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文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文学教案

主题: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通过讲解成语故事,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的讲解和解释2. 成语故事的分析和讨论3. 成语的相关活动三、教学重点1. 讲解成语故事,让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成语的具体含义2. 培养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的选材2. 教学课件或图片辅助3. 与成语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准备六、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在幼儿园教室中张贴成语的图片,让幼儿猜测成语的意思,并引导幼儿讨论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成语故事讲解(15分钟)通过精心挑选的成语故事,教师讲解每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每个成语故事。

3. 成语故事分析和讨论(15分钟)让幼儿围绕所学成语故事展开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引导幼儿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 与成语相关的活动(20分钟)进行与成语相关的游戏或手工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印象。

5.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运用成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对成语有一定的了解,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重复和深化成语故事的学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成语的用法,培养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为《成语故事》的幼儿园文学教案,希望可以为幼儿的成语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0分钟)每位幼儿都将获得一份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成语,了解其出处、含义并进行使用或填写对应的作业表格。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成语的记忆和应用,也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

2. 与其他学科的联动(15分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比如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和绘本故事、美术课的相关绘画作业等,加深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

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大班语言理解《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语言理解《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语言理解《成语故事》教案1一、教学目标1. 让大班幼儿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成语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

3.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同时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与成语故事类似的场景,体会成语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成语故事场景,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幼儿进行成语故事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哦!你们想不想听呀?”(语气充满期待)- 幼儿:“想!”- 老师:“那在讲故事之前呢,老师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眼神充满好奇地看着孩子们)- 幼儿们纷纷摇头或者给出一些不太准确的回答。

- 老师:“没关系,等我们听完今天的故事,你们就会明白什么是成语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2. 背景介绍(3 分钟)- 老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叫《《狐假虎威》。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

在这个森林里,有很多动物,有凶猛的老虎,还有狡猾的狐狸。

那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在这个故事里,狐狸和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表情神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3. 作者介绍(2 分钟)- 老师:“这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编出来的,我们不知道具体是谁写的。

但是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因为它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

”4. 课文朗读(5 分钟)- 老师生动地朗读《《狐假虎威》的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及其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教学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 教材《成语故事》- 多媒体设备2. 材料:- 书面材料:成语卡片、练习册等四、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电子板书,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语,在黑板上写下“成语”二字。

2.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或短语,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短语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呈现】1. 教学成语故事:-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成语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观看图片,理解成语的意义。

2.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练习】1. 成语卡片匹配:- 学生分组,教师将成语的卡片投放到桌面上,学生两两合作,将成语与对应的故事卡片进行匹配。

-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增进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填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目的是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 学生逐一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拓展】1. 创作成语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或演讲。

- 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提升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2.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前一组的成语。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戳腮俸禄壁韵唬(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语文教育教案《成语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

《成语故事》作为幼儿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主题:《成语故事》1.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是一门讲述我国传统成语背后故事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向幼儿介绍和解释常见的成语,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运用,并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成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4)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在成语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流程:1. 导入(1)通过展示成语图片或者通过动画形式介绍一个成语,以激发幼儿对成语故事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想象。

2. 教学内容呈现(1)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讲解所选取的成语的含义和来源,引导幼儿理解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2)引导幼儿围绕成语展开讨论,共享相关的故事和经历,鼓励他们的主动参与。

3. 操作活动(1)设计相应的游戏或者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成语的魅力和趣味。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作业(1)布置相关的作业或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或自主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故事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2. 体验教学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成语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盾楚锐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

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

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

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不锐利戳得穿→→矛很锐利
盾很坚固盾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

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

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三、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腮俸禄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

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为什么要充数?
(3)他为什么能充数?
(4)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四、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3)搜集成语包括除了四个字以外的三个字,七个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