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文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文本1、去食存信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贡问孔子有关为政之道。
孔子说:“有足够的食物与军事力量,百姓讲信义就可以。
”子贡问:“迫不得已要去掉其中一项怎么办?”孔子答道:“去兵”,子贡再问还要去掉其中之一怎么办?孔子道:“去食。
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解释】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2、小屈大伸成语故事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
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
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
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解释】屈:委屈。
伸:展开,发挥出来。
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3、哀梨蒸食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
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
”讥笑对方真愚蠢。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
比喻不识货。
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4、冻浦鱼惊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有名的孝子琅邪临沂人王祥特别孝敬父母。
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一直都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父母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后给父母喝。
有一次母亲想吃活鱼,正值冬天,王祥脱衣刨冰,突然河上的冰融化,鲤鱼自己跳上来。
【释义】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
后为孝亲之典。
5、假仁纵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宋襄公十分羡慕霸主齐桓公,自己也想称霸。
于是带兵去攻打郑国。
楚国立即出兵救郑。
宋军面对混乱不堪的楚军,宋襄公没有采纳大臣司马子鱼趁混乱消灭楚军的建议,坚持光明正大地作战,结果被打败,自己客死他乡。
假仁纵敌的意思是:讲不该讲的仁义,做出不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招致祸患。
6、合从连衡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频起,闹得兵荒马乱,人们不能安居乐业。
秦国十分强大,对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虎视耽耽。
为了阻止秦国的吞并,苏秦到六国去游说他们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进攻。
而张仪则游说六国向秦国俯首称臣。
【解释】从:通“纵”;衡:通“横”。
二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及道理

二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及道理1.亡羊补牢故事:小明养了一只羊,不小心没关好羊圈的门,结果羊跑出去了。
第二天,小明找到了羊,但是羊被狼吃了一只腿。
小明感到非常后悔,他找来了兽医给羊治疗并让它养好。
从此以后,小明再也不敢懈怠了,时刻维护好羊圈,确保羊的安全。
道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和补救,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才后悔。
2.守株待兔故事:农夫李四看到田地里有只兔子经常跑过,于是他就守在田地旁边的一株树旁边等兔子撞树自残,直到有一天,愚蠢的李四仍然守在树旁边等兔子,然而兔子并没有撞树,最终李四只得到了一个无所作为的结果。
道理:只靠侥幸心理或者等待他人的失败来取得成功是愚蠢的,应该积极主动出击,努力奋斗。
3.杯弓蛇影故事:小明晚上经常听到屋外的声音,把自己吓得不敢睡觉。
于是,他决定换一间房间住,结果还是听到了一样的声音。
原来,这只是因为屋外的树在风中发出的摩擦声,小明误以为是蛇的声音。
道理:不要过多猜测和想象,以免陷入自己无法解脱的虚幻中。
4.鸡飞蛋打故事:小红去摘采农田里成熟的蔬菜。
摘菜的过程中,她不慎踩断了一颗鸡蛋,这让她心痛不已,因为她知道这颗蛋是一家人晚饭的食材。
从此以后,她学会了更加小心翼翼地处理事物,不让自己的大意影响他人。
道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的环境,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
5.画饼充饥故事:小杰一天没吃东西,肚子非常饿。
他把一张白纸当成饼干,画上了美味的食物,然后把它吃了。
尽管肚子里没有真正填饱,但小杰通过这种方式暂时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慰藉。
道理: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画饼充饥只是一种短暂的安慰,不能维持生活的需要。
6.心有余而力不足故事:小明在网球队参加比赛,左右太长时间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导致他的体力并不足以支撑住整场比赛。
最终,他败下阵来。
小明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决心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技能。
道理:光有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付诸实际行动,并做好充分准备。
二十成语故事

二十成语1.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代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询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井中捞月原文:昔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
俱至大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曰:"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
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
我捉树枝,汝捉我尾。
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
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译:从前有五百只猕猴,在林中游走。
一起到大树下.树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现.这时猕猴的首领见这是月影,对众猴伴说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落在井中,(我们)应当一同捞出它,不要让世间的长夜变得黑暗。
大家一起议论道:说说有什么办法能捞出(它)?这时猕猴首领说:我知道捞出它的法子。
我抓住树枝,你抓住我尾巴。
经过许多手脚相连接,就可以捞出它。
这时众猕猴,就按照首领的话,许多手脚相连接。
树脆弱枝折断,所有的猕猴跌落井水中。
3.卧薪尝胆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了越国,他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躺下时,都要仰起头尝苦胆,吃饭喝水前也要先尝苦胆。
(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舟中敌国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
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
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3、问牛知马成语故事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
家仆十分佩服。
【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醇酒美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
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
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5、米珠薪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
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
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6、好谋善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语故事50个简短

成语故事50个简短(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
成语故事80篇

成语故事80篇第1篇、臧仓小人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第2篇、紫玉成烟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女紫玉因想嫁给韩重不成郁闷而死。
韩重游学归来吊唁,紫玉现形并送他一颗明珠。
夫差得知韩重有颗明珠,认为他是发冢取物要拘捕他。
小玉为洗脱韩重罪名亲自向夫差说明原委。
夫人听说小玉归来,想拥抱她,小玉已化作青烟。
释义:指少女逝世。
第3篇、霜露之疾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第4篇、与羊谋羞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第5篇、淮南鸡犬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十分信奉道教,为了长生不老,他找到八公仙翁,按照八公仙翁的话炼制仙丹。
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下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升天而去。
庭院里的鸡狗抢着吃剩下的丹药也纷纷飞上天成了仙。
【解释】淮南王的鸡和狗。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第6篇、肠肥脑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企图夺取帝位,后主高纬便调兵捉拿,将军替高俨开脱说:“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后主当场释放了高俨,不久就派人暗杀了他。
【释义】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许由,他画了一条蛇,因为觉得画得不够真实,就在蛇身上加了腿,结果画得太真实,蛇被人误认为是真的,最后被踩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2. 杯弓蛇影。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张旭,他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看见桌子上的弓和箭,以为是蛇,吓得大叫起来。
后来他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是多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的恐惧是由于自己的臆想而产生的。
3.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时常担心天会塌下来,结果整天忧心忡忡,无法安心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无稽之谈,人们不要胡思乱想,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4. 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死,结果一直等到树死了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5. 望洋兴叹。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田忌,他在比赛中输给了赵国的人,回到齐国后,看见齐国的马都不如赵国的马,就感叹自己的马太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没有用的,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实力。
6. 水落石出。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水满则溢,溢则水落,落则石出。
”意思是事情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事情的真相终究会大白。
7. 一丘之貉。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人与秦人一丘之貉,而楚人多智。
”意思是楚人和秦人都是同样的狐狸,但楚人更加狡猾。
8.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画龙点睛者,必须慧眼识珠。
”意思是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这个成语比喻在文章或者事物的关键地方下功夫,使之更加完美。
9.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班超传》,“然彼将君子者,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指有把握的事情,心中已经有了周详的计划。
10.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个成语故事大全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
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
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载难逢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也作“揠苗助长”。
15、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
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
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
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
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
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
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
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狐假虎威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
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
”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
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车水马龙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
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22、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27、风吹草动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
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
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
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
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风雨同舟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
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
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