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一)

合集下载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1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1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学案

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最新考纲]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1.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

2.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读“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回忆下列知识。

(1)洋流的性质①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②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状况的影响。

(3)读图完成下表。

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①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②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温馨提示(1)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

(2)南半球无中高纬度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离岸风盛行的海区多为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往往形成渔场。

方法技巧判定洋流性质(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下图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下图中的洋流N)。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读“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①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完成下题。

2.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和性质是()A.东北季风寒流B.东北季风暖流C.西南季风寒流D.西南季风暖流答案C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安徽文综,25 2014·四川文综,14(1) 2014·福建文综,10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局域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洋流分布规律。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新人教版

第4讲 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地层和化石的特点。

2.不同地质年代地理环境变化、生物演化和矿产的形成。

3.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4.不连续界面及地球内部圈层。

5.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分析地球的演化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特点。

3.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球内、外圈层示意图,熟练掌握各圈层的分布,并说出各圈层的特点。

一、地球的历史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①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②沉积岩地层特点⎩⎪⎨⎪⎧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③分布规律⎩⎪⎨⎪⎧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④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①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②地质年代表(距今时间/百万年)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显生宙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4 600 541 252 66 2.62.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①地质年代: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②演变历程a .海陆格局: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b .生物演化c .地质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①地质年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②演变历程a .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学案(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学案(人教版)

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 新教材中有关水循环的内容只涉及发生的区域、环节等,而没有涉及水循环中的水量平衡这一内容。

水量平衡是分析研究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的基础,水量平衡各要素组合特征构成地理地带划分的物理背景,常用以划分地理区域。

近几年的高考还时常借助这一内容创设地理情境考查与水相关的知识,故本书对此进行专题复习,详解水平衡原理的应用。

命题视角(一) 水量收支平衡[典题感悟]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

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答案] (1)C (2)A (3)B[思维建模]1.概念: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2.含义: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1)简单表示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中图版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含答案

中图版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含答案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讲属于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单独命题频率很低,往往与区域图结合,通过区域定位重点考查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对应的高考考题如下:2015·全国卷Ⅰ·T6;2014·全国卷Ⅱ·T4。

1.区域认知:结合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并能运用经纬网进行相关推理、运算。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定位,综合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影响。

3.地理实践力:学会正确运用经纬网地图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知识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经度纬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3.经纬度的判读(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植被和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植被和土壤

【地理专题】高考地理中的植被和土壤植被的形成:裸地→少数种类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多数种类的植物生长→稳定的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即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②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各种农作物、人工经济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注意: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原因: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若水分条件改善则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粗壮:储水量大;④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如旗形树冠。

⑤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⑥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⑦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4.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1)热量: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②高山地区:从山脚到山顶热量不同,决定自然带的基带。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种类越多。

(2)光照①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多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植被群落的上层。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

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重点与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天体系统1、天体的类型:(1)自然天体:流星体、星际物质(星际气体和尘埃)、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3)天体与非天体的转化2、天体系统:(1(2总星系河外星系【经典例题1】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该卫星()A.到达了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脱离了地月系考点二:太阳系概况+考点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和之间。

考点四: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运动(公转)特征:同向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图1图10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将是自1814年至2309年的近500年间,在中国境内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时间可超过6分钟。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纬度的分布规律图甲经度的分布规律图乙(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图1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图1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经度数越来越小,则该经度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图中A点经纬度是(45°N,135°W);B点经纬度是(30°S,50°W)。

利用北极星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考法1依据文字材料,考查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读地球上的“对跖点”是指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28°N,120°E)“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A.(28°N,60°W) B.(28°S,60°W)C.(28°N,120°W) D.(28°S,120°W)2.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A.地方时B.太阳高度C.季节D.地球自转角速度1.B 2.D[第1题,地球上的“对跖点”的特征是关于地心对称,因此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确定温州的“对跖点”的坐标为(28°S,60°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
制作人:孙白娟审核人:韩磊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课前预习】
1.世界最大雨林——亚马孙雨林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

其形成
原因主要是:平原广阔,位于赤道低压带,南面、北面有
低缓的高原,东南信风、东北信风都可进入;平原向东开
口,沿岸有暖流,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可以长趋直人,一
直到平原西边;受到山地抬升作用,因而降水丰富,形成
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
中60%在巴西境内。

这片原始森林中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
源,森林储量占世界森林总储量的30%以上,动物种类和
鸟类各占世界的1/2,河里有2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
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但是,随着人们掠夺性的砍伐和垦荒,这里的森林正在逐渐减少。

现在,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这里的热带雨林如果丧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

1989年,已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2. 开发雨林活动的背景与雨林的脆弱性
开发雨林活动的背景一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二是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提供巨额投资开发雨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态系统,但却又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由于其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条件适宜,所以生长旺盛,生产力高。

但热带雨林又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热带雨林的土壤由于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植物的高生长速率是依靠快速的物质循环来实现的,枯枝落叶或死亡的植物个体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养分很快被活的个体所吸收利用。

一旦热带雨林被破坏,分解的有机体释放的养分不能被其他个体所吸收,就会随着雨水迅速淋失,留下贫瘠的土壤,从而很难重新恢复森林。

然而,人类的活动正在使热带雨林这种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态系统处于空前的危机中,而这种最完善的生态系统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人类自己也会同样处于生存的危机中。

【自学探究】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国家是______,位于_________地区。

(2)该国居民中_______种人占一半以上,___________
种人占40%左右。

(3)填出图中A、B、C所表示的城市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___。

(4)该国北部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它所
起到的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目前,该国北部的大片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如果持
续发展下去,其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资源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野生动物
D.亚马孙河水源
解析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目前,这块广阔的森林正在遭受惊人的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1989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 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热带雨林能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3.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多属于()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4.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
二、综合题
5.读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A.acdb B.cbad C.bcad D.dacb
(2)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是。

②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③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是。

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