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件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用途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用于扑灭火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 产安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分类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和分散式热水供应系 统。
组成
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源、加热器、储水箱、热水管网等组 成;分散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快速热水器或储水式电热水器等组 成。
供水方式
根据用户需求,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全日制供应、定时供应或按需供 应等方式。
大型城市排水工程案例
案例名称
01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
案例介绍
02
上海市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了一项合流
污水治理工程,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案例分析
03
该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全处
理,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案例
01
案例名称
建筑给水系统
分类
根据水源的不同,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市政给水 系统和自备水源给水系统。
组成
建筑给水系统主要由引入管、水表、给水管道、 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等组成。
供水方式
根据建筑高度和用水要求,给水系统可分为直接 给水、增压给水、分区给水和分质给水等方式。
建筑排水系统
分类
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 水系统。
雨水排放与利用
雨水排放
雨水排放应遵循城市排水规划,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 止城市内涝。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回用,可用于绿化灌溉、冲 厕等,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
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规划应遵循整体性、协调性 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排水系统的正 常运行。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用于扑灭火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 产安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分类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和分散式热水供应系 统。
组成
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源、加热器、储水箱、热水管网等组 成;分散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快速热水器或储水式电热水器等组 成。
供水方式
根据用户需求,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全日制供应、定时供应或按需供 应等方式。
大型城市排水工程案例
案例名称
01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
案例介绍
02
上海市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了一项合流
污水治理工程,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案例分析
03
该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全处
理,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案例
01
案例名称
建筑给水系统
分类
根据水源的不同,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市政给水 系统和自备水源给水系统。
组成
建筑给水系统主要由引入管、水表、给水管道、 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等组成。
供水方式
根据建筑高度和用水要求,给水系统可分为直接 给水、增压给水、分区给水和分质给水等方式。
建筑排水系统
分类
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 水系统。
雨水排放与利用
雨水排放
雨水排放应遵循城市排水规划,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 止城市内涝。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回用,可用于绿化灌溉、冲 厕等,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
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规划应遵循整体性、协调性 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排水系统的正 常运行。
《给排水管道)》课件

3
材料选择
根据管道所需的耐腐蚀性、强度和操作温度范围,选择适合的管材和管件。
给排水管道材料选择
塑料管道
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因其轻便、防 腐和易安装的特点。
不锈钢管道
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强度,适用于高 要求的卫生环境。
铸铁管道
适用于高压和大流量的应用,例如公共建筑 和工业厂房。
