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分析
高铁车站设计与乘客流线优化

高铁车站设计与乘客流线优化摘要:高铁车站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车站设计和流线优化对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铁车站设计与乘客流线优化的相关问题,包括车站建筑布局、设施设置、乘客流动分析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高铁车站的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出一些有效的优化措施,为高铁车站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铁车站;设计;乘客流线;优化一、引言高铁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深受乘客青睐。
而高铁车站作为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和管理对整个高铁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车站设计和乘客流线优化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拥挤和延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铁车站设计与乘客流线优化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提升高铁车站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二、高铁车站设计原则1. 车站建筑布局在高铁车站的设计中,建筑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车站布局可以有效地分流乘客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在车站建筑布局中,应考虑乘客的出入口位置、换乘通道设置、候车区域规划等因素,保证乘客能够快速便捷地进出车站,找到目的地。
2. 设施设置高铁车站的设施设置也是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
在车站内应设置各种便民设施,如自助购票机、自助取票机、便利店、餐饮店等,方便乘客使用。
此外,车站内的指示标识、信息屏等设施也需要合理设置,帮助乘客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3. 安全考虑安全是高铁车站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车站应设置合适的安检设施,确保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此外,车站还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逃生设施等,以备不时之需。
保障乘客的安全是高铁车站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
三、乘客流线优化策略1. 乘客流动分析乘客的流动路径对车站的设计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乘客的流动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乘客流动的规律和瓶颈,为车站设计提供依据。
太原西站新高铁站规划方案

太原西站新高铁站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以及交通需求的增长,太原西站已经成为太原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现有的太原西站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太原市政府决定进行太原西站新高铁站规划,并通过本文详细介绍该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太原市政府制定了以下规划目标:1. 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新高铁站将致力于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环境,包括更宽敞的候车大厅、先进的售票系统和旅客服务设施等。
2. 提高运输效率:新高铁站将优化布局,增加站台数量,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缩短候车时间,满足快速运输需求。
3. 促进经济发展:新高铁站将有助于加强太原市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设计方案太原市政府委托专业规划团队进行太原西站新高铁站的设计方案。
站点选址新高铁站选址在太原市西部郊区,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周边交通便利。
该选址考虑了人口密度、道路网等因素,同时也为未来的交通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规划布局新高铁站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候车大厅:新候车大厅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相比现有站房将增加一倍以上。
候车大厅将设置更多的座位和配有电视、充电设备等舒适的候车设施。
2. 站台数量:新高铁站将增加站台数量,以增加列车运行效率。
同时,为了方便旅客候车,每个站台将配备先进的显示屏、告示系统等。
3. 附属设施:新高铁站将规划建设餐厅、商店、休息区等附属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运行管理新高铁站将引入先进的运行管理系统,实现智能调度和优化列车运行。
同时,将增加安检设备和人员,提高安全性能。
实施计划太原市政府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规划编制阶段:成立规划团队,进行选址考察、市场需求分析等工作,制定初步规划方案。
2. 设计和建设阶段:根据初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开展相关审批手续。
随后,进行新高铁站的建设工作。
3. 运行和管理阶段:建成后,新高铁站将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郑州西站规划方案

郑州西站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轮城市规划中,郑州西站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将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因此,规划西站的方案设计尤为重要。
规划概述郑州西站规划设计是由中铁设计集团承担的,主要包括了客运站、货运站、地铁站三个组成部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30公顷,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
其中,客运站占地约110公顷,货运站占地约为30公顷,地铁站部分占地约为90公顷。
客运站总建筑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分为两个区域:高铁区与普速区。
其中,高铁区主要为来往京广高铁、洛武铁路的高铁列车服务,普速区主要为来往郑州市的普通列车服务。
规划设计的客运站,共设综合服务楼、候车大厅、广场、检票口、站台等设施,可同时容纳2万人左右候车。
货运站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分为快件、物流、车站专用线组成三大部分。
其中,快件区主要为EMS、顺丰等快递公司提供服务,物流区提供国内物流服务,车站专用线为提供站内线路之间的协调服务。
地铁站部分主要为14号线及其支线站点,其中,主站位于客运站东侧约1600米处,站位使用明挖岛式地下站,地下二层设置为联络通道,可供地铁乘客直接进入客运站候车区域。
创新设计在规划设计中,中铁设计集团结合了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优势特点,针对郑州西站的实际情况,创新设计了一些交通运输形式:空中引道空中引道是沿空连通地面两点的桥梁,起到连通不同楼层、减少行人过马路而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
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将空中引道引入了郑州西站的规划设计中,使得一些行人、车辆可以通过空中引道来进行连接,减少了行人通过地面道路、道口的风险。
低碳交通方式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强烈提倡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具体采取以下措施:1.规划内部设置高标准的自行车停车区域,方便市民停放自行车;2.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减少换乘次数,提高市民出行效率;3.将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引入城市公共交通中,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
高铁车站建设分析及建议

