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中的第一节,主要围绕着“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这个主题展开。

整个导学案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导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课外学习。

一、导引:导引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处,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并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历史穿越时空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在这个环节,我将简要分析本节课程教材,包括教材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概述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本节课的教材适用范围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历史的定义及意义”、“历史的文献记载”、“历史年代的划分”以及“历史研究中的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主题是“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

三、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2. 理解历史的文献记载方式;3. 能够掌握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4. 了解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历史的定义及其意义;2. 各种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4. 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我将依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古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a. 介绍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b. 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意义及其历史学特征2. 历史记载方式的特点a. 介绍各种历史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b. 分析各种记载方式的优缺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a. 讲解不同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b. 基于不同的历史划分方法,展示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历史文献4. 历史研究的方法a. 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b. 分析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优缺点6、课外学习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内容,包括阅读相关著作以及观看相关视频等,以此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的意义及其反响对现实的有益作用。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学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作了解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线索;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整体感知课文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生活的散文。

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足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

藤野先生少年时期学过汉语,对中国怀有崇高的敬意。

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6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透过典型事例,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

3.分析“鲁迅风”的语言特点,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方式。

(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课时】2-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

上学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位,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寿镜吾老先生)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吗?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恩师,学习一下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

板书:《藤野先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略)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一)点明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要是围绕藤野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所见所闻。

预设:共十件事。

1.离开东京之原由(1-3)2.仙台求学受优待(4-5)3.初识藤野先生(6-10)4.添改讲义(11-15)5.先生纠正解剖图(16-19)6.关心解剖实习(20-22)7.了解女人裹脚(23)8.匿名信事件(24-28)9.看电影事件(29-31)10.离别事件(32-35)(三)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紧紧围绕藤野先生来写,然而这十件事都和刻画藤野先生有关吗?哪些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呢?预设:3.4.5.6.7.8.10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

这些事件直接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一)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文章的哪里?以“从(事件)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回答。

2.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添改讲义3.对学生严格要求,纠正“我”的解剖图4.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关心“我”的解剖实习5.严谨求实的精神,了解中国女人裹脚2.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1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引言:《藤野先生》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属于有关幸福、快乐的话题。

文章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教师因为班级问题而迷失自我,最终领悟到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者。

本次课程设计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主旨,加深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的主旨思想,并理解藤野先生这个形象。

(认知目标)2.运用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探讨情感教育和情感价值观。

(情感目标)3.培养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创作,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能力目标)二、教学过程1.热身——“我是谁”让每位同学在班级板报上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照片和一幅代表自己的图画,学生在展示时可以加上自己的口号。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后面探讨主题做好铺垫。

2.语文阅读——“藤野先生”对本文进行初步阅读,让学生读完文章后铅笔圈出重点,在听讲老师分析和梳理。

随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板书的问题: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老师?她如何关心学生?学生是否有该多方面提供支持?讨论的结果,要求所有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再次简单概括并发表观点。

3.师生互动——“悄悄话”以课本末尾的“悄悄话”部分为基础,引发师生互动。

先由教师随机口述一个问题,由学生自由回答。

然后,几个学生间相互对话,也可以选择刚刚在热身中说到的口号来搭话。

最后由教师让学生投票,选出最佳问题和回答。

4.情感教育——“如果我是藤野先生”通过回答问题和交流,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勾勒出自己理想的教育者形象。

教师在学生的思考中适时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情感与认知之间的互动。

学生最后以一个小故事或一篇短文来描述自己的理想教育者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产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小组交流:
从描写藤野先生的部分,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习任务描写。

2.学生课堂上,合作探究积极深入,发言积极,展示很充分,自主评讲比较到位,
【主要问题反思】
1.课时安排不紧凑,导致课堂重点没有完全展现。

2.关于白描的写作手法没有操练。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再布置学生练习白描手法。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详略得当。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单元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集体备课是对课文交叉互补的前瞻设计,不仅要对单元内每篇课文进行学习探究,更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炼教学主题,更深入、更精准的提升教学效果。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请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见藤野前,在东京──与藤野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回国后,深切怀念(明确:从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

)三、跳读课文,分析人物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

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思考: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设疑:鲁迅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播放电影资料)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藤野先生的优秀教案

藤野先生的优秀教案

藤野先生的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藤野先生的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藤野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他的优秀教案,展示他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满足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

二、教案目标:1. 了解藤野先生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2. 分析藤野先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案内容:1. 藤野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2. 藤野先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幼儿教育阶段:-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小学教育阶段:-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结合实际生活和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 中学教育阶段:-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 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案建议和指导:1.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习资源。

3.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4. 结合实际生活和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

五、教案总结:藤野先生的优秀教案体现了他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他在不同教育阶段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⑴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⑶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⑴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

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

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

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

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

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

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2、时代背景: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⑵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

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投影)⑴注音:绯红(fēi)芦荟(huì)油光可鉴(jiàn)解剖(pōu)不逊(xùn)芋梗汤(yùɡěnɡ)匿名(nì)诘责(jié)瞥(piē)烂熳(màn)深恶痛疾(wù)⑵释义: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2、学生情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思考:⑴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⑵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

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⑶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

明确: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⑵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前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⑵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精彩发言。

教师引导、提示:⑴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研讨:⑴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⑴文中选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①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这些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②为“我”改正解剖图。

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③关心解剖实习。

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⑵“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本文同一出处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诘()责不逊()匿()名3、请写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⑴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⑵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⑶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⑷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参考答案〗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wǎnyìhuìpiējījiéxùnnì3、⑴外貌描写⑵语言描写⑶心理描写⑷神态描写六、布置作业(分发讲义资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底花边的匾额。

走进二门,忽然看见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一大片猩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闯入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1919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多得很。

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

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我们的戏──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里买到戏票的。

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

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所以请过鲁迅先生、胡适先生,我记得还有吴贻芳先生……我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持人以后,就只坐在讲台下听讲了——我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这么一次。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士女子大学结成“姐妹学校”。

威校的女校长来到我们学校访问,住了几天,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给她开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