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ppt课件

乏脂肪性肾AML和肾细胞癌(RCC)极易混 淆,特别是小肾癌。小肾癌为境界清楚的圆 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平扫 多呈均匀稍低密度。因为血供尚不丰富,增 强扫描多数密度较正常肾实质低。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PT课件

将本次病例的诊疗经验与类似病例进 行对比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诊疗思 路和方法。
病例检索
病例讨论
文献学习
经验总结
通过医院病例系统或专业数据库检索 类似病例,了解其他医生的诊断和治 疗经验。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了解肾脏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指 南。
06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 关知识拓展
CT检查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肾脏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密度,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角度、多平面成像,有助于判断肾脏肿瘤的起源、性质及浸润范 围。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信号,有助于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目 录
• 病例介绍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概述 • 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 • 病例讨论与总结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关知识拓展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01 张三
性别
02 女
年龄
03
45岁
患者基本信息
01
职业
家庭主妇
02
民族
汉族
03
婚姻状况
已婚
04
住址
XX市XX区XX路XX号
主诉与病史
主诉
左侧腰部疼痛伴血尿1个月
病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肉眼血尿,无尿 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 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课件

MRI T1WI显示肿块呈低信 号,T2WI显示肿块呈稍高信 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肿块 信号明显降低。
病例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 特征,考虑诊断为左肾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三: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CT图像展示
MRI图像展示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2岁,因血尿就 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
钙化显示需求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灶的病例,CT是更合适的 选择。
软组织与血管评估需求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病例, MRI更具优势。
选择建议
01
选择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综合考虑CT和MRI的优 势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02 03
个体化选择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的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患者 ,优先选择MRI检查。
信号强度
肿瘤在T1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 则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
或不均匀。
脂肪成分
部分肿瘤内可见脂肪成分,这是 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 要依据之一。脂肪成分在MRI上
表现为低信号或负信号。
增强MRI表现
强化方式
增强MRI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均匀强化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强化程度逐渐增加,且强化均匀一致 。
THANKS
感谢观看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考虑诊 断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二: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 左肾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 适症状。
病例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 特征,考虑诊断为左肾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三: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CT图像展示
