有一定含义。
“松泡”表示质 轻而松,断面多 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表示含 有一定量的淀粉, 折断时常有粉尘 散落,如山药。
四、理化鉴定法
理化鉴定法就是利用中药中存在某些化学成分 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 器分析的手段,鉴定其真伪、纯度、内在质量,以
及有害物质的有无或含量多少。
1 理化鉴定的应用范围
理 化 鉴 定 的 一 般 方 法 就是根据中药具有的各 种特殊成分的理化性质,进 行的真伪鉴别。包括物理分 析法、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化 学分析法。 就是根据中药含有的 功效成分或主要成分,测定 其相对的含量,本法主要用 于中药的质量评价和纯度检 查。 2
紫外光谱法:利用中药所含组分 的不饱和程度及含量差异,导致 紫外光谱峰位和峰强的差别来鉴 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中药溶 液颜色对光的吸收度,以鉴定 某 外曲线反映中药所含各组分官 能团的差异。
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中药 中无机元素和杂质检查。
免疫鉴定法 细胞生物学鉴定法 生物效价测定法 纯指标测定法 DNA遗传标记鉴定法 mRNA差异显示鉴定法
一、水分测定
1 意义
生药中含有过量的水分,不仅易霉烂变质或 使有效成分分解,还会使应用称量上相对地 减少了实际用量而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控制中药中的水分含量对于保证中药质量有 密切关系。
2 方法
核( 对) 鉴标 定本
3
(4)标本的采集与制备
通常用于原植物鉴定的标本类型有:蜡叶标本、 液浸标本和干燥标本。 2 学名的鉴定
二、性状鉴定法
性状鉴定法也叫“直观鉴定法”,是用感观来鉴 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 一种方法。它是由传统鉴别方法与现代生物和矿 物形态学相结合而形成的。 具体地说,就是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感 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纯度或 粗略估计品质的优劣。
显微定量
利用显微镜及显微测量的某些手段,对一定重 量单味药材粉末中的某些显微特征数量进行分析, 或测定粉末性中成药中某个组分百分含量的一种方 法。
本法亦适用于粉末中药混存物的含量 测定。 显微定量分析主要用于解决采用理化 方法难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些问题。
需定量的药材应呈细粉状态,被测目 的物一般需具备2个条件: 一是应轮廓清晰、可以计数的颗粒。 二是应易于检识且遇常用的显微化学试剂 和封藏剂不发生形态变化。 定重量、定面积法:该法是一种直接定 量的方法。 比率计数定量法:“石松子法”。
1 显微标本片的制备
永久制片 半永久片 临时制片
横切片:观察组织的排列特征。 纵切片:观察茎木类中药的某些细 胞组织。 磨片:坚硬药材如骨、贝壳类。 粉末片:多用于观察组织碎片、细胞及后含物等。 解离组织片:观察某些细胞的形状,如纤维等。 表面片:观察叶、花、全草、果实和种子表面特征。
2 显微鉴定的主要内容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菊花心”:指根或根 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 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 射状纹理,如黄芪。 “车轮纹”:指药材的 断面纹理呈车辐状,如 防已。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油点”:指具有 红色或红棕色油室 或油细胞,如当归. “星点”:指大黄 髓部的异型复合维
第十章
生药鉴定的方法
基源鉴定法 生 药 鉴 定 的 方 法 性状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 理化鉴定法 五大鉴定法
生物鉴定法
一、基源鉴定法
基源鉴定法(又称“来源鉴定法”),就 是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 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 正确的学名(或矿物的名称)或中成药的原料组 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的一种方法。
物理常数的测定 即使用仪器或其他方法测定某些中药如挥发 油类、油脂类、树脂类、加工品类、提取物以及 某些液体中药的物理常数,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 的一种方法。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 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后,在显微镜 下观察其升华物的形状、颜色或加某种化学试剂 观察其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的特征。 微量升华
(2)大小:系指药材的大小、粗细、厚薄等。 单位多用“cm” 。 对鉴定部分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3)颜色:常指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为固定。
有些药材以颜色命名如黄芩、紫草等。 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如玄参要黑、茜 草要红、黄连要黄。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绵马贯众久贮, 根茎和叶柄基部断面变为棕黑色而不能药用;枸杞 子和牛膝变黑后,就说明其已变质。
组织鉴定 组织鉴定 通过观察生物药的组织 构造特征来达到鉴定目的。 主要用于个体较小的完 整药材鉴别。 粉末鉴定 显微常数 显微化学 显微定量
粉末鉴定 通过观察生药的细胞、内含物和颗粒物质的 性状特征来达到鉴定的目的。
用于粉末药材、 外形较大或组织构造 无鉴别特征的药材、 破碎药材、粉末性的 中成药。
2 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指药材的形状,一般较为固定,其与 药用部位密切相关。
观察形状时,亦可用下列术语描述,如: 头(指根及根茎的上部)。 芦(指根顶端短缩的根茎)。 身(指根的主根)。 梢(指根的下部或支根)。 须(指小根或须根)。 连珠(指根及根茎膨大部分呈连珠状)。 疙瘩(指突起不规则)等。
物理常数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