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地调查和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污水处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技术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一)污水排放分散,收集困难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污水排放点多面广,难以集中收集。

许多农户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池塘或沟渠中,导致水体污染。

此外,农村地区的地形复杂,管道铺设难度大,成本高,也增加了污水收集的难度。

(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一些地方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站,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处理效果不佳。

同时,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导致设施闲置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地方财政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污水处理费用。

此外,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处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四)技术适用性不强一些农村地区在选择污水处理技术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城市的污水处理技术。

这些技术往往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度大,不适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

同时,农村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一些技术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影响了处理效果。

(五)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

部分地区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维护队伍,设施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维修,影响了正常运行。

此外,村民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强,随意破坏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缺乏环保意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对污水排放的危害认识不足。

许多村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意倾倒污水和垃圾,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将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1. 污水排放不规范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2.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和维护,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存在设备老化、运行不畅等问题。

3. 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地方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建设和运行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治理工作难以推进。

1. 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引导农村地区加强对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并加大对污水治理工作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地区应建设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

3. 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鼓励农村居民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治理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社会和农村居民齐心协力,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建设清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和对策,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一)污水来源及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农业活动及部分小型企业的排放。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点多、面广、分散性、变化性大等。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有限,使得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二)环境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此外,还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通过收集系统将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和建设成本。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型化、模块化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就地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管理。

(三)生态治理模式生态治理模式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自然净化能力,通过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沟等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处理。

该模式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

四、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乡村环境和居民健康。

因此,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1.1 农村污水排放量大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农村饮食业、农村医疗机构等,污水排放量大,且多为生活污水。

1.2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污水排放方式,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

1.3 污水处理水平低农村污水处理水平较低,存在着处理不彻底、排放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二、农村污水处理对策2.1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处理设施的覆盖率和处理效率,改善农村污水处理水平。

2.2 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农业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3 完善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处罚机制,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3.1 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处理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

3.2 发展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农村污水处理,应加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3.3 推广低成本污水处理技术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农村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宣传教育4.1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4.2 培养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才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4.3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平台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政策等信息,促进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正文内容:1. 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1.1 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严重污染水资源。

1.2 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滞后,普遍采用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1.3 缺乏污水处理意识农村居民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污水处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2.1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2.2 推广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处理、生物膜反应器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2.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推动居民参预到农村污水处理中来。

3. 农村污水处理的挑战3.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农村经济相对薄弱,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

3.2 技术人材短缺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人材,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是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3.3 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监督薄弱,导致设施的维护和运营不到位,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

总结:农村污水处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

然而,资金投入、技术人材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得到解决。

惟独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干实现农村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推进对策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推进对策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推进对策一、现状分析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户的生活用水、人畜粪便和农田灌溉等,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管理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无法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

2、处理能力不足:尽管有一些地方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导致一部分污水仍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管理不到位: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有效的运维管理,致使设备老化、堵塞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处理效果。

4、经济压力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但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政府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投入有限,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的经济压力较大。

二、推进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进,以下是几点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对污水处理进行政策激励,如给予资金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地区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机制,加大对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力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机制,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处理效果。

3、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增加项目经费、征收环境税等方式,增加农村污水处理的资金来源,提供经济保障。

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4、优化技术措施:推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加强对先进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培育本土技术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水平和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一直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还较低,很多地方存在着乱排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村地区,很多村庄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源。

即使有些地方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维护不到位,处理效果较差,致使污水处理不彻底,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由于农村地区大多为散户排污,管理难度较大,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必须正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仅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为后续的对策建议提供有力的支撑。

【字数:275】1.2 对策的重要性对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及问题之中。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压力不断加大。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将会导致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对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权益,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完】2. 正文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家庭生活、农村饮食和农作物灌溉等产生。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许多污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体和土壤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一、引言农村污水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将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1. 污水排放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河流和湖泊。

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2.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薄弱,很多地方缺乏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设备损坏严重。

这导致大量的污水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3. 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主要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效果不佳。

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生物膜反应器等在农村地区得不到广泛应用,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4.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导致污水处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对污水处理问题缺乏重视,这也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 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政府应加大对先进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村地区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

3. 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地区加强污水处理工作。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农村地区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

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工作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相关统计,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

有关专家曾做过测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一天的粪便可使5吨水不能饮用而要把这5吨水净化成可饮用水需要10至12元。

