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的诊治标准

上睑下垂的诊治标准上睑下垂俗称“大眼皮”,是由于提上睑肌功能障碍不能开睑,使上睑(上眼皮)遮盖了部分或全部瞳孔,重症者不能平视而常呈仰视望天状态。
上睑下垂给人一种睡眼惺忪的感觉,而且还严重影响我们的视力。
上睑下垂原因非常多,涉及神经科、眼科和内分泌科。
其中发生于儿童的上睑下垂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单纯性眼睑下垂、下颌瞬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外伤等最多见;发生于成年人的眼睑下垂的主要原因包括重症肌无力、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甲亢性眼肌病、颅内动脉瘤压迫性眼睑下垂等;发生于老年人的眼睑下垂的主要原因包括老年眼腱膜退行性变、重症肌无力、脑梗死后睑下垂、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表现,按照程度可分为三度,如下图所示:上睑下垂程度示意图上睑下垂的治疗有如下标准:1,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一般在5岁以后进行为宜。
2,外伤性上睑下垂,伤后一年,等组织松软,部分功能已经恢复时再考虑手术。
3,若合并有内眦赘皮等畸形情况,应先进行矫正,然后再做上睑下垂矫正手术。
上睑下垂目矫正手术方法有:l、上睑提肌缩短术:适于轻度及部分中度的上睑下垂的患者。
2、额肌筋膜悬吊法和额肌瓣法:适用于重度上睑下垂者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因人而异,包括病人情况和医生对技术的把握程度和习惯。
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效果好的标准:1、形态上两眼平视时瞳孔完全外露,睑裂高度、宽度、轮廓、上睑下垂皮肤皱褶和睫毛倾斜角度均应对称。
2、睑缘弧度平顺自然,无内外翻。
3、能保持正常的眼睑开闭功能、瞬目反射及睑球运动协调。
4、眼肌保持平衡无复视或斜视。
为了获得理想或比较理想的手术结果,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正确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
但是,实际上,由于人体组织的复杂性,除部分者外,大多数实际达到的效果往往比上述标准要欠完美些,所以对于大多数患病的网友而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评价术后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整个治疗中也非常重要的,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呵呵!上睑下垂手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早期一般都过度矫正,致眼睛不能完全闭合,这时要不断在眼里涂眼膏保护,防止暴露性角膜炎发生,一旦发生角膜炎要及早治疗,以防发生视力减退或失明。
上睑下垂术前评估

上睑下垂术前评估(一)上睑下垂程度的判定正常人取正立位两眼平视前方时,上睑缘处于角膜上缘和瞳孔上缘之间,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 2mm;在排除额肌作用下,遮盖>2mm 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
按遮盖程度不同分为:轻度≤ 4mm;4mm<中度≤ 6mm;重度>6mm,遮盖至瞳孔中央。
(二)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MRD值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评测上睑下垂的指标,包括: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和下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2)。
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压住额肌,同时用光源置于患者眼前,此时角膜中央反光处到上睑缘的距离为MRD1,反光处到下睑缘的距离为MRD2。
若患者肌力差,睁眼时角膜中央反光处不可见,可提拉上睑缘并暴露反光处,以负数形式将提拉距离记录为MRD1。
(三)上睑提肌肌力保持头部不动,拇指按压眉毛控制额肌后,嘱患者先向下看、再向上看,上睑在此过程中的移动距离即为上睑提肌肌力:差<4mm;4mm≤中<7mm;7mm≤良<10mm;≥ 10mm为正常。
(四)Bell征嘱患者轻闭眼,轻轻掀开上睑观察眼球动度,若眼球上转良好为Bell征阳性、上转不佳为可疑阳性,无上转为阴性。
若为阴性或可疑阳性,则术中矫正值应偏小用于避免眼球外露。
(五)上直肌功能轻掀上睑,令患者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检查眼外肌的功能,若上直肌无功能或掀起上睑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复视,则不宜行上睑下垂矫正术。
(六)额肌肌力嘱患者保持下颌水平位固定,先下视,于眉弓下缘中央做标记,然后嘱患者上视,测量标记点的移动距离,正常为10-15mm.(七)其它下颌-瞬目综合征:患者咀嚼时眼裂增大,睑下垂消失,多随年龄增加至青春期后睑下垂会减轻或消失,若仍然存在再考虑手术治疗。
Horner综合征:交感性上睑下垂,伴同侧瞳孔缩小、颜面潮红及出汗障碍,用可卡因滴眼后下垂症状缓解。
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呈晨轻暮重的特点,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后加重,可行新斯的明试验明确诊断。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护理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护理一、先天性上睑下垂概述1. 定义与病因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的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提上睑肌或Müller 肌发育不良、功能不全或支配它们的神经发育异常。
