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南京南站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始末及要领36页PPT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编者按:本项目是江苏省首个特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及周边地区综合规划项目,南站枢纽的复杂程度和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同类枢纽前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中具有先导和示范意义。
另一方面,南京南站地区将发展成为与新街口、河西并立的三大市级中心之一,南京南站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对未来南京大都市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在协调枢纽与周边地区发展、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等方面具有开创性,现实指导作用重大。
规划背景南京南站枢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客运枢纽之一,汇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站场规模达到“三场十五台二十八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客运枢纽中心。
为建设现代化的无缝换乘综合枢纽,完善周边地区功能,打造南京的标志性门户和城市中心,有必要对南站枢纽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性的统筹规划和设计。
南京市规划局于2007年6月委托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内容包括概念规划方案整合、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地区城市设计和站房设计反馈,并明确先行开展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导枢纽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领地区开发发展。
▼图一:南站用地规划图规划构思《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以目标为导向,以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和枢纽设计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枢纽地区用地与路网规划技术、枢纽规划设计技术、交通仿真等技术,开展了规划研究区域(48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区域(6平方公里)、枢纽体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三个专业,明确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枢纽地区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开展了地下空间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提出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制定了枢纽体和枢纽地区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用地和交通规划布局方案为基础,进行了地区城市设计。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联络线的功能和运输需求,划分 联络线等级。
客货运组织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根据客流特点和运输需求,制定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包括列车种
类、编组内容和开行频率等。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根据货运需求和运输组织模式, 制定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包括列 车种类、编组内容和开行频率等。
车流组织
合理规划车流径路,确保车流高 效、有序地通过铁路枢纽。
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性原则
确保铁路枢纽的安全运行,预 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 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要求
布局合理
合理规划各类设施的布 局,使其相互协调、配
合,提高运输效率。
容量适宜
技术先进
根据运输需求预测,合 理确定铁路枢纽的容量, 以满足未来的运输需求。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铁路枢纽的自动化
功能
承担货物和旅客的集散、编组、 解体和改编等任务,实现不同方 向、不同种类列车转线、换乘和 车辆编组的要求。
铁路枢纽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按其在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 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铁路枢 纽。
特点
具有多方向、多层次的铁路网体系, 有大量的客货运列车到达、通过或编 组作业,是铁路运输的咽喉要道。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课件
• 铁路枢纽概述 •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的基本要素 •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的应用与实践 • 案例分析:某城市铁路枢纽总布置图
设计
01
铁路枢纽概述
铁路枢纽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铁路枢纽是铁路网中联结干线与 支线、沟通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设 施,也是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运 输方式相交换的关键节点。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

2、南京山水文脉与现代化建设形象的展示窗口。
3、近期服务于火车站地区的综合性功能区,未来成为 南京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交流地和城市活力中心 之一。
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
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PART3—问题与对策
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
问题1的对策
对策1-2:延伸南京历 史与发展轴线
从古至今,南京南部 的城市轴线一直是城 市发展的重要线索, 她承载历史、引领发 展、统摄空间。在南 京南站的规划中,应 继承这条重要的文脉 线索,在空间上联通 南北,使南京的城市 格局延续发展。
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
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PART3—问题与对策
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
问题2的对策
对策2-3:突出南站站 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 主导地位
南站站屋作为该地区体量最大、地 位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应有多角 度的视觉观赏廊道。
PART3—问题与对策
问题的提出
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 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 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 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
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南站规划公示未来可成为亚洲火车站