MRI图像展示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2岁,因血尿就 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
钙化显示需求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灶的病例,CT是更合适的 选择。
软组织与血管评估需求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病例, MRI更具优势。
选择建议
01
选择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综合考虑CT和MRI的优 势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02 03
个体化选择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的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患者 ,优先选择MRI检查。
信号强度
肿瘤在T1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 则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
或不均匀。
脂肪成分
部分肿瘤内可见脂肪成分,这是 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 要依据之一。脂肪成分在MRI上
表现为低信号或负信号。
增强MRI表现
强化方式
增强MRI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均匀强化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强化程度逐渐增加,且强化均匀一致 。
THANKS
感谢观看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考虑诊 断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二: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 左肾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 适症状。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假包膜形成:肾癌可见假包膜形成,而实质性AML则无
动态增强:肾癌多呈早期明显强化,消退迅速, AML 的 早期强化程度不如肾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肿瘤与相邻正常肾实质交界面的“杯口征” 有一定的
临床价值,这是由于实质性AML膨胀性生长挤压相邻肾 实质,肾实质拱形隆起形成的,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 相邻肾实质组织破坏,不易形成“杯口征”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部分病例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较大的肿瘤内常可见形态各异的扩张血管影,这是由于AML 含有丰富的异常厚壁血管,其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 缺乏弹性,易形成小动脉瘤所致 若 AML 的供血血管扩张且为单支供血,表现为与正常肾实 质相连即“桥接血管”( bridging vessel),是AML较具特 征性的表现之一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肿瘤与正常肾组织交界面可见 边界清晰的黑色线状影—“墨线征(ink line sign)”对 乏脂肪成分的AML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其机理是在脂肪- 水交界面上,脂肪和水信号互相抵消;而肿瘤与肾周脂肪层 间的墨线征无特异性; T2WI 上有时也可显示此征象,需与 肾癌的假包膜鉴别
肾 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脂肪成分少的AML又称实质性AML,主要需与肾癌鉴别
T2WI :实质性 AML 多呈低信号,而肾癌多呈程度不等的 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实质性 AML 与正常肾组织 交界面可见“墨线征”,肾癌无此征象;值得注意的是 反相位上肿瘤信号下降不是特异性征象,可见于 AML 和 肾透明细胞癌
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病灶突出比 RAML大于0.5
A
B
图A RCC 病灶突出比小于0.5, 与皮质的交 角为双侧鸟嘴征; 图5 RAML 病灶突出比大于0.5,与皮质的 交角为双侧钝角
皮质掀起征
RAML 病灶突出比大于0.5, 可见明显的皮质掀起征(箭)
肿瘤内血管影
RAML 病灶突出比小于0.5,无分叶, 肿 瘤内血管呈粗点状位于平滑肌周围(箭)
小肾癌的影像 高血供
CT平扫稍低密度,皮质期等 密度不均匀增强,髓质期低 密度
小肾癌的影像 高血供
肾细胞癌: 在皮质期病变密度较正常皮质高,且不 均匀;在髓质期病变密度较正常实质低
小肾癌的影像
小肾癌假包膜
小肾癌的影像
MR特点
1,信号改变 在T1WI序列上以等或等低信号为主,亦 可呈等、略高或高低混杂信号改变。在T2WI抑脂像以 不均高信号为主,亦可呈稍高或稍低信号改变。 2,假包膜 多数在T2WI 抑脂序列能见到完整或不完 整假包膜影, 呈弧形、半圆形或圆形低信号带。 3,动态增强 肾癌均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程度各 期差异较大。约70%为富血供,皮质早期显著强化; 30%为少血供,皮质早期轻微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 二者均减低。
低
信 号
平扫
强化
平扫T2和T1均为低信号,高血供:皮质 期等信号,小管期低信号,不均匀
MRI
CT
小 肾 癌 的 影 像
CT和MR有相同的增强方式
小肾癌与AML的鉴别
