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理化鉴定名词解释

生药的理化鉴定名词解释引言:生药是指从自然界中采集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用于药物研究、开发和制备的原料。
在药学领域,理化鉴定是对生药品质进行评价和鉴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生药理化鉴定的一些重要名词和概念,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一、质量评价1. 外观特征:通过观察生药外观的颜色、形态、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良好的生药应具有一致的外观特征,无异物、虫蛀、霉变等现象。
2. 溶解性:生药的溶解性可以反映其内部化学成分的特点。
一般来说,良好的生药在适当的溶剂中可溶解较多的成分,而质量较差的生药溶解性相对较差。
3. 挥发性:某些生药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挥发出来。
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与生药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其挥发性来评价生药的品质。
二、化学成分分析1. 总灰分:总灰分指生药中的无机物质的总量,是评价生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将生药加热至灰烬状态,称取并计算其质量差得到。
2.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对生药中特定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测定。
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生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价其质量。
三、微观鉴定1. 组织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可以获得生药的组织学信息。
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特征对于区分不同品种和质量的生药具有重要意义。
2. 粉末特征:将生药制成粉末后,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其粉末特征。
粉末的颜色、颗粒形状、大小等特征可以用于评价生药的质量,以及判断是否存在伪品。
四、理化性质测定1.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是评价生药颗粒粒径大小分布的方法。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了解药材颗粒的大小、均匀性等,从而进一步评价生药的品质。
2. 均匀度测定:均匀度是指生药内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布的一致性。
均匀度测定可以通过取样测定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而得到生药的均匀性信息。
生药的鉴定方法--资源与质量标准

1 鉴定步骤及方法 (1)观察及描述 采用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形态的原则,掌握形 态上的共性和特性。 描述时要准确使用植物形态学知识及专业术语,认 真的观察、解剖和描述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以达到确定品种的目的。 检品不齐全的,须深入产地调查和采集实物,了解 其相关信息,否则就无法着手鉴定。
3 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
一般描述方法 组 织 排 列 描 述 细 胞 形 状 描 述 大 小 的 描 述 数 量 的 描 述 颜 色 的 描 述 粉末特征描述
先 多 数 后 少 数
先 特 殊 后 一 般
先 感 观 后 测 试
4 电子显微镜鉴定技术
电子显微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 大类。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或分析电子显微镜。
化学定量分析 生药的化学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中药含有的某
种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杂质或有害物质的
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化学定量分析通常包括重量分析法和容 量分析法两大类。
光谱鉴定法 它是通过测定中药中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 药品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 850nm的可见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 667cm-1)的红外光区。
色谱鉴定法
柱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薄 层 色 谱 法
薄 层 扫 描 法
毛 细 管 相
鉴 定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质谱鉴定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五、生物鉴定法
利用生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 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以及用 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 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生药的品 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方法,对药材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评估,目的是确定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生药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定方法生药的鉴定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化学试验、色谱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可以初步鉴别生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中,气味是一种重要的辨别特征,不同的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2. 显微镜观察:借助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表皮特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生药的真伪和种属。
显微镜观察在鉴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3. 化学试验:通过化学试验,可以检测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和杂质等。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显色反应、熔点测定、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药材品质和纯度的信息。
4. 色谱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生药鉴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定量和鉴定药材中的各种成分,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生药进行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的不同层面。
二、鉴定要点在进行生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样品准备: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药材样品,遵循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2. 观察标准: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生药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对于不同的生药,其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真伪、质量、产地、功效等进行鉴定的过程。
生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观鉴定:主要通过药材的颜色、形态、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进行鉴定。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一般为红色或橙红色,质硬而有弹性,果核完整;而假品颜色不红或呈黄色,果核破碎或缺失。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微观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
例如,对于天麻来说,真品中的纤维束较多,而假品中纤维束较少且较粗糙。
3. 理化鉴定:包括对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比重、熔点、溶解度等。
例如,对于蜂蜜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等来鉴定其真伪。
4. 化学成分鉴定:使用化学试剂或仪器进行分析,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有的黄连素、鞣质、生物碱等成分的含量来鉴定其品质。
5. 药理活性鉴定:通过实验研究药材对生物体的作用,确定其功效和药理特性。
例如,对于人参来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其对动物的兴奋作用、抗疲劳作用等来鉴定其质量。
以上是生药鉴定常用的方法,不同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4)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 新药源和寻找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 口生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 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 血竭”为名入药。
第二节 原植物鉴定
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三、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 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 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 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 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 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 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
第三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即通过眼观、手 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 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 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 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 行鉴别的方法。
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 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 的准确无误。是生药鉴定的根本 和基础。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 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 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 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 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 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 形态构造。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 异名的生药,通过调查研究,加 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 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生 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 全。
