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定的意义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方法,对药材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评估,目的是确定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生药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定方法生药的鉴定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化学试验、色谱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可以初步鉴别生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中,气味是一种重要的辨别特征,不同的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2. 显微镜观察:借助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表皮特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生药的真伪和种属。
显微镜观察在鉴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3. 化学试验:通过化学试验,可以检测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和杂质等。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显色反应、熔点测定、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药材品质和纯度的信息。
4. 色谱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生药鉴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定量和鉴定药材中的各种成分,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生药进行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的不同层面。
二、鉴定要点在进行生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样品准备: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药材样品,遵循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2. 观察标准: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生药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对于不同的生药,其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3生药的鉴定上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烘干法 甲苯法 减压干燥法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冷浸法、热浸法 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甲法 乙法
3、灰分测定
5、挥发油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0
•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测定: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 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表面附着的不挥发 性无机成分的总和。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入10%盐 酸处理得到的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是衡 量泥沙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地下部位入 药的生药尤为重要。
29
肉桂
海桐皮
30
马钱子
31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 性等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32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自然折断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 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茅
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 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杜仲折断时有 胶丝;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且呈裂片状分层;苦楝皮的折 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和石楠藤的藤茎。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6
• 种既存在又不存在: 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 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 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 的不连续性标准。 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 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 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4)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 新药源和寻找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 口生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 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 血竭”为名入药。
第二节 原植物鉴定
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三、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 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 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 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 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 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 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
第三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即通过眼观、手 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 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 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 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 行鉴别的方法。
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 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 的准确无误。是生药鉴定的根本 和基础。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 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 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 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 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 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 形态构造。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 异名的生药,通过调查研究,加 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 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生 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 全。