铜管道
通常用于给水系统,因其抗腐蚀性排水管道》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给排水管 道的设计流程、材料选择、水力计算、排水系统设计、给水系统设计、应用 实例以及总结和展望。
设计流程概述
1
需求分析
了解项目需求和各种约束条件,包括建筑类型、人流量、功能需求等。
2
管道布置
根据建筑布局和功能需求,确定管道的走向、管道直径和布局方案。
为办公楼、商场和酒店设计高效的给排水 管道。
3 工业建筑
4 城市基础设施
为工厂和生产设施设计适用的给排水系统。
为城市的自来水和下水道系统提供设计和 规划。
总结和展望
总结
给排水管道设计是建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给排水管道设计将越来越 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
管道安装
确保排水管道的正确安装、连 接和密封。
给水系统设计
1
供水来源
确定供水来源,如自来水、地下水或水井。
2
供水储存
确定储水设备和容量,确保足够的水量满足需求。
3
供水管网设计
设计供水管网,包括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压力计算。
应用实例
1 住宅建筑
2 商业建筑
为住宅楼、别墅和公寓设计可靠的给排水 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ppt课件

03
特点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的功能,灭
火效率高、反应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火灾损失。同时,该系统还具有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0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 读
施工图纸组成和内容介绍
施工图纸的组成
封面、目录、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 统图、详图等。
内容介绍
包括工程概况、设计范围、给水排水系统说 明、主要设备材料表、施工安装要求等。
法兰连接、焊接等
水泵、水箱等附属设备选型及安装
水泵选型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选择 合适的水泵型号和数量, 并考虑备用泵的设置
水箱选型
根据设计水量和水压要求 选择合适的水箱容积和材 质,并考虑水箱的安装位 置和连接方式
其他附属设备
包括阀门、止回阀、减压 阀、水表等,根据设计要 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并正确安装和使用
常用图例、符号识别方法
常用图例
水嘴、阀门、管道、卫生器具等。
符号识别方法
掌握各种管道、阀门、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 字标注,理解其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平面图、系统图识读技巧
要点一
平面图识读技巧
了解平面图的比例和方位,识别管道走向和布局,查看管 道规格和连接方式,注意管道附件和设备的配置情况。
要点二
系统图识读技巧
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选型
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和处理要 求选择。
污水处理设备选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根据处理工艺 和规模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规格。同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 、效率、能耗、维护等因素。
04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热水供应系统组成与分类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并联供水 串联供水 减压水箱供水 减压阀供水 无水箱供水
h
44
h
45
h
46
h
47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 引入管和水表结点
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考虑:
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引入
在建筑物中部引入
引入管一般设置一条,当建筑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
内消火栓总数在10个以上时,需要设置两条,并应由
城市环形管网的不同侧引入
给水排水工程
柯华
第一部分: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h
2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任
务
• 根据城市规划、自然条件及用水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出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完成从城市的供水到排水及对污水处理的全过程。
h
3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内容和流程
基本内容,图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图
h
4
1—取水构筑物;2—一级泵站;3—净水厂;4—清水贮水池;5—水厂平面图:来自h13h
14
输配水工程:
输水管
输送用水到城市配水管网的输水总管,不负担配水任务,要求 简短、安全,一般铺设为两条,最好沿道路敷设,少占或不占 农田并尽量避开工程艰巨地段,以减小工程投资,增加安全性, 也便于维护管理工作。
h
15
输配水工程:
配水管网
直接供水给用户的管道,在管线布置规划时,应根据用水区的 建筑规划、地形及用户的分布情况,将管线布满用水区,以利 使用。配水管网管线很长,又是压力管,它是全系统中投资最 大的部分。布线时应使供水干管通向用水量较大区域,力求简 短,可减少管材、节省能量和便于施工与维护管理。
h
11
净水工程:
净水方法
排水管道施工 PPT课件

6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二)垫块法 排水管道施工,把在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安管(稳管),然后再 浇筑混凝土基础和接口的施工方法,称为垫块法。采用这 种方法可避免平基、管座分开浇筑,是污水管道常用的施 工方法。垫块法施工程序为:预制垫块→安垫块→下管→ 在垫块上安管→支模→浇筑混凝土基础→接口→养护。
