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中国音乐学网

合集下载

音乐美学家韩锺恩教授的学术素描(1985—2003)

音乐美学家韩锺恩教授的学术素描(1985—2003)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的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之路上,在于润洋先生浩瀚广博的西方音乐哲学美学考察与蔡仲德先生细致入微的中国音乐美学探查的涟漪激荡中,有一位无法被忽略的学者,他以悯人的胸怀、敏锐的眼光、敏捷的思维、敏感的笔触,著写了诸多令人铭记的理论篇章。

同时,他不断继承前辈所立古典,凝炼同辈思想经典,培育后辈创写今典,近四十年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为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就是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首批特聘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韩锺恩。

不同于传承深厚家学渊源的宗师一辈,也不同于系统接受音乐理论教育的年轻一代,韩锺恩的音乐美学探求之路既可算“半路出家”,亦近乎“白手起家”。

所谓“半路出家”,指的是韩锺恩接触专业音乐理论学习和音乐美学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

据他本人回忆,1982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时已然27岁。

而在此之前,他只有两年音乐专业中等师范经历,“没有系统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像样的教学经验”。

[1]此外,虽然韩锺恩有幸跟随作曲家、中国现当代音乐美学的奠基人叶纯之先生迈入音乐美学的大门,不过也并开始新投入到美学的学习中: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第二年学习心理学,第三年学习申克分析理论及形态学。

直到四年级的音乐美学基础课(集体必修课)开始才真正围绕音乐美学问题展开探究。

[2]至此,已至而立之年。

所谓“白手起家”,源于当时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正处在萌芽阶段。

如果以1982年为起点进行测算,距离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教研室成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成立并下设音乐美学研究室不过两年。

与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起草《音乐美学概论》、1960年于润洋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音乐美学史课程》不过20余年。

此时的中国音乐美学大体以“西学译介”为主,只有叶纯之先生于1979—1984年间写作的《音乐美学十讲》[3]及其他少数著作涉及了音乐美学学科定位,构筑了学科基本框架。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概况1.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中央院。

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

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

学校网站/index.asp2.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

前身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

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

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学校网站/3.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简称中国院。

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的。

她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学校网站/default.html4.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简称川音。

创建于1939年。

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成果显著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高等音乐艺术院校。

分为校本部(成都市新生路6号)和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蜀龙路)两个校区。

学校网站/5.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简称武音。

是中南地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的高等音乐学府。

座落在武昌最繁华地段的解放路,东临辛亥首义纪念馆红楼,西濒扬子江,北倚黄鹤楼和长江大桥。

院内绿树成荫,湖面微风拂浪,四处乐韵缭绕。

学院历史悠久,1985年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校网站/6.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简称星海。

位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

学院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2010年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名单

2010年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名单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声歌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国乐
赵禹涵 王真 苏丹 杨琪 钟颖 马标 李怡 王潇希 闫宣霖 韩金延 贾洪菊 陈梓劼 马可 高山 张磊 郭晓 阎妍 孙逸雯 周洋 刘佳慧 王婷婷 徐扬蕾 晏璐婷 张义 田宇 姚秋皎 李雯珺 李雨涵 崔杨 张泷丹 鲁璐 王荔文 朱薇 夏馨 王丹 龚甜 刘玉 姜美 高一鑫 韩旭 马媛 戚浩笛 王盼 张宇 徐艺芳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民族) 演唱(女中) 演唱(女高) 演唱(女中) 演唱(男中) 演唱(男高) 演唱(女高) 演唱(女高) 演唱(男中) 演唱(男中) 演唱(女高) 演唱(女高) 演唱(女高) 演唱(男低) 演唱(女高) 演唱(女高) 演唱(女中) 演唱(女高) 演唱(女中) 第 2 页
生源地 河北省唐山市 湖北省宜昌市 浙江省新昌县 山东省青州市 湖南省衡阳市 湖南省长沙市 吉林省长春市 江西省南昌市 甘肃省兰州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山东省青岛市 山东省青岛市 湖南省益阳市 河北省唐山市 湖南省沅江市 浙江省海宁市 省哈尔滨市 辽宁省大连市 北京市丰台区 吉林省长春市 天津市西青区 湖南省长沙市 辽宁省鞍山市 河南省郑州市 林省吉林市龙 福建省福州市 山东省烟台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山东省潍坊市 吉林省延吉市 辽宁省本溪市 辽宁省沈阳市 北京市西城区 云南省昆明市 辽宁省大连市 辽宁省盘锦市 内蒙古赤峰市 山西省太原市 北京市大兴区 湖南省长沙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山东省青岛市 天津市南开区 吉林省延吉市 北京市