3)在生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 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 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 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
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 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 如红花浸水中,水变金黄而花不褪色。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秦 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等作为鉴 别依据。
火试法——是利用生药受火燃烧后产生
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 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如麝香、海金沙 的鉴别。
通常适用于性状鉴定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 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 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药成方 制剂的鉴定。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一)横切片或纵切片 (二)表面制片 (三)粉末制片 (四)解离组织片 (五)细胞内含物鉴定 (六)细胞壁性质鉴定 (七)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测量
看——就是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并以一些简单的术语来形 容,例如观察根类外形时,常用头(根、根茎 的上端)、芦(根端短缩的根茎)、身(主根 部分)、梢(根下部或支根)、须(须根或小 根)、纹、皱、槽、沟、连珠(根、根茎膨大 部分成连珠状)等描述。观察断面特征或饮片 时,常用心(中心部)、菊花纹、车轮纹、云 纹、网纹(均指断面呈现的各种纹形)、朱砂 点(指红色油室)、粉尘(指淀粉)、霜(指 析出的结晶)等词形容。
二、各类生药显微鉴定通则
(一) 根类生药
1、 组织构造 (1)各种类型根的区别
观察根类药材的组织构造,可根据维管系 统,区别其为双子叶植物的初生构造、次生构 造或单子叶植物根。
(2)根类异常构造
又称三生构造,如何首乌块根的形成层环 外有数个异型复合维管束;牛膝根有数轮同心 排列的维管束;商陆根有数轮形成层环。
摸——就是用手触摸生药,以判断生药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例如商品“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分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 形科、玄参科等不同的植物来源。又如 “贯众”,全国曾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 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其中各 地习用的商品和混用的药材有26种,另 外的32种均为民间草医用药。其他如山 慈姑、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金 钱草、石斛的同名异物也很多。在同物 异名的生药中,有的是同科属植物,临 床上已习惯使用,功效尚相似;有的是 同科不同属或者不同科,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不尽一致,有的甚 至没有疗效或者作用完全不同。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定义:生药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就是依 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目的: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发掘利 用新药源。
人工牛黄是以牛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 为原料,与淀粉混合而成;培植牛黄是利用活牛体,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 内插入致黄因子,使之生成牛黄;而体外培育牛黄则是以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 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
南沙参(松泡) 防风(松泡)
当归(油润)
郁金(角质) 杜仲(胶丝)
黄柏(纤维性) 鸡血藤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是否易折断,有无粉尘及断面特征 1.自然折断面 (1)平坦: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牡丹皮) (2)颗粒状:富含石细胞(肉桂) (3)纤维状:纤维束(桑白皮、合欢皮) (4)裂片状:纤维束+薄壁细胞(苦楝皮、黄柏)
➢ 有些药材以颜色命名如黄芩、紫草等。 ➢ 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如玄参要黑、茜
草要红、黄连要黄。
➢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绵马贯众久贮, 根茎和叶柄基部断面变为棕黑色而不能药用;枸杞 子和牛膝变黑后,就说明其已变质。
➢ 药材的颜色,一般均为复合色调,描述的颜色应以 后一种色调为主,前一种为附助色调。如小茴香呈 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附。
➢ “黏性”表示具黏液质,如石斛嚼之则显黏性。 ➢ “油润”表示其质地柔软,含油而有润泽,如熟地黄 ➢ “糟”表示枯朽,呈朽木状,如川木香。
➢ “角质”表示质地坚实,断面且呈半透明状或 有光泽(常因含多量淀粉,蒸煮时致使糊化而 成),如法半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粉末观察
一般不应有木质部的组织(如导管、木纤维等)。主要有木栓细胞、纤维、分泌组织、石细胞及草酸钙结晶。
六、叶类生药
1.组织构造
常通过主脉,切制成横切片:观察表皮、叶肉与主脉三个部分的特征。
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气孔、角质层,有无内含物,毛茸的类型及特征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
3.加热法: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溶液;将菟丝子煮沸,种皮破裂后露出旋卷形的胚,形如吐丝。
4.浮沉法:青黛撒于水面,应浮而不应有下沉物;鉴别沉香的质量,以沉水或半沉水中者质量为佳。
5.研磨法:乳香加水共研成乳白色乳状液,没药加水共研成黄棕色乳状液。
6.滴水法:将水滴在蟾酥表面,水滴处呈乳白色隆起。
第三节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又称来源鉴定(origin identification)法,是中药鉴定的基础。运用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其特点是宏观,主要用于完整的药材的真伪鉴别。
基原鉴定方法:
观察---描述---查阅文献---标本的采集、核对
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法也叫直观鉴定法,是用感官来鉴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一种方法。药材性状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内容。
叶类药材还可制成表面片。
一、根类生药
1.组织特征
首先观察横切面的特征,根据其微管束的类型区别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然后由外而内依次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组织的特征。
a.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具有次生构造,从外而内: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通常无髓。
异常构造:①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如牛膝、商陆;②附加维管柱,如何首乌;③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④木间木栓,如甘松根、黄芩。
薄荷藿香等可揉搓、荆芥可哈气、血竭可燃烧或研粉后闻。
味
药材的味也是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之一。舌尖、舌根分别对甘味、苦味敏感。
甘:甘草、党参等;
苦:苦参、黄连、黄柏、穿心莲、龙胆等;
酸:乌梅、山楂、木瓜等;
辛:如肉桂、细辛等;
咸:牡蛎、鳖甲、草决明、芒硝等。
当归和独活饮片较难鉴别,尝其味则可鉴别,当归先苦辛而后微甜,独活先苦辛而后麻辣。
火试
是指用火烧、煅药材,观察所产生的现象(如特殊的臭气或香气、颜色、烟雾、响声等),以鉴别药材。
如降香火烧之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并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血竭粉末放在白纸上,下面用火烤即熔化,色泽鲜红如血,且透明无渣;
海金砂点燃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可区别出松花粉、蒲黄;
