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阅读能力拓展:悲逸离骚——诗人屈原的哀叹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离骚屈原人教新课标优质课件完整版

离骚屈原人教新课标优质课件完整版

离骚屈原人教新课标优质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选修课程《离骚》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离骚》的第一、二章,详细内容为:阐述屈原的身世、理想及其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因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悲愤情绪。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了解屈原的身世、理想及其悲剧命运。

2. 掌握《离骚》第一、二章的词句、修辞手法,能正确翻译、鉴赏。

3. 体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离骚》中的生僻字、难句进行翻译、解读。

教学重点:理解屈原的理想、情感,掌握《离骚》的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离骚》。

2. 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身世、理想。

3. 课文解读:详细讲解《离骚》第一、二章,分析词句、修辞手法,进行翻译、鉴赏。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屈原理想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屈原的精神传承下去。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进行讲解、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屈原简介2. 《离骚》创作背景3. 第一、二章词句解读4. 修辞手法分析5. 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离骚》第一、二章,并分析其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屈原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开展关于爱国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离骚-ppt课件

离骚-ppt课件
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 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3. 民生各有所乐兮,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 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 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 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 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 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 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语法总结
1、通假字
错:通“措”,措施
圜:通“圆”
章:通“彰”,彰显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 /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 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 认为
贫困:经济困难/处境困窘
改错:改正错误/改变措施
工巧:技艺巧妙/善于取巧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修长的样子
流亡: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随流水而消逝
3、词类活用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长,名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 4、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介词结构后置 5、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 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 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 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 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 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 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 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离骚》PPT优秀课件

《离骚》PPT优秀课件

回顾文本
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 名字蕴含政治理想。“正则”“灵均”,都与 “平”有语意上的关联。帛书《十六经》记载了 黄帝问其大臣的一段话:“唯余一人,兼有天下, 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可见, 正、均、平,皆为古人的政治理想。
小结
诗人因出身高贵而自负、自傲、自爱,这是他高洁的 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却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 因素。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 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 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 道夫先路!……
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出身高贵。诗人自叙族源出身。颛顼为中国远古 部落联盟首领,传说的“五帝”之一。《史 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 出生吉祥。太岁在寅,庚寅而生,表明他是在寅 年寅月寅日生的。生逢三寅,是吉祥的征兆。所 以朱熹说:“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 也。”(《楚辞集注》)
4 第四段 打算隐退,高洁自守
离骚
文章主旨
《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 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 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楚怀王荒唐没有准则,听信小人谗言。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时俗追求取巧,时俗破坏规矩。
如果时世昏暗,屈原如果能融于时俗,或者是随波逐流,那他可 能不至于受到如此的排挤和打击。设喻“鸷鸟之不群”“方圜之 能周”强调了一种态度,我就是不能融,而且“固然”从前世, 我本来就不能融,“方圜……相安”反问,我完全不能容,而且, “伏清白以死直兮”到死都不能融。所以他不能融于这种时俗。

《离骚》ppt课件

《离骚》ppt课件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fú) (qiú)
江离:香草。(取其芬芳) 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 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 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取其坚守)
整体象征: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
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来吾道夫先路:
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 一往无前。
最后4句写了什么?诗人写这些表明了什么?
明确: 写诗人善意的劝告和昂扬的呼喊。他劝告楚怀王
“弃秽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 诗人驾上骏马向前驰骋,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
第一节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1.高阳:颛顼之号。一般以燧人氏、伏羲氏、神农 氏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2.苗裔(yì):喻指远代子孙。 3.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 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4.皇:美,大。考:已故的父亲。 5.贞:当、正当 6.览揆:观察衡量 7.肇:开始。 8.锡:通“赐”。给予;赐给。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搴〕拔取。 〔阰〕土坡。 〔揽〕釆摘。 〔宿莽〕一种香草。 〔朝搴、夕揽〕比喻早晚勤勉修德。
木兰
宿莽
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分析: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诗 人以此表示自己志向的坚贞,也表明了主人公守正不移的情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 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 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 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 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 怀王的疏远。

屈原《离骚》原文、译文及赏析(权威完整版)

屈原《离骚》原文、译文及赏析(权威完整版)

屈原《离骚》原文、译文及赏析(权威完整版)《离骚》赏析(褚斌杰)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

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

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

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

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

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

精品课件-《离骚》(人教版)详细讲解

精品课件-《离骚》(人教版)详细讲解
诗人反思当初的选择,痛定思痛,后悔当初没有认 清形势,慨叹抽身撤离来得及。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写作者在官场遭受打击陷害,终于决定退出,洁身自好。
第1层:作者从“进”(做官)和“退”(退隐)的 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 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离骚》(人教版)详细讲解
离骚
屈原
• 课文梳理: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
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 部分共13节、52句。
•1段的层次框架: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阐述自己为国为民的思想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流放的遭遇 第一层是自己极度苦闷又遭受不白之冤
• 屈原的抱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强大人民安 乐。而他的美政思想,在他哪个那个时代。只有靠君 臣遇合、知人善任才能实现。所以说“香草美人”传 统的本质就是以男女比喻君臣,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 这是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有十八种之多, 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同时,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 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 的双方。香草或比况当世贤德,或喻指古代贤人,随 文见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诗人想游历他所深深爱着的楚国的山川。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诗人携带美好的品质同行,并将这种芬芳播撒于楚国大地。