211121767_徐希一生平事略初考

211121767_徐希一生平事略初考

。 关
美专分离出来的新华艺专读书? 从常理上看说不
义,马海平考证为“ 徐希一于 1928 年 2 月至 1929 年
时又就读于新华艺专,时间上看也存在冲突,所以
音符,必须在心中听到那个音符的声音”
[14](P258)
于徐希一在上海美专的工作时间,现有研究存在歧
通。 而且他于 1927 年又考入了国立音乐院,如果同
年应无误,据此推断,徐希一应该出生于 1901 年。 关于徐希一去世的具体年份,下文有关于其 1990 年仍在世的史料,据此推断徐
希一出生于 1901 至 1991 年的生卒年份应可信。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徐希一生平事略初考 / 蒋立平 ·27·
同样成绩斐然,除发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质平、吴梦非、丰子恺等创办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外,还创作、编订了很多儿童歌曲与中小学音乐教材,
就读于高等师范科图画音乐部。 1921 年 12 月,徐
收稿日期:2022-08-01
作者简介:蒋立平,男,艺术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音乐史、音乐教育学。
·26·
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90 期
QILU REALM OF ARTS (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doi:10.3969 / j.issn.1002-2236.2023.01.004
徐希一生平事略初考
。 直到 1944 年 3 月,日寇为进

学校”继续开课授徒
大学音乐系学习期间的作曲、和声教师为徐希一。
,先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年第3期MUSICOLOGY IN CHINA王清雷Wan g Qin g -lei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Research of The Ceremon y and Ritual S y stem of Ancient Music摘要: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

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礼乐器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对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作初步考察。

关键词:史前;礼乐制度;礼乐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42(2007)03-0070-13收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王清雷(1975-),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引言礼乐制度一般被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所谓 周公制礼作乐 者是也。

而夏、商以及史前时期还没有 礼乐制度 一说。

不过,从先秦文献来看,礼乐制度的涵义似乎没有这么狭隘。

先秦文献中频繁出现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

如 史记 五帝本纪 载: 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

([西汉]司马迁1959:44) 世本 作篇 云: 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

礼记 乐记 又载: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代异世,不相袭礼。

在 管子 封禅 、 史记 封禅书 中还记载了虞夏之前的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封禅之礼。

尚书 中虞、夏书也将礼的起源追溯到五帝时代的虞礼。

如此说来,礼乐制度在夏代之前的五帝时期就已产生。

如果文献记载不误,所谓的礼乐制度似可作广义解,其并非特指西周的礼乐制度,还可包括 夏礼 、 殷礼 ,还有史前的 礼 。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人人网校内 - 浏览日志 -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最近使用日志相册分享胡莱旅馆开心农场品牌专区 VIP会员服务人人餐厅状态本草仙目投票留言好友买卖礼物照片美容工坊论坛电影欢乐卡片说吧班级抢车位超级大亨全部应用 ?管理我的应用浏览更多应用隐私设置帐户设置应用设置资料编辑搜索同学搜索同事高级搜索默认表情阿狸囧囧熊对不起,该表情为VIP专属留言表情,开通VIP 即可尽情享用。

