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
中美空军较量:朝鲜战争中美空中力量对比

中美空军较量:朝鲜战争中美空中力量对比50年前发生的朝鲜战争,就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中力量而言,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较量。
现对当时中美参战的空中实力对比作一剖析。
一、中美空中参战兵力对比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空中力量,据1950年10月底统计:共有14个联(大)队,其中2个战斗机联队、3个战斗轰炸机联队、2个轻轰炸机联队、3个中型轰炸机联队、1个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联队、3个舰载机大队,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连同英国、澳大利亚、南非联邦及南朝鲜空军的兵力,总共有各型作战飞机1200余架。
美军飞行员大部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经验比较丰富。
1951年6月,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经过5次战役,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7月开始,敌对双方举行停战谈判,进入相持阶段。
美军企图从空中对中朝方面施加压力,为配合谈判,以炸压谈,其空中作战兵力增加到19个联(大)队,共有作战飞机1500余架,约占其全部空军的五分之一,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截至1950年10月底,只有新组建的两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共有各型作战飞机近200架。
为了加速空军建设和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至1951年5月,分4批组建了17个航空兵师34个团及其相应的保障机构。
从1950年12月开始,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至1951年8月4日,为初战阶段,投入兵力为1个团,以大队为单位,在苏联空军的掩护下---选择有利时机,进行实战练习。
这时敌我作战兵力对比为50:1(不含苏联空军参战兵力,下同)。
当时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在米格-15型歼击机上只飞了几十个小时,仅完成了中队、大队编队和单、双机空战课目,可以说对空战毫无经验。
但他们都是来自陆军的优秀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因此部分地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
从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以师为单位,采取由少至多,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的办法,组织部队参战,一线兵力保持3-4个师6—8个团,这时敌我兵力对比为10-15:1。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朝鲜陆军序列

后方总局: 司令部,组织计划局,粮食管理局,被服管理局,燃料管理局,车辆管理局
建設局,道路管理局,军医局,兽医局,财政局,军需生产局,输送局,
军事事业局,建筑物质管理局
朝陆军编有20个军团(其中1个装甲军、4个机械化军、12个步兵军、2个炮兵军、1个首都防御军)、26个步兵/摩托化步兵师、15个装甲旅、24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独立步兵旅;1个特种作战军8.8万人,10个阻击旅、14个轻步兵旅;6个直属重型炮兵旅、1个“飞毛腿”地对地导弹旅、1个“蛙”式地对地导弹旅
朝军序列表
人民武力部:干部局,军事载判局,军事审判局,对外事业局,警务局
总参謀部: 作战局,侦察局,军训局,队列局,动员局,通信指挥局,电子战局
核化防护局,工兵局,兵器局,地质局,监察局,军事发刊局
总政治局: 组织部,宣传部,干部部,统计部,公报部,监察部,特別政治部
第17师団(机械化)? 1950年创设 1952.07解体
第18师団 1950.08创设 1952.07解体
第19师団 1950.08创设 1952.07解体
第20师団 1952.07创设
第21师団 1952.07创设
第22师団 1952.07创设
第23师団 1950.08创设
82 轻歩旅 慈江道煕川市 总参轻步指導局直属
87 轻歩旅 咸鏡南道咸兴市 总参轻步指導局直属
1军団所属2个
2军団所属3个
5军団所属2个
4军団所属3个
7军団所属1个
3个独立步兵旅
38旅団 平壌特別市中和郡
48旅団 黄海北道延山郡
71偵察旅団 江原道板桥郡
朝鲜军事力量详表

朝鲜军事力量详表概况朝鲜人民军的前身是金日成主席于1932年4月25日创建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并于1948年2月8日发展壮大成为正规化的朝鲜人民军。
朝鲜人民军的组织、训练、条令和军事艺术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
苏联为这支新部队提供武器并帮助训练。
朝鲜人民军主要军官包括金日成在二战时在苏联接受训练和获得军事经验。
此外,苏联陆军的顾问协助朝鲜人民军制订战术和作战级别的计划。
简史规模现役部队约108.2万人。