《离骚》完整课件

《离骚》完整课件

《离骚》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离骚》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离骚》的背景介绍、文本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具体章节包括:1. 诗人屈原的生平简介及《离骚》的成文背景。

2. 对《离骚》全文进行逐段解析,重点讲解名句的含义。

3. 分析《离骚》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修辞技巧。

4. 探讨《离骚》所表现出的忠贞爱国、洁身自好、追求真理等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及《离骚》的成文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离骚》的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分析并理解《离骚》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离骚》中的生僻字词、难懂句子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对《离骚》全文的逐段解析,名句的背诵与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屈原投江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引出《离骚》的学习。

2. 文本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析《离骚》,讲解生僻字词、难懂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3. 名句背诵:教师挑选《离骚》中的名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举例讲解《离骚》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修辞技巧。

5.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离骚》所表现出的忠贞爱国、洁身自好、追求真理等主题思想。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离骚》一、背景屈原生平简介《离骚》成文背景二、文本解析逐段解析《离骚》名句讲解三、修辞手法比兴手法象征手法四、主题思想忠贞爱国洁身自好追求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谈谈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离骚》的相关作品,如《九歌》、《天问》等,加深学生对屈原及《离骚》的了解。

《离骚》语文教学PPT课件(6篇)

《离骚》语文教学PPT课件(6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修好姱洁以而鞿美羁兮,百謇姓朝以蕙纕兮,又词申之以揽茝。香草
薰草 佩带 重复 采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神仙,这里指怀 荒唐
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淫荡
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 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 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 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 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 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 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 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 子。她天性爱美,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 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 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 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 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 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 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 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 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新文言积累
中国古代的才女你知道多少?
蔡文姬:蔡邕(yōng)之女。

“文姬归汉”之说。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营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胡笳十八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的代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咏絮之才——谢道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谢安
内集:家庭集会
骤:急
小新国学大讲堂之五:
悲逸离骚——诗人屈原的哀叹
屈原其人
屈原:楚国丹阳人,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

“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

氏可以变化。

是楚国的公族,曾为楚怀王左徒。

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

悲逸离骚——诗人屈原的哀叹
从顶峰到谷底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于:在……方面。

娴:熟练。

图议:商议、讨论。

任:信任。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zhǔ)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害:嫉妒。

属(zhǔ):写作。

谗: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莫:没有。

伐:自夸
楚国往事
秦国攻齐,齐楚联盟
张仪游说,献地百里
惨遭欺骗,腹背受敌
奸臣宠妃,放走张仪
怀王入秦,命丧他乡
楚辞与《离骚》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一、作为文体的楚辞
指的是以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进行创作的诗赋。

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特点:浪漫、迷离、充满想象、包含神鬼色彩
一、作为书籍的《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楚辞大家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考一考: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什么?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

离:遭受的意思。

骚:忧愁、愁思。

应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的时期。

《离骚》选读
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苗裔:后代,子孙。

朕:我,我的。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摄提:一颗星星的名字。

孟陬:孟春正月。

揆(kuí):揣度。

初度:出生的年时。

锡(cì):通假字,通“赐”。

屈原想说什么?
我家祖先是高阳帝,看我厉害吧!
我出生的日子可吉利了,看我牛气吧!
我爸比给我取的名字可好了,吼吼!
贵族政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

扈(hù)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qiān 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纷:众多
内美:内在美好的品质。

重(chóng):加上。

修能:优秀的才能。

扈(hù):楚方言,披。

纫:联缀。

汩:水流迅疾,这里比喻光阴似水。

搴(qiān):拔取。

陛(pí):山坡。

香草美人的寓意
以香草寓意高洁的人格,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

把自己比作弃妇,把君主比作男子,使得诗歌缠绵悱恻。

《离骚》选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huì)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忽:速。

淹:留。

代序:按时序轮流替换。

惟:想。

美人:这里指楚怀王。

迟暮:年老。

抚壮:趁着壮年。

秽:污秽的行为。

屈原说……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骄傲的人,
他是一个自信的人,
他的骄傲与自信令他驰骋,
他的才华与高贵使他进取。

但是在这样一个浑浊的世界,
他因为太纯洁,反而更容易被迫害,
他因为太忠心,反而更容易被疏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他留给世人无奈的一声叹息吧!
永远的屈原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陆游《哀郢二首》一叶《离骚》酒一杯,滩声空助故城哀。

——屈大均《吊雪庵和尚》
小作业写一篇小随笔,谈谈你心中的屈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