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四、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要点
1. 根类(roots)
注意辨别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类:多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平直或 稍弯曲、扭转、有的分枝,上端常连接短缩的 根茎(习称“芦头”);表面常较粗糙,多数有 木栓、皮孔及支根痕;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 形成层环大多明显,中心常无髓,少数 (shǎoshù)生药有异型构造。
干、枝条或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可分为树皮(干 皮) 、枝皮及根皮。有的皮类生药(shēngyào)已刮去 外皮而以“内皮”(主为韧皮部)入药。
精品资料
6.叶类(leaves or leaflets)
• 观察叶类生药时,首先将皱缩的叶片湿润展平,观看叶的 组成判断是单叶或是复叶。再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色 泽、叶端、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及叶柄 的有无或长短。
精品资料
4. 木类(woods)
• 木类生药(shēngyào)是树木形成层以内的部分,通常 以心材入药。一般将木材锯截成段,或劈成条块或 刨成薄片。观察其形状、色泽、表面纹理与斑块、 质地、气味,以及横切面、纵切面所呈现的年轮、 射线等纹理。
• 5. 皮类(barks) • 皮类生药(shēngyào)是木本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树
精品资料
• 8. 味(taste)
• 味是用味觉来识别生药,又称尝法。
• 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种生药的味 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药品 质的标准之一。
• —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
•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
• 生药的味感与生药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 关系,若生药的味感改变,就要考虑其品种或 质量(zhìliàng)是否有问题。
生药的鉴定

5、显微化学反应 黄连粉未滴加30%硝酸,可见针 状小檗碱硝酸盐结晶析出。 6、荧光分析 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黄连横切面 呈金黄色荧光;大黄粉未显深棕色荧光; 秦皮水浸液显天蓝色荧光。
三、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TLC 2、气相色谱法 GC 3、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四、分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可见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特点: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化学稳定 性 二、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扩增的特定片段的限制性位点分析 DNA测序方法
三、应用: 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在道地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8、果实类生药 外、中、内果皮,种子 的特征 9、种子类生药 种皮,外、内胚乳,子 叶的特征 10、全草类生药 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或 全株 11、菌类生药 12、动物类生药 13、矿物类生药 14、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一般用于用生药粉未制成的中成药。
第五节
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 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 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 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 度、沸点、凝固点、溶点等
3、色泽 如丹参色红,黄连色黄, 玄参色黑。 4、表面特征 如酸枣仁表面光滑、 五味子表皮皱缩、丁香表面粗糙、金银花 表面密生短柔毛及腺毛。 5、质地 如天麻坚实,南沙参松泡, 当归油润。 6、断面 山药断面粉性,郁金断面 角质,大黄可见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纹, 茅苍术可见朱砂点。
7、气 如肉桂气香,阿魏气臭,薄荷气特 殊。 8、味 如甘草、党参味甜,黄连、黄柏 味苦,乌梅、山楂味酸。 9、水试 如葶苈子、车前子遇水变粘滑。 10、火试 如海金沙点燃,发出爆鸣声及 闪光。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3 生药的显微鉴定_

2.根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观察木栓细胞、导管(类型、 大小、末端穿孔等)、石细胞(形状、 大小、有无分枝、纹孔等)、纤维、 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 室、乳汁管)、草酸钙结晶(形状、 大小等)、淀粉粒(多少、类型、脐 点形状、位置、层纹等)。
(二)根茎类生药
观察要点同根类生药
(三)茎藤类生药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一)制作显微制片 ⒈组织制片(横切片或纵切片) ⒉表面制片 ⒊粉末制片
(二)观察生药组织切片或粉未中的后含物 (三)测量细胞和后含物的直径、长短
➢组织鉴定:观察药材的切片或磨片,鉴别其组 织特征,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 同属药材的鉴别
➢粉末鉴定: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或解离片鉴别 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于破碎、粉 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
➢草酸钙结晶:偏光显微镜下呈不同的多彩颜色; ➢石细胞:细胞壁呈亮黄色或亮橙黄色; ➢纤维、导管、矿物类物质: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状物、毛茸等也呈
现出不同的偏光特性。
偏光显微镜
人参(草酸钙结晶)
川牛膝(木质部)
扫描电镜
n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 n 扫描电镜分辨率高,放大倍率5倍~10万倍,
2.木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导管、韧皮纤维、纤维管胞、 木薄壁细胞等。
(六)叶类生药
1.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表皮: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 外壁、气孔、角质层厚度、毛茸类 型和特征
叶肉:栅栏组织细胞(形状、大小、 层数等)
主脉:维管组织的形状、类型、及 周围或韧皮部外侧有无纤维层
2.叶的表面制片:气孔、腺毛、非腺 毛、腺鳞、表皮细胞。
能使物质的图像呈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三 维空间)的特征 n 特别在同科属种间的表面结构的鉴别比较
生药的鉴定(1)资料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的特征
1)表层为木栓组织,少数为表皮; 2)一般初生皮层不存在,为次生皮层,韧皮部发达;形成层
层环多明显。 3)木质部有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 4)根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乌头等。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某些药材由于品种不同、加工 条件的变化、贮藏时间的不同或杀虫不当等,就会改变其色泽。
药材的颜色一般为复合色调,描述时以后一种颜色为主,前一 种颜色为辅。如小茴香呈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如果 所描述的药材具有2种不同的颜色,一般将常见的颜色写在前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
共已发行了9个版本:1953年版、 1963年版、 1977年版、 1985年版、 1990年版、 1995年版、 2000年版、 2005年版、2010年版。
基本内容:
1.药材及其制品标准 /名称、来源、性状、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 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等。
为中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 依据;
在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性及新 药源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
《中国药典》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是Chinese Pharmacopoeia, 英文缩写是Ch.P.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法也叫直观 鉴定法,是用感官来鉴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 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一种方法。药材性状包括: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 气、味等内容。
第4章 生药的鉴定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4.细胞后含物鉴定
进入下一节
content
理化鉴定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生药的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
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劣 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及生药同名异物,或性状相似又无明显显微特征 的生药鉴别。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生药取样方法
生药的鉴定,必须注意供检定药材取样的代表性,否则影响检定结果的
正确性。药材取样,必须重视以下各个环节: 2.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1
2
3
4
返回
中国药典沿革
第 •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2010年版止,目前共出版9次, 四 章 分别是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 2005 , 2010.
第 四 章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生 药 的 鉴 定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质量控制)依据和取样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 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意义
发掘和整理祖 国药物品种
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 制系统的首要环节。
生 药 的 鉴 定
• 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设为药典三部。
2014-7-5
中国药典2010版
2010版特点
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品种大幅度增加
第 四 章 生 药 的 鉴 定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