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变电站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摘要………………………………………………………………………………….. 1设计说明…………………………………………………………………………..1.1 主接线 (2)1.2CT、PT配置 (2)2主要保护原理及整定……………………………………………………………2.1发电机纵差动保护……………………………………………………………2.1.1保护原理……………………………………………………………………2.1.2整定内容……………………………………………………………………2.2发电机定子匝间保护………………………………………………………….2.3发电机过激磁保护……………………………………………………………2.4发电机失磁保护………………………………………………………………2.5发电机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2.6发电机逆功率保护……………………………………………………………2.7发电机两点接地………………………………………………………………结论…………………………………………………………………………………参考文献……………………………………………………………………………摘要课程设计师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应用,能够加深我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严格遵循了继电保护课程中发电机与母线保护部分的设计原则,主要介绍了在电气设计中对于300MW发电机保护的原理及各种保护方法与整定手段,如发电机纵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匝间保护、发电机过激磁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发电机逆功率保护等保护方法,以及一些重要参数的计算与整定方法。

通过这次设计,是我们对发电机与母线保护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关键词:纵差动保护;发电机保护;整定方法;反时限。

1 设计说明1.1主接线300MW 发电机主要保护原理设计,适用于发电机组采用单元接线,高压侧接入380kV 11/2接线系统;发电机出口侧无断路器;励磁方式为静态励磁系统;在发电机出口侧引接―台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采用三相分裂线圈)。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电力网的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被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是因为该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只能通过对地电容或阻抗形成小电流回路。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简单,单相接地电流仅为线路和设备的电容电流,但过电压水平高,要求有较高的绝缘水平,而当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一定的允许值时,可采用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

在3~63 k V配电系统中,电压等级不高,电器制造业的水平对于满足其设备绝缘的要求(按线电压考虑)还有余地,配电线路不长,对地电容较小,因此,常把这些系统设计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在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时,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定允许值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电阻等阻抗接地。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不变(仍对称),且系统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接地电容电流比负载电流小得多,所以允许短时运行而不切断故障设备,故可不中断供电(国家规程规定允许暂时运行1~2h),而利用绝缘监视装置给出信号,以便运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因而大大地提高了该类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这也是利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主要优点之一。

采用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的接地形式一般用于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本文不再赘述。

随着供电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大,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事故现象频繁发生,使得单相接地后,跳闸的要求日益迫切。

这是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尤其是弧光引起的过电压,极易造成线路非故障相绝缘薄弱处发生对地击穿,造成两相或三相短路事故,长时间弧光电流引起局部过热,可能造成架空线路烧毁和电缆放炮。

对于配电网中越来越多的地下敷设电缆(一般单相接地故障多发生在电缆线路上),虽然单相接地故障概率极低,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发展成为永久性相间故障,所以必须尽快检出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并断开,将危害减到最低。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全面情况,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方面。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 让学生了解基础电路理论和继电保护原理;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技能的认识。

三、设计原则1. 突出实践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点。

2. 突出系统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系统性,将继电保护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3. 突出创新性:本次课程设计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设计流程1. 确定实验内容:根据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确定实验内容,包括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搭建实验电路、确定实验参数等。

3. 实施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4. 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结果分析1. 过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过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2. 欠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欠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欠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3. 过流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流保护装置,成功地对于过流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负载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变电站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所属系部:自动化系专业班级:1120334课题成员:112033419 梁惠112033424 靳凯褔指导教师(职称):温志明成绩:课程设计时间:至2014年6月目录引言 (3)第一章原始资料及其分析 (4)第二章负荷分析计算 (6)第三章主变压器选择......... .. (7)第四章主变压器保护整定 (9)课程设计心得 (12)参考文献 (13)附:电力系统示意图和继电保护接线图(CAD图)引言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的造价也十分昂贵。

由于绝缘的老化或风雪雷电,以及设备的缺陷、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不当等原因,因此对电力变压器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和不正常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大约有瓦斯保护、纵差保护、电力变压器的温度保护、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等等。

