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应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应对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这种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也引发了各界的不少关注。
那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下面,本文将尝试从不同方面展开分析。
原因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是中国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首要原因。
相较于农村,城市具有更为发达的经济、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并且配备了更高端的人才,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因此,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城市相对于农村更具优势。
对比于城市居民,农民则因为土地限制、缺乏技能和教育、就业机会少等原因,很难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收入。
原因二:教育水平的不同除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平衡以外,教育水平差异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人们通常认为,教育对于经济收入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居民所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高端教育。
农村孩子很少能够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更不用说接受高等教育了。
然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城乡居民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和薪资水平。
城市居民因为拥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他们能够更快地获得先进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进而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职业职位。
原因三:城乡户籍制度的不平衡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中,城乡户籍制度的不平衡也居于重要位置。
就业机会被包括在户口限制当中,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学历和能力有多好并不是取得某个工作的唯一标准。
这种制度让即使是最努力的人,也因为他们的出生,被限制在某些职业的边缘。
此外,户籍制度也对公共资源的分配产生了影响。
由于户籍之间的“二元性”,农民的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也比城市居民少得多。
例如,农民在城市看病、上学、购买商品等方面都要比城市居民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应对方案一: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是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途径。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虽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问题制约了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贵州省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将对贵州省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其中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找出导致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以期实现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提高全省的整体经济水平,助力贵州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贵州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制定和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研究意义贵州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贵州省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将会影响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 正文2.1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地理条件不利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地势多山,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成本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山区地势多崎岖,交通建设难度大,导致交通网络不完善,阻碍了各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城乡间的联系。
浅析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

第一 ,农业生产必须 由单纯地重视产 量转向兼顾产 量和质量 ,只有 重视质量才能稳定粮食价格和销路 ,才能真正发展农业 ;第二 ,发挥 贵 州省农业生产的 比较优势 ,贵州省不是农业强省和粮食 大省 。要改变这 状况 ,必须扬长避短 ,突出该省生态特点 、山区特点 ,突出气候多样 性 、生物多样性 、资源多样性 ,进 一步深挖 潜力 ,在 巩固粮食 、油菜 、 白酒、烤烟等传 统产业 的基础 上 ,大力发展 草地生态 畜牧业 、马 铃薯 、 茶叶 、蔬菜、水果 、中药材 、花卉 、油茶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 业 。不断 扩大集 中度 , 做 大做强特色产业 ,走 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现 代化发 展之路 ; 第三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业生产 、加 工、销售 相结合 , 实现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一
4 .3加 快 城 市 化 进 程 , 大 力 发 展 乡镇 企 业 ,促 进 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近年来 ,贵州省农 民收入发生 了很大变化 ,从绝对数 上来说 ,构成 贵州省农 民纯收入 的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 收入和转移性 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从整体趋势来看 ,贵州省农 民人 均纯收人在 绝对数量是持续上升的 。人均纯收入 由 1 9 7 8 年的 1 0 9 元 增长到 2 0 1 2年 的4 7 5 3 元 。但是 ,增长速度不稳定 :1 9 7 8 —2 0 0 0 是 贵州省农 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最快 的时期 ,这 期 间农 民人均 纯 收入 年平 均增 长 率高 达 1 2 . 2 %。这 主要是 由于贵州省农业 发展基础 差 ,人 口 众 多 ,随着 这一 时期 的改革开放 和农 村家庭 联产 承包责 任制 度 的实施 ,劳动积 极性 普遍 提 高, 各 种生产要 素得 到更 为充分 利用 。2 0 0 1 — 2 0 0 9年间 ,贵州省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的年均增长 率均在 1 0 .2 8 % 。而 2 0 0 9年 至今 ,贵州省农 村居 民人均纯 收入每 年的增长 率 已经 在 1 4 %之上 ,年均增 长率在大程度上得益于工 资性收入 的增 长,而 工资性收入 的增长来源于农民的务工收入 ,e p  ̄ l i z 农 收入。加快城市化进 程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利 于农 村剩余劳 动 力 的顺利转移 ,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进 而增加农 民总收入 。 4 .4建立农 民组 织,保护农 民利益 农 民在产品市场、劳动力 市场以及社会生活 中处 于弱势地位 ,要改 变这种状况 ,维护他们 的权益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 ,还要积极 建立农 民 组织 ,增强其维护 自身权利 的能力 。建立农 民组织 ,有助 于改善 农民在 经济生活和社会 生活中的地位 ,保障农 民利益 。在这一点上 我们 应该借 鉴西方国家的做 法 , 建立农 民组织能够使农 民在政治生活 中,特 别是在 农 业政策的制定 过程 中起 到举足轻重 的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市场 经营成 本 ,提高市场谈判 能力 。我 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了公 民结社权 利。农 民作为中华人 民共 和国公 民,应 同其他 的利益群体一样 ,建立维 护 自己 利益 的专 门组织 ,以便在有 关涉农政 策制定 过程 中,表达农 民 的诉 求 , 维 护农 民的利益 。( 作者单位 :责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种: 绝对值指标反映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的绝对额 ;相对值指标 反映城乡 居 民收入差距的相对数 。本文采用相对值指标 即前 面测算 的收入 比 ( ) 来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使用 G D P增长率 ( x 。 )代表经济 发展水平。根据收 入分配倒 u 型 曲线假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大 多 数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收入差 距转变 的拐点 ,收 入差距将随经济的发展进 一步扩大 ,因此预期 G D P增 长率 ( x )对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 具 有 同 向 影 响 。 使用财政收入 占 G D P 比重 ( x )代表 政府政策 。我国虽是 市场 经 济 国家,但政府仍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财政收入 占 G D P比熏越大代 表政府 以财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运行 的能力越强 。也意 味着企业 和个人掌握 的资源 越少 ,个人 通过 自身 努力增 加收 入也就 越 难 ,收入差距反而可能扩大 ,因此财政收入 占 G D P比重 ( x : )对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具有 同向影响。 使用农村从事非农工作人数 比重 ( )代表农民因素。长期 以来,农业 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增收缓慢 ,而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 日 益向收 入较高的行业转移 ,从而可以较快地增加 了农 民的收入。 使用公有制经济 比重 ( x )代表制度因素。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逐步 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的经济 制度 ,这种多 元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 的发展 ,但 由于市场经济 的 自发性 、盲 目性 和滞后性 ,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因此公有制经济对缓解 收入差距 防止 两极分化具有重要 作用 。
