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数字技术给当代电影美学带来的影响

作者简介:敬鹏林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讲师数字技术给当代电影美学带来的影响敬鹏林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市530023【摘要】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给当代电影制作和传播带来了便利,还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拓展了电影艺术表现的美学空间。
它不仅能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在银幕上营造一种超越现实的假定的真实,丰富电影表现的可能性,还能让观众沉潜在无与伦比的视听感受中无法自拔,帮助电影艺术放大了其原有的“造梦”功能,完成其娱乐大众的终极使命。
显然,数字技术不仅推动了当代电影制作水平的高速发展,还突破了传统电影美学的边界,带来了电影美学发展上的一次深层变革。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技术美学真实性假定性娱乐性【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751(2018)04-0001-04鉴于数字技术的使用便捷性和易创造性,当代电影制作早已开始大范围运用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来对原始视频、音频等资料进行记录、保存和转制。
在制作方面,电影工作者们除了使用传统的模型和特效化妆之外,也开始大量使用电脑图形技术、数字影像合成与处理技术等多种现代数字技术对声、画进行重新拆分和编码,并以此制作神奇的视听特效。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影成像必须要完全借助摄影机来完成的惯例,使影像全部可以在计算机中设计完成,给电影工作者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从此,电影工作者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根据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原始图像进行修改、合成甚至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计制作出一些原本没有拍摄且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并能让观众信以为真。
这种神奇的数字技术无疑给科幻片、灾难片、魔幻片、恐怖片等拍摄难度较大、想象力较丰富的类型影片添加了腾飞的翅膀。
它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使传统电影突--1破了银幕在前的单一空间感,创造出了置身场景中的逼真幻象,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
一场宏伟的影视奇观开始逐渐占据我们的银屏,成为当下最火的一股电影创作潮流,以至于有人振臂高呼:“数字化浪潮就是电影艺术的第三次技术革命”[1],那么,这次技术革命又给电影美学带来了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传播、放映等流程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创作方式,而且延展了传统的电影美学边界,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丰富了电影的真实性在很长的时间里,真实性一直都是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2024年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范文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就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影的制作、表现手法以及观影体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就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二、科学技术对电影制作技术的影响1. 数字技术与特效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特效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的拍摄、制作不再受制于物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制作出更逼真、更复杂的画面效果。
如数字特效的使用使得电影中的虚拟世界、奇幻场景等得以实现,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
2. 摄影与声音技术摄影技术与声音技术的发展也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分辨率的摄影设备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清晰、细腻;先进的音频技术则让电影的声音更加立体、逼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三、科学技术对电影美学表现的影响1. 叙事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影的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化。
数字技术使得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等复杂的叙事结构得以实现,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影叙事带来了新的视角和体验。
2. 画面美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影的画面美学更加丰富。
高分辨率的摄影设备使得画面更加细腻、逼真;数字特效技术则让电影中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如视觉冲击力强的爆炸场面、逼真的自然环境等。
这些技术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电影画面更具艺术性。
四、科学技术对观影体验的影响1. 观影环境与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影环境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电影院中数字化影院的普及,使得观众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观影体验;而在家庭中,高清电视、投影仪等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家庭观影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观影也成为了新的观影方式。
2. 互动性体验科技的发展也为电影带来了互动性体验。