在变压器油箱内常见的故障有绕组匝间或层间绝缘破坏造成的短路,或高压绕组对地绝缘破坏引起的单相接地。

变压器油箱内发生的任何一个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和短路点电弧的作用,将使变压器油及其他绝缘材料因受热而分解产生气体,因气体比较轻,它们就要从油箱里流向油枕的上部,当故障严重时,油会迅速膨胀并有大量的气体产生,此时,回游强烈的油流和气体冲向油枕的上部。

利用油箱内部的故障时的这一特点,可以构成反映气体变化的保护装置,称之为瓦斯保护.瓦斯保护用来反映变压器油箱内部的短路故障以及油面降低,其中重瓦斯保护动作于跳开变压器各电源侧断路器轻瓦斯动作于发出信号。

纵差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用于反映电力变压器绕组、套管及引出线发生的故障,其保护动作于跳开变压器各电源侧断路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

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用于反映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变压器过电流,同时作为瓦斯保护和纵差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其动作时限按电流保护的阶梯形原则来整定,延时动作于跳开变压器各电源侧断路器。

当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外部短路和过负荷时,变压器的油温将生高。

变压器的油温越高,油的劣化速度越快,使用年限少。

当油温达115~150℃时劣化更明显,以致不能使用。

油温越高将促使变压器绕组绝缘加速老化影香其寿命。

电力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可根据变压器容量的大小和保护装置对灵敏度的要求,采用过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等方式。

对于单侧电源的变压器保护装置安装在变压器电源侧,即作为变压器本身故障的后备保护,又反映变压器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

熟练的掌握这些继电保护装置及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为电力系统建立一个安全保障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专门技术就是继电保护技术。

这样就可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待建变电站是该地区农网改造的重要部分,预计使用3台变压器,初期一次性投产两台变压器,预留一台变压器的发展空间。

一.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分别为110kV,35kV,10kV。

110kV : 2回35kV : 5回(其中一回备用)10kV : 12回(其中四回备用)二.变电站位置示意图:图1 变电站位置示意图三.待建变电站负荷数据表1 待建成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负荷数据电压等级用电单位最大负荷(MW)用电类别回路数供电方式距离(km)35kV铝厂15 1 1 架空39 钢铁厂10 1,2 1 架空25 A变电站15 3 1 架空35 B变电站20 3 1 架空40 备用 110kV 无线电厂0.56 3 1 电缆 4 仪表厂0.5 3 1 电缆 5待建变电站ABC(1)35kV ,10kV负荷功率因数均取cos∅1=0.85(2)负荷同时率:35kV kt=0.910kV kt=0.85(3)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均为Tmax=3500小时/年(4)网损率为 A%=8%(5)站用负荷为50kW cos∅2=0.87(6)35kV侧预计新增远期负荷20MV 10kV侧预计新增远期符合6MV 四.原始资料分析由原始资料知要设计的变电站有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由于该变电站是在农网改造的大环境下设计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忙期和农限期需电量差距较大,而且考虑到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变压器的选择考虑大容量的,尽量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

为了彻底解决农网落后的情况,待建变电站的设计尽可能的超前,采用目前的高新技术和设备。

待建变电站选择在地势平坦区为以后的扩建提供了方便。

初期投入两台变压器,当一台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主变压器的容量应能满足该站总负荷的60%,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应满足一、二级负荷的需要。

第二章负荷分析计算一.负荷分析的目的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和方法,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正确无误,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

对供电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消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子过早老化甚至烧毁,造成重大损失,由此可见正确负荷计算的重要性。