高铁车站建设分析及建议本文:樊一江刘明君毛科俊工作单位:武广高铁站1.车站规模能力充裕武广高铁运营2年来,沿线车站平时能力使用率约为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而得序号车站距市中心距离站房建筑面积设计能力目前平均发送量城市对内交通衔接情况城市对外交通衔接情况公里万m2人/天人/天1深圳北站9.31811000020000地铁3条线、公交22条线、出租等铁路(广深港、厦深等);长途汽车2长沙南站10108000023000地铁2条线、公交9条线、出租等铁路(沪昆);长途汽车3株洲西站71.5200005500公交、出租等无4衡阳东站102.2200007000公交、出租等长途汽车5郴州西站81.2150007200公交、出租等无6韶关站161.6160002870公交、出租等无7清远站101.0550001500公交、出租等无45QUYUJIAOTONG区域交通2012/1130%,高峰时能力使用率约为50%,客流满足情况良好。
为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大部分车站在平日仅开启使用部分候车室,如只开放上层候车室,一般情况下候车人数可达候车室座位数的50%~70%左右,候车环境较好;在春运以及国庆、清明法定假期等高峰时期则开启全部候车室。
由于高铁列车公交化的组织运行模式,旅客在车站内停留时间相比普通铁路大幅缩短。
因此,从运输服务与客流组织的角度来看,高速铁路车站总体能力充足,能够较好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需要。
2.高铁客流诱增效果明显,客流稳定增长高铁开通对普通铁路等客流产生了一定的分流转移作用,但转移量相对有限,而高铁诱增客流情况明显。
首先,高铁与普铁目标客户群体不同,高铁票价较高,客流以商务、旅游等高端客流为主,客源总体较为稳定,如高铁二等票价约为0.46元/人公里,而普铁硬座票价约为0.06元/人公里左右,普铁硬卧票价约为0.29元/人公里。
其次,高铁的开通对普通铁路客流产生一定的分流转移作用,但对既有铁路客流影响并不显著,既有普铁车站客流量规模依然庞大,如衡阳既有普铁车站在高铁开通前日均发送量约为1.7万人次左右,高铁开通后其日均发送量约为1.5万人次,而衡阳高铁站日均发送量约为7000人次,两站总计日均发送量约为2.2万人次,因此,可以认为是高铁通车新增运输能力而产生了较大的诱增客流。
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研究

