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教课方案(含教课反省)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恩师的指导。
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异乡,在绝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欺侮的时候,却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挚的鼓舞。
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斗,永久在人生的征途中暖和的闪亮。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留学日本时期,就曾碰到这样一位恩师藤野先生。
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恩师。
请同学们高声读课文,读后谈谈你读出一位如何的藤野先生?生高声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师:你读出一位如何的藤野先生?从哪读出来?如:他给我添改讲义,不只增添了很多遗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校正。
可见他多么仔细负责。
如:平和的藤野先生。
第16 段中写到,“向我平和的说道。
”(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话学生说得都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就马上指引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研读赏析:师: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要点来研读这一部分。
先看11—— 15 段,这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看出藤野先生如何的质量?叫一世读这几段。
师:写了一件什么事师:从中看出藤野先生如何的质量?师:从哪些语句最能感觉到?一同来研读文中的语句。
师:高声读11—— 15 段。
师:再叫一位同学读,注意读出重音和感情。
师:读得很有感情。
重音再读显然点会更好。
如:“这样向来持续到教完了他所担当的功课。
”中的“向来”就应当重读。
同学们再试一试。
(优选细读是我的讲堂特点,也是学生获取作文写作方法的直接门路。
我在这一环节格外专心。
我的优选细读包含改换词语品读,抓住要点词语品读,抓住人物语言品读,抓住有感染力的语句品读等,特别在读的环节,我不胜其烦,一次次范读,指导读,真实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觉到藤野先生的品行,以及文章选用震惊人心的动人事迹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此后写作时能够借鉴。
)师:仔细研读了“添改讲义”这件事,接下来还写了三件事,归纳,并谈谈每件事表现他如何的精神?师:边听边板书。
让生标注,并读16—— 23 段,边读边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3篇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按照地点的转换概括作者回忆的事件;知道回忆性散文形散特点;2、默读课文,说出本文的线索,知道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读课文,概括事件。
教学难点:结合本文,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说些前置,引入新课:在所教你之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概括说出你们交往中难忘的几件事。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明确,怎样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写成回忆性文章呢?我们看看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是怎样写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
(板书课题、作者、回忆性散文)二、出示学习目标,积累文学常识1、齐读学习目标,教师板书形散神聚2、积累文学常识:学生分享交流课前的前置作业一:搜集整理鲁迅的资料和《朝花夕拾》,以及以前学过的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结构,理顺序,知“形散”:1、检查前置作业(幻灯片:生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挟持绯红畸形不逊匿名诘责教诲喝彩模糊从深恶痛疾杳无音信Ying花wan如zhang故wu呼qi然托ci 落di 标zhi lan漫油光可jian yi扬顿挫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朗读课文,并做好点评。
点评:每人读一段,读准字音吗,声音洪亮,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韵味。
3、独立学习:速读思考,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分段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采用批注形式完成。
学生汇报:第一部分(1-3):东京见闻,交代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4、教师小结:本文空间和时间跨度很大,是按照地点的转移进行记叙的,你在写作上收到什么启示?学生汇报,教师明确:按地点的转移叙述不同事件,作者取材广泛,不收时间空间的限制,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四、跳读课文,理线索,概括事件,知神不散1、合作探究: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跳读课文,概括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藤野先生”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问题提出,引导思路,合作学习,总结,精神学习,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课前准备的材料共同研究,学习。
巩固已学的生字和生词。
从课文中寻找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说明他们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的结果;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分析“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八年级的内容,篇幅很长,让人回味。
本文共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词语和前四段的内容,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主要学习4——35段第三课时学习剩下的两段。
学习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此部分比较难懂,教师必须认真的引导学生理解。
(1)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在叙事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抒发感情。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以前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加上平时对鲁迅的了解,因此,学习此文有认知基础。
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已能正确朗读绳子、生词;初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抓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2)文中写藤野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标注作者对藤野深厚感情的语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把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间或相识的生疏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叙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缘由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缘由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学问。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挨次。
挨次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根据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藤野先生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通过具体行为来体现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藤野先生》一文的主旨,理解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意与怀念。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藤、野、博、文、谦、逊等,并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写作手法分析:学习并领会课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的。
-在精神品质内化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例子,如何将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藤野先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让你特别尊敬和感激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是如何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来传递尊敬和感激之情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三、了解藤野先生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
(抓住黑瘦、八字须)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
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藤野先⽣》是现代⽂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学时所写的⼀篇回忆性散⽂。
作者在⽂中回忆了在⽇本东北⼤学的留学⽣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东京也⽆⾮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辫⼦,顶得学⽣制帽的顶上⾼⾼耸起,形成⼀座富⼠⼭。
也有解散辫⼦,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姑娘的发髻⼀般,还要将脖⼦扭⼏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会馆的门房⾥有⼏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转;倘在上午,⾥⾯的⼏间洋房⾥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乱;问问精通时事的⼈,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处驿站,写道:⽇暮⾥。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
其次却只记得⽔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先⽣客死的地⽅。
仙台是⼀个市镇,并不⼤;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
⼤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菜运往浙江,便⽤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着的芦荟,⼀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龙⾆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个职员还为我的⾷宿操⼼。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个客店⾥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却还多,后来⽤被盖了全⾝,⽤⾐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孔出⽓。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蚊⼦竟⽆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也不坏。
但⼀位先⽣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的饭⾷,我住在那⾥不相宜,⼏次三番,⼏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的饭⾷和我不相⼲,然⽽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的先⽣,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学。
其时进来的是⼀个⿊瘦的先⽣,⼋字须,戴着眼镜,挟着⼀叠⼤⼤⼩⼩的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和尊敬。
文章通过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记叙文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所涉及的日本留学背景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现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藤野先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上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基础。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作家作品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
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投影显示如下)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
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
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
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
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3.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
A.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B.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爱国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爱国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藏讲义怀念付诸行动——挂照片写文章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并明确词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
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
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
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
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沦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