立即开通首页个人主页装扮好友应用游戏站内信VIP充值邀请设置退出搜索周博瀛 Jodie的日志返回周博瀛 Jodie的日志列表返回周博瀛 Jodie的个人主页较新一篇 / 较旧一篇共73篇日志分享中国乐谱网5 m& ?/ K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2009-11-25 22:47 | (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乐谱网5 m& ?/ K 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 流沙音乐论坛6 K4 s9 A, v& _+ D; `/ G* o9 A1 d( x. k2 p5 A星夜钢琴网- b6 P% {$ W+ g/ k5 q* V* f7 l, Y+ Q古典音樂樂譜下載 , P! ~( O2 |( k# h8 C1 [/ p9 L; I" i4 B9 k; P9 S* G' z提供卡通影片樂譜供大家下載: \, p+ x+ t)Q5 j2 S( l3 W E! t- B# N: \/ o: g有很多中西樂曲的樂譜3 o3 `; O# L% H3 j2 `& E- Z& S1 Y/ d流行钢琴网' i% j6 r; j1 k7 |' j1 T' ^3 Z& d: G, a! m0 R# T: `+ }3 g% F( n谱乐联盟2 t! p _9 {# _: {6s& ~/ a1 |3 ~8 O; ]% u. Z9 _) ~3 U k* Z中国音乐网, y4 U+ O1 V- j X5 `- Y4 Y) X* {) K4 b, H' h% l 月光钢琴网,很不错的网站' i" X2 W* `' u8 G! A- o7 m0 L, f m1 N9 Y* s- z 爱琴钢琴网! q" Z7 i* ~. w/ MF1 P+ {4 t; T% b% [% y大众乐谱# t# p3 o Q D0 t0 I) M/ e! {5 `) J, R, e" R* ~; o$ o i 虫虫钢琴网&W1 D/ v! P! n( g( m( ^# V4 C6 q: n) n2 \- r4 @7 W0 h乐谱下载专业搜谱. ^. i7 m3 ?2 b7 C7 J + [- _' R0 f0 o5 r- t8 B中国陶埙网----常用乐谱下载: t7 q6 w$ J$ ?0 C# g& v~4 A0 a2 m3 \, m1 J3 U3 K4 B' b1 ]古曲网; Q, Y" i$ U( ^4 k+ j( l( X1 V, J+ h- E' H* J, N英文网站, 所以需要知道曲名或者作曲家名字2@8 E) u+ _5 |4 Y/ N9 G9 P+ |$ g * L, j5 F' b) T2 f9 a7 H' W: | 中国专业音乐网/ m0 C- ?3 v6 Z! d& J2 O7 C' g" \8 D3 H3 P( O6 R日本的乐谱下载网站$ p9 e$ ^; V! r" b- u1 I/ f8 `: a) F: V# u- t% {: M英文网站7 |; X: ~5 U- g4 m& R& ^5 { }% P" l* o# o, z) r: F: E# z+ D- K2 m- Z天文乐谱基地* o, W; h* Z1 j* w8 J# `" }- ]# v. r中国音乐学网e缪斯论坛& y- s3 A; d0 r7 \" ~+ r* H* |; ^: Q, o m) E- x/ s- z7 c+ U& {有很多不错的介绍附乐谱下载唐哲钢琴俱乐部2 `5 J$ j+ Z- @2 H# V0 R4 m: B: ?% L J" |吉他8 x1 e' B7 v% S, M# B+ }; B; N1 `9 m 不错的英文乐谱搜索网站# B# v$ \. j& L' Y2 Y& ^9 A8 k. j 专门出售音乐书籍、唱片、影碟、软件和乐谱等的网上书店9 }4 J7 t" ^1 p, q O" o k. d) e5 F8 s6 d: Q内容丰富的古典音乐midi文件网站,可免费下载或在线收" z. ?" }* k6 N$ Y+ h+ b9 Y听,按作品风格或作曲家姓名分类浏览。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一、概述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多元而富有特色的面貌。

它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了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技艺传授,而是融合了艺术、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杨荫浏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MUSICOLOGY IN C川NA国乐前途及其研究国乐的事实国乐全部的事实,决不是某一点理论,某一种乐曲,某一种乐器,或某一样技术所可以代表的.从纵的方面说,我国有史以来,凡有音乐价值的记载、著作、曲调、器物、技术等等,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从横的方面说,中原以及边地各省各市各村各镇的音乐材料,和曾与、正与、或将与本国音乐发生关系的他国音乐的材料,也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二、国乐将来地位的前瞻一般单看见国乐而全不了解世界音乐的人们,每以崇拜经典的态度来崇拜国乐,坚持着把过去国乐的整个环境,一丝不改地重演于现代;非但在乐器方面,不主张有所改进,并且在技术方面和教学方面,也主张墨守成规;非但在乐律方面牢守着三分损益的旧说,并且在符号方面,也得守着古代谱式不肯接受改进的建议。

其实乐器、符号甚至乐律和技术,都不过是国乐表现或流传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国乐真正的本体.若国乐确有他真正的本体,国乐曲调确有它内在的特性,则必不会因在小提琴上奏出,而变成了西洋曲调;必不会因等比律的应用,而失掉了它原来神情的重要部份。

