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之革命歌曲和初期音乐教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历史线索。
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 学校必修课。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 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 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历史线索。 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的二胡音乐。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 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 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
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 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声乐歌曲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 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 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
动。 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 4、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 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
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 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 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 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 是学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源自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传统音乐在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 传承过程中,应注重保留传统音乐的原汁 原味,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使传 统音乐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音乐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 基础上,逐渐向近现代音乐转型。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840-191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开始吸收 西方音乐文化,出现了一批新 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 等。
发展期(1920-194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在吸收西 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 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和 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近现代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01
02
03
与舞蹈的结合
近现代音乐与舞蹈相互融 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 富、立体的艺术体验。
与戏剧的结合
音乐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能够增强戏剧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文学的结合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能够让 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提高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 和思想深度。
05
现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其传承与创新 对于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现代音乐在创作手法、音乐元素、表现形式 等方面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 同听众的需求。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借鉴 国际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技术,同时结合中国 音乐的特色进行创新,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 国际化发展。
04
近现代音乐的影响与展望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传统音乐在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 传承过程中,应注重保留传统音乐的原汁 原味,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使传 统音乐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音乐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 基础上,逐渐向近现代音乐转型。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840-191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开始吸收 西方音乐文化,出现了一批新 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 等。
发展期(1920-194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在吸收西 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 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和 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近现代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01
02
03
与舞蹈的结合
近现代音乐与舞蹈相互融 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 富、立体的艺术体验。
与戏剧的结合
音乐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能够增强戏剧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文学的结合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能够让 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提高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 和思想深度。
05
现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其传承与创新 对于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现代音乐在创作手法、音乐元素、表现形式 等方面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 同听众的需求。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借鉴 国际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技术,同时结合中国 音乐的特色进行创新,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 国际化发展。
04
近现代音乐的影响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音乐 ppt课件

• 3、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 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 用管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个乐章间有较强的 连续性。
• 4、《长恨歌》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韦瀚章作词, 黄自作曲。
• 5、《问》属于 艺术 歌PPT曲课件。
7
左翼音乐运动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 命音乐运动。
• 又名
。
• 5、我国最沈早心由工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的《黄河》
曲作者是
。
李叔同
• 6、《祖国歌》和《送别》这两首学堂乐歌的词作者是
• 7、学堂学乐堂歌开是设的随音着乐新课式学堂的为建学立堂而唱兴歌 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
或
而编创的歌曲.
PPT课件
4
专业音乐兴起
• 1、萧友梅(1884~1940) • 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
