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7我是猫|语文S版

《我是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2.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7课的生字词,不知道大家掌握的怎么样,看大屏幕,认读词语:年糕贪馋徘徊踢毽子倒霉机缘宛如泥沼预测枉然咒语遗憾掀起吝惜钳住挠掉拂掉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生字掌握的还不错。
27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在本单元,我们将感受一些名家笔下的精彩片段。
回忆26课的课题,27课的课题是什么?我们已初步了解了27课的内容,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具体先写了什么年糕?接着写了什么年糕?最后写了什么年糕?(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味课文,理解感悟。
1、小猫在偷吃年糕时,发现了三条真理,这三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真理的发现跟小猫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看每一条真理都是在怎样的心理活动中发现的呢?围绕表格(看大屏幕),认真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小组交流。
2、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采用下面的句式:小猫发现的第()条真理是()。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的:(),当时的心理活动是()。
(1)第一小组交流第一条真理。
理解这里的机缘具体指什么,以及悟出的第一条真理的意思。
(2)第二小组交流第二条真理。
理解第二条真理的意思。
(3)第三小组交流第三条真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我是猫 教学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学教案27 我是猫授课类型:新授课(精读课)执笔人:教学目标:认读本文共2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理解课文中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猫吃年糕的经过。
体会小猫的可爱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用字的话简单的说说猫吃年糕的经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一、预习检测:1、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注意读准音节;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课前预习)(2)、检查自学效果:注音:糕()贪()馋()霉()宛()枉()咒()挠()撼释义:坦率:迟疑:遗憾:二、自合探究1、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探究自然段的意思,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3)、作者在写作时,语言十分的幽默,风趣,请找出你认为最令你发笑的句子。
三、展示提升1、交流2、质疑四、小结强调五、检测反馈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猫吃年糕的经过。
六、拓展延伸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幽默风趣的意思。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一、预习检测:1.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了什么?2.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二、自合探究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出小猫看见年糕,偷吃年糕,拔年糕时的心理描写。
用“___”划出。
(2)、他在这些过程中悟出了几个什么真理?你是怎么理解这些真理的?。
小学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27《我是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7《我是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偷吃年糕的经过。
2、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本篇课文虽然是名著,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析上还是有些困难,能够体会到作者意图的还不够多。
因此在教学上我采用在猫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这些真理表面上是猫发现的,实则却是作者通过观察得到的。
从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深程度的理解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最终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活动2【讲授】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活动3【活动】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它的心理活动如何?2.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活动4【活动】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理解:①“我虽说是猫,却并不挑食,不管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
”放在句首有什么作用?②“瘮人”“难得的机缘”指的是什么?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1. 教学目标1.1 能够明确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1.2 能够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1.3 能够理解“同情心”、“友爱心”的重要性;1.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3. 教学难点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猫的常见特征,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猫有哪些特征?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哪些可爱的地方?4.2 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然后分段阅读,注重理解和记忆。
4.3 互动探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例如:•“我”是怎样一种猫?它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我”想进家里呢?为什么又想出门呢?•黑猫为什么常常挑剔自己的食物?•猫咪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它们之间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吗?4.4 深化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程度,进行分层次的解释和讲解。
4.5 后续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情心、友爱心、关爱小动物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并提出课堂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
5.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到了猫咪们的一些特点和行为,更加明确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注重培养同情心和友爱心,关爱小动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7 我是猫|语文S版 (1)

我是猫教学目标:1.会认“馋、霉、毽、吝、徘、徊、宛、钳、憾”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倒霉、机缘、迟疑、徘徊、宛如、预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偷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幽默、无奈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有一颗同情心、爱人之心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偷吃年糕的经过。
4.引导学生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找准切入点,启发谈话,激发兴趣:谈话:家里的小动物在家里都做过哪些事?质疑:和你抢过东西吃吗?结论:家里的猫或动物“随心所欲、想吃就吃”。
对比:作家笔下的猫“能吃便吃”。
出示插图,初步感悟人物的冷漠,为文本思想作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1.浏览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理清课文脉络。
2.汇报交流。
三、自由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思忖”的意思。
2、快速朗读第二自然段,看小猫如何付诸行动。
设置阅读问题理解课文内容:①这是一块怎样的年糕?(又香又瘆人)②理解“瘆人”的意思。
③通过“又香又瘆人”理解猫的矛盾心理;④引读描写猫心理活动的关键句,认读词语,得出想法,理解真理。
3、快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猫在吃年糕时的想法和做法。
出示描写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在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迟疑、徘徊。
出示动作描写的关键句,在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宛如。
理解第二条真理。
4、快速朗读第五、六自然段:通过圈出有关办法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质疑:(1)被黏住牙的小猫感觉怎样?理解词语:钳住。
(2)得出心理活动。
(3)抓住关键词汇报小猫想到的摆脱年糕的办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7 我是猫|语文S版 (6)