国防政策为防止美日韩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朝鲜武装力量始终处于“攻势防御”状态。
据介绍,朝鲜前线司令部拥有的陆军3个军团和朝鲜海空军50%的力量以及12个特种游击旅可同时突破“军事分界线”南侧的美韩联军防御。
朝鲜海空军剩余的50%力量和炮兵指导局管辖的弹道导弹部队则将对集结在公海的美日韩军舰和驻韩、驻日美军基地进行打击。
以民兵为主的二线部队将负责长时间反空袭行动。
最后,最高司令部手里还握有占总兵力40%的特种部队、机械化步兵、远程炮兵和工兵作为总预备队,随机应变。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朝鲜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所有公民都有根据国家需要服兵役的义务。
服役期:朝鲜人民军陆军6~8年、海军5~10年、空军为3~4年。
义务兵可服役至40岁。
武装力量组成陆军朝鲜陆军拥有92.3万人。
编有20个军(其中1个装甲军、4个机械化军、12个步兵军、2个炮兵军、1个首都防御军)、26个步兵/摩托化步兵师、15个装甲旅、24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独立步兵旅;1个特种作战军8.8万人,10个阻击旅、14个轻步兵旅,17个侦察团、1个炮兵旅;6个直属重型炮兵旅、1个“飞毛腿”地对地导弹旅、1个“蛙”式地对地导弹旅,14个特种炮弹火箭炮旅。
主战坦克:约3500辆,主要有T—54/—55型、T—62型、59式。
轻型坦克:约560辆,主要有PT—76型、M—1985型。
装甲输送车:2500辆、主要有STP—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中国共派出多少军队参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美援朝五大战役中国共派出多少军队参战导语:①战争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
如果加上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的时间,①战争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
如果加上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的时间,则为三年零三十三天。
②作战地区:北起鸭绿江,南至“三七线”,以后转到“三八线”附近。
③作战兵力:对方是以美国为首的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侵略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它的15个仆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南非联邦,通称16国,还没有把南朝鲜算为一个国家。
如算在内,即为17个。
另外,还有5个派有医疗队的国家,即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
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特别是美国,除了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陆、海、空军以外,手里还握有原子弹。
对方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达111万余人,其中美军54万余人,南朝鲜军51万余人,仆从国军队4.8万余人;美国侵朝兵力占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半数;我方参战为,中国、苏联(出动了一些空军)、北朝鲜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18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134万人,朝鲜人民军45万人。
志愿军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工兵14个团。
先后入朝部队占全军陆军的70%、空军的41%、炮兵的73%、防空军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军的11%、铁道兵的100%。
在战争期间敌我双方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敌我双方均已达300多万人。
敌我总兵力对比为1∶1.4,地面部队则为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战争(有背景)

被重创击溃。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在此情况
下,美军继续 增兵加强洛东 江东南方面浦 项、大邱、马 山和釜山的防 御。仍然无法 改变战场上的 被动局面。
大邱 马山
浦项 釜山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为此麦克阿瑟 拟订了一个釜底 抽薪的美军仁川 登陆计划,以解 釜山防御圈的危 局。并报请杜鲁 门总统的批准。
李承晚企图武力北进, 统一朝鲜。因此,要求 美国增加军援,提供重 武器,火炮、飞机、坦 克,帮助其扩充军队。
美国则派出杜勒斯到南 朝鲜进行考察
杜勒斯在三八线视察 (6月23日)
2、朝鲜半岛内战爆发
1950 年 6 月 25 日 , 北 朝 鲜 人民军在三八线发动大规 模军事行动,迅速突破南 朝鲜军队的防线。
6月29日人民军 攻陷汉城。
2、朝鲜半岛内战 爆发