个人的发展,因与社会上人群的交融作用,而更能达到充分的境界,个人的特性,因与社会上其他人们的互相比较,而更能发现独到的价值.音乐也是如此.国乐的独到的价值,必须在与世界音乐公开比较之后,始能得到最后正确的估计,国乐的充分发展,必须在与世界音乐经过极度融化之后,才能达到它应有的程度. 取这样观点来看国乐,便可以觉得拒绝世界音律,拒绝世界乐器;拒绝在国乐曲调上作配合和声的尝试等等,都非但是不必要的事,而且也是国乐前途充分发展的障碍.我们对于国乐的未来,有时会作这样几种预期的想像:有时国乐曲调在世界的交响乐队中,给多种的世界公共的乐器演奏着;有时,国乐某种具有特殊音色的乐器,经过了适当的改造,成为全世界普遍应用的乐器;有时某种在技术方面原已达到相当水准的国乐乐器,它的技术,经过国际音乐家们的认识体验,不断地进入新的发展境界,被独奏的人们重视着,被审美的听众欣赏着.到了这个时期,国乐的独特性,好像因了它孤立性和私有性的消失,多少消失了一些,其实可并设有真正消失,却是融入了整个的世界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音乐,而在整个的世界音乐中,建立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振涛
张伯瑜 《论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发展中传 统音乐思维的丢失》
巨奇君 《土族民歌多源文化特征初探》
李安明、黄 富 《从玉溪花灯的创新发展看民间 音乐的保护传承》
赵建莉 《浅谈睦剧的音乐唱腔》
郭树荟 《中国器乐音乐生存现状调查研 究之一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 旗纳林夕里乡乌兰敖包村三弦老 人纪实》
7 月 16 日下午 A 场
李娟 《石首跳三鼓调查报告》
唐畅
施维
《论衡阳湘剧的两次分流—一个 《昆山腔、昆腔、昆曲、昆剧概
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解读》
念之辩歧》
胡小满
王丽虹
《从“民歌集成”之“文化自觉” 《花鼓戏〈刘海砍樵〉的结构及
看遗产保护的缺失》
旋律发展手法研究》
7 月 17 日下午 B 场
会场
第一会场 (101 教室)
第二会场 (201 教室)
丽娜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现存状 况》 冯志莲 《东北大鼓备忘录》
田耀农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民族 音乐学的最后分野》 陈新凤 《略论歌仔戏音乐的特性》
7 月 17 日上午 B 场
会场
主持人
10:20 ——
10:40
10:40 ——
11:00
第一会场 (101 教室)
第二会场 (201 教室)
第三会场、 (202 教室)
李光明 《“中立音”现象的听觉认知原理 研究》
王亮 《上党八音会调查》
阎定文 《祁太秧歌研究》
关意宁 《当代陕北民歌曲目研究》
11:30 —— 11:50
张亚林
高贺杰
《哈尼族“九祭献”及其音乐特征》 《“错位”的认同——从一首歌的
认同看当下鄂伦春族文化符号的
建构》
郑思 《廿八都官话民歌探析》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王晓平 《明清移民与陕南民间音乐的 流布》 王东涛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鲁中南 鼓乐班》
王学仲 《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与传统音 乐文化的复兴——由东北大鼓 保护工程引发的思考》
关冰阳 《东北道教音乐研究随札》

会场

主持人
第一会场 (101 教室)
杨民康
第二会场 (201 教室)
蓝雪霏
第三会场、 (202 教室)
吴学源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张伯瑜
15:00 ——
15:20
15:20 ——
15:40
15:40 ——
16:00
16:00 ——
16:20
薛艺兵
王洪军
《再论祭祀仪式音乐研究中的“两 《中国传统戏剧自身运动的逻辑
孔玲玲 《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素 真与她的〈宇宙锋〉》
09:30 ——
09:50
09:50 ——
10:10
关杰 《寻找文化支点——从广东梅州客 家[香花]仪式音乐说开去》 杨玉成 《社会变迁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 —以锡林郭勒长调民歌为例》
王静 《中国宫廷音乐的传播与作用》
王 翠、孙会会 《论音乐风格色彩的重大意义》
展演过程》
思考》
杨红 《仪式音声之民族志构建──内 蒙古西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考 察与思考》 崔晓娜《从仪式音乐研究的角度来 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以承德清音会、易县十番 会为例》 杨曦帆 《“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仪式 乐舞研究》
周来达 《再论戏曲音乐创作机制》
施咏 《中国当代“民工歌曲”中的表现 主题及其相关社会意义》
郭德华 李敬民 《一个剧种两个流传地的唱 腔音乐比较研究——以豫剧 [二八板]音乐的调式结构分 析为例》
齐江 《说唱音乐分类研究》
周虹 《弋阳腔曲牌音乐初 探》
钱国桢 《板腔体戏曲唱腔的形态分 析 (分析《红灯记》中李铁梅 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7 月 17 日下午 A 场
会场
主持人
15:00 ——
第三会场、 (202 教室)
郭树荟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钱茸
罗明辉
洛秦
蔡际洲、许 璐
李向京
16:50
《仪式音声民族志研究之方法及 《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 《1980 年代以来的汉族民间吹打 《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现状与发展》
——
意义-从洪朝音乐的考察研究谈 人类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 乐研究》
林莉君
王靖怡
《仪式中音声的民族志建构——以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
“炼火”仪式为中心的个案研究》 的变迁》
宁颖
王晡
《现代都市中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 《从一个美国音乐家的中国古琴缘谈
——以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礼舍 起》
利塔仪式为例》
杨琼
钱茸
《北京市基督教海淀堂“英语崇拜” 《方言语音之于中国传统声乐的符号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田耀农
刘勇
杨玉成
王洪军
王晓平 《明清移民与陕南民间音乐的流 布》
林宇 《婺源徽剧的传承与现状》
蓝雪霏 《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运动与民 族音乐学术研究的互唤问题——兼谈 “民族音乐学”教育实践的良好契机》 崔学荣 《本土音乐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 与思考》
田韶东
曾敏
《昆曲净角演唱特点》

