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示意图
上海南站综合设计

万方数据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胡立成等外皮清洗线l条、存车线8条、普速客车整备线8条,远期预留检修库线6条、存车线27条。
3合理规划上海南站站区上海南站站区北靠沪闵路,南抵石龙路,东自柳州路,西至桂林南路,总规划面积约60.3hm2。
其中,北广场12.9hm2、南广场12hm2、南站客运车场13.8hm2、居住小区用地13.6hm2、周边道路8hm2,如图l所示。
3.1站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宗旨,努力将上海南站建设成为与城市布局相适应,整体完美,满足功能需求和安全、舒适、快捷有序,体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一流客运站;充分展示上海南站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的特点,解决好地铁、轻轨、城市公交等与上海南站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有机联系、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其他功能分区的协调统一。
3.2站区规划的特点(1)针对上海南站站区用地较为方整,而铁路斜穿基地,难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矛盾,采取了圆形站房和放射形布置的处理方式。
(2)为合理疏导密集的人流、车流,结合上海南站第3燃目n-qK●,■矗第3l卷第7期■■站区设有沪闵高架快速路、地铁和轻轨等设施,采用高架层、地面层、地下层3层立体交通组织体系。
(3)采用有利于铁路客流组织管理的简捷、有序,南北开口、高架候车的布局形式。
3.3站区功能布局为满足设计年度站区交通流量集疏的要求,并适应铁路、地铁及轻轨的布置要求,上海南站广场设计以北广场为主、南广场为辅。
根据总体构思,在北广场东侧布置公交汽车站和自行车停车场,中部设置下沉式广场、绿化广场和人行广场,西侧设置出租车停车场和大型社会车辆停车场、行包中心和行包广场。
南广场中部设置下沉式广场和绿化广场,并在广场的东侧结合主要道路进出口,设置出租车及大型社会车辆停车场、公交汽车站、近郊汽车站、长途汽车站、邮政转运站。
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结合人防工程在上海南站南、北广场地区分设两处地下停车场(社会车辆停车场)。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资额:474亿元以上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俯瞰,集机场、高速铁路、磁悬浮、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于一体,总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
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场。
在既有的虹桥国际机场跑道的西侧将新建一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一系列公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达153亿元,整个机场用地约占7.47平方公里,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
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
(2)铁路客站。
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
站场规模按照30股道设计,站场占地约43公顷,保留现状铁路外环线作为货运通道的功能,实行客货分流。
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
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
(3)长途巴士客站。
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详细规划

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
10
轨道交通进入枢纽的线路为2号线、10号线、17号线、5号线、青浦线。其中2号线与
号线自东向西由地下二层横穿枢纽核心区,设2站(地铁虹桥东站和 西站),17号线与5号 线南北向由地下三层交于高铁西侧站房下,并与2号线及10号线形成换乘。青浦线自西向东 从地下二层进入地铁虹桥西站内,与其余轨道 交通形成换乘。
交通与枢纽集散交通分离;二,按西进西出、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的原则引导高架快速 道路交通流向,同时保持枢纽道路系统良好的互通性,使旅客有多种选择;三,快速系 统采用单向大循环方式;第四,公交优先。公交优先具体体现在公交站与枢纽设施最靠 近,均布置在车站和机场的门口(图10)。
图10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各自独立的集运输道路
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功能与 布局规划 枢纽核心区内各交通主体(形 成综合建筑体-交通中心)的平面布
局(见右图)
由东向西依次为:机场航站楼、 东交通广场、磁浮站、高铁站、西
交通广场。
图6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平面布局
在铁路、磁浮和机场这三大对外交通设施中,铁路与地铁的换乘量最大,机场排二, 磁浮第三,排第四的是铁路和磁浮的换乘量。依据上述换乘量,将换乘量最大的地铁和高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范围东起外环线环西一大道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北起北翟路北青公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总用地约2626一虹桥枢纽规划一虹桥枢纽规划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
虹桥枢纽:全称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
图1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 区结构规划
功能定位: 区域性的商务地区,即将 虹桥枢纽打造为面向长三角、 服务长三角的综合性的商务 地区。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梳理10450566