如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电影情节中;而增强现实(AR)技术则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与虚拟物体进行互动,增强了观影的趣味性。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技术相较于传统电影技术具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和表现力,为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突破。
本文将探讨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
数字技术的应用在电影领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早期的计算机合成来到今天的数字特效,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工艺,也对电影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涵盖了三个方面:视觉效果、声音设计以及电影叙事。
首先,数字技术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传统电影受制于实际拍摄场景和拍摄技术的限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创作者能够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实现各种效果,创造出更加惊人的视觉效果。
例如,虚拟场景的创造和特效的添加使得电影世界的构建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电影中的奇幻、科幻等题材能够更好地展现,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其次,数字技术为电影的声音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声音在电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电影情节和角色的表现力。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制作者在后期制作阶段可以通过声音增强器件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增加或减弱音乐、音效的音量和频率,使得观众更好地体验到电影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最后,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改变也是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电影往往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制作可以更加多样化和非线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影片以及多个故事线交织等手法,电影可以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以非传统的方式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观影体验。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既拓展了电影制作的边界,又提高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声音设计更加丰富以及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化,为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数字技术特效的过度应用也可能导致电影变得过于依赖特技和视觉效果,影响电影的质量和审美品味。
数字技术对当今电影美学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当今电影美学的影响作者:王梓帆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4期摘要:被人们称之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诞生仅仅1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声电影到黑白电影,再到彩色电影的转变。
在这背后,现代科技对电影的制作方式以及表现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电影领域中数字技术的兴起,深刻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方式,但也给电影中想表达的美学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论梳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一、数字技术与电影的革新数字技术的核心其实就是计算机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进入电影制作领域,这就使得用电脑绘画和电脑成像获得的数字影像成为了电影重要的表达手段。
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开始,《魔鬼终结者2:审判日》( 1991年)、《侏罗纪公园》( 1993 年),到《阿甘正传》( 1994年)、《真实的谎言》(1994年)、《泰坦尼克号》(1997年)、《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角斗士》(2000年)、《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2003年),《金刚》(2005年)等,都尝到了数字技术的甜头,今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运用高超的CG技术,讲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凭着对虚拟游戏设计者的深入剖析,历经磨难,克服了在游戏关卡里的种种困难,成功通关游戏的故事。
这部影片将数字电影推向了一个高潮。
而1996年中国电影导演周晓文拍摄的《秦颂》,片中用数字技术表现了古代战争的历史画面,是中国最早使用该技术拍摄的影片。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电影与电视手机等多媒体的结合和渗透,形成了以电脑为核心以及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
而由于媒介的改变,电影的艺术样式和审美文化发生的改变,大众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自然也是今非昔比。
数字技术给电影创作带来的影响其一便是真实性的变异,由于传统电影在拍摄和制作方面的条件有限,所以无论是巴赞的长镜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亦或是克拉考尔的现实复原,都是在现实物体拍摄的基础上去完成的,反映的也都是现实中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题材。