举例来说,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肌肉的生长和功能,从而导致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生。
2. 临床表现患者通常表现为上睑不能正常抬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影响视力和外观。
严重的上睑下垂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仰头视物、额纹加深等代偿动作。
比如,一个5 岁的孩子,由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长期仰头看东西,导致颈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弯曲。
3. 分类根据下垂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下垂上睑缘遮盖瞳孔小于2mm;中度下垂遮盖瞳孔2 4mm;重度下垂遮盖瞳孔超过4mm。
例如,一位患者上睑缘遮盖瞳孔3mm,属于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二、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影响1. 对视力的影响上睑下垂遮盖瞳孔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觉发育障碍,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可能引起弱视。
若不及时治疗,即使后期矫正了上睑下垂,视力也可能难以完全恢复。
曾经有一个8 岁的患儿,因长期上睑下垂未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出现了不可逆的弱视。
2. 对心理的影响外观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这种心理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影响社交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比如,一位青春期的患者因为上睑下垂,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性格变得孤僻内向。
3.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上睑下垂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如阅读、看电视、驾驶等。
长期的代偿动作还可能导致颈部和肩部的疼痛。
有一位成年患者,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但上睑下垂使他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
三、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观察上睑下垂的程度、形态和对称性。
检查提上睑肌的功能,如测量上睑上提的幅度。
同时要注意有无其他眼部异常,如斜视、眼球震颤等。
例如,通过让患者向上看,医生可以直观地评估上睑上提的能力。
2. 新斯的明试验用于鉴别重症肌无力导致的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ppt课件

上睑下垂病因及分类
二、后天性上睑下垂 1、腱膜性上睑下垂(最常见):退行、外伤、
手术、接触镜、药物等 2、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3、肌源性上睑下垂 4、外伤性上睑下垂 5、机械性上睑下垂
8
上睑下垂病因及分类
按下垂程度 1、轻度(1-2mm) 2、中度(3-4mm) 3、重度(≥4mm)
9
上睑下垂的检查
提上睑肌折叠术,下垂量≤2mm,还可选 择做睑板-结膜-Muller肌切除术 4、腱膜性:提上睑肌腱膜修复 5、 Macus-Gunn’s综合征:提上睑肌切断+ 额肌悬吊术
18
上睑下垂并发症
一、矫正不足 二、矫正过度 三、暴露性角膜炎 四、上睑内翻倒睫 五、睑裂闭合不全 六、上睑迟滞 七、穹窿部结膜脱垂 八、眉额区血肿 九、双眼重睑不对称几睑缘角状畸形或弧度不佳 十、上睑外翻 十一、感染
外肌,致使眼球向上及轻度外旋(上直肌, 下斜肌)
22
23
3、Horner:上睑下垂(Muller肌交感神经支 配异常)、瞳孔缩小、面部不对成性无汗。
4、额肌肌力:上述正确 5、Macus-gunn’s综合征:三叉神经核的翼外
神经部分与提上睑肌的神经核区域存在异常 联系,或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发 生运动支的异常联系。随年龄增长,逐渐消 失。一般情况下青春发育期后仍有下垂明显 者,才考虑手术。提上睑肌切断+额肌悬吊
24
6、伴上睑迟滞的上睑下垂:提缩手术量因保 守一:眼睑闭合时,反射性冲动到达眼
外肌,致使眼球向上及轻度外旋。 眼球各方位运动
14
上睑下垂的检查
六、有无上睑迟滞 只出现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由于提上睑肌
外角、内角或上横韧带太紧或提上睑肌纤维 化所致
上睑下垂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上睑下垂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上睑下垂指提上睑肌和米勒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先天性者还可造成弱视。
正常上眼睑的位置在上方角膜缘下1-2毫米,下睑缘与下方角膜缘平行,上下睑缘之间的距离称为睑裂,西方人约9毫米,东方人约7-8毫米。
当各种原因造成上睑缘位置低于上方角膜缘下2毫米,以致上睑遮盖部分或者全部瞳孔引起视物障碍,称为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患者往往会过分收缩额肌或仰视来摆脱视物障碍,不仅影响外观和容貌,还影响视野和视力发育等视觉功能。
