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合集下载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正反两面。

一方面,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可能导致城市对农村资源的过度掠夺,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中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等官方数据发布机构。

四、实证研究结果(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具体表现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且差距呈逐年扩大之势。

(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

同时,城镇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城镇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改善等利好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虽然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对农村优质资源的过度掠夺,如优秀人才、土地资源等。

此外,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24年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范文

《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城镇化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而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重要地区,其城镇化进程及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关注。

本篇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城镇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内蒙古作为中国的农牧业大省,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地区发展状况,更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城镇化可以通过扩大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城镇化发展也可能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前人对内蒙古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进程、发展模式等方面,而对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各盟市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内蒙古统计局发布的各类统计年鉴和公开数据。

五、实证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内蒙古各盟市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内蒙古的城镇化率逐年上升,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2. 因果关系分析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3. 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发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人口流动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研究表明,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不断加速,城镇化率也随之提高。

城镇化对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中一大关键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背景和现状。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的差异也逐渐扩大。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67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757元,两者之间相差将近2.6倍。

因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首先,城镇化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由于城市的规模和消费市场更大,所以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进而,刺激城市内经济活动的发展,提高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市场相对封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有限。

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收入水平通常比农村高的原因。

同时,城镇化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

其次,城镇化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增加了人们对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中的居民一般会消费更多的文化娱乐产品和高端服务,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类型则通常较为单一和低端。

这也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再次,城镇化加速了全球化和现代化趋势,强化了城市中的知识和技术优势。

城市中的人才更容易接触到新的知识和前沿技术,具备更高的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收入也更可能高于农村居民。

因此,城乡居民的知识结构差距也变得更为明显。

总之,城镇化水平确实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城市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发展,但同样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计等方面的压力。

而且,它也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愈加严重。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全面繁荣和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逐步消减收入差距。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随着中国持续加大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政策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城市,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价值。

城市就业岗位相比农村更丰富,工资也更高,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的收入会有所提高。

这种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城镇化的核心是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耕地效率、优化农产品流通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这样一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会有所减小。

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能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到开发商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减少,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增长。

大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员涌入,导致城市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

由于城镇化进程不够均衡,一些地方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不够理想,农民的收入增长受限,城乡收入差距也难以缩小。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理论上看,城镇化有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实际情况可能受到就业市场、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具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地区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为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应当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并注重解决农民土地收益问题、提高农村就业质量、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成就斐然。

与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提供参考。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成因分析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07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92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6247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间差距较大。

2. 成因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具有较多的复杂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分割导致的社会资源不均等、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差异等。

城市化进程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市化进程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较低的收入待遇,这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1. 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各类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 促进收入增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居民进城就业或者农村改革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上升。

加强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促进城市内生产力的提升,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最终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建议1. 完善城市化政策政府应加大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度,完善城市化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进城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而这
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均衡的发展机会。

因此,加速城镇化
建设,降低城乡差距,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镇化水平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关系。

首先,城镇化水平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

城市中聚集了更多的教育、技术和人力资源,这使得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并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
市的经济活动较为发达,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这也促进了城市居民的薪资提升。

而在农
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市场较为闭塞,同时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
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因此,加速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引导人口向城市集聚,进而提高他们的
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

其次,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也有助于实现
他们的收入增长。

当我们讨论城乡收入差距时,不能忽略城乡转移就业问题。

越来越多的
农民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这使得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增加,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
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农村居民也可以通
过开展农产品加工、旅游等活动实现小规模的商业运作,进而增加收入。

因此,城镇化水
平的提高不仅直接对城市人口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有利,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
展机遇和商机,从而带动其收入的提高。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城镇化,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居民有机会进入非农行业,获得更高的工资。

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转型就业、创业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城镇化也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增加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市中的高收入岗位集中在金融、科技等行业,而农村居民往往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难以进入这些高收入行业。

其次,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农村居民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生活开销,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来说,增加了负担,加大了他们的收入差距。

然而,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与地域发展差异密切相关。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更加迅速,相应的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城镇化滞后,机会有限,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