贵 州 城 乡 居 民收 入 差 距 的 实 证 研 究
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农村观察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晋铭铭罗迅[内容提要]伴随经济增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甚至出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水平的情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均衡平稳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以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均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城乡均衡平稳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J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91(2019)04-0020-07二O 一九年第四期总第八十三期—、弓I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由城乡二元经济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成为总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大于2,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常年稳居不下。
整体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政策扶持还是农民自身则无明确结论。
为此,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宏观角度: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提出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型。
Robinson⑶,Ahluqwalia⑷,Aghionetal⑸等都证明了倒“U”型曲线的存在。
丁伯根⑹的研究也表明,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林毅夫等学者⑵研究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居民总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高达50%,这一点与前文中的观点相一致。
微观角度:马斌⑻,陈虹全⑼都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赖作莲立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分析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差距以及与【收稿日期)2019-06-20【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00【作者简介】晋铭铭(1994-),女,山西运城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收入差距加大(成因、危害、措施)

收入差距加大的成因、危害、对策——成因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
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由农民承担。
供给公共物品,本是政府的—项重要职能,但政府只承担了城市公共物品的提供。
②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自己承担。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实际上具备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国家来承担。
这也导致农村受教育水平低下,失学率高,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③从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来看,对农民来说这一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
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
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
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
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力,造成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
第五,政府和农民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
从教育中提拔并且培养的精英(包括农村的)大多数是就业于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能够创造很高价值的精英都是流向城市,农村很少会得到教育的回报,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六,在转移支付方面表现为,长期以来对农村实行净税收,对城市实行净福利政策。
在城市实行的住房、采暖、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等福利性补贴政策等,都具有逆调节的特征。
这些政策不仅不能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七,现代城市工业与乡村传统农业之间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着民生,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那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一)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这造成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城乡社会经济的不平衡。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不仅要承受住生活的各种压力,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城市的生活,但他们的薪酬往往低于城市居民身上。
(二)职业培训城市居民往往受到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很难拥有更高端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他们需要承受更多的负担,才能维持生活。
(三)经济结构的不同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往往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而城市经济则以服务业,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
经济结构的不同意味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一)改变经济结构要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改变经济结构。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发展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通过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支持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鼓励创新型农村企业等来实现。
(二)优化教育体系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优化教育体系将是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案。
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农村人才的提升和农民工薪酬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进程质量,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要坚持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实现城市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公平、有效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网,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原因分析及其经济影响和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其经济影响和对策摘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偏向、农村教育普及和财政分权造成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偏向、农村教育普及、财政分权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2012年国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4,较2011年下降0.003个基点,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城乡差距占基尼系数60%的权重,0.474的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
而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最主要问题,过大城乡收入差距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社会秩序、政治产生消极影响。
国家围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出现扩大的趋势。
1、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1.1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偏向政策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城市偏向理论认为,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收益颇多,而农村则相对被忽视,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中,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偏袒城市的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宏观经济政策扭曲了经济信号,把非农产业附加值提高到世界平均价值以上;②政府把投资基金主要配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较少考虑非城市化区域较高投资回报的可能性;③在城市区域,公共部门的就业达到一种严重的低效率标准。
具体政策体现于投资、税收价格、外贸等各个方面,可分为价格与非价格两大类。
价格扭曲是指农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而城市生产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现象,非价格上的城市偏向政策则表现在公共投资、国家税收、金融、医疗保健及教育等方面。
