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
在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不同国家的
家庭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来说。
那么,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呢?本文将通过以下的3个方
面来进行说明。
1. 家庭结构的不同
中国家庭的结构往往是多代同堂的,爷爷奶奶、父母、孩子等几代人
一起生活。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相对较为密切,充满着温馨、关爱的
氛围。
而西方家庭的结构通常是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居住。
这种结构下,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更多的独立性,但也有可能因此产生
孤独的问题。
2. 教育方式的差异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通常是注重耐心、严谨、尊重传统和敬老尊师的,排名和成绩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而西方家庭的教育
方式则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家长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发掘自己的
兴趣和特性,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西方教育
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
3. 家庭价值观的区别
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往往注重团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助,尤其注重子女孝顺的传统观念,认为孝道是家庭观念、文化观念、道德观念的核心。
而西方家庭的价值观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尊重和权利。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更多地体现了平等和协商的精神。
关于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的区别,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如饮食习惯、婚姻和情感观念等。
也许这些区别看起来很大,但是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增进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2023年了,尽管时代在飞速发展,但人类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始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方式。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的孩子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方式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喜欢给孩子制订严格的计划和规范。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执行力。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强调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倾向于通过互动和探索来帮助孩子学习。
他们认为孩子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实践,而不是依赖于外部压力来完成任务。
二、家庭价值观在中国,敬老、孝道、勤俭节约是家庭价值观里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些价值观也会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体现出来。
中国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更多地关注家庭,信守传统的家庭观念。
而在西方国家,孩子们被教育要尊重平等、包容不同文化和个性,同时也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选择。
三、学业压力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有出路。
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会给孩子安排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和家庭作业。
这些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也非常重视学习成绩,但父母会更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四、家长参与教育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父母通常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并且会不断监督孩子的学习进程。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帮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孩子的独立性在中国,独立并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因素。
中国父母经常会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和任务,不让孩子有太多独立的时间。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们认为这对于孩子后期的个人成长和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各自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对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道”,强调尊重长辈和父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比之下,某些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学习,大多数家长会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课外班,力求让孩子考取好成绩。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自由和兴趣发展,不会强迫孩子完成某些学习任务。
这种差异归根结底是教育方式上的区别。
三、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通常会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在某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个人成长,允许孩子有更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
四、父母角色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爸爸通常负责外出工作挣钱养家,母亲则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
在西方国家,父母之间更平等,而且更重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五、教育目的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和好的工作。
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希望孩子能够享受生活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各国的家庭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得到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教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中国家庭教育通常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强调学术优秀和
稳定发展。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权威和指导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
决策进行严格控制。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教育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考试
技巧的训练。
而西方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技能、情感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
4.教育期望: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通常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和稳定的工作。
而西方家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过分强调传统的成功标准。
总的来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内容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改革。
中西方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家庭教育观念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强调尊老爱幼、严以教子;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本文将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入手,结合个人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取长补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1. 教育目标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三有”人才。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社会责任感。
而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则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沟通、适应社会的人才。
2. 教育方法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方法强调严以教子,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
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如打骂、惩罚等。
西方家庭教育方法则强调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育内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等。
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
西方家庭教育内容则更加丰富,包括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尊重孩子,平等对话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与孩子平等对话。