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研究摘要:由于前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交通枢纽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易出现诸如换乘不便、集散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不能充分地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高效集约功能。
本文以成都东客站为例,分析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在枢纽设施、枢纽布局和交通集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枢纽布局;集散交通系统;成都东客站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成都高铁东站目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高铁枢纽周边地区开发强度的提升、城市空间布局的重构以及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未来的人口规模、出行需求及出行方式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对周边路网及现有枢纽交通组织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着重分析枢纽目前运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远期的交通优化策略。
1.2 研究范围成都东客站交通枢纽的重点研究范围:北至迎晖路,东至三环路,西、南至锦江区区界,规划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并根据综合交通向外衔接的范围适度向外延伸。
2现状分析2.1 现状路网分析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有成都地铁2号线、7号线通过枢纽核心区并能实现无缝换乘,枢纽片区的路网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一高一快四主干的骨干路网,并能通过外围的快速集散系统:三环路、成渝立交、航天立交等的转换快速地实现和成都主要节点间的联系。
2.2 枢纽布局分析(1)平面布局枢纽的主体设施为高铁站房,高铁站房下有1座地铁换乘站,目前有成都地铁2号线、7号线可实现换乘,其他的换乘设施还包括1座公交首末站场、1座长途汽车站。
停车设施包括1座社会停车场、1座公交蓄车场。
(2)竖向布局1、地下四层B4为地铁站台层。
2、地下三层B3为地铁站厅层。
3、地下二层B2 为综合换乘层,与高铁地下到达层衔接,通过东西大通道联系东西广场。
综合换乘层作为高铁到达层,下可通地铁站厅层,上可通过梯道到达地下一层的出租车车道边和公交车车道边实现换乘。
342-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以广州市为例易斌【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位于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公路客运枢纽面临着与城市发展不适应、加剧中心城区道路拥堵、与轨道交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现状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找出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公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为优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提出“内减外增”的现状迁建调整与规划新增布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
【关键字】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布局优化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公路客运枢纽在为城市提供服务的同时,对中心城区的城市和交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深入分析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有利于把握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奠定基础,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
2. 公路客运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公路客运枢纽是承担城市对外公路旅客运输,与空港、铁路、城市轨道或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相接驳,是由站场、衔接设施和移运设备等组成的客运交通综合体。
公路客运枢纽作为城市基础性、服务性设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满足居民对外出行需求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路客运枢纽的空间布局应与城市及交通的发展相适应。
大城市的公路客运站一般分散布置在中心区的边缘地带、靠近城市对外出入口通道附近,既能服务于城市中心区的对外出行需求,又能减少对中心区内部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原来位于中心区边缘的客运站,周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
由于这些客运站的车流、人流高度集中,与周边的城市发展特征已经不太适应,常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黑点或者对周边的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高铁中心站站前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议书

后期维护和运营方案:制定详细的后期维护和运营方案,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提高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高铁中心站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客流和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 生活质量。
社会效益:高铁中心站的建设将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同时能够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环境效益:高铁中心站的建设将减少汽车尾气和交通噪音等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 民的生活品质。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团队组建
核心管理团 队:包括项 目经理、副 经理、总工 程师等,负 责项目整体 规划、决策
和执行
技术团队: 负责技术方 案设计、审 核和实施, 包括工程技 术人员、设
计师等
采购团队: 负责项目所 需物资、设 备的采购和 供应商管理
施工团队: 负责项目施 工、安装和 调试等工作
化运营管理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内容:高 铁中心站综合 交通枢纽及高 铁中心站站前
城市综合体
建设规模:总 建筑面积约为 100万平方米, 包括站房、站 场、配套设施
等
建设标准:按 照国家铁路一 级枢纽站标准 进行规划和建
设
资金来源:由 政府和企业共 同出资,其中 政府出资比例 不低于50%
项目实施方式和时间安排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
城市交通需求:随着城市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高铁中心站综合门禁系统市场需求旺盛。
保定高铁片区规划方案