从6月25日到9月14日, 在两个多月的战争中, 北朝鲜处于优势。经汉 城战役、水原战役、大 田战役、洛东江战役和 大邱 釜山战役,解放了南朝 鲜90%以上的地区和人 口,把美军和李承晚军 釜山 队压缩在以大邱、釜山 为中心的东南海岸一带。
二、朝鲜战争简要经过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二)中国出兵进行抗美援朝
登陆舰艇
美太平洋第7舰队主力 英海军舰艇
空中支援飞机
舰载飞机
4.5万人 3万人 260多艘 500多架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美军仁川登陆
1950年9月15日清晨, 美军几百艘战舰舰炮 齐鸣攻击仁川港和月 尾岛,舰载机对地面 目标进行狂轰滥炸, 支援登陆部队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仁川登陆成功以后,9月16日,美韩军队在釜山前线转入反 攻。朝鲜人民军在南北夹击下,边抵抗、边撤退,战场形势 急 转 直 下 。 9 月 28 日 , “ 联 合 国 军 ” 占 领 汉 城 。 10 月 初 , “联合国军”占领了整个三八线以南地区。朝鲜人民军损失 极大。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抗美援朝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联合抵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干涉朝鲜的行为。
以下是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战争背景:朝鲜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南朝鲜和北朝鲜发生武装冲突,北韩军队开始向南进攻。
美国及其盟国支援南韩,中国决定出兵援朝。
2. 出兵决策:中国出兵援朝是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亲自主导决策的。
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志愿军,表示中国人民将坚决支援朝鲜,并向美国发出了警告。
3. 组织和指挥:中国志愿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个野战军和一些地方武装组成,总指挥为彭德怀。
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开始进攻,并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多次战役。
4. 战争进展:志愿军在最初阶段面临了美国-联合国军的强大抵抗,但后来通过合理的指挥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地保持了战线的稳定。
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发生在1950年末和1951年初,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5. 不对称对抗:在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着更为强大的美军和联合国军力量,遭受了沉重的人员和物资损失,但通过智勇双全的战术和毅力,他们最终成功地阻止了美军的南下。
6. 和平谈判和停战:1951年7月,停战谈判在朝鲜板门店开始,但谈判进行缓慢并陷入僵局。
最终,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建立了朝鲜停战线,并从1953年开始实行停战。
7. 战争影响:抗美援朝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争改善了中朝两国关系,同时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以上是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
目录[隐藏]∙ 1 志愿军介入初期o 1.1 联合国军▪ 1.1.1 美国▪ 1.1.2 韩国▪ 1.1.3 英国▪ 1.1.4 加拿大▪ 1.1.5 澳大利亚▪ 1.1.6 法国▪ 1.1.7 新西兰▪ 1.1.8 荷兰▪ 1.1.9 泰国▪ 1.1.10 希腊▪ 1.1.11 土耳其▪ 1.1.12 菲律宾▪ 1.1.13 南非o 1.2 中、朝方▪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2 北朝鲜∙ 2 僵持初期o 2.1 联合国军▪ 2.1.1 美国▪ 2.1.2 韩国o 2.2 中、朝方▪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2 北朝鲜∙ 3 停战前o 3.1 联合国军▪ 3.1.1 美国▪ 3.1.2 韩国▪ 3.1.3 英国▪ 3.1.4 加拿大▪ 3.1.5 澳大利亚▪ 3.1.6 法国▪ 3.1.7 新西兰▪ 3.1.8 荷兰▪ 3.1.9 泰国▪ 3.1.10 希腊▪ 3.1.11 哥伦比亚▪ 3.1.12 土耳其▪ 3.1.13 比利时▪ 3.1.14 菲律宾▪ 3.1.15 南非▪ 3.1.16 埃塞俄比亚▪ 3.1.17 卢森堡o 3.2 中、朝方▪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注释∙ 5 参考文献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注 1](1950年10月-12月)∙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美国[编辑]∙(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o第5航空队。