17:50
17:50 ——
18:10
陈超 《溱潼会船节仪式音声研究》
汪海元、褚 灏
张斌
毕凤岐、李文吟
《20 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多 《山东省济南地区古琴音乐现状 《吉林黄龙戏音乐及其黄龙府地
元样式解读》
及思考》
域文化研究》
7 月 17 日上午 A 场
会场
第一会场 (101 教室)
第二会场 (201 教室)
16:40
陈华丽
王州
叶明春
《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外坛梁皇宝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实施过程 《云南洞经音乐审美观初探》
忏仪式及其仪式音乐分析》
中的教授策略和学习活动方式》
赵海英 《左权民歌现状调查报告》
7 月 16 日下午 B 场

会场

主持人
第一会场 (101 教室)
齐琨
第二会场 (201 教室)
王耀华
《上海松江地区民间器乐合
奏研究与调查
——以《曲如山海》为例》
张祎
高舒
《传统戏曲曲体的转型:以婺 《中外音乐民族志演进与拓
剧乱弹唱腔【三五七】为例》 展综述》
11:00 ——
11:20
11:20 ——
11:40
11:40 ——
12:00
杨阳《旅游音乐资源开发与民族 闫永丽、程晖晖 传统音乐保护——以临县伞头秧 《大平调 ﹒ 梆子腔 ﹒ 古代军乐》 歌为例》
17:10
起》
发展》
7
刘红
李晓环
仲立斌
刘清

17:10
《仪式音乐田野考察者的自我身 《一唱三叹:论中国戏曲音乐的美 《河南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之初 《鲁南五大调繁盛的文化阐释》
16
——
份判定》
学意向与审美方法》
步比较》

17:30
萧梅
徐元勇
刘忠民
李玉珍、商树利
17:30

——
《体验的音乐民族志 ---- 以广 《论“竖开唱法”和“斜开唱法” 《福建闽南地区云霄歌谣研究》 《二人转音乐中的俗文化特征》 西壮族“魔仪”音声描写为例》 歌唱理论体系的中国人文内涵》
ensembles at American academic
institutions.》
杨咏
王小龙
《悠悠古韵话弋腔》
《地方“口头非物质遗产”音乐展
览场所建设问题管见――以江苏
省江阴市“周少梅纪念馆”为例》
王婷
刘婷婷
《从票房活动看北京八角鼓的发 《以昆明曲剧的兴衰看地方戏曲
展》
的存亡》
16:20 ——
第三会场、 (202 教室)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主持人
杨红
孙凡
齐易
杨久盛
16:50 ——
17:10
17:10 ——
17:30
17:30 ——
17:50
17:50 ——
18:10
高兴 《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研究中的 语境学方法》 刘沐粟 《行走在对话与狂欢中的守望— —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孟戏”祭 祀仪式之功能探析》 李祖胜 《九州处处江南韵 传艺莘莘江 南人——论 20 世纪上半叶江南二 胡艺术家对二胡艺术的精心培 育》 李丽敏 《音乐的魔力——对巫术音乐的 民俗学阐释》
刘东兴
孟凡玉
《南高洛音乐会大曲〈普庵 《巢湖秧歌现状及保护工作
咒〉曲式结构分析》
的几点思考》
孙凡 《从荆州花鼓戏的生存现状反观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 传播》
王秀萍 《市场经济体制下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障机制研究》
王誉声 《汉族 55 种调式音阶曲例》
柳青 《谈大学音乐教师加强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修养的必要性》
第三会场、 (202 教室)
第四会场 (303 教室)
时段
08:10 ——
08:30
08:30 ——
08:50
08:50 ——
09:10
09:10 ——
09:30
刘红
杨善武
韩军
樊祖荫
张振涛
刘勇
《重构声音》
《全世界民族音乐学家,联合起来
-------- 兼 论 民 族 音 乐 学 中 国 学 派 的
形成和学术特点》
7 月 16 日上午
会场
主持人
10:10 —— 10:30
10:30 —— 1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