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科学探究一、探究题的答题技巧1、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例1、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 ℃充足乙向阳处20 ℃不充足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例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

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 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瓶乙瓶丙瓶瓶口敞开敞开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25℃5℃25℃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例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4、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汇总梳理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汇总梳理

科学研究方法汇总:1.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的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3.等效法(1)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东西(现象、物理量等)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5.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2)举例:研究功率时,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运动快慢这一相似性,推测功率在定义、定义式、单位等方面也可能与速度相似。

6.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将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类。

7.模型法(1)定义: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去更方便地研究问题。

(2)举例: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一模型。

8.等价变换法(1)定义: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实例、文字叙述等各种信息自由地变换表示。

(2)举例:在研究“压强”时,将压强定义式变换为定义的文字叙述,或相反。

9.逆向思考法(1)定义:对研究的问题从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受到启发或得出结论。

(2)举例:由“电能生磁”,想到“磁是否能生电”。

10.放大法(1)定义: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许多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转换法。

(2)举例: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11.缺点列举法(1)定义: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加以改进。

剔除其他政策影响方法

剔除其他政策影响方法

剔除其他政策影响方法
在进行政策评估时,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所研究政策的影响,常常需要剔除其他政策对研究对象的干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剔除其他政策影响的方法:
1. 实验法:通过实验将政策影响与其他因素隔离开来,以此来衡量政策的影响。

这种方法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相似,仅有政策的差异。

2. 自然实验法:利用自然的变化作为实验条件,例如政策的实施时间、区域等变化,来比较政策的影响。

3. 重复交叉设计法:在不同时间段或地区对政策进行交叉实施,以此来剔除其他政策因素的影响。

4. 差分设计法:利用两个时间点或地区的数据,比较政策实施前后或实施区域与未实施区域的数据,来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5. 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其他变量,使政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相似,仅有政策的差异。

以上是剔除其他政策影响的一些方法,具体应用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政策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 1 -。

浙江科学探究题答题技巧窍门专项练习进步(七八年级用)

浙江科学探究题答题技巧窍门专项练习进步(七八年级用)

探究题答题技巧专项练习(七八年级)1 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 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试验中都用到了这种方法,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显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等。

4 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5 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例如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探究的问题是:蜗牛是否有听觉。

提出的问题是:蜗牛有听觉吗?提出的假设是:蜗牛可能没有听觉。

(或者蜗牛可能有听觉)得出的结论是:蜗牛没有听觉。

但是,在探究一种因素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影响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回答具有怎样的影响(一般是有利或者是有害)例如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怎样的影响?提出的假设是:废电池浸出液可能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可能还需要加一句: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6 不足之处(1)缺少对照,答案:缺少对照(2)实验材料选择不满足多量原则,答案:……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3)缺乏普遍性原因:①实验材料种类少②实验材料数目少(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讲过)③试验次数少答案:……,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或者不能得出普遍规律探究环节题(杭州)32.(10分)波尔多液是由胆矾(CuSO 4·5H 2O )、生成灰(CaO )分别与水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杀毒剂。

物理科学探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及考点评析

物理科学探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及考点评析

物理科学探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及考点评析《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注意考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在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化模型、理想化实验、类比法等。

现结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谈谈物理教材中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

例1(2019年湖北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F/N摩擦力f摩/N木块与木板8l.6木块与木板122.4木块与毛巾125.0(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序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填序号)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研究方法点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思想,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关系时,应控制粗糙程度相同,反之研究摩擦力与粗糙程度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

①与②两次实验在接触面的材料相同时,压力不同造成摩擦力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材料性质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而由表中数据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造成摩擦力不同的是②③。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研究科学的方法有许多,初中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需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科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

常见应用:七(上):探究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书本P9);观察豆类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书本P30活动);测量心率及影响因素(P17活动)…..七(下):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书本P21,P22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书本P23,活动);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P61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书本P81)…..八(上):运动快慢比较及速度定义的得出(书本P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书本P19);研究晶体和非晶体(书本P176);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书本P38 “活动”及压强的得出;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F42- P42活动及书本P44实验及图);密度概念的导出(书本P60 “活动”);阿基米德定律的得出(书本P70 “探究活动”);物体浮沉条件的得出(书本P74“探究活动”);证明植物制造淀粉(书本P104实验及图441 );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书本P105 “活动”及图442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书本P106“活动”及图443 );种子萌发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及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书本P109, 110“活动”及图);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书本P100-10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书本P92-93)... .八(下):达尔文向光性实验(书本P160);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书本P76的活动内容);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书本P81-83 “活动”及书本内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书本P99-100内容及活动);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书本P104-105 “活动”及内容)九年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P45-P46金属与酸的反应);探究铁钉生锈条件(P48活动及书本内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P105-106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书本P112-114 “活动” 及书本内容);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比热概念的得出(书本P145-146 “活动”及书本内容)……例题:(湖北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对照实验是有两个相同的实验器材,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

而控制变量法一般只有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也只有一个变量。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区别:一般对照实验同时做有两个器材,控制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器材,做多次实验。

一般在学科内生物多用对照,物理多用控制变量。

将煮熟的米饭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空气中,另一份放在二氧化碳中,两天后,放在空气中的已经边馊,而放在二氧化碳中的仍有饭的香味。

做这个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

1 / 1。

谈初中科学中的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

谈初中科学中的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

谈初中科学中的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作者:庄振海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4期摘要: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含了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而实验设计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今后参与社会的能力、深刻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目前在初中科学中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有两个即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区别和联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对照实验对照组控制变量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初中科学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的定义,但教材中很多方面运用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如生命科学部分有: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即研究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探究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PH值对酶的活性影响等,物质科学部分有: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等。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很难判断哪个实验是对照实验,哪个实验是控制变量实验,而且在对照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控制变量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不能有效地控制变量,不能把因变量转化为可感知的、可量度的事物、现象或测量方法,而且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不知道如何用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混淆两者。

所以在教学中澄清两类实验的定义,突破实验设计中的难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辨别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照实验1.定义: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52页中提到:在实验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

设置对照组是常用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这段话主要阐明了对照实验的作用,但并非对照实验的定义。

查阅有关材料可知,对照实验的定义是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一个对象有无影响时,除了对该因素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种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对照实验是有两个相同的实验器材,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

而控制变量法一般只有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也只有一个变量。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区别:一般对照实验同时做有两个器材,控制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器材,做多次实验。

一般在学科内生物多用对照,物理多用控制变量。

将煮熟的米饭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空气中,另一份放在二氧化碳中,两天后,放在空气中的已经边馊,而放在二氧化碳中的仍有饭的香味。

做这个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