27 我是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学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提高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2、难点:在读懂作者描写的每个场景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作者的有关资料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谈话今天,老师将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他就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主人公,大家有兴趣吗?(出示课题)27、我是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读后交流:(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觉?把你觉得好笑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质疑问难理解感悟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可笑、可怜、同情的语句。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一)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2、“我”的心理活动怎样呢?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3、我发现的第一条真理是什么?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理解“机缘”。
难得机缘指的什么?(二)出示课件:学习第二部分(3----4自然段)1、猫咬年糕后的表现怎样?(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一、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教材为《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P29-31的课文《我是猫》。
该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只小猫的生活,通过小猫的视角和语言表达,展示了小猫在人类视野下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特色。
本课文的教学旨在通过小猫的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小猫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目标1.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通过小猫的经历和感受,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3.学习运用多媒体工具,增强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猫咪的视频,比如美国著名出版社Chronicle Books的《How to be a Cat》宣传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课的教学气氛。
2. 呈现文本使用多媒体工具呈现文本,一句一句地带领学生阅读,了解小猫的生活和特点。
3. 理解文本通过阅读,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并关注故事中猫咪的身世、行为和情感。
4. 讨论交流讨论小猫的生活和习性,引领学生思考猫咪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5. 归纳总结总结课文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汇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延伸1. 阅读拓展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与小猫有关的课外书籍或故事,加深对小猫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家庭或社区中的猫咪,并记录观察到的特点、行为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3. 表达创作以“我是猫”为主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如绘画、书写、短视频制作等,创作有关猫咪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定量评估布置语文练习,从词汇、理解、写作等方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定性评估以小组交流和课堂展示为主,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是按照“导入-呈现文本-理解文本-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顺序逐步展开。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是猫教案语文S版一、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我是猫》是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
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五篇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文中运用的描写方式。
二、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
本文含义深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猫
一、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我是猫》是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
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五篇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文中运用的描写方式。
二、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
本文含义深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
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
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前半部分;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五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本文某些字词、句子的具有深厚的意蕴,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重视引导和适时的点拔、多给学生鼓励,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兴趣。
因此,学习本文时学生的学法主要是: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亲眼见过各种各样的猫,或读过不少写猫的文章,对猫有一定的了解。
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不同寻常的、十分新奇的猫请向大家介绍?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猫。
3.你们说的这些猫,的确不同寻常。
但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只猫,更加奇特!这只猫神通广大,才高识广,是一只能发现真理的神猫、奇猫。
这只猫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里面。
《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猫》选自这篇小说。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只神奇的猫吧!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易混淆?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
4、简述猫吃年糕的过程
5、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
(五)总结,布置作业
填写表格中的三条真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2、学生汇报上节课作业情况
回顾主要内容或简述猫吃年糕的过程。
同时学生展示所填表格,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二、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1、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读一读。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3)学生汇报(动作、心理描写)
(4)电脑出示第二段动作描写的句子
(5)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想象表演)
理解: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6)小结: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可爱、馋嘴、可笑)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8)小结学习方法,板书
读一读
画一画
议一议: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小结:怎样的小猫?
2、学生小组讨论,自学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要求:根据总结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学生汇报
A 电脑出示关键句,朗读第三段
这里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小猫的矛盾心理,有什么好处?(趣味性、幽默)
B 说话训练(写出矛盾的心理):1、妈妈正在厨房做饭,我在房间里写着作业,客厅的电视里正播放着……此时客厅里没有一个人……
C 朗读训练第四段
总结动作描写就在此时,猫悟出了第二条真理。
生读
D 小结:怎样的小猫?
第三部分:学生汇报
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
A 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
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
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
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
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
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
B 题目是《我是猫》,如果你就是这只猫,你只不过吃了一块主人吃剩的年糕,就遭受这样的磨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C心理描写体现猫的焦急,烦躁。
D 感情朗读,体会这是一只可怜、受人同情的猫。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说说这部分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是什么身份,面对猫的尴尬处境又是怎样的态度。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
(提示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各种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
(3)假如你就是这只猫,面对人们的反应,你的心情怎样?(恨在心头,因为人类没有同情心。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四、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
2、以训练为主线,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打好“三基”。
4、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