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福柯 权利话语理论

福柯 权利话语理论
(A. Munif Endings (trans. Roger Allen), London: Quartet Books, 1998)
Features of language use in TT
•Cohesion by lexical variations (as opposed repetition, for example);
•The translator’s voice
The translator’s voice
‘Discursive presence’ called by Theo Hermans (1996:27)- the translator’s voice is always present, even if it is sometimes obscured, and may manifest itself (1) because of temporal or geographical distance from the ST, (2) in ‘self-referential’ texts marked by wordplays, and (3) in cases of ‘contextual overdetermination’ where a complex chain of identification may lead to omission or explanation by footnote (1996:40).
a. Constraints on the kind of language we use in translation(as opposed to original writing, for example).
b. Exclusion of a reader (coerced to read in a particular way), an author (committed to oblivion) or a translator (doomed to be invisible).

福柯疯癫文明名言

福柯疯癫文明名言

福柯疯癫文明名言
福柯的疯癫文明名言包括:
1. “疯子是一个特殊的真实的象征,因为他是迅速崩溃杂乱的
次级文明下的人类生活。


2. “疯狂不是一种背离理智的状态,而是社会秩序下的一种违抗。


3. “疯子是我们内心的现代性,是我们对理性的逆反。


4. “疯狂是对现实无法容纳的部分的一种呈现。


5. “疯子是现代文明社会浮出水面的幽灵,他们的存在提醒我
们理性并非无所不能。


6. “疯狂并非纯然负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规范的反抗,是一种突破。


7. “疯子是我们对现实中的精神囚禁的反抗,是突破这种束缚
的一次尝试。


8. “疯狂的人们不是真正的疯子,而是对理智的另一种实践。


9. “疯人院并不是恢复理智的地方,而是仅仅是对理智与疯狂
的一种限制和控制。


10. “疯狂是我们对真实性所做出的不同表述,是一种审视现实的方式。

”。

福柯话语

福柯话语

discourse is also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knowledge . Power is something productive. criminology (body of produce knowledge ,discourse)-----------criminal (object of knowledge)------
-dealing
way

World is not just words and images, the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s that are vital to the working of discourse
forms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福柯的权力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在社会中要受 到各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关系的控制从狭义上说, 我们一般 把话语理解为“语言的形式”, 而从广义上来 理解, 话语则涵盖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 范畴”
Discourse is a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 knowledge and language

从狭义上说, 我们一般把话语理解为“语言的 形式”, 而从广义上来理解, 话语则涵盖了 “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 在他的话语理论奠基作《知识考古学》中, 话 语这个术语被福柯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 成系统的陈述整体”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以及1970年法兰西学院的 就职讲座上第一次提到了话语与权力的结合: “很明显,话语绝对不是一个透明的中性要素— —性在当中放下屠刀,政治在其中安定团结—— 话语其实是某些要挟力量得以膨胀的良好场所。 话语乍看上去好像空无一物——话语与禁令交锋 的地方恰恰说明了它与欲望和权力的联系,这很 好理解,正如心理分析所告诉我们的:话语无非 就是表白(或者遮掩)欲望。话语同时也是争夺 的对象,历史不厌其烦的教诲我们:话语并不是 转化成语言的斗争或统治系统,它就是人们斗争 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 己权力。”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

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出自: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背离理性的行为。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在没有船的文明里,梦想会干涸。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的策略及其获得的新胜利就在于,世界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评估疯癫和辨明它的合理性,但最后它必须首先在疯癫面前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因为充满斗争和痛苦的世界是根据上述得出的结论。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颠与文明》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的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吸引力,并不依靠任何魅力。

它不会打破个人的孤寂,或者去建构任何确实的交流。

吸引力只能处于裸露而无深度、无保护或保留的外界之外。

它只在任何封闭之外无限地展开,作为缺场而尽可能远离自己。

它只能提供一个女人在窗前的姿势,一扇半开之门,被禁入的门囗警卫的微笑。

它是献给死亡的凝视。

出自:米歇尔·福柯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这种危机使疯人与自身的意义相冲突,使理性与非理性相冲突,使人类的精明诡计与疯人的盲目相冲突。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人的终结、时代的终结都带着瘟疫和战争的面具。

