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课内化”: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新路径

“课外阅读课内化”: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新路径

“课外阅读课内化”: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新路径发表时间:2020-11-10T15:03:11.2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作者:鲍晨旭[导读] “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鲍晨旭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山小学浙江桐乡 314500【摘要】“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三大课型:“1+X” 精读引领课,X+Y整组引领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以此有序整合“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

此外,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可有效反馈检测“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成效。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型评价“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是指在通过深入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统筹单元教学内容,压缩语文教科书的学习,将课外阅读延伸至课内。

通过实践,“课外阅读课内化”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本文以统编教材中段教学活动为例,谈谈 “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几点做法:一、完善课型结构,有序整合“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在探究“课外阅读课内化”的过程中,我们打破现行“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尝试将课文学习提速,进行单元整合阅读。

探究出的课型主要有“1+X” 精读引领课、X+Y整组引领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

(一)“1+X” 精读引领课——“举一反三”式阅读“1+X” 精读引领课就是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

这就是所谓的“1”,以这篇精读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体会文章内容情感主题的同时,立足语用主题。

然后,以语用主题为主线,延展链接若干篇略读课例“X”进行学习。

“X”中的文章可进行有选择性地读,也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或自己所需,放手让学生运用“1”所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研究

少年写作12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研究朱 琳阅读教学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优化完善,是小学语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的内在需求与当前学生的阅读教材规律相符。

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对更加多元化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知识内化,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综合性的完善,在学生的三观定位之上均会起到较为优质的作用与影响。

由此,文章以课内阅读作为研究的基点,从实际课程的阅读方法、目标、定位等诸多内容探究,如何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对实际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而教材的优化创新也使得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工作提到了新型高度。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小学教学工作对于阅读教学人员提出了多元化的新要求,在月度教学开展过程中,在教材中对于课内选文以及课外的阅读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新课标要求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信息兴趣进行培育,使学生的阅读面得以增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其自身所具有的阅读品位得以提升。

而在此过程中,仅靠课堂的阅读教学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无法对相应的标准予以达成。

由此,小学语文教材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的对课内阅读的文本进行有效的筛选,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注重向课外阅读进行综合性的延伸,对于一至六年级而言,均会构建具有高度创新型的科学阅读板块。

举例说明,一年级的语文至六年级所拥有的“快乐读书吧”等诸多板块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将课外阅读内容纳入到教材之内,由此也使得课外阅读能够充分的做到走进校园,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内,使阅读教学真正的做到课内课外一体化,以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对小学语文课内外一体化研究的目的进行分析1.使学生的阅读面进行扩充,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对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进行有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阅读面得以增加,在语文教材的应用过程当中,虽然教材内课文数量相对不多,但其整体的阅读总量与传统教材相比不断的增加。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以《西游记》为例谈课外阅读指导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以《西游记》为例谈课外阅读指导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以《西游记》为例谈课外阅读指导
◆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李亚敏
摘要:教师在阅读指导前首先要研读文本,掌握学生的阅读基础,以此确定阅读目标;在指导阅读时,要找准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促使其自主阅读;在交流时,
要做到课内得法、课外运用,组织丰富的活动,保证阅读的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
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兴趣;语文素养
《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以读水平,从而增强阅读指导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窦桂梅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窦桂梅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窦桂梅(一)探索阶段(1994.9—2000.8)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例外。

后者有周密的学科和教学逻辑体系,但语文教学内容多,内涵深远,但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危机。

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更是摸不到门路,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

通过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语文教学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课堂实践,与学生一起创生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冲破教科书内容的束缚,率先提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抓手,一个样本。

我们要在充分尊崇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教学内容。

没有一本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加工处理教材。

对于语文学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自选课程资源尤为重要。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是浓缩的社会,是展望社会的一扇窗。

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的空间束缚,教师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去”,用丰盛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增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尊崇教师,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美满成长。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

但是教学相长,学生与教师是教学中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

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学无从下手。

教师要蹲下身子,把儿童当作学习成长中的伙伴,与儿童一起去探求语文学习奥妙。

以“三个超越”使“语文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样的实践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

“三个超越”也为世纪末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借鉴。

然而“超越”不能没有边界,“超越”需要整体布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结构化、序列化。

由此,主题教学的雏形呼之欲出。

(二)形成阶段(2000.9—2007.8)2000年,又新带一年级,跟随课改脚步,结合课标,借鉴西方课程统整理论,尝试将教材中单篇课文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以主题加以统整,通过一系列课例研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练习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练习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练习设计【小编寄语】为了更好的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查字典语文小编特地收集了关于《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练习设计,希望能够对于同学们温故知新有所帮助。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在文中找到相关词语填在括号里。

写出近义词:改变——( ) 写出反义词:现实——( )2.根据文章内容和理解,填空。

人类上百万年生活在社会,20世纪已经是一个社会了。

3.选择一项正确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序号。

(1)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是( )。

A.一般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2)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正确?( )A.人类在近一百年来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B.人类在20世纪的生活改变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C.人类在20世纪中,一直靠神话和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D.在近一百年中,人类祖先们的许多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4.简要回答: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诗句,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从PIRLS看学校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2012年4月12日作者:王林来源:北大语文课程网PIRLS的英文全称是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委员会(IEA)主持,是一项针对全球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研究计划。

