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比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一些探索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9%,是1980年的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是1980年的30倍。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自198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477.6元,

到2009年达到17175元,提高了36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1.3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了27倍;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365.0元,到2009年达到14371.56元,提高了39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0.78元增加到4806.95元,增加了3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平均不到3年提高1千元,而农村居民则需要9年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80年2.5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同期河南由2.57∶1扩大到2.97∶1。

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变化情况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

根据有关资料反映: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左右,超过2∶1的极少;韩国、中国台湾等在经济起飞时期,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是农民的1.4-1.6倍,即使在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像中国这样大,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世界列居前茅。

从城乡收入比的运行轨迹看,河南与全国基本相同,近十年来呈现单边上行态势,但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在河南的贯彻落实,全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河南城乡收入比从1995年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乡收入比由1990年的2.2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河南城乡收入比由1990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21,发展到200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6。在中部六省中,河南位居第4位,排河南之前的为山西(3.20:1)、安徽(3.09:1)、湖南(3.06:1),排河南之后的依次为湖北(2.82:1)、江西(2.74:1)。

(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波浪式扩大。

事实上,在1980-2009年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过程。七十年代末,农村改革先于城市在全国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被得到解放,农民收入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在八十年代前期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呈缩小之势,198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80年的2.50 ∶1降至1.71∶1,河南由1980年的2.57∶1降至1.67∶1。从八十年代后期起,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缺乏后劲,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全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徘徊或下跌,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反弹,并呈扩大化的趋势,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高,为3.33∶1;同年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为2.97∶1。

(三)各省辖市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各省辖市之间对比来看,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减小。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郑州市为17117元,最低的周口市为11363元,最高与最低相比,比值为1.51:1。该比值从2003年以来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1.67:1)。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人均最高的郑州市为8121元,最低的周口市为3908元,最高与最低的比值为2.08:1,而且该比值从2003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2.33:1)。

(四)恩格尔系数下降。恩格尔系数是指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率。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2009年河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2%,比1980年下降了2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0%,比1980年下降了17.3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中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治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从1990年到2009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4.9%下降到14.3%,而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仅由69.3%降到46.5%。这意味着

46.5%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14.3%的产值;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臵,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最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2009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仅为33.7%。

(二)财政支农政策不尽完善,农民的财政性负担沉重。政府政策的取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体现政府政策导向的最直接反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国家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缺陷,增强农业的竞争力。然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不仅有限,而且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尽管国家加大了“三农”的投入力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城市偏向的总体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为私人产品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农村地方政府而言,其首要任务自然也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地方性公共产品,比如农村社会治安,乡村发展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

电网、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技及信息,农村基础教育及公共卫生服务等等,其中有些公共产品可以按照受益原则有偿提供,而那些同时兼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外在效益显著的公共产品则应该由政府免费向农民供给。但实际上,即便是诸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之类的项目,部分是由农民自我买单的。许多在城市属于政府无偿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农村却转变成收费服务或经营性项目。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强制性的以赶超为目标的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虽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在其进程中,依靠行政命令方式产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直接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分配的格局。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换到工业部门,以促进其发展,其本质就是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这种再分配的结果就是将大量的农业资源转移到工业部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低效。改革初期,通过价格改革,部分农产品的国家收购价和市场价已大体持平,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差距重新扩大。

(四)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取得收入的大小以及个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人力资本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能力决定收入差距,而个人能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是不平等的,这就直接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农民自身文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岗就业,更难以在外出务工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弱。农民接受的低水平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过低的收入直接决定农民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贫穷的怪圈。可见,由于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五)我国农业的现实状况。从农业内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使得主要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下降。因此出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第二,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减少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第三,乡镇企业增长幅度下滑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非农业收入;第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利于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以家庭为主体

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统一大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在中国加入WTO后更加明显。

三、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改革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的障碍,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开通城乡劳动力市场。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已进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去年10月1日又全面推开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但有的地方只是改革了户籍管理的方式,和户籍相关的一些制度如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并没有跟上。

(二)对现行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核心是围绕着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来调整政策。一是调整投资政策,改变投资向城市倾斜的倾向,加强农村投资,把重点放在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上,如人畜饮水、农村能源、通讯、交通等;二是调整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增加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财政投入;三是调整金融政策,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一家支农的状况。农村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同时还要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四是调整价格政策,扭转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的问题。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