北边,是⾬花台风景区;南⾯,与秦淮新河咫尺相望……亚洲的⽕车站即将在这条景观线中间拔地⽽起。
未来,以南京⽕车南站为中⼼的辐射地区,是否能吸引⼤量市民前来居住、游玩、逛街消费?这要看规划如何描写蓝图。
昨天,总⾯积达到603公顷的南京⽕车南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公⽰。
3个住宅区吸引10万⼈ 根据建设⽅案,南站的主体是⼀个3层楼的平顶建筑。
该建筑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中轴序列的特点呈两边对称;顶层巨⼤的屋檐分为3层,仿佛古代宫殿般⽓势磅礴。
南京南站主站房⾯积8万平⽅⽶,不仅是铁路站,更是⼀个综合交通枢纽“巨⽆霸”,这⾥将汇聚5⼤交通体系:铁路、公路、地铁、轻轨、公交。
据介绍,铁路南站与长途站分别位于⾼架桥上下,与公交站相隔300⽶远,南京南站到禄⼝机场准备修建⼀条轻轨。
另外,与现在的⽕车站不同,南站将是⼀个“空中车站”,铁轨通过⾼架形式进站,站台都被架空在12.5⽶的⾼空,⽽候车⼤厅在24.5⽶⾼空。
这个漂亮的建筑周围,规划出了177公顷的居住⽤地,预计吸引10万以上的⼈⼝来居住。
四⼤主题 “新区”将环绕“古都新站”周围。
规划显⽰,以铁路南站为中⼼,南北站前⼴场到秦淮新河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地性质将是商业、商务、办公⽂娱。
⽽在铁路的南边,⾛出来后,正南⽅是商业区和⽂化娱乐区;到了宏运⼤道分界线,当这条路被拓宽后,规划出了3个住宅区。
规划明确,在商业区内,建筑⾼度以100⽶以上的⾼层为住,⽽在居住区,以不超过100⽶的⾼层为主。
每隔500⽶设公交站 在三个新的住宅区范围内,还规划了1所⼩学,九年⼀贯制学校3所,中学1所,幼⼉园11所。
⽽为了让在这个新区域居住的⼈出⾏⽅便,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还为公交线路及地铁经停进⾏了详细规划。
在站台的南北,都将设两个⼤⼴场,北边的朝主城,南⼴场⾯向东⼭新市区。
为快速疏散巨⼤的⼈流,⾸先,将在6平⽅公⾥的外围形成两横两纵的快速通道,两横的第⼀横是绕城公路,将拓宽抬⾼,第⼆横是宏运⼤道也将拓宽;两纵的双龙街将拓宽,由现在的60⽶拓宽为76⽶,机场路也将拓宽,同时修建4个⼤转盘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要素处理 PPT课件

针对这类高度集约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首先要从布局出发,合理确 定各种交通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要做到平面布局紧凑合理、节约利 用土地,又要保证这几者之间的换乘关系顺畅紧密。
4
稳定了大的布局后,进一步要落实枢纽 周边的城市规划、市政道路规划和服务于枢 纽的各类交通方式的布局规划。现代枢纽对 城市内部集疏运的交通方式有公交、市郊巴 士、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社会车等,如 何顺畅高效地将这些交通方式衔接好,最便 捷地服务于枢纽集疏运乘客则是核心,与此 同时要作好与市政道路交通体系的衔接。
23
1.地下空间是实现便捷换乘的重要手段
随着交通工具速度和载运能力提高,乘客对枢纽换乘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合理分配换乘人流,科学组织换乘的城市交通车辆成 为一个难题。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安排交通设施和交通换乘区域,则是 缩短换乘距离、组织枢纽内外客流和车流的有效手段。
24
9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在虹桥枢纽的对外交通中,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可分成空运、高速铁路、 高速磁浮与城际列车三类模式。其中,航空涵盖国内1000-3000km半径的航线、 高速铁路的服务范围则为400-1500km,高速磁浮和城际列车的范围则为50500km,三类交通既有分工,又有适度竞争,互为客源,形成一个协调的综合交 通体系。
在枢纽规划设计中,可以在各地下空间单元之间设置开敞式的下沉广场, 既可形成天然的防火、防烟分区,解决大空间需要设置防火墙带来的不便,又 可方便联系周边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相应的标识引导 系统,为乘车创造一个易于识别、具有引导方向特点的空间布局。
29
30
1
综合交通枢纽中,满足城际之间客流需求的铁路、航空,其 相对位置确定了枢纽布置的大格局。
从综合交通枢纽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案例(PPT 68页)