一、小肾癌[1]:1,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均匀密度, 2,增强后皮质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皮质, 3,髓质期表现为相对低密度,4,排泄期,呈相对 低密度或等密度,5,有假包膜。呈“快进快 退”可诊断之。 二、AML:1,平扫病灶呈脂肪密度或不均匀密度 (注意薄层),2,增强后平滑肌轻微强化,血管 明显强化,脂肪不强化,使病灶呈不均匀密度,3, 无包膜。可诊断之。 三、随访观察[2]:对于不典型小肾癌及无法确定脂 肪成分的AML要随访,小肾癌生长可快可慢,A ML生长慢,如病灶增长较快则高度怀疑。
肾肿瘤的CTPPT课件

肾肿瘤的CT表现
肾脏的CT扫描
1、范围:自肾上缘至肾下缘 2、扫描方法:
平扫: 增强扫描:
皮髓质期、实质期、延迟期 3、图像后处理:MPR、MIP、VR
常肾脏的CT
肾肿瘤的CT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 皮髓质期高强化 实质期低密度 实质期观察肾静脉有无瘤栓
肾透明细胞癌-1
肾透明细胞癌-2
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关键是脂肪成分的存在
肾嗜酸细胞瘤:
RCC with Hemorrhagic & Necrotic Degeneration (thickening & irregular wall)------case 3
A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ith Marked Cystic Degeneration (case 4)
Enhanced
C四omplicated Cysts
Cyst with infection Thickening wall with smooth inner verge & dim out margin
Chronic
A
infectious cyst
B
Acute Hemorrageric Cyst
AA
B
After 2 weeks
C
D
MPR鉴别意义
谢谢
B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ith Marked Cystic Degeneration (case 5) B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case 1)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case 2)
肾脏的CT扫描
1、范围:自肾上缘至肾下缘 2、扫描方法:
平扫: 增强扫描:
皮髓质期、实质期、延迟期 3、图像后处理:MPR、MIP、VR
常肾脏的CT
肾肿瘤的CT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 皮髓质期高强化 实质期低密度 实质期观察肾静脉有无瘤栓
肾透明细胞癌-1
肾透明细胞癌-2
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关键是脂肪成分的存在
肾嗜酸细胞瘤:
RCC with Hemorrhagic & Necrotic Degeneration (thickening & irregular wall)------case 3
A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ith Marked Cystic Degeneration (case 4)
Enhanced
C四omplicated Cysts
Cyst with infection Thickening wall with smooth inner verge & dim out margin
Chronic
A
infectious cyst
B
Acute Hemorrageric Cyst
AA
B
After 2 weeks
C
D
MPR鉴别意义
谢谢
B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ith Marked Cystic Degeneration (case 5) B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case 1)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case 2)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PPT

❖ ② 不典型AML 表现
当肿瘤内脂肪组织极少时,CT平扫表现 为等、稍高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 扫描皮质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 形成小网格状,无结节强化,实质期仍为较 高密度,病理上为多条血管影。当肿瘤合并 出血、破裂时,呈大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
MR表现
❖ ① 含脂肪多的肿块 在T1WI像上显示高信号,T2WI像上出现
❖ ④CT诊断关键是薄层连续扫描多点位测量脂肪成分。
鉴别诊断
❖ 肾癌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典型肾癌血供丰富,
CT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很快下降, 强化呈不均匀方式,中心可见肿瘤坏死区。 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 脉瘤栓形成 。
52岁男性
❖ 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发生于肾实质少见,一般为腹膜 后脂肪肉瘤,好发于肾周围脂肪组织,沿筋 膜和组织器官间隙生长,包绕、推挤或侵犯 邻近器官。瘤体一般较大,包膜菲薄,境界 不清。其内常有粗细不等条状、片状软组织 间隔或软组织块影 。
58岁男性
一些误诊病例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谢谢大家
不典型AML诊断要点
❖ CT平扫表现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略高密度影。 Kim等发现53%的不典型AML呈高密度.而仅
