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1、心无旁骛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2、按图索骥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3、南柯一梦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短篇

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短篇

历史成语故事短篇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短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短篇,欢迎阅读!1、太公垂钓商晨长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酷没有仁,人仄易远保存很是艰辛。

年夜臣姜子牙没有能忍受纣王的胡做非为,便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统领范围,姬昌襟怀弘愿,很爱护保重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属意,姜子牙每天坐在河边垂钓。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里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道:“鱼女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盛意地看护他那样钓没有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道:“鱼女本人会上钩的。

”人们取笑他,他也没有理会。

2、仄易远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女子伯禽封于鲁,太公视(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执政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进晨背周公报告请示政务,周合理:“为甚么来得那么早?”伯禽道:“我转变礼雅,艰辛没有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往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便往报告请示政务,周合理:“为甚么来得那么快?”太合理:“我年夜年夜简化了君臣礼节,十足依从通雅浅易。

”太公其后听道了伯禽报告请示政务的环境,长叹道:“鲁国儿女必定会北里臣服于齐国。

政治假定没有扼要仄易,仄易远众便没有甘愿答应接远。

仄易远仄易远,仄易远众才会归附。

”“仄易远仄易远”本指政治上通雅浅易。

到了唐晨,为躲太宗李世仄易远讳(huì),凡是止“仄易远”处皆改成“人”,此语便改成了“仄易远人”。

那样一改,意思也便变了,从指政治酿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气概浅隐易懂。

其后姜子牙接连辅佐文王、武王,倾覆了商晨的统治,创坐中国汗青上年代最暂的周晨。

成果那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以也许是个有才能的奇人,便派士兵往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没有光没有理会,还持续垂钓,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女没有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归往述道。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7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7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招的解释及造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1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

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

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2沆瀣一气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3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4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5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6《安居乐业》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 15篇历史成语故事 1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故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篇1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死亡,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戴罪图功【成语故事】明朝时期,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皇室风雨飘摇。

马芳东征西剿,升到甘肃总兵,他率军镇压了甘肃大规模的回民起义。

督师孙传庭要调动马芳的军队,马芳不予理睬。

孙传庭上奏皇帝弹劾他。

崇祯允许他戴罪图功,以观后效。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木雁之间【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问大思想家庄周:昨日山中的树木因为不能成材才得以终其天年,今日主人家里的大雁也因不成材而死,先生你感觉自己怎么样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没上没下【成语故事】贾琏经贾珍贾蓉父子的撮合,私自在外娶了贾珍的二姨妹尤二姐为二奶,过起了夫妻生活。

有时贾琏不能自己去,就派家人去送东西。

尤二姐向小童兴儿打听贾府宝玉的情况,兴儿说宝玉高兴时就没上没下与下人玩,不高兴时就谁也不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胆如斗大【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军大举进攻蜀国,姜维放弃阴平而退守剑阁,钟会劝姜维投降。

姜维坚决拒绝。

蜀亡后,钟会暗地里谋划背叛魏国。

姜维认为这是复兴汉室的机会,为他出谋划策,事败被魏军所杀,剖开其肚,见其胆大如斗。

出豕败御【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造父因为没给马带辔筴到了河边而翻车。

王子期接受造父的驾车教训,在为赵简子驾车时就取道而行,改走山路。

快到山沟时,突然钻出一头野山猪,马受到惊吓,车子立即翻下山崖。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6持刀执棍【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5篇)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成语故事:⽆所适从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

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郡境内。

当地有⼀个董卓的祠庙,祠堂周围长了⼀⽚柏树。

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

”就命⼈把柏树全部砍伐⼲净,给他母亲做了棺材。

别⼈推⼼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年,秦陇⼀带闹饥荒,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农民起义。

朝廷命令⾏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协⼒共同作战。

起义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批俘虏。

萧宝夤从中挑选了10名美⼥,赏给魏兰根做婢妾。

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很强,皇室的恩威则⽐较薄弱,因此⽼百姓才感到⽆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歧途,卷⼊了叛乱⾏动。

如今朝廷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应该给他们送⾐送粮,关⼼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全部遣返家乡。

2.古代成语故事:图穷⼔见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地图作为礼物去见秦王赢政,秦王赢政接见了他。

荆轲当着他的⾯打开地图,裹在地图中的短剑露出来了。

荆辆⼀⼿抓住秦王的⾐袖,⼀⼿举短剑便刺。

但是他没有刺中,秦王如惊⼸之鸟慌忙拔剑,⼀时⼜拔不出来,吓得他绕着柱⼦逃跑。

荆柯紧追不舍,朝廷上的⼤⾂们慌了⼿脚,他们⼿中都没有兵器,卫兵⼜全在殿下,没有命令不得上来。

这时秦王的侍医夏⽆且,急挥药袋抽打荆轲,这才使秦王政得以惊慌失措地拔出剑来,他刺断荆柯的左腿,荆轲向他抛出短剑,但没有击中,结果被秦始皇擒住并杀死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历史简短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
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于是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
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杜渐防微】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

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

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