(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要把就业放在重要位臵来考虑,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要着重考虑农村地区的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无法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着眼于推进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就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人口的转移,提高非农产业的比重,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城镇化严重滞后,要着眼于提高城镇化水平。今后应该加快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认真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切实执行国家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的发展政策,积极引导农产品价格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当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在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自足的同时,要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采取措施,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度上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多渠道地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是一项具体措施就可以做到的,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必须坚持“统筹安排”,不能因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重返“大锅饭”,如统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就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贡献参与分配;而在再分配中注重公平,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臵,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统筹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更科学地对社会资源配臵;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应切实贯彻收入分配政策,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使其收益最大化,使我国经济能在稳定中持续增长,让全社会成员共同过上富裕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的研究现 状)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文选题为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猛增长,而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影响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稳定。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省区、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代表,面临着特殊的区域问题:资源性城市类型丰富、深度贫困问题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民族问题典型。研究甘肃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关因素,对政府旨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路线设计、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题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虽然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很多,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缺乏定量的分析。并且多是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省域范围的研究较少,专门论述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章或专著更少。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选取统计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即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被解释变量,以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对1990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一部分对甘肃省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方法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选取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通过对所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可能的原因,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预期目标:本文预期通对研究影响甘肃省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拟合线性模型,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主要研究方案: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确定并研究样本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估计参数,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论文大体准备阶段,即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整个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主要为数据的搜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甘肃省统计局网站;第三阶段为论文初步撰写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定自己文章结构初步得到论文雏形;第四阶段为反复修改阶段,通过不断与指导老师协商对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稿。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

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比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一些探索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9%,是1980年的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是1980年的30倍。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自198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477.6元,

到2009年达到17175元,提高了36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1.3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了27倍;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365.0元,到2009年达到14371.56元,提高了39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0.78元增加到4806.95元,增加了3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平均不到3年提高1千元,而农村居民则需要9年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80年2.5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同期河南由2.57∶1扩大到2.97∶1。 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变化情况表 单位: 元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姓名: 0000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指导教师: 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9-06-20 完成时间: 2008-11-12 2008 年 11 月 12 日

目录

课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0000000000 中文摘要: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以来我国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开始分析,然后总结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城乡差距何以形成?主要是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农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势必要分析解决差距的对策。文中分别从教育、社会

保障、户籍土地制度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全面深入分析总结,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教育;二原经济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趋势持续上涨,情况很不乐观。因此势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分析,找出原因。国家一直密切关注城乡发展问题,各个方面的政策都予以实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政策实施方面落实不到位,农民问题任然是国家密切关注的热点。农村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是拉大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本文试从这些方面深入分析,探讨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529.9 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增长了81.5 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 年为381 元,2007年为18934元。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城乡差距也随之不断的扩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5: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6: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样本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etween urban-rural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面临最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注重。显然,过高收入差距不利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运用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表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发展重要问题。且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构造、财政支出构造以及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明显影响。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发展是人类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成就。1978至国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8%,成为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19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之路》报告也明确表达,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略有回落,达到3.03:1,但这样城乡收入比在世界上是少有,超过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且过大收入差距是许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没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掉入“中档收入陷阱”共同因素。 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当差距在合理范畴内时,是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收入差距过大,便会对一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危害。对于国内而言,收入差距始终是一种经久不衰话题,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典型现象。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的背道而驰,同步也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 (***********) (*************系 ** ** ******)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教育投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也是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文章就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并就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寻找缩小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思路。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策 Cause of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Gap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 ********* (***********) (***************************************************************) Abstract: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stacle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presence of dualistic economic structure is root caus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in GuiZhou provinc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so important causes of increas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Articl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arrowing the rural-urban gap has made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looking for new thinking on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income residents; gap; expand ;countermeasures 一、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同年贵州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93.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5.4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59: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1.4倍。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2010年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从947.14元提高到14 142.74元,增长14.9倍;农村居民

关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薪酬管理作业: 《关于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收入差距也显著地扩大,集中体现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收入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其中,尤以城乡收入差距引人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而且将严重影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社会的协调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共同富裕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近几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不仅没有慢慢拉近,反而差距不断扩大。 对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我做了如下分析: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说,这是我国存在的历史性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农民就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 (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体制改革的另一个负面后果是产生各种垄断行为以及通过垄断行为获得暴利的寻租活动。在我国,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享受国家投资和占有公有资源等便利条件,实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工资收入以及各种福利比非垄断性行业要高。 (二)制度缺陷 1.分配制度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李实,2004)。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1999)。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Yunnan Police Officer Academy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 对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专业:法学 班级:11级法学专业3区队2班 学号:4110932 姓名:王红强 任课老师:______ 2013年4月2号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 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收入差距论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势预测