o轰炸机指挥部。
o空运指挥部。
∙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
o第7舰队,司令阿瑟·斯特鲁布尔。
韩国[编辑]∙国防部,长官申性模,总参谋长丁一权。
o(直辖)1师、9师、10师、11师。
o第1军,军长金白。
▪3师。
▪首都师。
o第2军,军长刘载兴。
▪6师。
▪7师。
▪8师。
o第3军,军长李亨根。
▪2师。
▪5师。
o空军,总参谋长金贞烈。
o海军,总参谋长孙元一。
▪第1舰队。
▪第2舰队。
▪第3舰队。
▪训练舰队。
▪海军陆战队。
英国[编辑]∙步兵27旅∙步兵29旅∙海军舰艇、飞机加拿大[编辑]∙步兵第2营∙海军舰艇∙空军中队澳大利亚[编辑]∙步兵3营∙海军舰艇∙空军中队法国[编辑]∙步兵营∙海军驱逐舰新西兰[编辑]∙炮兵团∙海军舰艇荷兰[编辑]∙步兵营∙海军巡逻快艇泰国[编辑]∙步兵团∙海军舰艇希腊[编辑]∙步兵营∙空军飞机土耳其[编辑]∙步兵旅菲律宾[编辑]∙步兵10营南非[编辑]∙空军[1]中、朝方[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1950年10月-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邓华(兼副政委)、朴一禹[注 4](兼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注 5],政治部主任杜平。
o(直辖)[注 6]▪38军[注 7],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
▪39军[注 8],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参谋长沈启贤。
▪40军[注 9],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
▪42军[注 10],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参谋长廖仲符。
▪50军[注 11],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参谋长舒行。
▪66军[注 12],军长萧新槐,政委王紫峰,副军长陈坊仁,参谋长刘苏。
o第9兵团[注 13],司令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陶勇,参谋长覃健,副参谋王彬。
▪20军,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副军长廖政国,参谋长俞炳辉。
▪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三。
▪27军,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参谋长李元。
o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所,负责人张明远、杜者蘅。
o炮兵司令部,政委邱创成,副司令匡裕民。
o工程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
[1]北朝鲜[编辑](1950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朝鲜人民军,司令金日成。
o第1军团▪46师。
▪47师。
▪105坦克师。
▪17坦克旅。
o第3军团▪1、8、12、13、15师。
o第4军团▪41师。
▪海防1旅。
o第6军团▪18师。
▪36师。
▪66师。
o第7军团▪32师。
▪37师。
▪38师。
o第8军团▪42师。
▪45师。
▪76师。
[注 14][2]僵持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1951年6月-9月)∙总司令马修·李奇微[注 15]美国[编辑]∙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
o空降187团。
o1军,军长约翰·奥丹尼尔。
▪3师。
▪25师。
▪骑兵1师。
o9军,军长威廉·霍格。
▪7师。
▪24师。
o10军,军长克洛维斯·拜尔斯。
▪2师。
▪陆战1师。
∙远东空军,司令奥托·威兰。
o第5航空队。
o轰炸机指挥部。
o315运输机师。
∙远东海军,同上。
o第7舰队,司令H.M.马丁。
韩国[编辑]∙国防部,长官李起鹏,总参谋长李钟赞。
o第1军,军长白善烨。
o第5军(预备部队),军长李恒?。
o空军,总参谋长崔用德。
o海军,总参谋长朴沃奎。
[1]中、朝方[编辑](1951年10月)∙中朝联合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彭德怀[注 16],副司令金雄、邓华,副政委朴一禹。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1951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上,副司令邓华(兼副政委)、陈赓[注 17]、宋时轮[注 18]、洪学智、韩先楚。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参谋王政柱。
o(直辖)▪42军[注 19],同上。
o第9兵团,同上,副参谋王彬、曾辒元。
▪26军[注 20],同上。
o第19兵团,司令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兼参谋长郑维山,副参谋康博缨。
▪64军[注 21],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副军长唐子安,参谋长马卫华。
▪65军[注 22],军长萧应棠,政委王道邦,参谋长阮平。