(三) “四合一”施工法 排水管道施工,将混凝土平基、稳管、管座、抹带4道工艺 合在一起施工的做法,称为“四合一”施工法。这种方法 速度快,质量好,是DN≤600mm管道普遍采用的方法。 其施工程序为:验槽→支模→下管→排管→四合一施工→ 养护。
施工程序为:在垫块上安管→安套环→填油麻→填打石棉水泥→养护。
12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3.承插管水泥砂浆接口
承插管水泥砂浆接口,一般适合小口径雨水管道施工。
水泥砂浆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砂:水=1:2:0.5。
施工程序:清洗管口→安第一节管并在承口下部填满砂浆→安第二节管、接口
缝隙填满砂浆→将挤入管内的砂浆及时抹光并清除→湿养护。
7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四合一”施工作法: (1)平基:灌筑平基混凝土时,一般应使平基面高出设计平基面20~
40mm(视管径大小而定),并进行捣固,管径400mm以下者,可将管 座混凝土与平基一次灌齐,并将平基面作成弧形以利稳管。 (2)稳管:将管子从模板上滚至平基弧形内,前后揉动,将管子揉至设计高 程(一般高于设计高程1~2mm,以备下一节时又稍有下沉),同时控 制管子中心线位置的准确。 (3)管座:完成稳管后,立即支设管座模板,浇筑两侧管座混凝土,捣固管 座两侧三角区,补填对口砂浆,抹平管座两肩。如管道接口采用钢丝 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时,混凝土的捣固应注意钢丝网位置的正确。为 了配合管内缝勾捻,管径在600mm以下时,可用麻袋球或其它工具在 管内来回拖动,将管口内溢出的砂浆抹平。 (4)抹带:管座混凝土灌筑后,马上进行抹带,随后勾捻内缝,抹带与稳管 至少相隔2~3节管,以免稳管时不小心碰撞管子,影响接口质量。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二)垫块法 排水管道施工,把在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安管(稳管),然后再 浇筑混凝土基础和接口的施工方法,称为垫块法。采用这 种方法可避免平基、管座分开浇筑,是污水管道常用的施 工方法。垫块法施工程序为:预制垫块→安垫块→下管→ 在垫块上安管→支模→浇筑混凝土基础→接口→养护。
(三) “四合一”施工法 排水管道施工,将混凝土平基、稳管、管座、抹带4道工艺 合在一起施工的做法,称为“四合一”施工法。这种方法 速度快,质量好,是DN≤600mm管道普遍采用的方法。 其施工程序为:验槽→支模→下管→排管→四合一施工→ 养护。
施工程序为:在垫块上安管→安套环→填油麻→填打石棉水泥→养护。
12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3.承插管水泥砂浆接口
承插管水泥砂浆接口,一般适合小口径雨水管道施工。
水泥砂浆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砂:水=1:2:0.5。
施工程序:清洗管口→安第一节管并在承口下部填满砂浆→安第二节管、接口
缝隙填满砂浆→将挤入管内的砂浆及时抹光并清除→湿养护。
7
第四节 排水管道施工
“四合一”施工作法: (1)平基:灌筑平基混凝土时,一般应使平基面高出设计平基面20~
40mm(视管径大小而定),并进行捣固,管径400mm以下者,可将管 座混凝土与平基一次灌齐,并将平基面作成弧形以利稳管。 (2)稳管:将管子从模板上滚至平基弧形内,前后揉动,将管子揉至设计高 程(一般高于设计高程1~2mm,以备下一节时又稍有下沉),同时控 制管子中心线位置的准确。 (3)管座:完成稳管后,立即支设管座模板,浇筑两侧管座混凝土,捣固管 座两侧三角区,补填对口砂浆,抹平管座两肩。如管道接口采用钢丝 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时,混凝土的捣固应注意钢丝网位置的正确。为 了配合管内缝勾捻,管径在600mm以下时,可用麻袋球或其它工具在 管内来回拖动,将管口内溢出的砂浆抹平。 (4)抹带:管座混凝土灌筑后,马上进行抹带,随后勾捻内缝,抹带与稳管 至少相隔2~3节管,以免稳管时不小心碰撞管子,影响接口质量。
给水排水课件ppt

给水排水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 给水处理技术 • 排水处理技术 • 给水排水设施与设备 • 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01 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CHAPTER
给水排水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给水排水系统是用于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同时负责收集、 处理和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设施和网络的统称。
合适的处理方法。
05 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CHAPTER
某城市给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城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 和工业用水需求而建设的。该工程包 括取水、净水、输配水等环节,确保 供水安全、经济、可靠。
净水工艺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采用适当的净水 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污水处理厂
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A2O工艺等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污水管道
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收集起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 处理。
排水泵站
建设排水泵站,将处理后的污水或雨水排入自然水体中。