浅析课外阅读内化的方式

浅析课外阅读内化的方式

作 文教 学研 究
便彼此分析哪些理解 和感悟是合理的 , 哪些感受有偏
2 0 1为“ 双向转化” 的催化剂 , 帮助 学生将 “ 阅读热情 ” 与“ 阅读感悟 ” 统一起来 , 促使学生
今后的课外阅读更深刻 。当然 ,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 通 过交流强化学生感悟时 , 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 见解 , 不能贴标签似的强求别人 盼认识和 自己一致 , 而 要借别人的见解丰富 自己的感悟 , 加速 已有的内化。 评 批 。课 外 阅 读 虽说 是 学 生 的 个性 化 行 为 , 但 不
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段以及一些经典佳句或片断。同 是在深入理解 的基础上 , 结合个 陛化感悟 , 用 自己的语 时, 教师要时常激励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摘抄 , 定期组织 言进行再现性叙述 。为此 , 教师应激励学 生从把握主 学生相互评 比, 看谁摘得多 , 抄得好 , 并及时引导学生 旨大意 、 篇章结构 、 文体线索 、 词句含义等方面 , 深入理 利用早读或其他时间反复诵读 , 相互欣赏 , 直至将一些 解和感悟文本 , 深化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内化 , 真正实 精彩词句烂熟于心 。写话或习作 时 , 还应鼓励学生翻 现学生与文本 的有效对话。这样 , 不仅能 提高学生理 开“ 采蜜本 ” ( 摘抄本 ) , 将一些词句恰 当地运用 到 自己 解和感悟文本 以及积累语言等能力 , 还能让讲述行为 的习作 中。这样 , 通过读 、 抄、 背、 用, 让学生逐渐加深 成为一种创造性 的语言实践活动 , 成为培养学生运用 印象 , 久而久之 , 这些好词佳句就成为学生 自己的了。 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毫无 疑问 , 这是一种积极的内 背诵。摘抄只是积累语句 的原始阶段 , 正如培育 化 。 批艳丽花朵前的选种 , 只是选择了一些好种子 , 要让 交流。展开师生或生生交流 , 为学生搭建表达心 这些 种 子 在 学 生心 田开 出绚烂 之 花 , 必须 经 过 熟 读 成 声 、 表 现 自我的平 台 , 展示 阅读 收获 , 分享成功经验 。 诵 和反 复运用 的催化 , 才能 内化为 学生 真正掌 握 的 这样 , 不仅可 以帮助学生将 刚读 的书与原 有认知勾连 “ 活” 语 言。最 简单 、 最有效 的内化方式就是多读 、 多 起来 , 而且 可以帮助学生将 内化过程中若 隐若现的感 背 。可相 当一部分学生读书时只了解故事情 节 , 没有 悟显现 出来 , 以促进学生体验 、 反思和 内化。为此 , 我

依托“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读

依托“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读

依托“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读发布时间:2023-06-08T03:51:58.7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3期作者:李丹[导读] 众所周知,“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打造的一个特别栏目,教材每册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栏目。

(乐清市英华学校 325600)【摘要】统编教材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又把阅读引向了课外,这已成为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焦点。

它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着重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和同类文体的阅读,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理念。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注重打开学生阅读视野,教授阅读方法,告诉学生阅读多么快乐。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好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6-224-01众所周知,“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打造的一个特别栏目,教材每册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栏目。

“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共同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不断增加阅读量,并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从而导致“快乐读书吧”教学质量不理想。

在教育部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高频词语。

“课程理念”中提到“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每个学段都提出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分学段明确阅读的主题、文体和书目;“阶段性评价建议”中指出了一系列帮助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即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附录2中强调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积累,并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双翼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双翼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双翼作者:王晓雨沈子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2期王晓雨沈子芳(昌邑市第一中学山东昌邑 261300)摘要: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使语文课更有语文课的特质。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

通过课外阅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又到课外去深化所学的知识,学得兴趣盎然,用得得心应手。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结合。

让学生喜欢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的提高和飞跃,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一双腾飞的双翼。

关键词:搜集资料结合教材延伸阅读督促检查个性阅读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74-098X(2015)04(c)-0142-02有人说,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使语文课更有语文课的特质。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过一个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要具备较好的母语素养,必须要有四千多字的阅读量。

而这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外阅读。

一般说来,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该由学生兴趣决定,这样读起来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才愉快。

但“放任自读”是学生高兴了,教师不好控制,阅读教学无效果。

所以,教师的“放任”态度是宽容的,但心中必须有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享受无拘无束阅读乐趣的同时,激起向读的兴趣。

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

那么,如何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具体的做法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即我们常说的指导性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心得
王晓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

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爱”作主
1、自由的阅读时空,才能让学生快乐飞翔。

任何活动,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首先,我们应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这包括学生的自主购书。

每次看到孩子捧着自己选的书兴高采烈地带进学生时,脸上写满了对书的渴望与热爱,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

其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走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来感悟阅读材料,支持他们有个性的独立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每天挤出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给学生。

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我就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看自己带来的书,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尽量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2、老师积极参与,是学生快乐阅读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

所以,我特别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也作为自己吸收新知识的契机。

一是共同感悟,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的、积极的,更感受到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二是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

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深刻地影响着阅读活动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同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
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撰写提纲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

(5)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

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

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3)编赏手抄报。

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乘上诗歌的翅膀》、《庆祝国庆》、《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有机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之间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和谐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总之,学生们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

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题,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特点,我将课外阅读与单元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本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引导学生走入缤纷的童年时代,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牵挂,也有人说读书是对生活的感悟。

对小学生来说,读书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老师要善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