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应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注重道德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强调道德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传承传统文化。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传统美德等方式,让孩子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创新精神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创新精神。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如绘画、音乐、体育等,让孩子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乐趣,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以下是20个常见的差异:1. 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因此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家庭;西方家庭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那么重视。
2. 家庭观念:中方家庭观念以孝悌为核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西方家庭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3. 子女教育: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较高;西方父母则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4. 婚姻观念: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需要慎重考虑;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感受。
5. 家庭成员关系: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西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相对独立。
6. 家庭角色: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比较权威,子女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加平等。
7. 家庭价值观:中国家庭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团结;西方家庭价值观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8. 养老观念:中国人普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希望子女能够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西方人则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9. 家庭财产观念:中国家庭财产观念强调家庭的整体利益,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比较模糊;西方家庭财产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财产权利和独立性。
10. 家庭礼仪:中国家庭礼仪比较繁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礼貌;西方家庭礼仪则相对简单,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舒适。
11. 家庭隐私观念:中国家庭隐私观念相对较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公开;西方家庭隐私观念则比较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12. 家庭生活方式:中国家庭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和支持;西方家庭生活方式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13. 家庭沟通方式:中国家庭沟通方式比较含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西方家庭沟通方式则比较直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多。
14. 家庭消费观念:中国家庭消费观念比较节俭,注重储蓄和理财;西方家庭消费观念则更加注重享受和消费。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二、教育目标1. 中方家庭教育的目标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的优秀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只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才能帮助孩子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2. 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标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领导力和社交能力,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三、教育方式1. 中方家庭教育的方式中方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中国父母倾向于采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强调孩子顺从家长的决定,并且常常按照传统习俗和家庭规矩教育孩子。
2. 西方家庭教育的方式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孩子的思考和自由发展。
西方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他们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并鼓励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四、价值观念1. 中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谐、尊重长辈和传统道德价值观。
中国父母更倾向于教育孩子具备节俭和努力的品质,同时强调家庭和平与整体利益。
2. 西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特个人性格,鼓励他们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并尊重个体权利。
五、结论虽然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目标、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异同,但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和社会地位,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和积极心态。
而西方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中西方家庭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结合各自的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成长环境。
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差异分析

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差异分析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每个家长关心的话题。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习惯可能会导致家庭教育方式和育儿观念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的国内的传统教育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通常鼓励孩子们取得好成绩并进入名校,这也成为了家长们评价孩子们成功与否的标准。
这种观念会导致孩子们过度追求成绩和升学,并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
而许多西方国家则强调教育的非学术目的,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责任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等,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家长角色在国内,家长通常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同时也要求孩子尊重长辈、言听计从。
然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多扮演着孩子的辅导员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会尽可能地让孩子自主发展、体验和尝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
三、家庭互动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教育往往是单向的,家长们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作用,孩子们没有太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反,在西方家庭中,家长会与孩子建立起双向的沟通,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反馈,并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
这种互动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孩子的积极成长。
四、惩罚方式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惩罚是家长约束孩子行为的一种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罚和口头训斥。
然而,这种惩罚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并可能破坏家庭关系。
在西方,父母更多倾向于正向激励,通过奖励和鼓励孩子来提高他们的动力。
他们也往往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五、社会责任感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个人素质,而在西方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很重要的教育目标。
这种教育理念是表明他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家庭,还应该考虑社会和他人。
总的来说,在国内和西方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以自身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循序渐进地改变和调整教育方式,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块玻璃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第一块玻璃这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早上第二节课,我踩着铃声走向教室。
走近教室,本该安静的教室里传出叫喊声。