某工业区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工业区给水排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工业区内的生 产和生活用水需求而建设的。该工程包括工业用 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等环节 ,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取水方式
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水源,通过 建设取水构筑物,如水泵站、取水管 等,将水引入净水厂。
输配水系统
建设输水管线、配水管网等设施,将 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用户家中,满足用 户用水需求。
某城市排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城市排水工程是为了收集和处理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建设 的。该工程包括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设施 ,确保排水畅通、环境保护。
目录
CONTENTS
• 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 给水处理技术 • 排水处理技术 • 给水排水设施与设备 • 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01 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CHAPTER
给水排水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给水排水系统是用于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同时负责收集、 处理和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设施和网络的统称。
合适的处理方法。
05 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CHAPTER
某城市给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城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 和工业用水需求而建设的。该工程包 括取水、净水、输配水等环节,确保 供水安全、经济、可靠。
净水工艺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采用适当的净水 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污水处理厂
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A2O工艺等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污水管道
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收集起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 处理。
排水泵站
建设排水泵站,将处理后的污水或雨水排入自然水体中。
某工业区给水排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工业区给水排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工业区内的生 产和生活用水需求而建设的。该工程包括工业用 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等环节 ,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取水方式
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水源,通过 建设取水构筑物,如水泵站、取水管 等,将水引入净水厂。
输配水系统
建设输水管线、配水管网等设施,将 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用户家中,满足用 户用水需求。
某城市排水工程实例
案例概述
某城市排水工程是为了收集和处理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建设 的。该工程包括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设施 ,确保排水畅通、环境保护。
给排水工程ppt课件(2024)

介绍输水管网的设计原则、管材选 择、管道埋设、附属设施设置等方 面的内容,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问法, 对输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降低管 网漏损和能耗,提高供水效率和经 济性。
10
03
排水系统设计
2024/1/28
11
污水排放标准及分类方法
污水排放标准
01
取水构筑物施工与运行管理
介绍取水构筑物的施工方法、验收标准以及运行管理要求 ,确保取水构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8
水质净化方法及设备
水质净化方法
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水质 净化方法,以及各方法的原理、适用 范围和优缺点。
水质净化系统设计与优化
根据原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设计 合理的水质净化工艺流程,并进行系 统优化,提高净化效率和经济性。
雨水利用
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冲厕等 用途。
雨水排放
对于无法利用的雨水,应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其排放至指定地 点,避免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2024/1/28
21
雨水管道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
设计参数
包括管道材质、管径、坡度、埋深等。
VS
计算方法
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参数,采用水力计算 等方法确定管道的具体尺寸和布局。
分类
根据工程性质和服务对象,给排水工 程可分为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和 工业给排水等。
2024/1/28
4
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