3)在生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 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 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 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牛膝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维管束 (维管束环的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商陆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形成层 环及其所形成的三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
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有 时增厚,也有表皮发育成数列根 被细胞,壁木栓化或木化;
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内皮 层凯氏点通常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茎:外层为表皮;皮 层中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中柱中散有多数有限外韧维管束, 也有周木维管束(如菖蒲);多含草 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
2、根茎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注意鳞茎、块茎、球茎常含多量 较大的淀粉粒,其形状、大小、 脐点、层纹以及复粒等特征是鉴 别的重要依据;
鳞茎的鳞叶表皮常可察见气孔;
石细胞: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 其细胞壁在偏光显微镜下呈亮黄 色或亮橙黄色;
纤维、导管、矿物类物质:在偏 光显微镜下则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状 物、毛茸等也呈现出不同的偏光 特性。
注意碎块的形状、颜色、横断面 和纵断面观的形态特征及色素颗 粒颜色,如羚羊角等。
(十三)矿物类生药
主要应注意: 晶体的大小、直径或长径;晶形
的棱角、锐角或钝角; 色泽、透明度、表面纹理及方向、
光洁度; 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如朱砂、
石膏等。
(十四)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中药丸散锭丹等成方制剂,大多直 接用各种粉末生药及生药浸膏配制 而成。
2、根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木栓组织:多见,注意木栓细胞 表面观的形状、颜色、壁的厚度, 有的可见木栓石细胞(如党参)。
导管:一般较粗,注意其类型、 直径、导管分子的长度及末端壁 的穿孔的形状及排列等。
石细胞:应注意形状、大小、细胞 壁增厚形态和程度、纹孔形状及大 小、孔沟密度等特征。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的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生药鉴定是指对植物药材进行鉴别、鉴定,确定其品种、种属、性状、质量、药理活性和化学成分等的技术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部形态、细胞组织结构
等特征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鲜明形态特征的植物药材,如各种根、茎、叶等。
2. 解剖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横切面、纵切面等细胞组
织结构变化,鉴别不同的植物药材。
适用对象包括根、茎、叶等。
3. 化学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如挥发油、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等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植物药材。
4. 药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药理效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药材。
5. 毒理学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进行
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植物药材。
6.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提取植物药材的DNA或RNA,进行PCR 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适用对象包括难以通过外部形态鉴定的植物药材。
以上是常见的生药鉴定方法及其适用对象,根据不同的鉴定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鉴定(pΒιβλιοθήκη 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 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 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品 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理化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发展很快,新的分析 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 可确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开发利用新资源; 指导中药材的栽培加工,扩大药
1.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 用
应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来研究种 间、属间的DNA变异情况,从而揭 示物种的亲缘关系,为物种鉴定 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依据。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比较4种甘 草属植物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 刺甘草和刺果甘草的遗传关系。
通过DNA扩增的RAPD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发现富含甘草甜素的光果甘 草和乌拉尔甘草之间遗传关系非 常相近。
一、DNA遗传标记技术的方法及 原理
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 性(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其基本原理是物种的基因组DNA在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在特定 的核苷酸顺序上切割,产生相当 多的大小不等的DNA片段;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检 测与被标记DNA相关的片段,构建 多态性图谱。
用RAPD方法对人参、三七及4种人 参伪品的DNA进行PCR扩增,所得 DNA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别人参属的 3种生药及伪品。
3.在道地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一个物种的种内多样性是道地药 材品质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道地生药与非道地生药的本质区 别是作用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差 异,其形成主要受遗传因子和环 境因子的影响。
用部分; 制订中药质量标准。
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
物理常数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 硬度、黏稠度、沸点、熔点等。
一般理化鉴别 呈色反应:
利用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能与 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 来鉴别。
多在试管中进行,或在生药切面 或粉末上滴加各种试液,观察呈 现的颜色以了解某成分所存在的 部位。
该方法试验步骤繁琐(包括 southern转移、探针标记、杂交、 检测等),又受到探针来源的限制, 所需DNA样品量大。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o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明 的一种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的体 外酶促合成特异性核酸片段技术, 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 灵敏,不需提纯,不需使用同位 素、省去了基因克隆步骤、对植 物材料要求不严、用量少;
但该技术所需的一对引物设计, 需要知道物种的遗传信息,因而 在生药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和任意引物PCR(APPCR)
将生药的干粉、切片或浸出液少 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 学试液,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 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观察 所产生的特殊颜色。
荧光分析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 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例如
黄连饮片显黄色荧光;
浙贝母粉末显亮淡绿色荧光;
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
AP-PCR技术是用20-30个碱基的任 意引物,以未知序列的基因组DNA 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4.DNA测序方法(DNASequencing)
基于PCR的DNA直接测序技术以PCR 扩增引物作为测序引物,使DNA分 子鉴定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DNA分子遗传标记在生药鉴 定中的应用
色谱法
常用以下三种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直接分析生物 的基因型,具有下列特点: 遗传稳定性 遗传多样性 化学稳定性
沉淀反应:
利用生药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 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
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微量升华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 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 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 别特征。
显微化学反应(microchemical reaction)
这两者与不含甘草甜素或含量极 低的刺甘草和刺果甘草的遗传关 系则较远,与植物分类学研究相 吻合。
2.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通常PCR扩增的模板DNA都来自新 鲜的动植物组织材料,因DNA分子 遗传标记方法用于生药鉴别中,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从干的 或陈旧的生药样品中提得生药本 身的DNA,并能用于PCR扩增,这 方面已有成功的报道。
这两种技术是在90年代初几乎同 时发明的。
其主要优点是适于未知序列的基 因组DNA的检测。
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合成 的较短的单个随机引物(10核苷 酸),利用生药总DNA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非特异 性的PCR扩增反应,可获得一组不 连续的DNA片段,分析扩增产物电 泳图谱在不同类群中的变异。
应用DNA遗传标记技术,比较道地 生药与非道地生药的基因差异, 将有助于阐明道地生药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