自1995年南京市严格控制了北线方案 沿 线 200 米 范 围 的 用 地 , 并 根 据 铁 四 院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与南京境内城市道路 立交设计标准的函”(1998年11月)及2001 年12月“铁道部转发国家计委、国土资源 部关于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的通 知”,以及铁四院“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至 上海段初步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了沿 线与高速铁路相交的城市道路、设施的建 设标准。至今,沿线未有新的障碍出现。
南线方案的提出及方案概要——引发南线方案的直接 原因
提高高速铁路南京段线型标
准的需要
北
线
上元门方案高速线由于必需
制,
南京段线路的车速将受到限制。
选择大胜关桥位高速线线型
南
线
顺畅,没有限制条件,确保车速。
影响
1、尽管南线基本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但与现状正在 进行的建设和建设意向仍存在若干矛盾
这种变化城市规划应该如何应对?
因此,一方面,我们认为应尽量避免这类在规划上没有 准备的重大变化。这除了要加强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 工作的深度和细度,加强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对变化 的适应性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价值平衡是非常的重要方 面。条块分割,以部门或以地方的利益为重都不可取。
但另一方面,即使如此,规划在长时间内仍没有办法 预见所有变比。城市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变化与应对中发 展,这就是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性。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能抓 住变化给城市带来的机遇,进行城市空间发展应对规划。
从综合交通枢纽到城市发展战略 ——以南京高铁南站地区规划为例
东南大学 段进
2010.06.24
近几年,我国加速了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布局 与建设,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南水北调和国家高铁 与城际铁路网等。
《铁路客运站设计》PPT课件

站房 面 站台面
站台 面 站房面
30
❖ 客运用房由候车部分(各种候车室)、营业部分(包括 售票厅、行包房、小件行李寄存处、问讯处、服务 处等)以及交通联系(广厅、通廊、过厅)等一部分组 成。
❖ 3)省府所在地的车站及重要的国境站、口岸站,可酌 定为一等站。
7
(3)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之一者为二等站
❖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5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 中转行包在500件以上的客运站。
❖ 2)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两项的综合业务站:日均上下 车及换乘旅客在4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行包 在300件以上;日均装卸车在100辆以上;日均办理有 调动作业车在1000辆以上。
来考虑,不再另作计算。使用铁路职工乘车证的旅客
人数应加入相应性质与类别的旅客运量中。始发旅
客包括直通旅客、管区内旅客和市郊旅客;通过旅客
又分中转及非中转两种。中转旅客需要下车换乘继
续旅行,换乘时有少量旅客可在站台上直接进行,但
多数旅客需要出站占用车站房屋设备,在计算客运量
时也应分别考虑。
15
2.客运量主要资料的编制
❖ 2)工矿企业比较集中地区的车站及位于三个 方向以上并担当机车更换、列车技术作业的 车站,可酌定为三等站。
9
❖ 办理综合业务,但按核定条件,不具备三等车站 条件者为四等站;只办理列车会让、越行会让 车站与越行站,均为五等站。
10
三、铁路客运站的组成及功能
❖ 1.站房:站房是客运站的主体,包括为旅客 服务的各种房屋(广厅、售票厅等)、技术办公 房屋(运转室、站长室、公安室等)以及职工生 活用房等。
计算年度最高日平 均
旅客上车人数(F) 801~900 901~1000 1001~2000 2001-3000 3001~4000 4001~5000 5001~6000
《铁路客运站设计》课件

01
CATALOGUE
铁路客运站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铁路客运站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旅客运输任务,提供 列车到发、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托运等服务。
04
CATALOGUE
铁路客运站设备设施及配置
旅客服务设备设施
售票设施
包括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等, 提供旅客购票服务。
候车设施
包括候车室、座椅、饮水处等, 提供旅客候车服务。
到达设施
包括站台、出站口等,提供旅客 到达服务。
客运办公设备设施
客运管理办公室
用于客运站日常管理和运营。
调度室
用于列车运行调度和指挥。
抗震设计
考虑地震对客运站的影响 ,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 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荷载分析
对客运站的各类荷载进行 详细分析,为结构设计提 供依据。
绿色建筑设计
节能设计
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源 热泵等,降低建筑能耗。
环保材料
选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绿色景观
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设计,提高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度。
功能
铁路客运站是旅客出行的重要场所,具有组织列车、服务旅客、中转货物等功 能,对于铁路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具有重要作用。
客运站分类
按规模
按服务范围
大型客运站、中型客运站、小型客运 站
枢纽客运站、地区客运站、基层客运 站
按场站布局
通过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混合 式客运站
客运站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