有13%的肾细胞癌呈高密度。 ❖ 肿块强化 类型:
均匀、延迟强化 ❖ 肿瘤内钙化常提示为恶性,而这在AML中十分罕见。 ❖ MRI T2呈稍低信号
47岁女性
50岁男性
65 岁 女 性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诊断讲课

腹部肿块:腹部 可触及肿块,质 地较硬
高血压:肿瘤压 迫肾动脉,引起 高血压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通过 接收反射信号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图像
超声检查特点:无创、安全、实时、可重复
超声检查适应症: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肾脏进行多切面、多角度 扫描,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特征
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 号等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CT检查
01
检查方法:CT扫描
03
检查目的:诊断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
05
诊断依据:肿瘤特征 性影像表现,如脂肪 密度、血管密度等
02
检查部位:肾脏
04
检查结果:显示肿瘤 大小、位置、形态、 密度等信息
MRI检查
1
检查方法:磁 共振成像 (MRI)
2
检查部位:肾 脏
3
检查目的:诊 断肾脏上皮样 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
4
检查结果:肿 瘤大小、位置、
形态、边界、 内部结构等
5
诊断依据:肿瘤 特征性影像表现, 如脂肪信号、血
管流空信号等
肿瘤位置
肾脏上皮样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通 常位于肾脏的皮 质或髓质
肿瘤大小不一, 可从数毫米至数 厘米不等
演讲人
目录
01.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 瘤概述
02. 影像诊断方法 03. 影像诊断要点 04. 鉴别诊断
肿瘤定义
肾脏上皮样血 管平滑肌脂肪 瘤是一种罕见 的肾脏肿瘤
肿瘤主要由上 皮样细胞、血 管平滑肌细胞 和脂肪细胞组 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 影像表现类似肾癌。 ▪ 可富含脂肪成分也可表现乏脂肪,大多数为
实性肿块,缺乏脂肪成分。
a
20
含脂肪成分的EAML与经典型AML
▪ 鉴别较困难 ▪ CT表现为肾脏单发或多发占位,其内富含
脂肪成分,并可见多发迂曲的血管影,肿 块易侵犯肾实质,破坏肾盏及肾窦,形成 肾盂扩张积水(可能与其侵袭性有关)。 ▪ EAML:侵袭性
a
28
鉴别诊断
▪ 少脂肪型AML与肾细胞癌(RCC)
▪ 肾脏巨大AML(外生型)与肾周(腹膜后 )脂肪肉瘤
▪ 肾上极AML与肾上腺髓脂瘤
a
29
少脂肪型AML与肾细胞癌(RCC)
▪ 少脂肪型或无脂肪型AML与RCC鉴别困难 ▪ 两者强化方式均可呈快进快出 ▪ 鉴别点:
杯口征(喙征) 劈裂征(角征)
文献报道:当CT不能显示肿瘤脂肪成分时,且肿瘤部分突出肾轮廓外
a
30
杯口征(喙征)
▪ 杯口征(喙征) :肾实质 和肾AML交界处可见杯口 状隆起
病理基础:肿瘤边缘的肾实 质向上杯状翘起形成,可 能与肿瘤的良性缓慢生长 对相邻肾实质的挤压有关; 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相 邻肾实质组织被侵蚀破坏, 不易形成隆起
▪ 降低扫描层厚可提高瘤内脂肪的检出率。
a
3
a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女,24岁,B超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质待查
a
5
男,55岁,左肾结石检查 CT0282170
7mm
3mm
降低扫描层厚可提高瘤内脂肪的检出率。
a
6
根据CT表现可大体分为:
▪ 多脂肪型:一般平扫就能明确诊断 ▪ 少脂肪型:病灶以平滑肌及血管成分为主,
其内相间一些CT值约-10~-40Hu脂肪成分 ▪ 无脂肪型:呈软组织密度,无脂肪成分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林雪花
a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 又称为肾错构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所有肾脏肿瘤的3.9%。
▪ 由不同比例的脂肪、平滑肌和异常血管组 成。
▪ 含有脂肪是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准确的 显示脂肪成分是确诊的关键。
▪ 可同时有结节性硬化症,此系常染色体显 性基因,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
a
31
文献随机抽取了40例肾囊肿
提示杯口征反映了病变的良性生长方式
a
32
劈裂征(角征)
▪ 劈裂征(角征):AML
肾内部分与肾实质的交界 处边界平直,略呈尖端指 向肾门的楔形改变,形似 劈开的裂缝 ▪ 病理基础:良性肿瘤对周 围组织的浸润能力低,会 向被膜下、肾小叶间等相 对阻力低的方向生长,而 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所 受周围阻力相对平均,向 各方的浸润生长程度相似, 多显示为类圆形边界
术前误诊肾细胞癌
a
11
漩涡状强化
女,27岁,体检发现双肾占位
a
12
合并出血
▪ 主要病理基础是由于肿瘤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 而这些血管管壁厚薄不一且缺乏弹性,血管行径 迂曲并可成动脉瘤样改变,受轻微外力打击即可 破裂。
▪ 肾轮廓增大,瘤内密度混杂不均,CT值高低不一 ,并见脂肪密度。
▪ CT清楚显示血肿位于肾实质内、肾包膜下、肾周 间隙和肾旁后间隙。增强扫描见瘤内血管和肌肉 成分可强化,脂肪及出血均不强化。
a
7
a
8
双肾多a发错构瘤
9
▪ 对于少脂肪AML,可进行多方位薄层MPR 重建,对发现瘤内含有的少量脂肪组织具 有较大优势