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是这种万物都无法逃避的结局和秩序。

甚至在此岸世界都感受到的这种威胁是一种无形之物。

但是在该世纪的最后岁月,这种巨大的不安转向了自身。

对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

人们从发现人必然要化为乌有转向戏虐地思考生存本身就是虚无这一思想。

社会学想象力

社会学想象力

社会学想象力一、人受困于圈子和历史而不自知1、你的世界跟别人的不一样在圈子时代,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和漠然。

普通人骤然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时,会感到无助,无法理解所处时代对自己生活的意义。

出于自我防御,人们会变得只追求私利。

2、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拥有社会学想象力,你不仅能察觉到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中,而且会懂得每天的生活是如何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和塑造的。

你要是想理解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把自己定位在所处的时代。

要想理解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搞清楚所有和自己境遇相同的个体的生活。

3、学社会学想象力有什么用为了更好地做生意,你要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如果想影响这个社会,你更需要具有社会学想象力。

二、该如何看待自杀问题1、自杀是一种个体行为吗如果自杀是因为个人精神上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方就应该是精神病医院。

但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2、社会整合研究数据显示,自杀率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可能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如果一个社会整合程度越高(社会群体内部的紧密联系程度),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感觉到自己与这个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即使陷于逆境也更不容易自杀。

3、失范失范,就是失去规范、陷入迷乱。

这种状态最容易发生在剧烈转型时期。

失范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自杀率提高、犯罪率提升、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三、是什么影响了自杀率的高低1、中国的农村妇女自杀率为什么会下降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妇女的地位更低下,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少,更难实现“社会整合”。

在过去四十年,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个人需求和社会习俗间的冲突越来越大,导致农村失范,农村妇女尤其深受其害,这才是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原因。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妇女发现在城市生活中更容易“社会整合”,所以自杀率下降。

2、为什么士兵的自杀率更高社会整合度与自杀率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U型曲线。

因此自杀分为两种:失范性自杀和利他性自杀。

而当士兵因为集体的胜利选择牺牲自我时,这样的自杀就属于社会整合程度过高引起的利他性自杀。

福柯最著名的30句名言

福柯最著名的30句名言

以下是福柯最著名的30句名言:1.话语即权利。

2.定义的本质是一种权利。

3.人死了,只剩下结构。

4.真理是对权力不公正和谎言的情绪性反应。

5.人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

6.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

7.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的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8.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背离理性的行为。

9.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10.自人类堕落以后,人类就把劳动视为一种苦修,指望它具有赎罪的力量。

11.权力能够掌握的,只是活人,以及活人所需的一切。

死亡,就是权力的极限。

死亡,是逃离权利控制的瞬间。

死亡,是存在者最为隐秘的一点、最为隐私的一点。

12.人类从书本以及任何其他渠道学到的事物都是虚妄的,那不过是关键词的聚合,你无法透过这些碎片去了解事物真相。

13.以支持或反对的名义来解释推理、真理、或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14.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

15.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16.只要我们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与真理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

17.在我们的社会中,“真理”是如何被赋予价值,以至于把我们置于它的绝对控制之下。

18.发现真理的人是孤独的,独创性通过历史重新展现它的独特,然后拒绝历史。

19.吞没了艺术作品的疯癫正是我们活动的空间。

它是一条无止境的追求道路。

它要求我们担当起使徒和注释者的混合使命。

20.心理学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从此以惩罚为中心来建构。

它首先不是解脱病人,而是按照严厉的道德要求制造痛苦。

21.文学的使命是刺杀自己,而古典作品不是真正的文学。

文学并不源于一种在语言之前就存在的空白,而是源于词语的已然致死的不纯洁性,从这一刻起,语言才真正地向我们和文学同时发出了暗号。

每一个新的文学行动,都暗含了至少四种刺杀的尝试。

22.自由主义的公式很简单:我将会生产出你们获得自由所需要的东西。

福柯生存美学基本内容

福柯生存美学基本内容

福柯生存美学基本内容
以下是 6 条关于福柯生存美学基本内容的表述及例子:
1. 对自己的身体要有主权呀!就像雕塑家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一样,我们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了解它的需求和潜力。

