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资料

合集下载

抗美援朝总结知识点

抗美援朝总结知识点

抗美援朝总结知识点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一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参与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以下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总结知识点:一、抗美援朝始末1. 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冷战政策。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局部战争,是美苏两大超级强国之间在朝鲜半岛上的再一次对峙。

2. 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决议发动军事行动对朝鲜北方进行攻击。

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积极的反击态度,决定出兵参战,以保护朝鲜的安全。

3. 抗美援朝战争的持续时间: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出兵朝鲜,至1951年4月底中国军队兵力达到50多万人。

朝鲜战争历经3年多,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结束了这场战争。

4. 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果: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朝鲜战争中众多国家和地区参与的一场局部冲突,也是国际政治力量较量的一个缩影。

同时,抗美援朝战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注意,并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意义1. 对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对国际政治造成深远的影响,中国参战的立场表明了中国对朝鲜问题的坚决态度,展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内方面,这场战争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尊重。

2. 对军事实力的检验:抗美援朝战争检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事实力,中国军队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次战争也成为中国军队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强化了中国军队的自信心和战斗力。

3. 对国际战略中的地位提升: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抗美援朝战 争资料简介-法律类

抗美援朝战 争资料简介-法律类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战争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争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战争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关法律法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战争中的法律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国际法律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战争背景11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朝鲜半岛在战后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分别由苏联和美国支持的政权统治。

12 朝鲜半岛的民族分裂与矛盾南北朝鲜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双方都试图实现国家的统一,导致局势紧张。

2、战争时间21 起始时间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

22 中国参战时间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23 停战时间1953 年 7 月 27 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3、参战方31 朝鲜方面朝鲜人民军,为实现国家统一而战。

32 韩国方面韩国军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作战。

33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等国的军队。

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为保卫国家安全和援助朝鲜人民而参战。

4、战争目的41 朝鲜方面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摆脱外部势力的干涉和控制。

42 韩国方面维护自身政权的存在和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43 美国方面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

下面店铺分享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

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南朝鲜(韩国)军。

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入侵朝鲜,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的各国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

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对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表示极大义愤。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中国政府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中国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抗美援朝战争是指1950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劳动党与朝鲜人民军的请求,抵抗美国等国家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而在朝鲜被称为“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

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顶住了美军的压力,捍卫了中国和朝鲜的国家独立与尊严。

抗美援朝战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欧洲和亚洲相继爆发解放战争,中国解放区力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然而,在斯大林信守不了承诺的背叛下,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张,采取了对华援助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遏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这使得中国人民对于外部势力的干涉感到愤怒和不满。

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朝鲜内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被侵略军迅速占领。

形势危急之下,朝鲜劳动党与朝鲜人民军向中国政府请求支援,中国领导层遵循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原则,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出兵支援朝鲜。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出兵朝鲜。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以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为目标的正义战争。

在战争初期,美国等国家侵略军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朝鲜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艰苦的战斗,以毫不畏惧的英勇姿态和出色的作战技术,成功地阻止了侵略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他们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和寒冷的冬季天气,勇往直前,浴血奋战。

有许多英雄战士为保卫祖国、保卫朝鲜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

战争不仅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战斗力。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

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勇气,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和正义的坚定追求。

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

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

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11、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2、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5、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2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的战争简介31、显示中国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与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

2、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

《抗美援朝》知识点总结

《抗美援朝》知识点总结

《抗美援朝》知识点总结一、抗美援朝的背景1.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朝鲜半岛内部矛盾的激化、国际大国的博弈等多方面因素。

具体来说,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朝鲜半岛的分裂、半岛内部矛盾的激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政治实体。

南朝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北朝鲜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这样一来,南北朝鲜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

1.2 抗美援朝的国际背景抗美援朝的背景与冷战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

冷战时期,世界上的政治势力主要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政治势力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博弈。

朝鲜战争正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事,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一次对抗。

二、抗美援朝的过程2.1 中国对抗美援朝的立场面对美国的入侵,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朝鲜,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战斗。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打赢朝鲜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2.2 朝鲜战争的发展进程朝鲜战争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战争初期的朝鲜军的进攻阶段、美军军队的反攻阶段以及中国和朝鲜军队的反击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一方的作战计划和战术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3 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在美军进攻的最后阶段,中国和朝鲜军队发动了反击战役,成功粉碎了美国的进攻计划,最终迫使美国放弃了进攻,并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三、抗美援朝的影响3.1 对中国的影响抗美援朝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抗美援朝反映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立场,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方面,抗美援朝使得中国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在军事方面,抗美援朝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和士兵。

3.2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抗美援朝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抗美援朝知识点

高考抗美援朝知识点

高考抗美援朝知识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援助朝鲜,这场战争被称为“抗美援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更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要考点。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了解一下高考中可能涉及到的抗美援朝知识点。

一、战争背景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韩国成为了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风险点。

1948年,美国在南韩扶植了一个亲美政权,而苏联则在北韩建立了一个亲苏政权。

战争爆发后,美国积极干涉,为南韩提供军事支持,这引起了中国的忧虑,于是决定派兵援助北韩。

二、决策过程中国决定参战的决策过程首先经历了内部的激烈争议。

毛泽东和刘少奇等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再坐等美军直接进攻中国。

随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权由彭德怀担任。

三、战争经过朝鲜战争开始后,志愿军迅速通过鸭绿江,最终解放了首都平壤,并将美军赶到韩国南部。

在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经历了艰苦的越冬战役,最终在1952年成功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战争结束后,中美双方于1953年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四、战争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和朝鲜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战争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同时,战争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对朝鲜而言,这场战争让朝鲜半岛分割成了北南两部分,至今仍然存在。