对外交通规划
机场
虹桥综合枢纽规划有机场、铁路、轨道交通、磁悬浮等多种交通模式,设置有公交枢纽、高速 巴士枢纽等设施,此外还将建设多条配套疏散道路。 1、机场 虹桥机场除了原来的东航站楼之外,此次扩 建工程中新增加的西航站楼、第二跑道将于2009 年底完成竣工和初验,并于2010年世博会前投入 并于2010年世博会前投入 并于2010 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 虹桥机场扩建完成后仍然定位为国内航空枢 纽,以国内航班为主,保留少量日韩航线,国际航 线依旧安排在门户型枢纽——浦东国际机场;但未 来旅客可在虹桥机场办理浦东机场的登机手续。 根据设计目标,虹桥机场东、西航站区规划 近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 近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终端目标 3000万人次 4000万人次/ 4000万人次/年。 万人次
对外交通规划
3)沪杭客运专线
铁路
专线全长160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建成后沪杭之间半小时可直达。全线设置虹桥站、松 设置虹桥站、 设置虹桥站 江南站、枫泾南站 江南站、枫泾南站、嘉善南站、嘉兴南站、桐乡站、海宁西站、余杭南站和杭州东站等9个站点,并 在闵行春申地区引出联络线至上海南站。 沪杭客运专线于2009年 月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底建成通车 沪杭客运专线于2009年2月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底建成通车。据测算,其年旅客发送量将达 2009 2011年底建成通车 其年旅客发送量将达 6273万 2020年 ~8000万 2030年 人次 6273万(2020年)~8000万(2030年)人次。 4)沪杭城际铁路 沪杭城际铁路在上海境内大致沿已有沪昆铁路北侧行进,与沪杭客运专线类似,也在上海分为 两支,一支进入虹桥枢纽,另一支进入上海南站。 沪杭城际铁路的规划走向和站点安排均与沪杭客运专线不同,但媒体报道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 沪杭城际铁路的规划走向和站点安排均与沪杭客运专线不同 目前关于沪杭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时间,还没有明确说法。 目前关于沪杭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时间,还没有明确说法。 根据规划,未来虹桥站主要负责高速铁路旅客的出行,而上海站、 根据规划,未来虹桥站主要负责高速铁路旅客的出行,而上海站、上海南站则主要为普速列车 旅客提供服务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设计

图7枢纽地区规划布局示曩
内的交通与枢纽集散交通分离;同时明确枢纽内外 交通通过4个快速节点衔接:青虹路立交承担枢纽 车流量的27%、徐泾中路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 20%、北翟路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20%、七莘路 立交承担枢纽车流量的23%,其余的10%由地面道 路承担,并且经测算,南、北、西4个快速节点流量均 衡(见图9)。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长三角地区将串联起上 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以及沿线苏锡常等经济较 发达地区,并促进沿江和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的有 序流动和集聚,实现长江三角洲商贸、信息、资金以 及人力资源的融合与对接。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为上海市及其周边 地区的客运交通系统注入新的强大活力,不但可以 形成一个新的契机,同时可以综合解决现状城市交 通的诸多问题,使上海市的交通建设持续、健康地发 展,也为上海服务全国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年1月由规划局上报,2006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 明确了26.26 km2规划范围的总体功能要求和结构 框架。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范围东起外环线 (环西一大道)、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北起北翟路、 北青公路,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总用地约26.26 km2(见图6)。 3规划布局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东部为现有虹桥机场用 地,中部为综合交通枢纽各类轨道交通站场用地,西 部为相关开发配套设施用地。
Key words
Shanghai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hish—speed railway
maglev
air port general plan functional layout
1 项目背景 1.1三大契机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建造高铁车站、磁浮 车站、航空港三大设施为契机,综合规划设计、统一 施工,实现了从分散走向集中的必然结果。 1.1.1 2005年虹桥国际机场总体修编,明确了扩 建西跑道和西航站楼的建设计划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大规模地下空间,其消防和 安全问题往往成为制约方案的控制因素之一,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设置适当的 下沉广场,有利于丰富空间效果,明晰功能界面,更可提高消防及安全性能。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 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客流、商流、经济贸易的重要汇 集点,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以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商务区或城 市副中心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其中大型、超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城 市乃至区域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由枢纽引发的新一轮城市建设成效日 益显著。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因此,如何理顺上述各大交通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布局成为枢纽设计的重点。 高速铁路与虹桥机场同样是服务于国内的中长途旅客,故之间的换乘关系并 不是很密切,但高铁与虹桥机场旅客绝对数量很大,发生的换乘量为中等水平; 磁浮车站则担负着浦东国际机场“前厅”的功能,与高铁的城际部分、虹桥机场 均有着重要的换乘关系。
枢纽内交通设施规模呈现不断扩大化趋势,大量的社会车、出租车,公交 车辆停泊,对枢纽内部空间,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加大,地面的土地资源已不能 满足这种扩大化的需求,特别在城市中心区的枢纽改造工程,面临土地更为紧 张的困境。向地下发展,实施交通设施立体化可以有效解决土地与规模之间的 矛盾,地下空间在枢纽建设中的大量开发使用充分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
虹桥枢纽剖面示意图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由此可见,磁浮车站在换乘关系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它应该与高速
铁路、虹桥机场取得便捷的换乘关系。 由此形成了如下的场站空间关系: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梳理