负荷计算不仅要考虑近期投入的负荷,更要考虑未来几年发展的远期负荷,如果只考虑近期负荷来选择各种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那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荷不断增加,不久我们选择的设备和线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所以负荷计算是一个全面地分析计算过程,只有负荷分析正确无误,我们的变电站设计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负荷计算10KV侧:近期负荷 P1=0.56+0.5+0.63+0.42+0.8+0.78+0.9+0.7=5.29MW 新增远期负荷P2=6MW总负荷P3=11.29MW有功功率P10KV=11.29∗0.851−8%=10.431MW视在功率S1=P10KVCOS∅1=10.4310.85=12.272MVA电流I10=110∗√3=0.709KA 35KV侧:近期负荷P4=15+10+15+20=60MW 新增远期负荷P5=20MW总负荷P6=80MW有功功率P35KV=80∗0.91−8%=78.261MW视在功率S2=P35KVCOS∅1=78.2610.85=92.072MVA电流I35=235∗√3=1.519KA待建变电站站用容量S3=0.050.87=0.057MVA待建变电站供电总容量SΣ=S1+S2+S3=12.272+92.072+0.057=104.401MVA第三章主变压器选择一.选择原则1.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综合考虑确定2.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的考虑到远期的负荷发展,对于城网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3.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

如变电所可由中低压测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变压器。

4.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6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二级负荷。

5.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绕组的功率达到该变压器容量的15%以上,主变压器宜采用三相三绕组变压器6.110KV及以上电压的变压器绕组一般户均为YN连接;35KV采用YN连接或D连接,采用YN连接时,其中性点都通过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

二.容量的确定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 年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考虑到远期 10~20 年的负荷发展,对于城市郊区变电所,主变压器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此待建变电站坐落在郊区,10kV主要给某开发区供电,35kV主要给下面乡镇及几个大企业供电。

考虑到开发区及其乡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选择大容量变压器以满足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

1.初期一次性投产两台变压器,当变电所的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时,另一台变压器能保证全部负荷的60%S=104.401*60%=62.64MVA2.一台变压器运行时要同时满足一、二级负荷的需要,一、二级负荷为15+10+0.63+0.42+0.78=26.83MVA所以变压器的容量应选为62.64MVA三.变压器类型的确定主变压器是采用三相还是单相,主要考虑变压器的制造条件、可靠性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一台三相变压器比三台单相变压器组成的变压器组,其经济性要好得多。

规程上规定,当不受运输条件限制时,在330kV及以下的发电厂用变电站,均选用三相变压器。

同时,因为单相变压器组相对来讲投资大、占地多、运行损耗也较大,而不作考虑。

因此待建变电站采用三相变压器。

本待建变电站具有110kV,35kV,10kV 三个电压等级,所以拟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综上所述,经查变压器的型号手册,所选主变压器的技术数据如下:第四章变压器的保护设计一.主保护的设置1.瓦斯保护变压器瓦斯保护是利用安装在变压器油箱与油枕间的瓦斯继电器来判别变压器内部故障;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电弧使油及绝缘物分解产生气体。

故障轻微时,油箱内气体缓慢的产生,气体上升聚集在继电器里,使油面下降,继电器动作,接点闭合,这时让其作用于信号,称为轻瓦斯保护;故障严重时,油箱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在该气体作用下形成强烈的油流,冲击继电器,使继电器动作,接点闭合,这时作用于跳闸并发信,称为重瓦斯保护。

2.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的原理构成。

在变压器两侧都装设电流互感器,其二次绕组按环流原则串联,差动继电器并接在回路壁中,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二次电流在臂中环流,使差动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不动作,由电流互感器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应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使得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为零;在变压器内部发生相间短路时,从电流互感器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小不等,相位相同,使继电器内有电流流过。

但实际上由于变压器的励磁涌流、接线方式及电流互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继电器中存在不平衡电流,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解决这些问题,方法有:·靠整定值躲过不平衡电流·采用比例制动差动保护。

·采用二次谐波制动·采用间歇角原理图2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原理图二.后备保护的配置变压器的相间短路后备保护首先考虑采用过电流保护,当过电流保护满足不了灵敏度要求时,可选用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若仍满足不了灵敏度的要求。

则可选择阻抗保护。

接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变压器,一般要求在变压器上装设接地保护,作为变压器主保护和相邻元件接地保护的后备保护。

图3 变压器过电流与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三.直流与交流回路原理图图4 直流与交流回路展开图四.整定计算1.主保护的整定计算差动保护动作电流计算值据表二短路阻抗百分比,计算短路电流倍数,进而计算110KV侧外部短路故障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