收入差距论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中国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趋势预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978年至2010年城乡收入比数据,利用excel趋势线功能,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模型对未来六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进行预测,数据显示如果保持现今政策不变,我国城乡收入比将上升,未来将保持3.33以上,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部分,但上升幅度与之前年份相比降低。 [关键词]收入差距模型倒u曲线 一、引言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比较严重,1981年我国基尼系数是0.29,1992年为0.37,到2005年为0.42,按照国际管理,基尼系数超过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财富分配很不均等,社会存在陷入不安定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接近或超过非洲、美洲一些经济发展停滞、政局动荡国家的水平,世界上陷入经济发展倒退的国家中大部分基尼系数与我国相仿(王小鲁,樊纲),明确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社会安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数据的时效性、深入性比较重要,本文通过分析1978年至2010年城乡收入比数据,利用

excel趋势线功能及arma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趋势进行描述并预测未来六年城乡收入比。本文结构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对收入差距现状做说明,并对趋势进行预测;第二部分将利用模型预测未来6年城乡收入差距比;第三部分对结论进行归纳。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趋势 我们选取1978-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在不考虑城乡价格水平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补贴福利,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来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刘社建,2004)。下面三图是利用excel软件处理的结果,据图一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达2.57:1,2000年为2.78:1,2010年为3.23:1,城乡收入比整体呈上升态势。从现今所得数据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仍居高不下,但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增长幅度下降。观察图二收入增长率,1985年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收入差距呈现下降趋势,此后到1995年前后发生了逆转,城乡收入差距急速上升,1997年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收入差距又呈现下降趋势,此后城乡收入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幅度不同,尤其是2005年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绝对差较小,收入差距趋势变动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姓名: 学号: 院系: 年级: 专业: 宿舍地址: 电话号码: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 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第一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4) 1.1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差别过大 (4) 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5) 1.3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悬殊 (7) 1.4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 (9) 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0) 2.1制度方面的原因 (11) 2.2 “三农”自身的弱势地位 (13) 2.3 重城市轻农村的政府财政投入体制 (15) 第三章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18) 3.1改革城乡二元体户籍制度 (18) 3.2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19) 3.3加快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 (20) 3.4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扶持力度 (21) 3.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2) 3.6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23) 3.7重视农村教育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因此而显著增长。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扩大。正确认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在仔细研究我国有关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从而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可研究性,然后深刻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最后得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用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问题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城乡的发展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本文将研究上述问题,通过模型分析以期得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模型途径 RESEARCH ON THE IN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ine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that is,the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Nowadays,our country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It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society with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This model is hoped to fi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out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tic model. Keywords: ine inequality; model; way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3:1 。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 , 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4:1,呈持续扩大态势。 根据曾国安的五等分统计法来看,最贫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而同期美国为4.27%),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47.5%(而同期美国为44.6%),10万亿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额。基尼系数1995年为0.455(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水平,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均状态,0.4以上则为差距悬殊状态)。和其他国家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乡差距过大),而且产生了所谓“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汰效应。(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在最近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一个先上升后扩大的过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但这个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原因 现阶段农民面临的生产和发展的压力比以往明显加大,收入增长缓慢。这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农村内部诸多规律性因素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原因。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通过“剪刀差”政策手段把一部分农村财富转移到城市,抽走了农村发展所必需的积累资金。通过强制降低农产品价格从农业中获取剩余以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是本世纪20年代前苏联经济学家普里奥布拉辛斯基提出的一项经济政策。这项政策通过扶持发展工业来带动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

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达到3.23倍 2011-12-08 16:22:38 来源: 法制晚报(北京) 有662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5) 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今天上午,记者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 蓝皮书指出,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只有少数年份是有所反复的,如1980-1983年是城乡收入差距急剧缩小的几年,1994-1997年是收入差距小幅缩小的阶段,其他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比如1984-1994年和1997-2009年,基本上呈现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的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以来,收入差距上升到3倍以上。 蓝皮书指出,这一差距达到了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的程度。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在1.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略高一些,为2倍左右,该倍数为基本平衡的程度。超过3倍以上,则收入差距过大,结构失衡。 据了解,中央正是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并一直提出以“城乡统筹”的精神为建设农业农村的总方略或总要求,但事实是这7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居高不下,而且总体上仍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差距较小,而西部地区差距较大。 另外,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我国城镇人口不到50%,社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都投给了城镇,占87%,尤其是把资金投向大都市。”魏后凯说。 相关新闻超过一半农民希望国家征地 蓝皮书中对全国160个乡镇184个村庄的1913户农户的调查指出,绝大多数农民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且越是大城市对于农民越有吸引力,只有极少数农民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仍生活在农村。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 摘要: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其 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由于各种原因 产生的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之分,不合理收入差距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平衡和社会 的稳定。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 稳定的大问题,必须作为全局的大事来抓。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产生不合理收入差距的 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缩小中国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差距;原因;对策;中国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贫富逐步分化的趋势,收入分配不公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从改革开放前的绝对平 均主义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 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 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今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 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够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呢?许多学者、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 会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要重视并努力解决,又要进行科学分析。造成居民收入 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市场上的欺诈和投机行为。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存在法制不健全和 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以钻法律空子和管理空 子为手段获取收入,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它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不合理的差距。 2.行业垄断。垄断企业凭借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与竞争性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的保险、电力、 电讯、交通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出30%,与此相对应,非垄断企 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占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比重逐年下降。这种国有垄断单位与非垄断型生 产单位之间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是不合理的。 3.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 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