• 《黄河》的歌词由杨度在1904年所作,第二年被沈心工谱曲。 这是我国最早由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调子非常的 雄沉慷慨,气魄万千,切合歌词的精神。
• 2、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 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 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 修佛教律宗,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代表作:《送别》、《祖 国歌》、《清凉歌集》等。
PPT课件
2
沈心工与李叔同
• 1、沈心工 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 气高》,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此歌后来在国内广为 传唱(初名为《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2年,借鉴日本歌 曲《手戏》曲调作词,数十年广泛传唱,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 京时的处女作。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课件

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曲家
由著名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创 作,完成于1959年。
内容与形式
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爱情故事为题材,运用小提琴
演绎出凄美的旋律。
影响力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被改 编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广
为流传。
《茉莉花》
总结词
这首歌曲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之作 ,具有清新、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文 化内涵。
近现代音乐的传承和未来发展
传承方式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 学校教育、社会传承和家族传承等, 这些方式有助于保持音乐的传统和延 续。
未来发展
未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需要不断 创新和突破,吸收新的元素和技术, 同时保持音乐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音乐需求。
05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
丁善德
总结词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详细描述
丁善德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思聪
总结词
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
详细描述
起源与历史
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多个版本的演 变,最终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 式广为流传。
内容与形式
以茉莉花为象征,通过柔和的旋律和 细腻的歌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影响力
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是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符号之 一。
04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和传承
近现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近现代音乐在国内外的影响和传播
作曲家
由著名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创 作,完成于1959年。
内容与形式
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爱情故事为题材,运用小提琴
演绎出凄美的旋律。
影响力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被改 编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广
为流传。
《茉莉花》
总结词
这首歌曲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之作 ,具有清新、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文 化内涵。
近现代音乐的传承和未来发展
传承方式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 学校教育、社会传承和家族传承等, 这些方式有助于保持音乐的传统和延 续。
未来发展
未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需要不断 创新和突破,吸收新的元素和技术, 同时保持音乐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音乐需求。
05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
丁善德
总结词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详细描述
丁善德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思聪
总结词
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
详细描述
起源与历史
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多个版本的演 变,最终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 式广为流传。
内容与形式
以茉莉花为象征,通过柔和的旋律和 细腻的歌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影响力
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是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符号之 一。
04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和传承
近现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近现代音乐在国内外的影响和传播
东方红歌曲教学ppt课件

歌曲风格
民歌风格
东方红歌曲采用了民歌风格,旋律优 美、流畅,易于传唱。
集体歌唱形式
东方红歌曲通常采用集体歌唱的形式 ,展现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 斗的精神风貌。
东方红歌词解析
02
歌词内容
总结词
歌词内容是东方红教学课件的重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歌曲 的主题和情感。
详细描述
东方红是一首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歌曲,歌词内容主要描绘 了农民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赞美。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演唱东方红歌 曲的技巧和能力,包括 发声、气息控制和情感
表达等。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东方红歌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
民族自豪感。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 积极态度和兴趣,鼓励 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教学步骤
讲解
讲解东方红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等。
练习
学生分组合唱东方红歌曲,教 师指导纠正发音、节奏和技巧 等方面的问题。
集体创作
东方红歌曲是由集体创作的,融 合了民歌、小调和戏曲等音乐元 素,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 魅力。
歌曲主题
赞美劳动人民
东方红歌曲的主题是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歌词中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形象和劳 动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崇高。
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东方红歌曲中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东方红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 想内涵,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 ,推动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民族化和大 众化进程。
对世界音乐史的影响
东方红歌曲以其鲜明的政治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打破了 西方音乐对世界音乐的主导,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 础。
红色音乐PPT课件

红色音乐特点
红色音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精 神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色音乐的起源
01
02
03