给水系统
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等,主要功能是为生活和生产提 供符合水质标准的水。
排水系统
包括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管网等,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和排 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10
03
排水系统设计
2024/1/28
11
污水排放标准及分类方法
污水排放标准
01
取水构筑物施工与运行管理
介绍取水构筑物的施工方法、验收标准以及运行管理要求 ,确保取水构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8
水质净化方法及设备
水质净化方法
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水质 净化方法,以及各方法的原理、适用 范围和优缺点。
水质净化系统设计与优化
根据原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设计 合理的水质净化工艺流程,并进行系 统优化,提高净化效率和经济性。
雨水利用
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冲厕等 用途。
雨水排放
对于无法利用的雨水,应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其排放至指定地 点,避免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2024/1/28
21
雨水管道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
设计参数
包括管道材质、管径、坡度、埋深等。
VS
计算方法
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参数,采用水力计算 等方法确定管道的具体尺寸和布局。
分类
根据工程性质和服务对象,给排水工 程可分为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和 工业给排水等。
2024/1/28
4
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
给水系统
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等,主要功能是为生活和生产提 供符合水质标准的水。
排水系统
包括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管网等,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和排 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a
65
绘制给水排水轴测图的一般步骤
⑷ 画各层楼、地面的横管、支管
a
66
给水排水轴测图
部分参考设计安装高度
a
67
绘制给水排水轴测图的一般步骤
⑸ 画相应的管道附件、器具等的图例
⑹ 布置标注 在适宜的位置布置应标注的管径、坡度、标高、 编号及必要的文字等(此处略)
a
68
给水排绘水制轴给测水排图水(轴续测8图)的一般步骤
a
41
92S220-10清扫口安装图DN50~DN100
a
42
99S304-74自闭式冲洗阀坐便器安装图(二)
a
43
99S304-18盥洗槽安装图(一)
a
44
99S304-84低水箱自闭式蹲式大便器安装图(二)
a
45
3.给
水排 水平 面图
1)建 筑给 排水 平面 图
a
46
一般图示规定
⑴ 比例
a
2
一、 概 述
1.给水排水工程及给水排水工程图 2.给水排水专业图中的管道 3.给水排水专业制图的一般规定
(GB/T 50106—2001) (1)图线 (2)比例 (3)标高 (4)管径
4.图例(GB/T 50106—2001)
a
3
11..给水排水工程及给水排水工程图
1)
a
4
2)给水排水工程图
给水排水工程图
基本要求 1概述 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 3 建筑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a
1
基本要求
1.初步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图;
2.识别给水排水工程图中常见的图例, 能运用轴测投影原理,阅读和绘制一般建 筑给水排水工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 :干管总长度(计算长度),不包
括穿越广场、公园等无建筑物地区的 管线,另外,如果有一侧供水的配水 管线,长度按一半计算。
▪ 则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就等于比流量乘该管 段的计算长度,即:
q ql l
▪ 但是,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匀分布在干管上 以求出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它忽 视了沿线供水人数和用水量的差别,所以 与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并不一致。
▪ 新建和扩建的城市管网按最高时用水 量计算,据此求出所有管段的直径、 水头损失、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当设 置水塔时)。并在此管径基础上,按其 它用水情况,如消防时、事故时、对 置水塔系统在最高转输时各管段的流 量和水头损失,从而校核按最高用水 时确定的管径和水泵扬程能否满足其 它用水时的水量和水压要求。
失;
▪ 6.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或技术经济计算; ▪ 7.确定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
▪ 8、进行事故和消防以及最大转输时校核。
§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 一、原因: ▪ 二、方法: ▪ 通常简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1、省略 ▪ 2、节点合并 ▪ 3、管材等效合并 ▪ 4、并联管段等效合并 ▪ 5、分解 ▪ 6、附属设施简化
▪ 1、省略次要管线、保留主干管和干管。
▪ 次要管线是指管径较小的支管、配水管、 入户管等。
▪ 2、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以将其合并为 同一交叉点:
▪ 3、如果管线包含不同的管材和规格,应采 用水力等效原则将其等效为单一管材和规 格。
▪ 对于不同管材和规格的管道,等效成同一 管材同一管径的一条管道的原则是等效前 后水头损失相同,即:
双并联管径(mm)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等效管道直径(mm) 259 389 519 648 778 908 1037 1167 1297 1556
▪ 5、分解
▪ 只由一条管线连接的两管网,都可以把连 接管线断开,分解成为两个独立的管网。 由两条管线连接的分支管网,如它位于管 网的末端且连接管线的流向和流量可以确 定,例如单水源的管网,也可进行分解, 管网经分解后即可分别计算。
▪ 5、沿线流量:是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 需流量。
▪ 6、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 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二、沿线流量
为了计算方便,而定用水量均匀的分布在全 部干管上,由此计算出单位管线长度的流量, 即比流量
ql
Q
q l
ql
Q
q l
▪ Q:管网总用水量
▪ q:大用户集中用水总和
§5.3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 一、概念 ▪ 1、节点:如P31图5—2所示的干管网,标有
1、2、3、…、8的称为节点,包括: ▪ (1)水源节点,如泵站、水塔或高位水池等; ▪ (2)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 ▪ (3)两管段交点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 ▪ 2、管段:两节点之间的管线称为管段,如
三、节点流量
▪ 管网中任一管段的流量都是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沿该管段长度L配水的沿线流量q1, 另一部分是通过该管段输送到以后管段的转 输流量qt。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而沿线 流量由于管段沿线配水,所以管段中的流量 顺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时只剩下 转输流量。
▪ 但是对于流量变化的管段,难以确定管段 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所以有必要将沿线流 量转化成从节点流出的流量,这样沿管线 不再有流量流出,即流量不再沿管线变化, 从而根据流量确定管径。
计算步骤是:
▪ 1、确定主干管或干管的走向和位置以及连接管的位置, 对于老城区旧管网改造,需要对其进行简化;
▪ 2、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对于配水管网都是按照最高日最 高时用水量计算的);
▪ 3.对各管段沿线均匀出流简化,从而确定沿线流量和节 点流量;
▪ 4.求管段计算流量: ▪ 5.根据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
▪ 所以提出按照供水面积计算比流量的方法。
▪ 即:
qs
Qq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管网总用水量
q :大用户集中用水总和 A:供水服务面积
▪ 则,某管段的沿线流量为:
q qs A
▪ A:该管段的服务面积 ▪ 供水面积的划分方法是用等分角线法,如图所示:
▪ 对于干管分布比较均匀,干管间距 大致相同的管网,就没有必要采用 这种按面积计算比流量的方法,而 是采用按计算长度计算就足够了。
▪
▪ 4、并联管段等效合并
▪ 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考虑 合并。并联的管线简化为单管线,其直径 采用水力等效原则计算。
▪ 根据水力等效原则和公式,则有: ▪ 经变换,有: ▪ 特别当并联管道直径相同时,有:
▪ 如果采用曼宁公式,则n=2,m=5.33,
DN150
DN150
DN195
▪ 6、附属设施的简化
▪ A、删除不影响全局水力特性的设施,如: 排气阀、泄水阀、消火栓等。
▪ B、将同一处多个相同的设施合并,比如同 一处的多个水量调节设施合并,并联或串 联的水泵或泵站合并等
▪ 注意:以上简化只是针对已有的管网
进行的,在新城区管网设计时仅仅考 虑了主干管和干管,所以在新城或新 铺管网设计时不能简化。
第五章 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本章主要内容:
▪ §5.1 管网设计的课题 ▪ §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 §5.3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 §5.4 管段计算流量 ▪ §5.5 管径计算 ▪ §5.6 水头损失计算 ▪ §5.7管网计算基础方程 ▪ §5.8管网计算方法分类
§5.1 管网设计的课题
管段2—3,表示节点2和3之间的一段管线。
▪ 3、管线:管段顺序连接形成管线,如图中的管线 1—2—3—4—7—8是指从泵站到水塔的一条管线。
▪ 4、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管线,称为管网的环,如 2—3—6—5—2,即图中的环I。因为环I中不合其它 环,所以称为基环。几个基环合成的环称为大环, 如环I、II合成的大环2—3—4—7—6—5—2就不再 是基环。对于多水源的管网,为了计算方便,有时 将两个或多个水压已定的水源节点(泵站、水塔等) 用虚线和虚节点0连接起来,也形成环,如图中的1 -0-8-7-4-3-2-1大环。
括穿越广场、公园等无建筑物地区的 管线,另外,如果有一侧供水的配水 管线,长度按一半计算。
▪ 则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就等于比流量乘该管 段的计算长度,即:
q ql l
▪ 但是,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匀分布在干管上 以求出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它忽 视了沿线供水人数和用水量的差别,所以 与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并不一致。
▪ 新建和扩建的城市管网按最高时用水 量计算,据此求出所有管段的直径、 水头损失、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当设 置水塔时)。并在此管径基础上,按其 它用水情况,如消防时、事故时、对 置水塔系统在最高转输时各管段的流 量和水头损失,从而校核按最高用水 时确定的管径和水泵扬程能否满足其 它用水时的水量和水压要求。