1基本知识上睑下垂有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睑缘高度或者瞳孔被遮挡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去除额肌作用,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为轻度,位于瞳孔上缘和遮盖瞳孔1/2为中度,遮盖瞳孔超过1/2者为重度。
病因分类更有助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综合的分类方法:一、先天性上睑下垂。
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者支配它的神经(周围性和中枢性)发育障碍所致。
临床上根据上睑下垂是否伴有眼部或者其他部位的异常,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单纯性上睑下垂。
最为常见,它是因为提上睑肌发育异常导致其功能减弱或丧失,不伴有眼外肌的功能障碍或者其他部位的异常。
2.上睑下垂伴眼外肌麻痹。
占先天性上睑下垂的12%, 临床上除上睑下垂外还伴有上直肌或者下斜肌麻痹,导致眼球上转受限,多因中枢性神经发育障碍造成。
3.上睑下垂综合征。
表现为上睑下垂、小睑裂、倒向型内眦赘皮和内眦间距增宽,称之为小睑裂综合征,有时还可伴发小眼球、睑缺损、多指(趾)或并指(趾)畸形。
4.协同性上睑下垂。
下颌-瞬目综合征,表现为静止时一侧上睑下垂,当咀嚼、张口、下颌向对侧移动时,下垂的上睑突然抬起,达到正常,甚至超过对侧正常眼睑高度。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其原因可能是三叉神经核的翼外神经部分与提上睑肌的神经核区之间存在异常的联系,或者是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发生运动支的异常联系。
上睑下垂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措施
眼部护理:定期润眼、防止眼睛磨 损 全身护理:保持病人的营养均衡, 加强体抗力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定期测量眼压、观察眼部情 况变化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更换护理用具 保持环境整洁
护理注意事项
耐心和关心病人的情绪和需求
预防上睑下垂
预防上睑下垂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眼部按摩和锻炼
上睑下垂病人 的护理PPT课
件
目录 护理介绍 护理准备 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上睑下垂 康复护理 常见问题解答 总结
护理介绍
护理介绍
什么是上睑下垂病人 上睑下垂病人的常见症状
护理介绍
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准备
护理准备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舒适、安 静
护理准备
护理用具准备:眼罩、润眼液等
预防上睑下垂
定期复查和治疗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恢复期的护理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
与医生配合进行康复计划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如何? 如何应对术后痛苦和不适?
常见问题解答
需要长期护理吗?
总结
总结
上睑下垂病人的护理是多方面 的工作 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总结
通过科学护理,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左右眼先后上眼睑下垂的原因

左右眼先后上眼睑下垂的原因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左右眼先后上眼睑下垂是咋回事儿。
您想啊,这上眼睑就像那窗户的窗帘似的,正常的时候呢,该往上就往上,眼睛能睁得大大的,可要是下垂了,就好比那窗帘突然松了劲儿,耷拉下来了,把窗户遮了一半,这眼睛也就被遮了一部分,看着就没那么精神了。
先说说左眼上眼睑下垂吧。
有一种情况呢,是神经出了问题。
这神经啊,就像那电线一样,给咱的肌肉送电,让肌肉知道啥时候该干活儿。
要是这“电线”断了或者出故障了,那肌肉就得不到指令,上眼睑的肌肉没了劲儿,可不就下垂了嘛。
就像您家里的灯,要是电线断了,那灯还能亮吗?肯定不能啊,这上眼睑没了神经的“电”,也就抬不起来了。
还有啊,要是动眼神经受了伤,这动眼神经就专门管这眼睛往上看、眼睑往上抬这些动作的,它一受伤,左眼上眼睑下垂就很容易发生了。
这可能是因为脑袋受了外伤,就像一个好好的机器被撞了一下,里面的线路就乱了,神经这根“线路”也就跟着乱套了。
再就是肌肉本身的毛病。
这肌肉要是缺乏营养,就像花花草草没浇水施肥一样,没了力气。
有些病啊,会让肌肉变得很脆弱,就像那用久了的橡皮筋,没了弹性。
比如说重症肌无力,这病可怪了,肌肉一会儿有力气一会儿没力气的。
早上起来的时候呢,可能还好点,这上眼睑还能抬起来,到了晚上啊,就像那泄了气的皮球,眼睑就垂下来了。
这多影响咱的形象啊,眼睛看着都没神儿了。
左眼说完了,咱再聊聊右眼上眼睑下垂。
其实原因也有和左眼相似的地方。
比如说,还是神经的问题。
有时候啊,这脑袋里长了东西,压迫到了神经,不管是左眼还是右眼的神经,都可能遭殃。
这就好比有个大石头压在小树苗上,小树苗还能茁壮成长吗?肯定不能啊,神经被压迫了,上眼睑的肌肉就没法正常工作,右眼的上眼睑就下垂了。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年龄大了。
人老了啊,身体就像那用旧了的机器一样,各个零件都开始出毛病。
上眼睑的皮肤啊,就变得松弛了,没有以前那么紧致,就像那放久了的苹果皮,皱巴巴的。
这皮肤一松,就把上眼睑往下拉,右眼的上眼睑也就跟着下垂了。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上睑下垂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上睑下垂病例名称:上睑下垂病例编号:XXXXXX讨论时间:2021年X月X日讨论地点:XX医院眼科病房参与人员:眼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及患者家属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双眼上睑下垂6个月”入院。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初期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