保定高铁片区规划方案保定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随着高铁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保定高铁片区规划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该规划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保定高铁片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规划背景保定高铁片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是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
随着京九、保津、冀鲁高铁等多条高铁的通车,保定高铁片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为了更好地发挥保定高铁片区的交通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二、规划目标1. 发挥交通枢纽作用:将保定打造成跨越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2. 支撑经济增长:以高效便捷的交通为基础,吸引投资与人才流动,促进保定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3. 建立宜居城市:规划绿色生态、便利公共设施,提升居住品质,打造宜居城市形象。
4. 培育产业集聚区:结合高铁交通优势,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推进产业升级。
三、规划内容1. 交通规划(1)高铁站建设:进一步扩建保定高铁站,提升站点的客运、货运能力。
合理规划站点周边的交通系统,确保交通流畅。
(2)地铁建设:规划地铁线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通勤效率。
(3)公路网建设:完善保定市及周边地区的公路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交通枢纽规划:规划保定高铁片区的交通枢纽,优化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城市规划(1)保定市区容限提升: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密度,提升市区宜居性。
(2)生态环境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片区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3)公共设施建设:增建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建筑风格规划:保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景线。
3.产业规划(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2)培育旅游业:充分利用片区内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提升经济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5T16:26:33.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李雪凯[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促进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实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配置。
本文分析了高铁客运站的特点,总结了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并对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原则及其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得到大规模的建设,铁路枢纽也面临着新的布局优化,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交通的整体运营效率。
坚持以方便乘客为目的以及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优化原则,对于提高铁路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认真分析总结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实现优化布局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一、高铁客运站的特点
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同,高铁客运站具有旅客换乘量大、高铁站停留时间短以及只办理客运业务等特点。
(一)旅客换乘量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铁客运站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从而加大了旅客与城市交通的换乘量。
旅客换乘是否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高铁的运营状况。
因此旅客换乘量大作为高体客运站的特点,也成为大部分高铁客运站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
(二)高铁站停留时间短
高铁的运行速度很快,而且在车站停留的时间较短,也是高铁的特点之一。
高铁在一天内开往同一地区的车次会有很多,因此候车的旅客一般也不会很多,所以在高铁客运站的停留时间较短。
(三)只办理客运业务
高铁客运站只办理客运业务也是其特点之一。
高速铁路的运行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因此在高速铁路线上不开行货物列车。
一方面,各种行李、邮件的装卸会延长在高体客运站的停留时间,降低列车的行驶速度。
另一方面,办理行李邮件业务需要修建底下拖车道路系统,这就加大了高铁客运站的建设成本。
二、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既有铁路枢纽布局、旅客换乘问题、城市地理位置以及引入枢纽线路数量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充分进行分析,对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不断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方便乘客的出行,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
(一)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包括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
要达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最优化,就要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经济现状与城市的未来规划,从而避免与城市的发展相矛盾。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要在不影响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减少铁路的资产投资[2]。
(二)既有铁路枢纽布局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既有铁路枢纽布局。
我国的铁路事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基本的框架格局已经大体确定下来。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要充分考虑既有铁路枢纽的布局,在其基础上进行规划、调整。
(三)旅客换乘问题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旅客换乘问题。
旅客换乘问题不是高铁独有的,一座城市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都会存在旅客换乘问题。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旅客换乘问题,以方便乘客为目的,同时又要与城市的持续发展相协调。
(四)城市地理位置与规模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城市地理位置与规模。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其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与规模,利用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解决旅客换乘问题[3]。
(五)引入枢纽线路数量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引入枢纽线路数量。
引入枢纽线路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枢纽内客运站的布局。
当铁路枢纽内客运站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就会对其运行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原则
结合以上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众多因素,在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时,还要遵循以方便乘客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以及其他原则等,从而实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最优化。
(一)以方便乘客为目的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以方便乘客为目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旅客的出发点进行考虑,尽量缩短旅客的出行距离,减短旅客出行的时间,同时为旅客节省更多的出行费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旅客,让旅客的出行更加方便[4]。
(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高铁的建设与运行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高铁客运枢纽在选址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每一个选址方案都进行充分的比较,在不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费用支出,从而选择出最优的方案来。
(三)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与城市的持续发展相矛盾。
每座城市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铁路客运站要与城市相容,才能更好的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带动城市的发展。
表1 中国有高铁枢纽城市与无高铁枢纽城市的产业增长对比(2000-2001)
(四)其他原则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则,其布局优化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与大自然相融合。
选择有利于枢纽客车开行方案,符合客流自然集散规律。
同时,还要与城市的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5]。
四、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
(一)收集整理资料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首先要收集整理资料。
专业人员要收集城市以及铁路各种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确定高铁客运枢纽的服务范围与功能。
还要结合各专业人士的意见,分析其客运量以及发展趋势,为其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提出备选站址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然后提出备选站址。
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并且结合高铁客运枢纽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满足要求的场所作为备选站址,初步确定几个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方案[6]。
(三)进行筛选调整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还要进行筛选调整。
对于备选站址的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淘汰掉明显不可实行的方案。
然后对于剩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对不满足客运需求的方案再次进行淘汰。
(四)确定最优方案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最后确定最优方案。
经过初步的筛选后,对于剩余的可行方案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从而确定出最优方案。
结语
高铁客运站具有旅客换乘量大、高铁站停留时间短以及只办理客运业务等特点。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包括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既有铁路枢纽布局、旅客换乘问题、城市地理位置以及引入枢纽线路数量。
在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时,要遵循以方便乘客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以及其他原则等,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提出备选站址、进行筛选调整以及确定最优方案从而实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菲.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方法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62-65.
[2]周军.高铁客运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方式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石磊.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空间建构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
[4]王南,朱志国,胡岩等.客运专线条件下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3):398-403.
[5]马超.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1.
[6]南天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衔接方式运营匹配性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