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审定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1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学习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藤野先生的“伟大”以及作者侧面表现出的情感几个重点来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经历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一定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要的分析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但是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在探索中感悟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阅读,让他们了解两人的交往的过程,并整理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效果。
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课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学习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体会师生情谊。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教师: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师者形象,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藤野先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藤野先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藤野先生》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剖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习鲁迅先生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藤野先生》,巩固学习内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
2018-2019学年最新审定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1、藤野先生课程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写于1926年,收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记叙了作者从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回忆了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绝、抑扬顿挫”等词语。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1、板书课题,有关文学常识①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②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③《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
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
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2、介绍写作背景。
①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他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位老师大不相同,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充满了尊敬和怀念。
②1901年,反帝反封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
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学医,目的是想将来以行医来“疗救国民疾病”。
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
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自题小像》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产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小组交流:
从描写藤野先生的部分,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习任务描写。
2.学生课堂上,合作探究积极深入,发言积极,展示很充分,自主评讲比较到位,
【主要问题反思】
1.课时安排不紧凑,导致课堂重点没有完全展现。
2.关于白描的写作手法没有操练。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再布置学生练习白描手法。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详略得当。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单元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集体备课是对课文交叉互补的前瞻设计,不仅要对单元内每篇课文进行学习探究,更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炼教学主题,更深入、更精准的提升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案简介《藤野先生》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鲁迅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故事,展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无私帮助中国人的崇高品质,反映了鲁迅先生自省和求知的决心。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2)树立学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
(2)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分析。
(3)学生朗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藤野先生》。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藤野先生的精神内涵。
(2)学生分享感受,谈谈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人物,发现他们的优秀品质,下节课分享。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6.藤野先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把握“我”的思想情感。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圈点批注法3.资料组读法4.研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寿镜吾,大家还记得寿镜吾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吗?(明确: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一位拿着戒尺,看似严厉,实则慈祥的老先生。
除了寿镜吾老先生,令鲁迅一生深情怀念的还有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谁?鲁迅为什么会怀念一位日本老师呢?鲁迅对他到底有怎样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三、写作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初二语文教案)《藤野先生》1-教学教案

藤野先生1-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忆复习鲁迅及相关学问;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教学程序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七班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谢,给我鼓舞的一个。
〞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日,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受、生疏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二、资料助读(投影)1.作家作品〔显示鲁迅青年和中年时的照片〕同学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6年病逝于上海。
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头用的笔名,现代有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宏大奠基人。
我们在学校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显示绍兴河埠及学过的五篇课文的图片。
〕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黄昏才捡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受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土瓜果的清爽甜蜜味道的小品,鲁迅把这奇特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开放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2. 抓住并品析人物描写的语言,感受人物品格;3. 了解作者的求学经历,体会尊师和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典型事件,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有的“冷峻”与“温情”并存的语言风格,感受其表达之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今天我们便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板书:课标题,作者)二、浏览课文,初识藤野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活动:1.标注段落,圈点字词;2. 勾画出具体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3.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教师活动:1.标注段落,圈点字词;(引导学生积累字词)绯fēi红油光可鉴发髻标致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美其名曰好意难却解剖挟jiā缓慢顿挫掌故落第抑扬畸形斥责不逊愤然匿名诘责托辞凄然杳无消息教诲瞥见深恶痛疾2. 勾画出具体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请学生朗读);3.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引导学生理清层次)1-3在东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4-35在仙台——“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36-38离开仙台——“我离开仙台之后”阅读1-3段思考:你从文字中读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情绪情感?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富士山”运用夸张的修辞,通过盘辫子细节,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厌恶和嘲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对真正“爱国”的理解。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
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查找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等资料。
反复朗读课文并结合资料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在七年级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一个是章太炎先生,一个是日本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藤野先生》!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在鲁迅的爱国情感。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其他背景资料。
1、简介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了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3、掌握重点词语多种形式读写以下重点生字、词语:绯红(fēi)陌(mò)生不逊(xùn)畸(jī)形匿名(nì)杳(yǎo)瞥见(piē)喝彩(hè)发髻(jì)改(huǐ) 悔解剖(pōu )诘责(jié)四、课堂新授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点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2、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点拨:在东京(1——2)写请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3——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之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4、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感情分析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点拨: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活动二:快速默读,自主探究鲁迅在东京教师组织学生小声默读课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2、“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3、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4、本文是为了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可文章有几件写人的事件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思考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填写下面表格:事件概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缘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然后全班讨论自主探究问题。
总结归纳:1、看到的是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2、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3、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4、事件概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缘由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正面衬托藤野先生“日本爱国青年”挑衅鲁迅反面衬托藤野先生课堂上看电影为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做铺垫总之,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突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整体感知内容,我们知道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自己在日本的经历,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那么,藤野先生具体有哪些高贵品质呢?请大家课下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将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描写画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品质。
六、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将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描写画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品质。
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一块复习一下。
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解剖(pōu )不逊(xùn)诘责(jié)瞥见(piē)B.绯红(fēi)陌(mò)生不逊(xùn)畸(qī)形C.匿名(nì)喝(hē)彩发髻(jì)教(huì)诲D. 改悔(huǐ) 过秤(chèn) 点数(shǔ) 瞥(piě)见2、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本名,是人。
本文选自散文集。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答案:1、A2、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周树人浙江绍兴《朝花夕拾》3、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篇文章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一下。
二、出示活动任务: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堂新授活动活动一:仔细品读,探究藤野先生的品质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根据自己课下的圈点批注,仔细品读相关语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面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1、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件?2、这四件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优秀品质?3、这四件典型事例分别在文中的哪几段?划出你认为表现藤野先生相关品质的句子,根据你的批注,说说是如何表现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提示归纳:1、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妇女裹脚2、四件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3、例如:添改讲义在文中是11-15段。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拿来我看!”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关心鲁迅。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这是行为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
其他的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总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正直热诚的高贵品质,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运用这种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活动二:深入探究,理解伟大的师恩同学们,藤野先生还有什么高贵的品质呢?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藤野先生的外貌、生活习惯怎样呢?点拨: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说话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上不拘小节。
现在,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
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
可是,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请大家结合上下文与日本当时的背景进行讨论。
展示背景资料《离乡者的悲哀》第一段: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
”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
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作为一名日本教师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的学生,热情关怀鲁迅先生,严格要求鲁迅先生,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让鲁迅感激,受到鼓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活动三:合作交流,感受矛盾冲突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鲁迅先生为何要忍痛离开这样“伟大”的老师而让老师“叹息”不已呢?1、品读课文29段—35段,即“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认真体会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说说鲁迅先生为何要忍痛离开这样“伟大”的老师而让老师“叹息”不已呢?鲁迅先生的这一举动又反映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第9页课下注释2小组内合作交流。
点拨:1、鲁迅和藤野先生都非常伤心、依依不舍。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这促使鲁迅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当伟大的师恩与自己的爱国感情产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弃医从文,离师而去,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那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
总结: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当伟大的师恩与自己的爱国感情产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弃医从文,离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