近一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检查诊断为“上睑下垂”,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专科检查:1. 眼部检查:双眼上睑下垂,左眼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2mm,右眼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3mm。
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视力0.8(矫正视力)。
2.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4. 影像学检查:双眼眼眶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双眼上睑下垂讨论内容:1. 病因分析:眼科主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考虑为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是由于眼睑肌肉(主要是提上睑肌)神经支配障碍导致的,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后天性神经源性上睑下垂可能由于外伤、感染、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引起。
此外,还应考虑机械性上睑下垂,如眼眶肿瘤、炎症等导致的上睑脂肪增多或眼睑结构异常。
主治医师:同意眼科主任的观点。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判断。
本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眼眶CT平扫也未见明显异常,但还需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 治疗方案:眼科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使用眼部保健品、眼部按摩等。
手术治疗主要为提上睑肌缩短术或上睑提肌移位术。
本例患者病情较轻,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住院医师:保守治疗期间,可给予患者眼部保健品,如眼部按摩、热敷等,并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睑下垂
概述:
概述:上睑下垂(ptosis)系指提上睑的肌肉——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和Müller平滑肌(交感神经支配)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
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则全部瞳孔被遮盖,不仅有碍美观和影响视力,先天性者还可造成重度弱视。
为了克服视力障碍,患者常紧缩额肌,借以提高上睑缘的位置,使额部皱纹加深,眉毛高竖。
如果双侧上睑下垂则需仰首视物,形成一种仰头皱额的特殊(“望天”)姿态。
上睑下垂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类型有先天性和后天性。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目前尚无与此有关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
病因:先天性上睑下垂(congenital ptosis)以双侧多见,有遗传性可以是显性或隐性遗传。
主要原因是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
前者除上睑下垂外常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或小睑裂和内眦赘皮等,后者通常为单纯性上睑下垂。
后天性上睑下垂(acquired ptosis)可因眼睑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因神经系统或其他全身性疾患。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下垂发生的原因无外乎眼睑本身重量的增加和(或)提上睑肌肉及支配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异常。
先天性上睑下垂从手术和尸体解剖中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提上睑肌完全缺如,或与上直肌融合;肌肉发育不良,为一薄带;肌肉被纤维条索取代;肌肉上端异位;肌肉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但并不累及Müller 平滑肌纤维。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先天性上睑下垂分以下几种
(1)单纯性上睑下垂:占所有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例的3/4。
由于提上睑肌与上直肌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部分患者可同时呈现两种肌肉的功能障碍,即除上睑下垂外,眼球上转功能也受限制。
(2)上睑下垂伴有其他眼睑先天异常如内眦赘皮、睑裂狭小等。
(3)上睑下垂伴随其他眼外肌麻痹:如上直肌、下斜肌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
(4)Marcus-Gunn现象:多为单侧。
当咀嚼张嘴或将下颌朝向健侧运动时则下垂的眼睑可突然举起。
可能因三叉神经核的翼外神经部分与提上睑肌的神经核之间存在某些联系,或由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发生运动支的联系所致。
2.后天性上睑下垂
(1)机械性上睑下垂:系眼睑本身的病变,直接破坏提上睑肌及Müller肌;也可由于病变使眼睑变肥厚致机械性下垂。