五、抗美援朝与冷战抗美援朝战争是冷战时期东亚地区的重要事件之一。

冷战期间,世界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朝鲜半岛成为了冲突的重要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也是中美两大势力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国际体系的紧张局势。

六、文化记忆与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记忆意义。

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战争进行纪念,例如设立烈士陵园、编写战争纪实文学等。

总结起来,抗美援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对于理解当时的国际关系、中国决策过程和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1. 背景抗美援朝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及其盟国进行的一场历时3年的战争。

该战争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派遣进入朝鲜参战,持续到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目的是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抵抗美国及其盟国的。

2. 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美国的介入:在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为南北两个政权,南方为亲美的韩国,北方为中朝友好的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势力在朝鲜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并派兵支援南韩。

- 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中国担心美国的介入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于是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助朝鲜抵抗美军。

3. 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3.1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派遣- 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由朱德、彭德怀等领导。

-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朝鲜人民抵抗美军,保卫朝鲜半岛。

志愿军先后经历了平津战役、三八线战役等重要战役。

3.2 战争的进展- 在志愿军的协助下,朝鲜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战争胜利,成功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 抗美援朝战争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留下了许多英勇、悲壮的战斗事迹,如九连突围、百团大战等。

3.3 国际影响力- 抗美援朝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精神激励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 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4. 战争的结果- 1953年,中朝和美国派遣的军队达成了停战协定。

- 该协定划定了朝鲜的停战线,并确认朝鲜半岛的分界线为三八线。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分为南北两个政权。

5. 行动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正义战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英勇。

- 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友谊,在国际社会中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美援朝共牺牲18万名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直至国内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一直未对外公布过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数字,因此外部有了一些夸大不实的数字。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历史资料增强了公开性,在20世纪80年代曾公布志愿军共有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部计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

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战场失踪25621人。

此外,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生部门的统计,医院中的负伤人员有21679人不治身亡,还有13214人病死。

按以上数字总计,共有148977人牺牲。

但这一数字未包括失踪人员中的死亡者,也未包括支前民工。

上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汇集全国各省市民政部门的统计,得出的烈士总数为171669人。

此后,各地民政部门又陆续增报了一些抗美援朝烈士,至今纪念馆的统计已增长至183108人。

考虑到一些复杂现象,对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表述,似这样讲较为客观——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将领名单第一次战役序列(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李姓将领3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第38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40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治委员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二、三次战役序列(李姓将领7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主任陈正峰铁道兵(1950年11月入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副司令员李寿轩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委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治委员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9兵团(二次战役后,进行休整,未参加第三次战役)} 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1950年11月10日入朝)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1950年11月19日入朝)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第27军(1950年11月12日入朝)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四次战役序列(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李姓将领13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周纯全副部长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三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政治部主任石瑛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治委员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政治部主任李冠元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治委员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副军长唐子安副政治委员黄文明参谋长马卫华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五次战役序列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铁道兵指挥所主任李寿轩副政治委员崔田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良太参谋长王良太(兼)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三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石瑛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副司令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治委员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副军长唐子安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一九五一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序列(1951年6月11日——1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副参谋长王政柱张文舟(代)政治部副主任杜平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冲击指挥所司令员徐德操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司令员李阔(朝方) 参谋长油江黄炜华轰炸指挥所司令员聂凤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贺晋年(兼)政治委员张明远(兼)副司令员刘居英南学龙(朝方)金黄一(朝方)李寿轩、叶林副政治委员崔田民、苏尚贤(朝方)政治部副主任陈力军管局局长刘居英(兼) 副局长金黄一(兼)运输局局长周克副局长金在贤(朝方抢修指挥局局长李寿轩(兼) 副局长彭敏权泽(朝方)后方勤务司令员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政治部主任漆远渥直属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王良太参谋长王良太(兼)政治部主任吴岱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副军长张竭诚吴国璋副政治委员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 政治部主任石瑛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参谋长邓岳(兼)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荫廷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西海岸防御指挥所司令员韩先楚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治委员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 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第67军军长李湘(代) 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第68军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代)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副司令员姚喆政治部主任裴周玉第36军军长张迈春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建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桂政治部主任李远副参谋长李骥程第37军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副军长卫景林、冯梓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副参谋长王元钦一九五二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与反轰炸、反细菌战序列(1952年12月——1952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 政治部副主任杜平军管局(总局下设熙川分局、定州分局、新成川分局、平壤分局、高原分局)局长刘居英(兼)抢修指挥所司令员彭敏副司令员权泽(朝方)高炮指挥所司令员吴昌炽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政治部主任漆远渥工兵指挥所副主任苏旺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良太参谋长王良太(兼)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李雪三副军长张竭诚副政治委员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政治部主任石瑛副参谋长匡斌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南静之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萌庭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中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参谋长刘子云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西海岸防御指挥所司令员韩先楚第3兵团司令员兼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政治委员李震副军长肖永银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第67军军长李湘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第68军军长陈仿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副政治委员李致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政治委员周赤萍(兼)副司令员王连常乾坤参谋长黄炜华何振亚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空军第3军军长曾国华副军长邓东哲副政治委员栗在山参谋长蔡永政治部主任邱子明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1951年12月成立)司令员刘居英政治委员刘居英(兼)副司令员李寿轩副司令员金黄一(朝方)副政治委员崔田民志愿军作战简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