麝香少许用火烧之有轻微爆鸣声,起珠状油点,似烧毛发但无臭气,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常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常具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叶柄残基和鳞片。
如人参根上部具横纹、川木香具纵槽、金银花表面具毛茸;防风的根头部具密集环纹(蚯蚓头)、白花前胡的根头部有叶鞘残基,藉此可与紫花前胡区别等。
断面特征
自然折断面:折断的难易程度,折断时的声响,有无粉尘飞扬,新鲜药材有无汁液流出等。常呈平坦、纤维状、刺状、颗粒性、层状或胶丝状等。
性状鉴定方法:眼看、手掂、鼻嗅、口尝、感试等5种传统鉴别法。
本法适用于各类中药的鉴别,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方法加以确证。
药材形状:
一般较为固定,与药用部位密切相关。
根类药材:一般呈圆柱形、圆锥形,块根呈纺锤形或块状;
根茎类药材:根状茎与根类同,块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鳞茎由多数肥厚鳞片等;
b.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具初生构造,从外而内:表皮、皮层(凯氏带常明显)、维管束辐射型,无形成层,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通常有髓。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的特征
1)表部发达;形成层层环多明显。
3)木质部有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某些药材由于品种不同、加工条件的变化、贮藏时间的不同或杀虫不当等,就会改变其色泽。
药材的颜色一般为复合色调,描述时以后一种颜色为主,前一种颜色为辅。如小茴香呈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如果所描述的药材具有2种不同的颜色,一般将常见的颜色写在前面。
表面特征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包括光滑、粗糙、有无皮孔、毛茸、鳞叶及其它附属物,有无纹、槽、皱等,有无节等。
共已发行了9个版本: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
基本内容:
1.药材及其制品标准/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等。
2.成方及单味制剂/同上
蟾酥粉末少许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青黛少许,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产生。麝香灼烧,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其它:“磁石召铁”、“琥珀拾芥”、“牛黄挂甲”等等。
荧光检测法
利用中药的某些成分在阳光或紫外灯下能产生荧光的特性,对药材进行鉴别,尤其适合于鉴别外形相似较难以分辨的药材。
如秦皮水浸液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
1.取样:⑵中成药
①液体制剂:一般取样200ml;
②固体制剂:片剂200片、丸剂10丸、胶囊20个、粉状制剂100g。
③贵重药酌情取样
取样方法:
①固体药材从包件四角、中间等分别取样。
②液体药材混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位取样。
③贵重药品逐渐取样。
说明:取样量为检验所需的3倍以上,1/3供检验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保存。
4)根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乌头等。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征
1)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有时增厚或由表皮发育成数列根被细胞,壁木栓化或木质化,有的壁上有增厚的细条纹,如百部;
2)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
3)无形成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数目多,相间排列成一圈,无射线;
4)有髓,髓部大,多为薄壁细胞。
②内涵韧皮部,有的形成双韧维管束。
b.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具初生构造,表皮细胞1列,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大多明显,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通常无明显的髓。
2.粉末特征
根茎类中药的粉末鉴定,主要注意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等)、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木栓细胞或表皮细胞、淀粉粒、菊糖等。
大黄显黄棕色或棕红色荧光,而混伪品则显蓝色荧光。
金属探测法
用磁铁靠近药材样品,鉴别药材是否掺有铁粉、铁丝等,或使用金属探测器,检查是否掺有其他金属。多适用于贵重药材中。如三七、天麻等
第五节生药的显微鉴定
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等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伪、纯度或品质。
采用显微镜(光学、电子)观察动植物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的特征及矿物的光学特性等为主要内容。
显微制片---显微鉴定(定性、定量)---观察与描述
显微鉴定
含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细微结构,如: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
适用范围;
1、性状不能识别的药材或性状相似、组织有较大差别的药材(真伪鉴别);
2、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
3、粉末药材制备的中成药。
一般鳞茎、块茎常含较大的淀粉粒,鳞茎的鳞片表皮常可查见气孔、表皮细胞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类常较易见环纹导管和针晶等;
蕨类植物的根茎可见梯纹导管。
三、茎木类生药
1.茎木类生药的组织构造:区别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茎。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表皮(毛茸和气孔)、厚角组织、维管束、髓发达
木质茎:周皮、皮层、形成层环、年轮、髓较小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取样原则:⑴中药材:
①总包件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②100~1000件的,按5%取样;
③〉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④贵重药材或〈5件的一般药材,逐件取样。
⑤破碎的、粉末类药材,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一般药材100~500 g;粉末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
单子叶植物茎:表皮、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生、无髓
裸子植物茎:木质部主要为管胞,无纤维。
2.粉末生药的观察
除了无叶肉组织外,其他组织一般都可能存在。
四、皮类生药
1.组织结构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
(2)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和分泌组织(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等)及内含物,如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皮类药材:卷筒形、凹槽形或扁平片等。
“马头蛇尾瓦楞身”、“芦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鸡爪连、乌头、钩藤等。
全草、叶类或花类药材:温水浸软,摊平观察。
颜色:
商品药材的颜色,一般较为固定。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
以药材的颜色命名的中药:玄参、丹参、黄连、黄芪、黄芩、西红花、红花、金银花、蒲黄、紫苏叶、黄柏、鸡血藤、白芷、乌药等。
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有异常的三生构造:
何首乌块根的形成层环外有数个异型复合维管束;
牛膝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维管束;
商陆根有数轮形成层环等。
2.粉末特征
根类中药的粉末鉴定,主要注意木栓细胞、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等)、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淀粉粒、菊糖等。
柔软的根类,纤维和石细胞均少见;常有分泌组织存在,如乳汁管、树脂道、油室、油管等;草酸钙结晶常见的如大黄、人参的簇晶,甘草、葛根的方晶,牛膝的砂晶,麦冬的针晶等。淀粉粒通常较小。
横切面:主要用于鉴别药材饮片,观察皮、木部的比例,色泽、维管束的排列形状。
气
药材的气是由于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有些药材的气非常特殊,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