走进教室,学生的大呼小叫一下子变成了窃窃私语。
班长走了上来,向我汇报:“A同学把玻璃打烂了。
”“怎么回事?”“是A同学和B同学抢东西,在教室里吵闹,学习委员上前制止,没有拉住倒退的A同学,A的后脑勺就撞在玻璃上,撞碎了。
”刚说完,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开始上课。
下课后,我告诉A同学:“根据学校的规定,请你回去告诉家里人,今天之内,把你弄坏的玻璃安好。
”早饭后是我坐班。
快下午自习时,A同学和他的父亲来了。
我和那位做父亲的打过招呼后,他去量了该安玻璃那个窗的尺寸。
当他双手抬着一块玻璃第二次出现在教室门口时,上下午课的铃声响了。
我在坐班,学生在专心的写字,他在安那块玻璃。
只听见又一声玻璃清脆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他抬来的那块玻璃又碎了。
A同学的父亲走出教室时,难过地对他说:“你看,安一块玻璃多么难,你啊你------”A同学脸上很平静,没有出现我想象那种内疚的表情。
二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一晃而过,铃声再次响起。
我站起身整理书笔文具,准备离去时,有个年轻人双手抬着一块玻璃走进教室,跟在后面的是那位学生家长。
我再次打过招呼,就走出了教室(第一节课不是我的课)。
第二块玻璃这是一个在书里看到过的西方故事。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要他赔十二点五美元安装玻璃的钱。
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大人都要费些周折,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小男孩回家乡父亲要钱,他的父亲说:“你犯了错误,就应该从中接受教训并承担责任。
这十二点五美元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必须还我。
”小男孩虽然委屈,但还是答应下来。
此后,放学后就去打零工,割过草坪,送过报纸等等,半年之后,他才把这笔钱还清。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从两块玻璃中看中西教育人都是从小长大的,本来责任意识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得到培养。
孩子犯错是培养他责任意识的契机。
但是,中国的家长太溺爱孩子了,这也帮他承担责任,那也帮他承担责任。
当孩子需要独立承担责任时,由于责任感没有得到培养,已经不具备负责任的能力了。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有些中国老人养老成问题的原因。
往后追溯,根源还是出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就像第一块玻璃中的父亲一样,把责任都扛起来。
难道等他孩子违法犯罪的时候,他去为孩子顶罪?可怜天下父母亲哪。
第二块玻璃中的父亲,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他的伟大不仅仅是造就了一个美国总统。
还在于他这种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式,给了天下很多父母感动与启迪。
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古往今来中西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中西教育中众所周知,中西教育的差异,中西方培养人才的差异曾经一位美国少年认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但在他娶了位中国妻子后才知道中国学生读书是被父母逼着读的并带有很大的压力下面对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进行阐述每到开学前,书店商场都是家长和孩子聚集的地方,但中国的家长是在为孩子挑选好的辅导书和练习册,即使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孩子的嘴巴已经翘的可以挂油瓶了,但家长还是乐此不彼的为孩子选这选那不亦乐乎。
同样,在商场的另一边,航模的地方也聚集了很多人,这里的航模低至2.、3千,贵的上万,这里大部分的家长是外国人,他们在这里挑选航模作为孩子上学的礼物,中国家长普遍认为航模是玩具,那是会影响学业的不会为孩子购买,但国外的家长则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帮手,孩子在玩乐得到发展,主动探索知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存在差异,中国父母主张培养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进行知识的灌输,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及愿意去学,外国学生则在自己的学习上具有自主的权利,父母对此不会太过干涉,努力培养孩子想要的,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主动积极去探索知识,掌握知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父母是一个关键人物,很多学业有成的学生家长总是以自己功劳最大自居,即使是在学业上一事无成的学生家长,他们也会说我这么辛苦培养你,陪着你,你就拿这些来报答我,你完全辜负我之类的,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长永远都是功臣。
而在国外,家长在家里不参与学生的学习,不辅导学生功课,他们认为如果家长是老师,那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中国家长一般会在骂孩子没出息,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之后给予孩子正确答案,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大部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告诉孩子你就这么做就对了。
相反在国外,他们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他们也不会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学习。
中国的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
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过要尊老爱幼,大的要让小的,如果有两个苹果给一对兄弟,虽然哥哥早就想吃大的,可是在中国他就必须把大的让给弟弟,因为这是我们从小被教育的理念,但同样的事在国外,国外家长会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并鼓励他为自己选择的东西所努力,最终得到他。
在中国家长用那些虚伪的理论去教育孩子只告诉孩子要谦让,把好的留给别人,要有吃苦的精神,但国外家长是鼓励孩子如果你想得到就必须自己去努力,教会孩子只有通过努力你才能得到回报。
通过上述几个实例体现了中西方家长的家庭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总结如下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于再拆,重装一次。
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
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
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
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NEWS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一)在尊重和理解孩子方面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孩子的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
而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二)在孩子的自然发展方面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应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
基于此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的好多孩子已经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正是这样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
中国的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为了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遇到事情家长大包大揽,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
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三)在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方面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自己孩子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够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
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有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四)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中国目前的境况是,人们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注重实用主义。
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孩子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紧张之中,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不会在孩子应有的课余时间里还让他们去上钢琴课、围棋课等等。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我国传统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当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的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
在此,笔者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
”为此,中西方的教育负责人应增进了解,加强沟通,早日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bstract:Famil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education.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hild's thinking mode and world view.This paper gives a comparativestudy onthe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its purpose,content,mode and result.On the basis of this,some enlightenment for family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are offered.Key words-China—America;family education;comparative study;enlightenment家庭教育特点与家庭德育优势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中美教育的差异总结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