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鉴定依据和一般程序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章 生药的鉴定

7 荧光分析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 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黄连饮片显黄色荧光; 浙贝母粉末显亮淡绿色荧光; 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
24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含量测定
常用以下三种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2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定性鉴别
3 沉淀反应: 利用生药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 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 4 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5 薄层色谱法
23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定性鉴别
6 微量升华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 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 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7
生药鉴定
三
性状鉴定
2 大小
生药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表示生药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中国 药典》规定的大小幅度,系指生药的常见大小。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生药,如葶苈子、车前子、 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8
生药鉴定
三
性状鉴定
3 色泽
1)在观察生药的色泽时,生药应干燥,并应在日光 下观察。 2)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容。一般把 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 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3)各种生药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而同一生药的色泽 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同物异名”
人参: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 、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籽扒参
三七:
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
同名异物
如金钱草在
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tistinae Hance。 广东所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 江西用者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江苏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1ecboma 1ongituba(Nakai) Kupr.等。 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 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生药鉴定的研究对象: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 料药,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饮片:中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 要的加工品。 中成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采用相应制备工艺和加 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同名异物
大黄属中掌叶组的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et Balf.和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1.均具 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但波叶组的河套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则泻 热作用极差。
因此,对中药品种的整理工作十分 重要,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和 主流,必须大量地调查、鉴定、考 证和进行质量分析工作,力求达到 一名一物,一物一名。确定中药名 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例如商品“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分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 形科、玄参科等不同的植物来源。又如 “贯众”,全国曾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 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其中各 地习用的商品和混用的药材有26种,另 外的32种均为民间草医用药。其他如山 慈姑、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金 钱草、石斛的同名异物也很多。在同物 异名的生药中,有的是同科属植物,临 床上已习惯使用,功效尚相似;有的是 同科不同属或者不同科,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不尽一致,有的甚 至没有疗效或者作用完全不同。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又称中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
作为传统的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药的质量和鉴定非常重要。
在中药学领域,对于生药的鉴定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将解释生药的鉴定方法和流程,帮助读者理解生药的质量和真伪。
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药鉴定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外观鉴定是生药鉴定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外观包括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方面。
例如,刺五加的外观应该是棕红色,具有香气和辛辣味,质地应该坚硬,有棱角。
如果刺五加的外观不符合这些特征,可能是伪品。
此外,还需要注意生药的变质情况,如有虫蛀、霉变等,也会降低药材的质量和价值。
其次,药材性质的鉴定是生药鉴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观察和测试这些性质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和纯度。
药材的性质包括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的差异,以及同种草药在不同地区生长的差异等。
例如,当归的性质是甜、辛、温,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但如果购买的药材外观为苦涩,或者没有补血的功效,可能是伪品。
除了外观和性质,生药的化学成分也是鉴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药材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药效和功效。
通过检测和分析生药的化学成分,可以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化学成分的鉴定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鉴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判断其纯度和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可以用于生药的鉴定。
比如,参考药典和中药标准进行比对,了解该生药的规格、用途和药理作用等。
此外,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来鉴定生药的真实性和质量。
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生药进行准确的鉴定。
综上所述,生药的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质量 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 于有效成分已经明确药材 的品质鉴定。
(5)含量测定
鉴定目的
2
鉴
鉴定项目
定
记
鉴定方法
录
及 结
观察现象
果
判 断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鉴定依据
国家颁布的 药品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制订的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
卫《 生中 部华 药人 品民 标共 准和 》国
暂《 行进 标出 准口 》药
品 质 量
部颁标准
一级
国家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 品标准 。
二级
一、《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
➢ 1953年版:收载药品531种,多数为原料药。 ➢ 1963年版:分为2部。常用中药643种(药材446种)。 ➢ 1977年版:内容较大变动,中药1152种,药材882。 ➢ 1985年版:中药713种(药材506种)。 ➢ 1990年版:中药784种(药材509种)。 ➢ 1995年版:中药920种(药材522种)。 ➢ 2000年版:中药992种(药材534种)。 ➢ 2005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 一般性检查 ➢ 感观比较 ➢ 常出现的问题
1 取样前的 准备工作
材 , 逐 件 取 样 。
5
贵 重 药 材 及 不 足 件 : 一
1000
超 过 件 : 超 过 的 按
5%
~
件 : 按 取 样
100
总 包 件 在 件 以 下 : 取
1%
般 药
取 样
5
样 件
100 1000
2 抽取样品的原则
中药材
(1)来源
➢ 首先要观察样品的类别、药用部分是否与送 检时提供的情况相符。
➢ 其是属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是加工 品。
➢ 其药用部位是否相符,有无非药用部位,是 否符合产地加工的要求等。
(3)鉴别
(2)性状
➢ 主要是与中药标准中描述的特征 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
➢ 必要时与标准药材相比较。
➢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体现某一药材的某一特性,而不
第十章 生药的鉴定(1)
第1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 第2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 内容
对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和稳定 性加以鉴定,研究制订出可供鉴别的依据和标准。
2 目的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产中产 品质量的可控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
可以说,对中药进行科学的鉴定是防治疾病和提 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混合袋样”,也叫“初样”。 ➢ 将初样根据不同种类按上述方法反复数次取样,直
至最后剩余的药材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 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贵重药不取平均样品,逐 件取样。 ➢ 取得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的3倍数, 即1/3供检验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的1/3留样 保存。
(3)样品的代表性和取样数量之间的关系
➢2010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共9版
二、地方药品标准
➢ 地方标准收载国家标准中尚未收载的药品,或虽 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 的药品,它具有地区性的约束力。
送检单位
送检日期
一
样
鉴定目的
品
登
样品数量
记
一般状态
样品包装
二、取样
估计取样——就是将整批的中药抽出一部分有 代表性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观察,从而得出规律性 的一种方法。
➢ 个体重量较大的药材,其取样量应比个体较小的 为多,因为个体样品的代表性主要取决于取样的 个数。
➢ 对各类一般药材的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品量可按《中国药典》 的规定执行。
三、鉴定的项目及程序
1 一般程序及主要项目
➢ 鉴定目的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真伪鉴别,纯度检 查(检查杂质有机物和一般杂质),品质鉴定。
➢ 鉴定程序通常按上述排列依次进行。药典规定,中 药材主要有下列内容:来源→性状→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
能将某一个鉴别试验作为鉴定的惟一依据,应结合 其他项目全面考察。例如化学鉴别试验,只能反映 某类或某种成分的存在。
(4)检查
➢ 主要是对药材的纯净与否的限度检查,以控制其 质量。
➢ 检查内容是指药材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 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其中有有害物质、水 分、灰分或浸出物等需测定的项目。
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 以下的药材,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 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 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 规定:
一般药材500~1000g;粉末状药 材25g;贵重药材5~10g。
3 取样的方法
(1)方法:保证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 用取样器(如探针)或手从包件的四角及中间或顶部、 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
➢ 某些固体药材,可将其倒出,摊成正方形,依对 角线划“×”字形,分成四等份,取对角2份,再 如上操作,即连续四等分法取样。亦可采用连续 二分法取样。
➢ 液体药材混合均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 位取样。
(2)样品的处理
➢ 由每一包件中取得混合样品称为“袋样”。 ➢ 大批药材全部袋样混合均匀所取得的样品,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