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欧洲的艺术家和他们所珍爱的东西被掠夺、被毁灭。
这是怎样的悲惨场景啊!这些可都是艺术精品,有许多还是无价之宝呢!这也是雨果最珍贵的东西啊!但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当大火快熄灭时,老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导致火势不能蔓延。
这时候,雨果走上前去对侵略者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过中国人民是怎样奋起反抗侵略者的吗?”但是雨果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刚说完,两个强盗头子就拿出刀来逼着雨果给他们画画。
雨果这时心里非常气愤,心想: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你们这些人。
这时我真想把那些侵略者痛揍一顿,你们抢走了中国的文物,如今还用武力来欺负中国人,实在是太可恶了。
所以现在我长大以后要好好学习,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强大。
只有这样,中国才会越来越富强,人们才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祖国为我做的事情,我感到非常骄傲。
- 1 -。
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 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 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
暴力、以爱制“恶”。
写作背景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
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 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 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 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 )满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 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 获巨大”、“文明”、“野蛮”、“全 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 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 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 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 “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 刺等方面。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 为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 的圆明园,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年 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走, 10000多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能拿 走的全部毁掉,3500名强盗手持火把到 处焚烧,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余 烟一个月都没散去,圆明园只剩残垣断 壁。“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雨果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名言

雨果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名言1. 雨果赞扬船长的名言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
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
轮船缓缓行驶着。
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
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法国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法国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表示极度的愤慨和悲痛。
他认为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他在《圆明园》一诗中写道:“坠花乱彩亡,褒义尽风氛。
子孙从此罕,马许哭狼痕。
”表达了他对圆明园毁灭的愤怒和悲伤之情。
雨果热爱艺术和文化,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珍视极为重视。
他把圆明园的毁灭视为对人类文明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中国人民的深深的伤害。
他的评价中强调了圆明园的独特之处和宝贵的历史意义,与许多中国人的观点相吻合。
雨果对圆明园毁灭的强烈评价,使得许多人对这一事件产生了共鸣。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珍视,对破坏和暴力行为的抗议,对圆明园的毁灭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反思。
火烧圆明园..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火烧圆明园【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清朝时期【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英双方签订的《南京条约》将清政府软弱可欺的本质暴露无遗。
当时,大批西方列强都对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利益艳羡不已,纷纷涌入中国,想乘机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贪得无厌的英国殖民者也想在中国谋求更多的好处。
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又一次对中国发起了战争。
因为此次战争实质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便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底,英军再度炮轰广州城,其后更攻入城内大肆烧杀抢掠。
就在同一时期,法国政府正借口“马神甫事件”向中国挑衅。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借着传教的名义,跟当地的官府恶霸相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强奸妇女,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将其恶行上报新上任的西林知县张鸣凤,张鸣凤随即依法将马赖处死。
这便是“马神甫事件”的始末。
法国对中国觊觎已久,只是苦于找不到侵略的良机。
此次事件无疑给了他们借口,于是法国政府便开始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英国政府乘机向法国提议联合出兵。
1857年,英法联军开始入侵中国。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和俄国向他们提供支援。
1857年底,五千多名英法联军开始大举侵略,12月29日,广州被英法联军攻陷。
18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国公使一同赶赴上海,随后,他们又集结军舰一路北上,直抵天津白河口。
清政府慌忙派出钦差大臣前去议和,并分别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另外还单独跟俄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然而,四国并未就此满足。
1859年6月,英法联军炮击大沽,之后又攻占了天津,并进一步向北京城进军。
咸丰皇帝带着妻妾子女仓皇逃向承德。
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在北京城内大肆烧杀抢掠,长达50天之久。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地处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始建于明朝,“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御赐的。
“圆”就是完美出众的品德,“明”就是光照千古的政绩。
雨果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一封信

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健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表达了这位文坛巨匠令人尊敬的正义感和坦荡襟怀。
致巴雷特大尉1861年11月25日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
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
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夏宫。
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
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夏宫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夏宫身上得到体现。
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夏宫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
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雨果评价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附原文

雨果评价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附原文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
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
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
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
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
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
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
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
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读了《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后,我感触颇深。
文中记录了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的痛斥,可见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多么恶劣就连同为国人的雨果都看不下去了。
英法联军的行为令人痛恨,更加可恨的是他们将从圆明园掠夺而来的财宝放到博物馆里展览,搞得自己就是原物主一样。
有这么一句俗话“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说得没错。
确实当时的中国远远没有现在强大,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的进入圆明园里去掠夺。
要不是政府无能,他们又怎么会掠夺完圆明园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
他们烧掉的不过只是一座皇家园林,真正被烧掉是我们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尊严在那一刻灰飞烟灭。
雨果先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火烧圆明园也一样。
我们对着别人愤怒过了,也该对着自己愤怒了。
可忍一时,但不可忍一世。
清朝属于后者,忍了一世,结果把江山“忍”出去了,把文化遗产“忍”出去了,结果还把耻辱也“忍”到了中国的历史中。
如果我们当初就把愤怒的矛头对准英法联军,那会怎样?起码他们不敢到中国的地盘上如此放肆。
但清朝一再显示自己的软弱,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相反,他们还会得寸进尺!
圆明园之所以没有重建,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国耻。
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重建圆明园并非难事,我们要时刻记住英法联军是如何轻而易举到圆明园里去掠夺的。
在此我想说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
必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
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为谁建造的?为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完成的事物是属于人类的。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过去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过圆明园。
我们常说:希
腊有帕台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
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
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
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
我先要提出抗议,感谢你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一半的胜利果实,今天,帝国竟然带着某种物主的天真,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陈列出来。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一次偷窃行为,有两名窃贼。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英法联军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
之后,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