20世纪初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 革命运动的兴起,红色音 乐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时期
红色音乐在革命根据地广 泛传播,成为革命运动的 重要宣传工具。
05 红色音乐的文化 内涵与传承
红色音乐的文化内涵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革命历史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 ,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
涵。
红色音乐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群 众的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红色音乐ppt课件
目 录
• 红色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 红色音乐的代表作品 • 红色音乐的影响与价值 • 红色音乐的创作与演绎 • 红色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01 红色音乐的起源 与发展
红色音乐的定义与特点
红色音乐定义
红色音乐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时代进步的音乐。它以中 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
红色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音乐的政治价值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文化符 号,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它宣传了 革命理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红色音乐的艺术价值
红色音乐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创新了音乐形 式,丰富了音乐语言,为中国现代音 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色音乐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音乐的传承价值
在当代,红色音乐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它不仅是中国 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意义。
红色音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精 神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色音乐的起源
01
02
03
20世纪初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 革命运动的兴起,红色音 乐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时期
红色音乐在革命根据地广 泛传播,成为革命运动的 重要宣传工具。
05 红色音乐的文化 内涵与传承
红色音乐的文化内涵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革命历史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 ,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
涵。
红色音乐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群 众的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红色音乐ppt课件
目 录
• 红色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 红色音乐的代表作品 • 红色音乐的影响与价值 • 红色音乐的创作与演绎 • 红色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01 红色音乐的起源 与发展
红色音乐的定义与特点
红色音乐定义
红色音乐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时代进步的音乐。它以中 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
红色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音乐的政治价值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文化符 号,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它宣传了 革命理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红色音乐的艺术价值
红色音乐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创新了音乐形 式,丰富了音乐语言,为中国现代音 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色音乐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音乐的传承价值
在当代,红色音乐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它不仅是中国 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之革命歌曲和初期音乐教育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 的初期建设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 农革命歌曲 专业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新 Nhomakorabea的歌曲创作
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什么是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的工农运动中所涌现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民歌和红 军歌曲。 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 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后,在音乐领域中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就是 出现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数是为了迎接配合当时的工农斗争而编写的,它们对当 时的革命斗争,以及对唤醒广大工农群众曾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革命歌 曲的作者大多数是直接参与工农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 因此,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深厚的革命热情。
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
上海大同演乐会是我国连时规模较大、历史较 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 音乐社团。 由郑觐文发起、成立于1920年。最初称为‚大 同演乐会‛,其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 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 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 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 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 四组。 大同乐会还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了一批适合 于这种新型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郑觐文、柳尧章根据琵琶 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合奏《 春江花月夜》。
该会曾利用暑假举办讲习会,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 平。这种以社会教育方式培养音乐师资的做法,在当时 尚属首创。另外,该社在成立不久,印组织了一个由32 位‚责任会员‛构成的‚美育杂志社‛议决自1920年4月 起,刊行会刊成为《美育》,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 化,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诸种问题。由于该会会员遍及 全国,虽然这份会刊前后两年中只出现7期即告停刊,但 其影响却甚为广泛,对当时的社会音乐教育,有着积极 的意义和作用。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 农革命歌曲 专业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新 Nhomakorabea的歌曲创作
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什么是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的工农运动中所涌现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民歌和红 军歌曲。 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 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后,在音乐领域中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就是 出现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数是为了迎接配合当时的工农斗争而编写的,它们对当 时的革命斗争,以及对唤醒广大工农群众曾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革命歌 曲的作者大多数是直接参与工农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 因此,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深厚的革命热情。