那么要处理270亿吨的污水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呢?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环保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城市要注重环保农村也要注重环保。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

所以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直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和酒楼等生活设施中排出的水。

通过访问农民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洗刷、排泄、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家庭养殖禽畜粪便排放、雨水冲刷等。

这些污染物来源可以作如下分类:一是农民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污水;二是家庭式养殖禽畜产生的污水;三是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水主要指雨水冲刷地面的垃圾、污物所形成的污水。

(二)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农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放任自流排放随意性大。

农村日常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禽畜养殖废水基本没做任何处理,除一些家庭的化粪池外就通过简单的排水通道排放到附近的水沟或河道,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潜在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

(三)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

有以下几方几方面:一是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农村村庄缺乏规划,污水分布较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防治十分困难,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粗放型排放,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三是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四是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

在环保方面的工作通常都由村领导代为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混乱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五是生活污水治理成本高,治理工艺推广困难。

二、生活污水的危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但本身不能使用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无论它流到哪里都会对那里的水、泥土和物体造成污染。

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沟渠、河流、池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水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

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等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特别是人畜粪便污染。

由于人畜粪便具有导致血吸虫病和钩体病等疾病的病菌,其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要比洗涤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更为严重,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果水被污染势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饮用水被带有病菌的粪便、化肥、农药和工业、生活废水所污染,人喝了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疾病,一旦超过一定的量还会引起中毒性疾病等等。

还有生活污水排放对水体污染,增加了蚊子、苍蝇传播疾病的途径。

预防疾病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从治理污水抓起。

另一方面是破坏生态环境。

农村村民将生活中的洗涤污水和卫生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

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生活污水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害到人居生存环境。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农村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未经处理、利用的粪便和各种污水严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才有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除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外,还需要调动一切力量给予支持和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为减少生活污水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研究处理生活污水的对策(一)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

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宣传深入到农村、社区,甚至每一个农民家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二)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各镇、村统一建立环保所(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辖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各行政村委要落实人员负责本村环保管理工作。

及时汇报、交流环保情况和信息。

在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

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建立既要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也要明确相关的管理体制。

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三)政府要加强村庄规划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

目前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大部分老村子房屋建盖混乱,道路和污水排泄系统不畅,以及部分居住分散等现状。

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大,村集体难以承担建设。

因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建设中把道路和生活排污系统建设纳入村庄规划,通过一段时期实施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利用一两代人的时间可以彻底改变农村平穷落后的面貌,同时要镇村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清运管理。

另外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在村内禁止垃圾乱堆乱放或向村前沟渠、河道倾倒生活垃圾。

建议由村、镇投入资金给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让农户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个村组选一个运送垃圾的环卫工,每村建立一个临时垃圾堆放点。

每村都要有视情况组织人员清理沟渠、河道上的垃圾。

每个乡镇要建立一个垃圾综合处理场,并配备一辆运输垃圾的运输车,把全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或垃圾回收、利用。

杜绝生活垃圾直接丢到沟渠、河流里而污染河水。

(四)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针对农村分布散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专家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则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建设一个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的效果。

(五)针对居住分散的农户可以推广利用“三级净化”方式处理农村污水。

在农村一些农户在宅基地后面地下建一座水泥砌起的池子,每座2—3立方米不等。

该技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池中分别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矾木炭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经过这样的处理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这种“三级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一是不受地形制约,既可单独建造,也可几户联台建造;二是投资不大;三是运行维护简单,每隔2—3年清洗一次即可;四是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

(六)采用厌氧池和三级净化相结合。

用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法主要原理是先将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再利用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等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附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因为污水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厌氧池发酵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余含氮、氨的水体腐殖质、泥浆等进入湿地那里种植着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经过“过滤”生活污水就经能够达标排放。

据了解曾经有地方用这一方法年处理生活污水达到50余万吨处理费用很小很小。

(七)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推广农村将改厕、改厨、与净化沼气池建设相结合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由村级统一规划把各家各户的污水、废水用一条管道收集使生活污水收集在一处或多处采用①沉淀→沼气池→过滤池→人工湿地②沉淀→沼气池→过滤池→农田或果园等使用③沉淀→沼气池→过滤池→鱼塘等方式进行厌氧发酵、好氧过滤、植物或水生动物吸收等方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