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相关问题探寻

79数字与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相关问题探寻摘 要: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的重要结合,电影发展史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给电影的各个相关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发展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认知电影美学,做好相应的电影艺术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电影的现代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冲击;电影创作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王晶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对电影创作技术、电影语言和相关叙事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下的电影美学,更好地完善数字技术与电影之间的相互融合,做好新时期电影美学的营造和传递。
1.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分析计算机技术是数字技术的核心,而这一核心技术进入到电影制作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主要是电脑成像和电脑绘画得到的数字影响和相应的虚拟空间手段在电影创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影与电视、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促使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新型媒体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电影审美文化、电影艺术表达形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电影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纵观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影真实观的变化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的电影在拍摄手段、制作方法等方面大都是以真实存在的景象作为电影影像的主要来源,观众通过荧幕上影像与真实景象之间的对比来评判电影的真实度,例如传统的巴赞长镜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都是从真实情境出发而形成的电影物体拍摄手法,电影题材的选取也都是从人们现实生活中所提取的。
《2024年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范文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的深远影响愈发明显。
从早期的无声黑白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特效大片,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电影的视觉美学。
本文将详细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具体影响。
二、科技发展对电影制作技术的影响1. 摄影技术: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电影的拍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摄影技术使得电影拍摄更为灵活、高效,也更加节省成本。
与此同时,它也为电影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更细腻的画质以及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
2. 后期制作:CGI(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特效的制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早期的简单特效到现在的逼真特效,科技的发展让电影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震撼。
3. 声音技术:随着音频技术的进步,电影的声音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立体声、环绕声等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电影的震撼力。
三、科技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1. 视觉美学:科技的发展为电影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方式。
例如,数字摄影和CGI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在画面上更加细腻、逼真,同时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这些技术使得电影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时空、人物等元素,为电影美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 叙事美学:科技的发展也影响了电影的叙事方式。
例如,非线性叙事、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新的方式。
这些方式使得电影在叙事上更加灵活、多元,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3. 情感美学:科技的进步也让电影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细腻。
通过声音、画面等元素的精心设计,电影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电影的情感内涵。
四、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制作技术到视觉美学、叙事美学和情感美学等方面,科技的发展都为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如何合理使用科技、如何保持电影的艺术性等问题。
数字技术时代下科学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与理论困境

数字技术时代下科学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与理论困境科学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历程,早在纪录片诞生之前,科学与影像之间便已经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数字技术的出现,让科学纪录片的应用场域不断的扩大。