失;
▪ 6.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或技术经济计算; ▪ 7.确定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
▪ 8、进行事故和消防以及最大转输时校核。
§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 一、原因: ▪ 二、方法: ▪ 通常简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1、省略 ▪ 2、节点合并 ▪ 3、管材等效合并 ▪ 4、并联管段等效合并 ▪ 5、分解 ▪ 6、附属设施简化
▪ 1、省略次要管线、保留主干管和干管。
▪ 次要管线是指管径较小的支管、配水管、 入户管等。
▪ 2、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以将其合并为 同一交叉点:
▪ 3、如果管线包含不同的管材和规格,应采 用水力等效原则将其等效为单一管材和规 格。
▪ 对于不同管材和规格的管道,等效成同一 管材同一管径的一条管道的原则是等效前 后水头损失相同,即:
双并联管径(mm)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等效管道直径(mm) 259 389 519 648 778 908 1037 1167 1297 1556
▪ 5、分解
▪ 只由一条管线连接的两管网,都可以把连 接管线断开,分解成为两个独立的管网。 由两条管线连接的分支管网,如它位于管 网的末端且连接管线的流向和流量可以确 定,例如单水源的管网,也可进行分解, 管网经分解后即可分别计算。
▪ 5、沿线流量:是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 需流量。
▪ 6、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 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二、沿线流量
为了计算方便,而定用水量均匀的分布在全 部干管上,由此计算出单位管线长度的流量, 即比流量
ql
Q
q l
ql
Q
q l
▪ Q:管网总用水量
▪ q:大用户集中用水总和
§5.3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 一、概念 ▪ 1、节点:如P31图5—2所示的干管网,标有
1、2、3、…、8的称为节点,包括: ▪ (1)水源节点,如泵站、水塔或高位水池等; ▪ (2)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 ▪ (3)两管段交点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 ▪ 2、管段:两节点之间的管线称为管段,如
三、节点流量
▪ 管网中任一管段的流量都是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沿该管段长度L配水的沿线流量q1, 另一部分是通过该管段输送到以后管段的转 输流量qt。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而沿线 流量由于管段沿线配水,所以管段中的流量 顺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时只剩下 转输流量。
▪ 但是对于流量变化的管段,难以确定管段 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所以有必要将沿线流 量转化成从节点流出的流量,这样沿管线 不再有流量流出,即流量不再沿管线变化, 从而根据流量确定管径。
计算步骤是:
▪ 1、确定主干管或干管的走向和位置以及连接管的位置, 对于老城区旧管网改造,需要对其进行简化;
▪ 2、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对于配水管网都是按照最高日最 高时用水量计算的);
▪ 3.对各管段沿线均匀出流简化,从而确定沿线流量和节 点流量;
▪ 4.求管段计算流量: ▪ 5.根据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
▪ 所以提出按照供水面积计算比流量的方法。
▪ 即:
qs
Qq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管网总用水量
q :大用户集中用水总和 A:供水服务面积
▪ 则,某管段的沿线流量为:
q qs A
▪ A:该管段的服务面积 ▪ 供水面积的划分方法是用等分角线法,如图所示:
▪ 对于干管分布比较均匀,干管间距 大致相同的管网,就没有必要采用 这种按面积计算比流量的方法,而 是采用按计算长度计算就足够了。
▪
▪ 4、并联管段等效合并
▪ 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考虑 合并。并联的管线简化为单管线,其直径 采用水力等效原则计算。
▪ 根据水力等效原则和公式,则有: ▪ 经变换,有: ▪ 特别当并联管道直径相同时,有:
▪ 如果采用曼宁公式,则n=2,m=5.33,
DN150
DN150
DN195
▪ 6、附属设施的简化
▪ A、删除不影响全局水力特性的设施,如: 排气阀、泄水阀、消火栓等。
▪ B、将同一处多个相同的设施合并,比如同 一处的多个水量调节设施合并,并联或串 联的水泵或泵站合并等
▪ 注意:以上简化只是针对已有的管网
进行的,在新城区管网设计时仅仅考 虑了主干管和干管,所以在新城或新 铺管网设计时不能简化。
第五章 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本章主要内容:
▪ §5.1 管网设计的课题 ▪ §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 §5.3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 §5.4 管段计算流量 ▪ §5.5 管径计算 ▪ §5.6 水头损失计算 ▪ §5.7管网计算基础方程 ▪ §5.8管网计算方法分类
§5.1 管网设计的课题
管段2—3,表示节点2和3之间的一段管线。
▪ 3、管线:管段顺序连接形成管线,如图中的管线 1—2—3—4—7—8是指从泵站到水塔的一条管线。
▪ 4、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管线,称为管网的环,如 2—3—6—5—2,即图中的环I。因为环I中不合其它 环,所以称为基环。几个基环合成的环称为大环, 如环I、II合成的大环2—3—4—7—6—5—2就不再 是基环。对于多水源的管网,为了计算方便,有时 将两个或多个水压已定的水源节点(泵站、水塔等) 用虚线和虚节点0连接起来,也形成环,如图中的1 -0-8-7-4-3-2-1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