城市偏向政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为了实现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实行剪刀差政策,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获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工业化;二是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因为城市居民在民主和政治方面的参与意识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更加明显,当权者为了得到他们的选票和支持,在资源分配上偏向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系 ** **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教育投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也是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文章就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并就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寻找缩小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思路。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策Cause of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Gap in GuiZhou Provinceand it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bstract: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stacle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presence of dualistic economic structure is root caus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in GuiZhou provinc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so important causes of increas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Articl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arrowing the rural-urban gap has made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looking for new thinking on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Keywords:income residents; gap; expand ;countermeasures一、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一)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
同年贵州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93.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5.4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59: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1.4倍。
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2010年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从947.14元提高到14 142.74元,增长14.9倍;农村居民收入从435.14元提高到3471.93元,增长8倍。
可见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
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贵州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1990年的2.18倍,上升到2010年的4.07倍。
这说明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城乡收入为1.5:1—2:1,同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
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然而贵州省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超过了2:1,而且实际收入差距还在4:1以上,由此可见,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从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对比表(表1)可以看出,1990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8:1,2009年扩大为4.59:1,2010年稍稍缩小到4.07:1。
如果将城镇居民享受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非现金收入的实物折款和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贵州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比数字显示的还要大得多。
表1:1990~2010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对比表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绝对差(元)差别比(农村为1)1990 435.14 947.14 512.8 2.18 1995 1086.62 3935.46 2848.84 3.62 2005 1876.56 8385.08 6508.52 4.47 2008 2796.93 12185.62 9388.69 4.36 2009 3005.41 13793.38 10787.97 4.59 2010 3471.93 14142.74 10670.81 4.07市(州、地)名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绝对差收入比(农村为1)贵阳市5976 16597.28 10621.28 2.78 六盘水市3601 13918.98 10317.98 3.87 遵义市4207 15278.99 11071.99 3.63 安顺市3526 14504.12 10978.12 4.11 铜仁地区3222 11000.24 7778.24 3.41 黔西南州3246 15001.24 11755.24 4.62 毕节地区3354 14307.58 10953.58 4.23 黔东南州3163 14059.43 10896.43 4.44 黔南州3760 14762.20 11002.20 3.93二、造成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一)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2010年贵州省的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625.03亿元,第二产业1800.06亿元,第三产业2177.17亿元。
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的产物;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为现代产业,也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
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
目前,城市经济形态基本上是市场经济,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
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妨碍着城乡之间物质、信息、生产要素等的合理流动,降低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最终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也使得城乡居民的竞争起点不公平,没有给予农村居民“国民待遇”。
假设一家企业有意到贵州投资建厂,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像贵阳,遵义,这些交通便捷,人才济济,信息畅通的各大市县,由于城市投资的增加给城镇居民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和各种保障。
长期以来,城市与农村二元管理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致使城乡之间资金、劳力、技术发展失衡,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
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造成的。
(二)受教育程度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
除劳动收入和资产收入外,知识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1999年贵州省城乡住户调查资料印证了受教育水平对居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对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愈益重要的作用。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
1999年贵州省城市居民住户分户资料反映,高等学历、中等学历、初等学历和文盲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8、45.8、57.3、59.2。
户主受教育情况与其家庭耐用品拥有量呈正相关,例如高等学历、中等学历、初等学历和文盲的彩色电视机每百户的拥有量分别为82.73、64.16、46.06、34.62;电脑每百户的拥有量分别为5.97、1.61、0.33、0.31。
从2010年贵州省与发达省受教育情况及人均生产总值对比表(表3)来看,贵州省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5.3%;广东省为8.2%,是贵州省的1.5倍;浙江省为9.3%,是贵州省的1.8倍;上海市为22.0%,是贵州省的4.2倍。
2010年贵州省人均生产总值为13119元,广东为44736元,是贵州省的3.4倍;浙江为51711元,是贵州省的3.9倍;上海为76074元,是贵州省的5.8倍。
2010年贵州省人均年纯收入为8807.34元,广东省为15894.03元,是贵州的1.8倍;浙受教育程度(%)贵州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大专以上 5.3 8.2 9.3 22.0中专以上7.3 17.1 13.6 21.0 初中29.8 43.0 36.7 36.5小学39.4 23.0 28.8 13.5其他18.2 8.7 11.6 7.0合计100 100 100 100 人均GDP(元)13119 44736 51711 76074 人均年收入(元)8807.34 15894.03 19330.79 22908.02 数据来源:2011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形成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素质和改革开放的力度等因素,造成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结合表2城乡收入比可以看出贵阳、遵义两市的城乡经济发展较省内其他地区更协调。
比如遵义市有优质白酒、茶叶、毛竹、烤烟、红色旅游、矿产资源和化工原料加工业作为遵义市支柱产业,经济形势发展较好,特别是工业和社会消费品,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时增加收入,甚至出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情况,2012年上半年,遵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775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29元,同比增长14.0%,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8个百分点,这样的经济发展势头会不断缩小遵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