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详解

合集下载

分子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分子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分子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的支持,其中分子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尤为突出。

分子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结构、功能、互作关系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在临床医学中,分子技术已经成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有力工具,极大地拓展了医学的边界和深度。

一、基因诊断分子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最为突出的应用领域之一是基因诊断。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遗传基础、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面对遗传性疾病或癌症等疾病风险高的患者,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其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此外,基因诊断还可以在婴儿出生前进行遗传疾病的预测,帮助家庭做好生育规划,有效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

二、分子靶向治疗分子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分子靶向治疗。

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分子靶向治疗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通过特定的药物干预特定的分子通路或靶点,达到更精确、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例如,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通过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设计与研发,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疾病预后评估另外,分子技术在临床上还被广泛用于疾病预后评估。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型、表观遗传组学、转录组等分子水平的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进展速度、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反应等,有助于及早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分子技术还可以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基因变化,评估治疗的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促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实现精准医学的发展。

四、疾病预测和预防最后,分子技术在临床上还扮演着重要的预测和预防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的遗传信息、环境暴露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患者在将来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人体分子水平的检测,来确定人体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检测方法,分子诊断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同时其检测速度和操作也更加简便。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一、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1. 癌症诊断:癌症被视为当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其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治愈的关键。

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癌症标志物,来提前发现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癌症。

目前已经有很多癌症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如AFP、CEA等。

2. 遗传疾病检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更为准确地检测出遗传疾病。

在遗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方面,分子诊断技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有些人存在基因突变,使其患有某种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

通过检测这些基因,可以提前预防或治疗。

3. 感染性疾病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病原体或其DNA/RNA来准确检测出感染性疾病。

例如,2003年SARS爆发时,即可通过PCR技术快速检测出病毒,从而快速诊断和隔离病患。

4. 药物治疗监测: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来判断药物是否达到治疗浓度,从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分子诊断技术的优点:1. 敏感度高:分子检测不仅可以对微量分子进行检测,而且对检测结果的灵敏度极高。

2. 准确度高:分子检测可以做到非常准确,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3. 检测速度快:分子检测不仅可以快速检测出病理标志物,而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4. 操作简便:分子检测的操作相对比较简便,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实验技术支持。

分子诊断技术的缺点:1. 成本较高:分子诊断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检测方法来说,成本更高,且一些分子诊断技术的生产还需要特定的机器和试剂。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分子诊断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和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人体体液、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子信息,以达到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PCR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基于DNA模板的体外扩增技术。

P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领域,如病毒感染、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的诊断。

例如,利用PCR可以检测到患者体内存在的病毒DNA或RNA,从而判断病毒感染的种类和程度。

此外,PCR还可以用于检测某些基因突变,从而提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

第三章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是指通过测定DNA序列,确定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序列信息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已成为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的突变,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个体的药物代谢能力,从而优化药物治疗的效果。

第四章微阵列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表达分析技术,能够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微阵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型、药物敏感性预测等临床研究中。

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可以根据基因的表达模式判断肿瘤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在药物研发领域,微阵列技术可以用于筛选潜在药物靶点和预测药物的效果。

第五章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进,通过引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PCR产物的定量检测。

荧光定量PC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验中,如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等。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实现对DNA、RNA等分子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定量检测,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监测效果。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分子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备受医学界的青睐,成为临床医疗的重要一环。

那么,分子诊断技术究竟是什么,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又是如何呢?一、分子诊断技术概述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年来由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科技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它通过检测样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分子,如DNA、RNA等分子,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

分子诊断技术凭借其精确性和快速性在临床诊断中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病原体检测和疾病确诊手段,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精确度的检测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在临床医疗中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二、分子诊断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疾病检测是分子诊断技术的最主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疾病检测方法需要通过组织活检、血液检测等方式获取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而分子诊断技术则能够通过样本的分子特征直接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更是非常高。

以肿瘤为例,分子诊断技术能够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肿瘤标志物等分子特征,从而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

相比传统的病理学检测,分子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患者的疾病,更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三、分子诊断技术在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遗传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分子诊断技术在基因遗传病的检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检测样本中的DNA分子特征,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

例如,疾病源于某一基因的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亨廷顿舞蹈病等,均可以通过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四、分子诊断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药物的不断研发,药物检测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而分子诊断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也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新型技术是指通过对人体组织、细胞、体液等样本进行分离和提取分子信息,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检测和诊断的过程。

与传统的诊断技术相比,分子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疾病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就开始探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能性,这是分子诊断技术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DNA的结构被确定,并发现了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这些发现为分子诊断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PCR技术的引入和完善,诊断基因突变、基因型和染色体异常等疾病成为可能。