你看那些坚持锻炼保持好身材的人,不就是在掌握自己身体的主权嘛!
2. 要学会自我关怀哟!这可不是自私,而是像妈妈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自己。

想想你生病时会好好休息照顾自己,这就是一种自我关怀呀。

3. 风格的塑造很重要哒!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如同画家有自己的绘画风格。

有的人穿衣风格独特,走在街上那叫一个醒目!
4.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欲望呀!不要压抑它们,它们可是你的一部分呢。

就好比你特别渴望吃某种美食,那就去满足嘛,不然心里多痒痒呀!
5. 通过知识来丰富自己呢!不断学习就像给大脑充电,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魅力。

那些博览群书的人,说出来的话都不一样,是不是?
6. 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哈!细节决定成败呀,就像装修房子,一个小摆件的选择都能影响整体氛围。

你想想平时自己是不是也会因为一些小细节而心情变好或变差?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福柯生存美学告诉我们,要真正关注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活得精彩而有意义!。

福柯种族斗争话语

福柯种族斗争话语

福柯种族斗争话语
福柯在演说中将这种对内战的迷恋定义为一种“种族主义”。

他认为,每当社会主义强调斗争时,一种嗜血心理便会增强,种族主义便会复活。

在阶级战争中,流的血被誉为锻造新人的手段,而在消灭“资产阶级社会正中心的敌对势力”的斗争中,某些群体被定为灭绝的目标。

福柯的这一观点基于历史上的一些事实,如斯大林在1932-1933年间大批饿死乌克兰富农,在1953年剥夺苏联犹太人担任高级公职的权利,以及波尔布特在1975-1978年肃清柬埔寨城市居民的运动。

福柯的观点可能有些夸张,但他试图引起人们对种族主义和暴力的警惕和反思,这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今社会的种族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柯经典语录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

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年海德格尔讲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只用了一句话:“他出生,他工作,他死去。

”德里达也很欣赏这句话。

哲学家仿佛无须别人来理会他的私生活,然而福柯这个人却注定会有太多的人来关注他的生死爱欲。

法国在二战中处境尴尬,战后开始艰难的复苏。

青年时代的福柯正像他的国家一样,也是个“边缘人”。

福柯的同学回忆起他,虽然都称赞他勤奋博学,却忍受不了他的孤僻与傲慢。

福柯在巴黎高师也并非绝对孤立,他遇上一位好老师———结构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

被纳粹虐-待过的阿尔都塞也患有精神病,他对福柯同情照拂。

30年后,阿尔都塞丧失心智掐死妻子,老境凄凉。

已经名满天下的福柯时时探望,不忘师恩。

从高师毕业后,福柯进入生命中阳光明媚的时期。

他在经济上开始富足,治学之路渐渐开阔。

他用了近10年时间来酝酿自己的第一部杰作,这部书几乎就是他对前半生的一个应答。

他在寒冷的瑞典任教,花了三年时间查阅资料,写出这部惊世之作———《疯狂史》。

书中引用了大量罕见的文献资料,对读者是个考验。

然而这部很难划归历史学,又非哲学、社会学、
精神病学的著作得出一个“有悖常理”的结论:疯狂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文明的产物,疯狂史就是迫-害史。

福柯笔下的“疯狂”让人想起堂吉诃德,想起写色情小说的萨德,还让人想到鲁迅的“狂人”。

如果举出几个更形象的例证,那就是电影《鹅毛笔》和《飞越疯人院》。

福柯写作《疯狂史》似乎想证明,被视为“疯狂”的米歇尔·福柯不过是你们这些“正常人”的他者。

当你们建立话语秩序的时候,我被宣判为“疯狂”;当我来撰写《疯狂史》时,你们都成为凶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