如眼睑肿瘤、淀粉样变、严重沙眼、炎性水肿、外伤、组织增殖(象皮病)等都是较常见的原因。
(2)肌源性上睑下垂: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及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重症肌无力引起的上睑下垂常因疲劳而加重,早晨比下午为轻,并有其他眼外肌无力现象,眼球运动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
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显著改善,诊断即可确定。
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症的病变在眼外肌神经核,不仅局限于提上睑肌,还有其他眼外肌麻痹,多为双侧。
这种病例少见。
(3)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①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程度较显著,由于动眼神经或神经核受损所致,通常为单侧性。
除上睑下垂外还常有其他眼外肌麻痹,使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受限,常伴瞳孔散大,并复视。
②核上性病变:大脑皮层病变可致上睑下垂。
额叶、颞叶或角回的某一区的实验性病灶均能分别产生上睑下垂。
临床上偶尔能见到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病灶对侧的上睑下垂,外观和Honer综合征的睑下垂类似。
一侧半球病变引起双侧睑下垂亦不少见,和一侧大脑半球支配双侧提上睑肌有关。
③睁眼失用性上睑下垂:是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表现为意志性和非意志性睁眼运动的分离,即意志性睁眼能力丧失,而随机性睁眼正常,仰头运动常使眼突然睁开。
如果持时短暂,则是提上睑肌的运动神经核遭受异常抑制结果。
不能意志性睁开,表现为试图睁眼反使闭眼的时间延长。
提上睑肌肌力正常,亦无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可能系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
④交感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单侧多见,程度较轻,同时由于下睑睑板肌也受累,眼轮匝肌的张力占优势,使患侧下睑缘要比健侧高,同时还有瞳孔缩小(瞳孔扩大肌麻痹)、眼球内陷、眶内平滑肌麻痹患侧半面无汗、温度升高等症状,构成Horner综合征。
少数病例还可出现暂时性眼压降低、头面部、结膜、虹膜血管扩张等现象。
交感神经麻痹和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的上睑下垂的鉴别:除上述以外,还有下述2点:
A.交感性睑下垂时,上睑皱褶存在说明提上睑肌功能健全;
B.上睑的上举运动与眼球的上转运动协调一致。
⑤癔症性上睑下垂:多为双侧,系眼部眼轮匝肌痉挛的结果。
一般睑裂变窄与眉弓上提并存,常有其他癔症性表现,如黑矇、管状视野等。
(4)全身性疾患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和代谢病可引起睑下垂,称为代谢性和中毒性上睑下垂。
约1/3的糖尿病人有此征。
双侧多,单侧少。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睑下垂同样多见。
二者均系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减低,导致Müller肌松弛的结果。
妊娠期单侧睑下垂的机制不明。
急性感染、贫血和子痫均可出现睑下垂。
砷剂、长春新碱和皮质类固醇偶尔亦可引起。
(5)假性上睑下垂:系上睑缺乏正常支撑所致。
见于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眼球内陷、半侧面部萎缩、老年人眶脂肪减少以及外伤性眼球下移等。
并发症:
并发症: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可因视物遮挡造成重度形觉剥夺性弱视。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很容易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效果颇佳。
对后天性者,应积极治疗致病原因。
对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的上睑下垂不宜手术,因术后发生复视可造成生活困难。
1.先天性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
提上睑肌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轻、中度上睑下垂,可行提上睑肌腱膜缩短术、提上睑肌前徙术,术后眼睑和眼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接近生理,比较自然。
如果提上睑肌功能完全丧失,可行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术后额部的深皱纹可自然消失。
单纯性上睑下垂伴上直肌功能障碍者,应先手术改善眼球上转功能后,再做上睑下垂矫正,避免先矫正下垂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严重并发症。
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保守治疗无效,必须将上睑放下,致使手术失败。
眼部的美学标准是在两眼平视前方时,角膜露出率为50%~80%,上睑约覆盖角膜2mm,上睑最高处位于睑缘的中内1/3交界处。
必须对此非常熟悉,才会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2.后天性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睑下垂,应先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
注意重症肌无力和下颌-瞬目综合征者,均不宜用上睑下垂矫正术纠正。
预后:
预后:手术预后良好。
预防: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