▪ 文献报道:以平滑肌成分为主的肿瘤,增 强后扫描有时可见瘤内血管和围绕血管的 平滑肌强化,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团块,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a
10
洋葱皮样或漩涡状团块
男,23岁,发作性头痛3个月 全腹CT平扫发现右肾下极占位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a
21
实性肿块型EAML的CT表现
▪ ①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假包膜),无明显分叶,部 分病灶与肾实质分界不清
▪ ②肿块一般体积较大,突出肾轮廓之外(富血供)
▪ ③平扫呈相对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可能与肿瘤以上 皮细胞为主,无脂肪成分有关)
▪ ④易出现变性坏死区域及出血 ▪ ⑤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
▪ ⑥可有肾窦结构破坏,肾周血管侵犯及局部淋巴结 转移等征象
脏、心脏、肺、眼、骨骼等全身多器官组织,部 分病例是以神经系统外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的, 该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a
16
影像学表现
▪ 脑:结节性硬化
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为特征性CT表现,主要分布于侧
脑室体部外侧壁和室间孔附近,并向脑室内突出。 ▪ 肺部:淋巴管肌瘤病
双肺散在囊状影或广泛密布囊状影,分布较均匀
a
2
CT表现
▪ 取决于肿瘤内脂肪与非脂肪成分的比例。
▪ 典型表现为:肾实质内或突出肾外的边界清楚的 混杂密度肿块,内有脂肪性低密度灶(脂肪成分) 和软组织密度区(血管和平滑肌组织)。
▪ 增强扫描:肿块脂肪性低密度区无强化,而血管 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
▪ CT上检出肾脏瘤体内脂肪密度可较可靠地诊断 AML。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其他部位:多脏器错构瘤,如肝脏、视网膜
a
17
女,36岁,反复咳嗽咳痰4年余,咳血5天
a
18
女,61岁,发现a腹部肿物30余年
19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 ▪ 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
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厚壁血管等成分组成。 ▪ 呈浸润性破坏性生长,具有恶性潜能,是非
女,55岁,右侧腰痛10天 a
25
女,73岁,反复左腰痛5月余,排肉眼a 血尿1月余
左肾上极
26
女,30岁,体检发现左肾肿瘤, CT考虑:左肾MT,考虑肾癌并
肾门及肾周转移
a
27
EAML影像学特征
▪ 多膨胀性生长 ▪ 少或无脂肪成分 ▪ 相对富血供、中央点状或线状的血管影 ▪ 出血坏死常见 ▪ 假包膜 ▪ 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EAML
a
22
病理与影像
▪ 皮质期明显强化的为含有丰富的厚壁血管 为主、上皮样细胞比例偏少及含有少量或 不含脂肪细胞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而强化程度为轻度的则是含有上皮样梭形 细胞较厚壁血管明显多的血管平滑肌脂肪 瘤,脂肪细胞也是含量很少或没有。
a
23
女,41岁,体检B超发现双肾占位4天, CT示双肾多发错构瘤,右肾病a灶伴出血。病灶内可测得脂肪。 24
a
13
①
③A
②
a ③B
14
假性动脉瘤形成
肾错构瘤伴出血 瘤内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
a
15
合并结节性硬化(TSC)
▪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少见神经皮肤综合征,常同时 发生肾AML,而肾AML患者也有部分伴有TSC, 国内肾AML患者中伴TSC者仅占3.9%。
▪ 以皮脂腺瘤、智能低下及癫痫为三大主要表现。 ▪ 除了神经系统病变外,尚可累及皮肤、肾脏、肝
实性肿块,缺乏脂肪成分。
a
20
含脂肪成分的EAML与经典型AML
▪ 鉴别较困难 ▪ CT表现为肾脏单发或多发占位,其内富含
脂肪成分,并可见多发迂曲的血管影,肿 块易侵犯肾实质,破坏肾盏及肾窦,形成 肾盂扩张积水(可能与其侵袭性有关)。 ▪ EAML:侵袭性
a
28
鉴别诊断
▪ 少脂肪型AML与肾细胞癌(RCC)
▪ 肾脏巨大AML(外生型)与肾周(腹膜后 )脂肪肉瘤
▪ 肾上极AML与肾上腺髓脂瘤
a
29
少脂肪型AML与肾细胞癌(RCC)
▪ 少脂肪型或无脂肪型AML与RCC鉴别困难 ▪ 两者强化方式均可呈快进快出 ▪ 鉴别点:
杯口征(喙征) 劈裂征(角征)
文献报道:当CT不能显示肿瘤脂肪成分时,且肿瘤部分突出肾轮廓外
a
30
杯口征(喙征)
▪ 杯口征(喙征) :肾实质 和肾AML交界处可见杯口 状隆起
病理基础:肿瘤边缘的肾实 质向上杯状翘起形成,可 能与肿瘤的良性缓慢生长 对相邻肾实质的挤压有关; 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相 邻肾实质组织被侵蚀破坏, 不易形成隆起
▪ 降低扫描层厚可提高瘤内脂肪的检出率。
a
3
a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女,24岁,B超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质待查
a
5
男,55岁,左肾结石检查 CT0282170
7mm
3mm
降低扫描层厚可提高瘤内脂肪的检出率。
a
6
根据CT表现可大体分为:
▪ 多脂肪型:一般平扫就能明确诊断 ▪ 少脂肪型:病灶以平滑肌及血管成分为主,
其内相间一些CT值约-10~-40Hu脂肪成分 ▪ 无脂肪型:呈软组织密度,无脂肪成分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林雪花