▪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
▪63军(二线)[注 23],军长傅崇碧,政委龙道权,参谋长杜瑜华。
o第20兵团,司令杨成武,政委张南生,参谋长萧文玖,副参谋邱蔚、赵冠英。
▪67军[注 24],代军长李湘,政委旷伏兆,副军长刘儒林、李永清,参谋长刘苏。
▪68军(二线)[注 25],军长陈坊仁,代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琳,参谋长宋学飞。
o西海岸指挥部,司令韩先楚。
▪50军,同上,副军长蔡正国。
▪38军(二线),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兼参谋长王良太。
▪39军(二线)[注 26],同上,政委李雪三,副军长吴国璋、张竭诚(兼参谋长)。
▪40军(二线),同上,副军长邓岳(兼参谋长),副军长徐国夫。
o东海岸司令部,司令宋时轮,副司令陶勇。
▪16军[注 27],军长尹先炳,政委陈云开。
▪20军(二线),同上。
▪27军(二线)[注 28],同上,政委曾如清。
o总预备队,第3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注 29],副司令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副参谋李懋之。
▪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兼参谋长萧永银。
▪15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参谋长张蕴钰。
▪60军,军长韦杰,政委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
o(修建机场)第23兵团,司令董其武,政委高克林,副司令姚喆,副参谋袁庆荣。
▪36军,代军长王建业,政委康建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佳。
▪37军,军长张世珍,政委帅荣,副军长卫景林、冯梓。
o后方勤务司令部[注 30],司令洪学智(兼),政委周纯金,副司令张明远。
o空军司令部,司令刘震,副司令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o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
o装甲兵指挥所[注 31],主任黄鹊显。
o工程兵指挥所,同上。
o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贺晋年,政委张明远,副司令刘居英、李寿轩、叶林,副政委崔田民。
[2]北朝鲜[编辑](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即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朝鲜人民军[注 32]o第1军团,军团长李权武。
▪8师。
▪19师。
▪47师。
o第2军团,军团长崔贤。
▪2师。
▪13师。
▪27师。
o第3军团,军团长金光侠。
▪1师。
▪15师。
o45师。
o第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
▪6师。
▪12师。
▪32师。
停战前[编辑](1953年7月)联合国军[编辑]∙总司令马克·克拉克美国[编辑]∙第八集团军,司令马克斯韦尔·泰勒[注 33]。
o24师o空降187团o炮兵8个团又7个营o工兵6个营o1军,军长布鲁斯·克拉克。
▪陆战1师。
▪7师。
▪25师。
▪炮兵7个营。
o9军,军长罗宾·金肯斯。
▪2师。
▪3师。
▪炮兵10个营o10军,军长艾萨克·怀特。
▪40师。
▪45师。
▪炮兵4个营。
∙远东空军,同上。
∙远东海军,司令罗伯特·布里斯科。
o第7舰队,司令杰塞普·克拉克。
韩国[编辑]∙国防部,长官孙元一,总参谋长白善烨。
o第1军,军长李亨根。
o第2军,军长丁一权。
o第3军,军长姜文峰。
o第5军(预备部队)。
o空军,同上。
o海军,同上。
英国[编辑]∙步兵28旅∙步兵29旅∙海军舰艇、飞机加拿大[编辑]∙步兵25旅∙海军舰艇∙空军中队澳大利亚[编辑]∙步兵2、3营∙海军舰艇∙空军中队法国[编辑]∙步兵营∙海军驱逐舰新西兰[编辑]∙炮兵16团∙海军舰艇荷兰[编辑]∙步兵营∙海军巡逻快艇泰国[编辑]∙步兵21团∙海军舰艇∙空军飞机希腊[编辑]∙步兵营∙空军飞机哥伦比亚[编辑]∙步兵营∙海军舰艇土耳其[编辑]∙步兵5旅比利时[编辑]∙步兵营菲律宾[编辑]∙步兵14营南非[编辑]∙空军中队埃塞俄比亚[编辑]∙步兵营卢森堡[编辑]∙步兵排[1]中、朝方[编辑]∙中朝联合司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上,副司令杨得志[注 34]、洪学智,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李志民。
o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王建安[注 35],副司令王必成,参谋长胡炳云。
▪23军[注 36],军长钟国楚,政委卢胜,副军长杜屏,参谋长贾若瑜。
▪16军,同上,副军长兼参谋长杨俊生。
▪24军[注 37],代军长兼代政委张震,副军长李家益、陈仁洪。
o第19兵团,司令黄永胜[注 38],副司令曽思玉,副政委陈先瑞,副参谋薛克忠。
▪65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副军长赵文进,参谋长郑三生。
▪46军[注 39],军长萧全夫,政委吴保山,副军长王尚荣、徐其海,参谋长张万春。
▪1军[注 40],军长黄新廷,政委梁仁芥,副军长徐国贤,参谋长杨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