因此,地域发展差异是影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解决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综合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支持,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使农村居民能够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多的农村产业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和权益维护,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综上所述,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城镇化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2024年城镇化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城镇化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范文

《城镇化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蒙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化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其内在机制及影响程度,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镇化进程与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三、城镇化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1. 就业机会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使得部分农村居民转向城市从事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然而,部分地区产业转移不彻底、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仍需解决。

2. 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由于政策倾斜、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未能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城镇化进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加剧,部分高技能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四、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内蒙古地区相关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五、政策建议针对内蒙古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城镇化显著影响收入差距。

本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发现泰尔指数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关系不明显。

提出缩小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化;泰尔指数一、前言
我国收入分配不平衡日益凸显,收入差距扩大是大趋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最令人关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考虑城镇社会保障福利,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更严重。

二、文献综述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

一是刘易斯等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对城乡差距具有缩小作用。

潘文轩、曹裕、贺建清等得出城镇化在短期和长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谢云得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三是城镇化短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长期缩小直至消除差距。

吴先华发现城镇化长期通过影响市民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短期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

四是符想花研究表明:时间数据,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正相关,横截面数据,各地区差距与城镇化负相关。

前人研究单从城镇化研究收入差距研究较少,多数实证研究未对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与理论分析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
1、(1978-1984),差距呈缩小趋势。

2、(1985-1993),差距呈扩大趋势。

3、(1994-1998),差距呈缩小趋势,农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

4、(1999-2015),差距再次扩大。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1、要素价格影响收入差距。

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差距大小,劳动报酬偏低是主要原因。

劳动力相对过剩,工薪收入普遍偏低。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高收入者的投资使收入增速快于低收入者,地价收入远超劳动,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与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资源、环境以及交通等条件不均衡。

农村还以农业为主,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业增长必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增速不同,拉大收入差距。

3、城乡二元经济与户籍制度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之前,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村发展受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乡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制度不均衡,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4、财政投入与政策性倾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用于农村较少。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
重心转向城市,使得城乡在收入、就业等享受不同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度量
(一)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将中国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组别,利用泰尔指数公式测算出1978年至2015年中国的泰尔指数。

图1城乡间泰尔指数走势图
(二)中国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计算历年城镇化率。

改革开放后,城镇化整体呈上升趋势,自1978年到2015年,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了56.1%,发展趋势不错。

当城镇化处于30%-70%时,城镇化高速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仍快速发展。

五、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
第一,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利用EVIEWS7分别对泰尔指数、城镇化率以及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

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均非平稳,其一阶差分均平稳,二者均一阶单整。

第二,协整检验。

两序列均同阶单整,以泰尔指数incgap 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率urban为解释变量,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

Incgap=0.237016urban (1)
incgap和urban存在协整关系,城乡泰尔指数与城镇化
率长期均衡正相关。

第三,Granger因果检验。

用eviews7对incgap与urban 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第四,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探求短期城镇化率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结果显示当期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不是因为当期城镇化率的变动,短期关系不明显。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国197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到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正相关;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
到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城镇化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反向关系是不存在的;短期波动
影响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从统计上看是不显著的,说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短期波动不明显。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为本,市场主导,内外需牵引,创新驱动,内涵增长为重点,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现在中国正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人的城镇化”。

首先推进户籍改革,消除户籍歧视。

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流动,扩大农村就业,从根本上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出和规模;第三,解决农民工住房难问题,构建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体系;最后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城乡一体化。

农民顺利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个健康、健全的劳动力市场非常重要,建设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分割格局。

建立健全城乡各级劳动力市场,对农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进城人力资本存量,实行平等就业制度,消除不利农民就业收入的限制规定,提高收入。

3、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结合。

推进城镇化需要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为了吸引资金,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靠全社会来推进新型城镇化,但市场作用有盲目性,因此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与市场相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文轩.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0.
[2]曹裕.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29.
[3]贺建清.城镇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新疆社会科学,2012(4):28.
[4]龚新蜀,王雪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
关性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2007(3):90.
[5]赖晓东.东西部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
[6]谢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