建筑容量控制
在上述2507.9公顷的城市建设用地上,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开发规模为1096
建筑用途 居住 公共建筑 交通建筑 其他建筑 合计 总规模万㎡ 七莘路以西万㎡ 247 485 302 62 1096 152 374 37(物流仓储) 644 七莘路以东万㎡ 95 111 25(军事特殊建筑) 452
对外交通规划
3)沪杭客运专线
铁路
专线全长160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建成后沪杭之间半小时可直达。全线设臵虹桥站、松 江南站、枫泾南站、嘉善南站、嘉兴南站、桐乡站、海宁西站、余杭南站和杭州东站等9个站点,并
在闵行春申地区引出联络线至上海南站。
沪杭客运专线于2009年2月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底建成通车。据测算,其年旅客发送量将达 6273万(2020年)~8000万(2030年)人次。 4)沪杭城际铁路 沪杭城际铁路在上海境内大致沿已有沪昆铁路北侧行进,与沪杭客运专线类似,也在上海分为 两支,一支进入虹桥枢纽,另一支进入上海南站。 沪杭城际铁路的规划走向和站点安排均与沪杭客运专线不同,但媒体报道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 目前关于沪杭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时间,还没有明确说法。 根据规划,未来虹桥站主要负责高速铁路旅客的出行,而上海站、上海南站则主要为普速列车 旅客提供服务
公共设施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绿化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独立市政用地 其他
256.3
1076.1 404.3 417 47.4 108.2
10.2%
42.9% 16.1% 16.6% 1.9% 4.4%
本报告提示 从用地性质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仅占总用地面 积的18.1%。
能使用的番号是22号线。
_虹桥枢纽(深圳)

规划吞吐量 Expected Throughput
2020年:沪杭磁浮年到发量2000万人次/年 虹桥-浦东两场磁浮年到发量1400万人次/年 Annual throughput is 34 Million passenger-trips
虹桥-浦东两场磁浮
1D 长途 Coach Station
功能定位 Function Orientation
规划设施 规划设施 Facilities Planning
发车能力800班次/日。 Departure capacity of 800 coach trips per day.
长途客运客流分布
规划吞吐量 Expected Throughput
旅客到发量1000万人次/年 Annual throughput is 10 Million passenger-trips.
中心城轨道线网
2B 地面公交 BUS
公交线网主要弥补轨道交通不能直达地区或者服务空白地区: Bus Lines Mainly serving for these areas Where Metro can not reach
941路 路 上海火车站 经停1、 号航站楼 经停 、2号航站楼 浦东机场 经停1、 号航站楼 经停 、2号航站楼 上海火车站 紫竹科学园区 嘉定西站 外滩 上海南站 奉贤南桥汽车站 青浦汽车站 金山石化汽车站 金山朱泾汽车站 松江乐都路汽车站 航站楼间短驳线 航站楼间短驳线 城市航站楼 卢浦大桥 清涧新村 人民广场 浦东杨家渡
虹桥枢纽轨道线网
运能估算 Estimation of transport capacity
枢纽枢纽高峰小时轨道客流需求为: 10万(上客量/日)×15%(高峰小时系数) =1.5万(上客量/小时) 五条轨道线路运能为: 发车间隔(列/小时)×编组(节) ×载客能力(人/车厢) =16.6万/小时 高峰时段枢纽轨道交通需求约占运能的9%,与正常情况下 起点站运能占用应控制在30%以内相比,能满足需要。 没有大站快线,快捷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