另外,RNA分子的发现和研究也为许多遗传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新型技术正在推动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异和异常。

因此,通过分析细胞精细结构、变异位点、基因表达等信息可以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分子诊断技术在不同阶段的肿瘤识别和分析中,可采用的方法有PCR、核酸杂交、基因芯片等,其中常见的涉及外泌体、DNA甲基化、血浆分子标志物的诊断技术。

以肝癌为例,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对病例进行分类和特异性诊断,并且可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目前,外泌体的测定已经成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技术。

以CA199为例,研究发现其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尤其是在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人体PD-L1的检测中,研究表明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性。

三、分子诊断技术在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受遗传基因支配的疾病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不同部位,常见的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肾脏疾病、遗传性代谢病等。

分子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分子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总结词
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对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预 防,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
详细描述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突变, 为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提供早期筛查服务。通 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
案例三:病毒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
分子诊断技术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体 或异常基因,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早期诊断
分子诊断有助于在疾病早期发现,从而提高 治愈率,降低治疗成本。
个性化治疗
通过对基因突变等进行检测,为患者提供更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
实时监测患者体内病原体或异常基因的变化 ,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基因芯片技术利用微阵列技术将大量基因探 针固定在硅片、玻璃片或聚合物薄膜等固相 支持物上,通过与标记的样本进行杂交,检 测出样本中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基因芯 片技术可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单核苷酸 多态性检测、基因组测序等方面,具有高通
量、词
生物信息学分析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生物学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分子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分子诊断概述 • 分子诊断技术 • 分子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 分子诊断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 分子诊断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 案例研究
01 分子诊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分子诊断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对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 和预测疾病状态、进程和治疗效果的 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诊断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为疫情防控 提供有力支持。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二、PCR概述
PCR技术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 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 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 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 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 定。
PCR 发展简史
1983 Mullis于12月16日成功发明了PCR 1985 关于PCR 的文章首次由 Mullis及其同事等人 在
测 优生优育项目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
疹病毒(HS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B) 其它病原体检测: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EB病毒、
伤寒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
常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不足
1. 痰涂片作抗酸染色:阳性率低 、费时 2. 细胞培养“金标准”:周期太长(4-8W) 3. 血清学诊断:
的平衡点。
总结
分子诊断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与分子诊断技术 的日新月异。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 成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而2007启动的1000人基 因组计划的完成却只用了3年,人类了解自然密 码的速度正在跨上快速列车。检验医学以提供精 密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临床,而分子诊断技术正逐 渐成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应用技术,这将为检验 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PCR技术
PCR核心技术是从水栖高温菌中
分离到能耐高温的Taq酶,使扩增反
应不需要每一个循环加一次DNA聚合
酶,从而实现了自动化,使应用领
域迅速扩大,PCR技术成为了分子生
物学中的一项突破性技术。
PCR概述——2000至2013年发表论文篇
30%
32%
PCR+遗传分析
PCR+临床诊断
PCR+肿瘤研究
二 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1、包括癌基因、抗癌基因 2、肿瘤转移基因 3、转移抑制基因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一)2024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一)2024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个体的分子水平,可以提供准确、快速、个体化的诊断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五个方面的重要应用。

正文内容:一、基因突变检测:1.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预测:a. 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突变,可以帮助确定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b. 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早期阶段为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帮助他们做出未来生育的决策。

2. 肿瘤突变的检测:a.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确定肿瘤类型、预测疾病进展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b. 这项技术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肿瘤的复发情况,为个体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病原体检测:1. 病原体的快速鉴定:a. 利用分子诊断技术可以迅速检测并鉴定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帮助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b. 这项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以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疫情监测与溯源:a. 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疫情爆发时,通过追溯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帮助快速定位疫情源头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b. 同时,这项技术还可以为疾病传播途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基因表达分析:1. 疾病诊断与分型:a. 通过检测个体基因表达情况,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判断某些疾病的类型与严重程度。

b. 基因表达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治疗对象的选择以及评估疗效。

2. 药物反应性预测:a. 基因表达分析可以识别个体对特定药物的反应差异,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b.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四、循环肿瘤标志物检测:1. 肿瘤早期筛查与监测:a. 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血液或尿液中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实现对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监测。