在数字技术方面,虽然国内学者在对电影技术研究的关注度要大于纪录片层面,但是已经有少量学者开始重视“真实再现”和“虚拟现实”这种技术手段对科学纪录片所带来的影响。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其艺术效果的呈现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
在电影领域中运用的任何数字技术与特效都可以在科学纪录片中使用,但是要与其本身属性与特征相结合,才能让科学纪录片的数字化之路走得更远。
一、科学纪录片呈现的技术美学特征“纪录片除了要向观众传达教育意义还要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意识,要有形式美,并给观众带来审美感染作用,这才是真正好的纪录片所要承担的责任。
”1数字技术美学出现后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了形式美的塑造,它能把抽象的科学纪录片理论,变成可以看到的纪录片影像,用电脑技术把科学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内容变成可见的世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让观众获得观看快感,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技术美学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针对于某些特定领域中的特定事物进行研究,最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事物,这个建造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随着技术美学这一学科被广泛应用,也适用在了影视视觉文化领域中来。
最开始的技术美学探讨的是如何创造出符合多种审美要求的劳动环境,提高生产效率,而应用在影视领域转变成为如何在影视创作中,满足受众所需要的多种审美要求。
根据不同时期技术对于艺术的介入程度,技术美学可以呈现出不同样态。
高鑫教授曾经将技术美学分为自然技术美学、融合技术美学和介入技术美学三种类型。
数字技术在科学纪录片中的应用,体现的是一种介入式的技术美学,数字技术的作用在科学纪录片中凸显出来,颠覆了传统的纪实美学视觉观念。
技术美学的产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兴起的,现在的技术美学已经与受众审美层次,审美品味的提高有关。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影等完全依赖科 技发展 的新 的图像艺术类 型的 出现 ,
技 术手段完全独 立 ,以至于在 电影行业里 ,专 门分 出 论 家 M H ・ ・艾伯 拉 姆 斯 提 出的 艺 术 品 或艺 术 的 四要 了 电影摄影 、非 线编、后期制 作等 内容 。如今 ,数 字 素 原 理 来 展 开 : 即 “作 为 艺 术 产 品 本 身 ” 的 作 品 虚 拟技术 的崛起 和大量介入 给 电影 的创造 、制 作、接 ( o k ; 为 与作 品直接 或 间 接 相关 或 对应 的客 Wr ) 作
艺科 论坛
订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陈旭 光 刘 志 山东艺术学院
1 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性
对二者 的复杂 关系进行简单 的非此即彼 的价值评判 ,
众所周 知 ,电影诞 生 10多年来 ,电影发展历 经 技术对艺术 的影响一直存在而 且越来越无法摆 脱,重 0 默片 、黑 白、有声、彩色 ,到现在的高科技数字 电影, 要的是分析 问题,客观地审视技术 的发展对艺术 带来 每一 次大的变革无不有赖 科技 的推动 。如今数字技术 的那些推动和变化 , 也直面那 种颠覆 性的僭越和挑 战; 的出现 伎 电影影像产 生 了质 的变化 ,为 电影带来 了颠 以及面对这些变 化,传统意义上那些 经典的艺术和 美 覆性 的改变,开启 了 电影艺术与文化 的新纪元 。上世 学理论如何做 出 自己的调整和适应 。如果还是按照 以 纪 7 年 代末 ,美 国好莱 坞科 幻 电影大 师乔 治 ・ 卡 传 统艺术作 品为对 象基础上形成 的理 论来套大量依赖 0 卢
斯 的影 片 《 星球大战 》开启 了电影制作数 字时代 的新 现代科 技 的新 艺术 、新艺术语言和形 态,简单地指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也给美学和艺术理论带来更大的冲击,引发了许 家(Artist); 欣 赏 者 或 读 者 (Reader)。“ 艺 术 多新话题。以至于有理论家宣称我们迎来了一个“后 四要素图式”:[1](P6)
世界
︱
作品
/\
艺术家 欣赏者
把这个四要素原理运用于电影,电影也有“四要素”或四种关系:
世界(现实或真实、客观的或虚拟的影像世界) ↑↓
艺科论坛
Art S&T Forum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陈旭光 刘志 山东艺术学院
1 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性
对二者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价值评判,
众所周知,电影诞生 100 多年来,电影发展历经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无法摆脱,重
但随着摄影机的出现,使电影等可复制性艺术在 创作理念上已经无法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摄影机介 入电影的创作就已经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新的东西, 如巴赞所言:“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 定论自动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 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惟独在摄影中,我 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2](P6) 虽然以现在的电
的问题是,个人价值的降低、风格的消失,艺术性人 无二性质的体味和把握。“韵味”具有一种珍贵、特殊、
文性屈从于技术性、工业性、娱乐性、消费性。这些 超距离和永恒的特质,甚至常常与仪式、崇拜等观念
无疑是传统以小作坊艺术创作为基础的艺术理论所无 联系在一起,是古典美学意义上的范畴。而电影所带
法应对的,同时这也是当代艺术理论为何会向广阔的 来的审美感受特征则是“震惊”,这也是现代主义作
纪 70 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 • 卢卡 传统艺术作品为对象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来套大量依赖
斯的影片《星球大战》开启了电影制作数字时代的新 现代科技的新艺术、新艺术语言和形态,简单地指责
纪元。此后,不论是在制作领域还是在放映阶段抑或 技术对艺术造成的损害,既不利于理性地厘清当代艺
是美学观念上,数字化进程的突飞猛进都为传统的电 术实践中存在的价值和问题,也不利于理论对自身的
2 电影艺术家与其作品的时代性 虽然传统艺术和美学理论也间或有论及接受者或