a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 又称为肾错构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所有肾脏肿瘤的3.9%。
▪ 由不同比例的脂肪、平滑肌和异常血管组 成。
▪ 含有脂肪是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准确的 显示脂肪成分是确诊的关键。
▪ 可同时有结节性硬化症,此系常染色体显 性基因,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
a
31
文献随机抽取了40例肾囊肿
提示杯口征反映了病变的良性生长方式
a
32
劈裂征(角征)
▪ 劈裂征(角征):AML
肾内部分与肾实质的交界 处边界平直,略呈尖端指 向肾门的楔形改变,形似 劈开的裂缝 ▪ 病理基础:良性肿瘤对周 围组织的浸润能力低,会 向被膜下、肾小叶间等相 对阻力低的方向生长,而 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所 受周围阻力相对平均,向 各方的浸润生长程度相似, 多显示为类圆形边界
术前误诊肾细胞癌
a
11
漩涡状强化
女,27岁,体检发现双肾占位
a
12
合并出血
▪ 主要病理基础是由于肿瘤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 而这些血管管壁厚薄不一且缺乏弹性,血管行径 迂曲并可成动脉瘤样改变,受轻微外力打击即可 破裂。
▪ 肾轮廓增大,瘤内密度混杂不均,CT值高低不一 ,并见脂肪密度。
▪ CT清楚显示血肿位于肾实质内、肾包膜下、肾周 间隙和肾旁后间隙。增强扫描见瘤内血管和肌肉 成分可强化,脂肪及出血均不强化。
a
7
a
8
双肾多a发错构瘤
9
▪ 对于少脂肪AML,可进行多方位薄层MPR 重建,对发现瘤内含有的少量脂肪组织具 有较大优势
▪ 文献报道:以平滑肌成分为主的肿瘤,增 强后扫描有时可见瘤内血管和围绕血管的 平滑肌强化,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团块,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a
10
洋葱皮样或漩涡状团块
男,23岁,发作性头痛3个月 全腹CT平扫发现右肾下极占位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a
21
实性肿块型EAML的CT表现
▪ ①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假包膜),无明显分叶,部 分病灶与肾实质分界不清
▪ ②肿块一般体积较大,突出肾轮廓之外(富血供)
▪ ③平扫呈相对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可能与肿瘤以上 皮细胞为主,无脂肪成分有关)
▪ ④易出现变性坏死区域及出血 ▪ ⑤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
▪ ⑥可有肾窦结构破坏,肾周血管侵犯及局部淋巴结 转移等征象
脏、心脏、肺、眼、骨骼等全身多器官组织,部 分病例是以神经系统外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的, 该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a
16
影像学表现
▪ 脑:结节性硬化
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为特征性CT表现,主要分布于侧
脑室体部外侧壁和室间孔附近,并向脑室内突出。 ▪ 肺部:淋巴管肌瘤病
双肺散在囊状影或广泛密布囊状影,分布较均匀
a
2
CT表现
▪ 取决于肿瘤内脂肪与非脂肪成分的比例。
▪ 典型表现为:肾实质内或突出肾外的边界清楚的 混杂密度肿块,内有脂肪性低密度灶(脂肪成分) 和软组织密度区(血管和平滑肌组织)。
▪ 增强扫描:肿块脂肪性低密度区无强化,而血管 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
▪ CT上检出肾脏瘤体内脂肪密度可较可靠地诊断 AML。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其他部位:多脏器错构瘤,如肝脏、视网膜
a
17
女,36岁,反复咳嗽咳痰4年余,咳血5天
a
18
女,61岁,发现a腹部肿物30余年
19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 ▪ 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
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厚壁血管等成分组成。 ▪ 呈浸润性破坏性生长,具有恶性潜能,是非
女,55岁,右侧腰痛10天 a
25
女,73岁,反复左腰痛5月余,排肉眼a 血尿1月余
左肾上极
26
女,30岁,体检发现左肾肿瘤, CT考虑:左肾MT,考虑肾癌并
肾门及肾周转移
a
27
EAML影像学特征
▪ 多膨胀性生长 ▪ 少或无脂肪成分 ▪ 相对富血供、中央点状或线状的血管影 ▪ 出血坏死常见 ▪ 假包膜 ▪ 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EAML
a
22
病理与影像
▪ 皮质期明显强化的为含有丰富的厚壁血管 为主、上皮样细胞比例偏少及含有少量或 不含脂肪细胞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而强化程度为轻度的则是含有上皮样梭形 细胞较厚壁血管明显多的血管平滑肌脂肪 瘤,脂肪细胞也是含量很少或没有。
a
23
女,41岁,体检B超发现双肾占位4天, CT示双肾多发错构瘤,右肾病a灶伴出血。病灶内可测得脂肪。 24
a
13
①
③A
②
a ③B
14
假性动脉瘤形成
肾错构瘤伴出血 瘤内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
a
15
合并结节性硬化(TSC)
▪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少见神经皮肤综合征,常同时 发生肾AML,而肾AML患者也有部分伴有TSC, 国内肾AML患者中伴TSC者仅占3.9%。
▪ 以皮脂腺瘤、智能低下及癫痫为三大主要表现。 ▪ 除了神经系统病变外,尚可累及皮肤、肾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