b. 这项技术的应用为早期发现肿瘤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高效的途径。

2. 评估治疗效果与肿瘤复发监测:a. 循环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及早发现治疗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 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1、包括癌基因、抗癌基因
2、肿瘤转移基因
3、转移抑制基因
三、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临床应用
三 遗传病
1、等位基因检测
2、多基因遗传病的突变检测
3、基因表达异常所致遗传病检测
三、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 其它应用
1. 法医学鉴定
2. 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观察、指导
1. 能稳定检测10copy的TB-DNA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2. 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痰液、肺及支气管灌洗液——肺结核 血液——播散性结核和各脏器的结核病 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 宫颈拭子、尿道拭子——泌尿生殖道结核病
荧光定量PCR检测TB-DNA的意义
3. 荧光定量PCR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 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法。 4. TB-DNA浓度可用于判断疗效: 痰标本中结核杆菌的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 TB-DNA拷贝数下降。根据病原体DNA浓度,对 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划分为三类:
一、基于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 两条同源核酸分子(DNA或RNA)可以在 碱基互补的原则下形成异质双链是遗传物质 最重要的化学特征,这一过程亦被称为分子 杂交。分子杂交是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 础,从最初的印迹杂交到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基因芯片再到高通量的DNA测序 技术,都离不开碱基互补的分子杂交反应。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曾钊宇
一、分子诊断的概念
狭义的分子诊断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技术, 是通过对DNA或RNA的检测来实现对疾病的检测 和诊断。但是,随着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测序图 的完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 学、代谢物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分子诊断 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DNA/RNA拷贝、突变等变化 的检测,拓展到核酸与DNA片段、蛋白与多肽、 抗原与抗体、受体与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 预后与预防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反 应 指 标
感染
抗体检测临界值 特异性抗体比例
P24+ Ab RNA p24 Ab
时间
婴幼儿感染HIV诊断:12月内核酸检测,13-17月先抗体, 阳性者检测核酸,18个月以上抗体检测
四、PCR检测的标本采集要求
项目 CT NG UU TP HPV 标本采集 男性: 尿道分泌物:细小棉拭子伸入尿道 约2~4厘米,旋转数圈取出分泌物(应 略带粘膜),前列腺液、精液。
3. 缩短诊断的窗口期
窗口期:
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提供直接证据缩短“窗口期”
项目 HBsAg
ELISA窗口期 项目 50 HBV
NAT窗口期 20-25
抗-HCV 抗-HIV
70 15
HCV HIV
10-14 10
怎样检测HIV早期感染?
血清阳转
血清阳转前的方法
血清阳转后的方法
RNA+ Ab-


常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不足
1. 痰涂片作抗酸染色:阳性率低 、费时 2. 细胞培养“金标准”:周期太长(4-8W) 3. 血清学诊断: a. 接种BCG可出现阳性 b. 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治愈后留下 损伤灶的病人 c. 交叉反应,假阳性 不能早期诊断!容易漏诊、误诊!
荧光定量PCR检测TB-DNA的意义
38%
二、PCR概述
(二)原理
双链DNA
(膜板)
变性
退火
延伸
(DNA合成)
(双链分成单链) (膜板与引物杂交)
不断重复
PCR循环次数与DNA产量关系
PCR反应的特点
• 高灵敏度 • 高特异性 • 简便快捷 • 高效扩增、忠实复制!
三、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 病原体检测

病毒性肝炎(HBV、HBV-YMDD、HCV)的基因检测 性病相关病原体(CT、NG、UU、HPV、HIV)的基因检 测 优生优育项目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 疹病毒(HS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B) 其它病原体检测: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EB病毒、 伤寒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
二、PCR概述
PCR技术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 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 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 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 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 定。
PCR 发展简史
1983 Mullis于12月16日成功发明了PCR 1985 关于PCR 的文章首次由 Mullis及其同事等人 在 《Science》杂志上发表 1989 12月《Science》杂志将PCR和它所使用的Taq DNA聚合酶命名为第一个“年度分子”。 1993 10月13日 Mullis获诺贝尔化学奖 1995 荧光定量PCR技术出现 九十年代中期PCR临床应用在国内全面展开 1998年 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始在中国应用
二、基于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 DNA的序列分析是分子诊断学的金标准, 各种遗传疾病,病毒或细菌的感染与变异,在 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个性化用药,多基因疾病的 诊断与预测,最终都可以借助基因测序平台的 应用。
三、基于扩增技术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 1983年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使 体外扩增DNA成为可能,开启了体外扩增和操 作DNA或RNA技术的发展。到现在,扩增DNA的 技术已经成为分子诊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 并发展变化了数十种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于临床检测
PCR技术

PCR核心技术是从水栖高温菌中 分离到能耐高温的Taq酶,使从而实现了自动化,使应用领 域迅速扩大,PCR技术成为了分子生 物学中的一项突破性技术。
PCR概述——2000至2013年发表论文1280748篇
30%
32%
PCR+遗传分析 PCR+临床诊断 PCR+肿瘤研究
二、PCR概述
(一)PCR概念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
合酶链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
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
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 DNA 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是一项体外核酸扩增技 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