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
上海大同演乐会是我国连时规模较大、历史较 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 音乐社团。 由郑觐文发起、成立于1920年。最初称为‚大 同演乐会‛,其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 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 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 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 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 四组。 大同乐会还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了一批适合 于这种新型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郑觐文、柳尧章根据琵琶 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合奏《 春江花月夜》。
该会曾利用暑假举办讲习会,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 平。这种以社会教育方式培养音乐师资的做法,在当时 尚属首创。另外,该社在成立不久,印组织了一个由32 位‚责任会员‛构成的‚美育杂志社‛议决自1920年4月 起,刊行会刊成为《美育》,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 化,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诸种问题。由于该会会员遍及 全国,虽然这份会刊前后两年中只出现7期即告停刊,但 其影响却甚为广泛,对当时的社会音乐教育,有着积极 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
原曲的源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鄂豫 皖苏区歌曲《土地革命完成了》——国民革命 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军歌》——冯玉祥督军河 南时的《练兵歌》——张作霖《大帅练兵歌》 ——张之洞《大帅练兵歌》——袁世凯小站练 兵时的《大帅练兵歌》。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抗联军歌曲中有一 首《露营之歌》, 是由李兆麟将军亲 自填词的。这首歌 曲的音乐坚毅沉着 ,很好地表现了在 冰天雪地里坚持抗 日的中华优秀儿女 的英雄形象。
唯一留存的创作歌曲
光 看文,从 复无 工解 奋丛捶 猛神同四远五惊晓赤
华 !明 今 奴论 ,放 勇!碎 攻圣声万东千醒霞潮
例如,1926年“省港大罢工”中,出现了利用当地的民歌 、童谣写的许多革命歌曲;在“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出现了 利用当地民歌、童谣写的许多革命歌曲。
在这些革命歌曲中,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向根据地军民 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而编写,如当时流行最广、最受人欢 迎的《红军纪律歌》,以及《共产主义青年团礼拜六歌》、《 射击军纪歌》、《欢送白军兄弟》等。这些歌曲大多数是利用 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曲调来填词的,也有城市小调,戏曲曲 牌来填词的,还有少数用学堂乐歌和旧军歌曲来填词。
借鉴学堂乐歌创作的革命歌曲
借鉴外国歌舞创作的革命音乐
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不少外国革命歌曲被陆续介绍进来 ,如《国际歌》、《同志们勇敢前进》、《你们已英勇牺牲》 、《华沙工人歌》、《红旗》等著名的外国革命歌曲,就通过 不同的渠道介绍了进来,受到我国革命群众的广泛欢迎。
如1926年由“求实”(即当时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 工作的李伟森同志)编印的《革命歌声中就曾介绍了许多以 外国革命歌曲填词的改编曲:《少年先锋队歌》、《进行曲》 、《二七纪念歌》、《纪念五一歌》等。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红军纪律歌》的词作者是毛泽东同志。1 928年,毛主席在广西东部的沙田颁布了 共产党军队沿用至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并谱成歌曲《红军纪律歌》,要求部 队在“三操两讲”和早晚点名时传唱:“红 军纪律十分严明,凡我同志都要记清……我 们都是工农出身,工农痛苦知道最深……”
万 只 后 隶黑 我 , 这 ,的歌万古余了飞澎
丈 待 , 种, 殖 奋 帝 猛劳颂同国年 涌湃
涌 共 福 !白 民 勇 国 攻动 胞 的 ,,
。 产 音 , 世, 主,。 , 沉
大遍黄界
义
梦
同天,之
万
。
。下无劳
恶
唯一留存的创作歌曲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 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 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 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 就义,时年36岁。
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 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后,在音乐领域中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就是 出现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数是为了迎接配合当时的工农斗争而编写的,它们对当 时的革命斗争,以及对唤醒广大工农群众曾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革命歌 曲的作者大多数是直接参与工农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 的初期建设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 农革命歌曲
专业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
新型的歌曲创作
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什么是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的工农运动中所涌现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民歌和红 军歌曲。
借鉴外国歌舞创作的革命音乐
以外国革命歌曲填词的改编曲
借鉴外国歌舞创作的革命音乐
以外国革命歌曲填词的改编曲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是这 时期的工农革命歌曲的一个新的特点(特别同前期的学堂乐歌 相比较),说明这时期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已经从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转向广大工农群众以及为工农革命 利益而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
三大纪律如下: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
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 归公。 八项注意如下:
(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 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 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 八)不虐待俘虏。
以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
除了民歌和革命歌曲外,当时还利用民间的戏曲 、歌曲编演过一些简单的歌舞活报剧和歌舞剧,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调取《庆祝工农政府歌 》)、《志愿当红军》等。这些艺术形式也深受 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可惜,由于战争,这些音乐 资料都以散失了。此外,在1925年的“五卅”运 动中,出现了《五色国旗当中飘》、《五卅运动 》等歌曲,在当时上海工人中广泛传唱。据资料 考证,《五色国旗当中飘》是选用“泗州调”填 配的,《五卅运动》是选用“孟姜女调”填配的 。
其他像《红军纪律歌》、《打破旧世界》、《刘志丹》、 《天心顺》等,都有类似的情况。
苏联的革命歌曲和集体舞蹈在根据地内曾广泛流行,并得 到根据地军民的喜爱,有些还被填上了新的歌词内容。运用苏 联等外国革命歌曲填词的歌曲,比过去工农歌咏活动中更为突 出,如《共产儿童团歌》、《少共国际师》、《共产主义进行 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歌》等都是。
因此,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深厚的革命热情。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工农歌咏活动的特征 政治现象 直接参与者——革命知识分子&中国工农劳动者 工农革命歌曲直接配合革命斗争
借鉴学堂乐歌创作的革命歌曲
为了易于为广大群众演唱传诵,绝大部分 的工农革命歌曲都是以现成曲调填写新词 而成的,例如《工农兵联合歌》就是以学 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的。
唯一留存的创作歌曲
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