艺术诞生的时代背景的内容,但它还是以艺术家和艺 术作品为关注重心,所以不妨首先来分析在艺术家和 作品层面。也就是传统艺术理论中艺术创作论和文本
于这类艺术其技术因素并没有从艺术性中凸显出来, 也没有对艺术本身的形式、内容产生支配性影响,所 以并没有为传统艺术理论所重视。
型体现出群体创作的智慧:比如建筑、园林等,但由 作,而是摄影机的作品;摄影机是机器,摄影机是对
34
艺科论坛
Art S&T Forum
人的眼睛和视角的一种模拟甚至代替。这里发生的是 难发现,对于电影而言,媒介、载体的技术决定性的
一个被杰姆逊称为“非人化”的过程,个人天才的作 一面上升了。进一步就电影本身来分析,数字电影与
人员更富于创造力--无论在特技效果还是在后期制 散:尽管对于光晕有不同的阐释,但本雅明的原意是
作方面--并且使电影制片工作来得更轻松。”[3]
指存在于传统的不可复制性艺术上的一种审美感性意
在艺术生产者这一环节,数字技术具有双刃性。 味。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这种意味消散了。在本雅明
其利是制作手段的极大的丰富和快捷化,但随之而来 那儿,“韵味”或“气息”即是对艺术品原作的独一
的观点,有对技术主义的激烈批判和人文主义的坚守 和梵 • 高在画《向日葵》系列时,都对于化学知识在
(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对技术的膜拜,褒扬。 调配色彩上的运用极为重视,更不用说杜尚的《处女
然而,笔者认为面对这种新技术对艺术的挑战,不应 通向新娘之路》对多种创作物质手段的尝试。当然现
33
艺术科技 2011 年第 3 期
易举,以假乱真,完美地实现了从“现实”到“空想” 术和美学理论提供参照。为此首先需要对传统艺术或
这一电影造梦的强大功能。
美学理论所处理的基本问题予以澄清,在这一前提下
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科技这一 再来梳理以电影为代表的高科技艺术的出现对这些基
艺术理论经典命题的再反思。技术,是人类进行物质 本问题的挑战。众所周知,关于艺术的本质历史上最
分析的内容。由于电影的出现对于传统理论的冲击。 传统艺术的创作主体就是艺术家本人,创作中制作或 技术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手工艺术如建筑、雕塑、工艺 美术等中。在这里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性格、趣味等 特征会明显地烙印在作品之中。虽然也有一些艺术类
影分析理论来看这一理解有些绝对,因为摄影机所拍 摄对镜头的选择背后仍然排除人的意识的介入(即使 是纪实性很强的记录片亦是如此),但这种观点在某 种程度上的确揭示了传统艺术创作的主体概念受到的 冲击。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电影不再完全属于人的创
默片、黑白、有声、彩色,到现在的高科技数字电影, 要的是分析问题,客观地审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带来
每一次大的变革无不有赖科技的推动。如今数字技术 的那些推动和变化,也直面那种颠覆性的僭越和挑战;
的出现使电影影像产生了质的变化,为电影带来了颠 以及面对这些变化,传统意义上那些经典的艺术和美
覆性的改变,开启了电影艺术与文化的新纪元。上世 学理论如何做出自己的调整和适应。如果还是按照以
小)。团队协作的特点,技术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基础上的影像的真实感更为强烈,这就是所谓电影比
加剧了人的主体地位的降低。导演、演员、编剧等在 现实还真实的原因。在数字化的时代,采用数字虚拟
其中的创造主体角色被弱化了。同时艺术想象的方式 技术制作的电影会让人觉得比现实还要真实,而用纪
与内涵发生了变化。高科技基础上的想象是技术型的, 实手段拍摄的反而觉得与现实有距离。
影工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在以潜移默化的 批评性反思和摆正对于艺术创作实践的介入姿态。
方式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电影观念。在制作领域,
基于此,借助于对电影这一科技和艺术融合最为
数字高科技以其高度逼真的技术手段以及虚拟现实的 紧密的艺术类型在当前出现的新变化的分析,可以为
表现手法,使得人工置景以及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艺
用相应降低,中心化的创造性主体逐渐失去重要性。 传统胶片生成的影像相比,它对欣赏者感官更具冲击
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影,全方位体现出制 力,对现实的再现性效果和虚拟性都更强、手段也更
作因素的强化,艺术家创作灵感、个性因素被最大限 丰富,后期制作更加方便。数字技术为影像对物质现
度压抑的特点(作者电影在这一点上或许受影响较 实的复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捷和优势,在视听冲击
资料生产所凭借的方法、手段、能力或设备。艺术也 古老的两种观念是模仿说和表现说,但传统上无论是
需要相应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技艺或技能,就传统 侧重模仿性的艺术还是侧重表现性的艺术,它们的一
艺术而言,主要是偏重于手工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对 个共同特征在于,创作这些艺术的手段和创作所体现
艺术的大量介入则是晚近的事,尤其是电影,被称为 出来的形式,也即“技”于“艺”是融为一体的。所
“机器的产物”。数字技术大量介入影视甚至完全取 以传统艺术史的讲述很少涉及的技的层面。以绘画为
代胶片,作为摄影机拍摄对象的现实越来越不存在, 例,美术史的讲述很少涉及绘画的技术手段。这一方
越来越不重要。影像世界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远,甚 面由于这时的艺术其技术的物质要素比较简单,而且
至毫无关系了。对人的审美心理、接受心理发生了重 其手段的变革对于艺术本身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
术理论意义上的形式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数字技术 性艺术的出现是艺术接受研究才广受重视。本雅明更
运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形象、画面、音响等。由此不 是赋予复制性艺术对于大众的影像以颠覆资产阶级统
35
艺术科技 2011 年第 3 期
治的革命性意义。如今来看,这种想法显然过于乐观, 的审美效应不同于传统的经典性艺术的静观、沉思的
艺术家(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电影
↑↓
艺术品(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
接受者(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
以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为纲,以这四个要素为切入 点,思考数字技术大量介入电影艺术对艺术理论、美 学理论带来的新问题,既具有理论上的现实价值,也 不无艺术实践意义的参照价值。
影制作过程,从而使我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我的 其不表现出任何劳动的痕迹不像任何人工的产品,类
想法。我一直致力于改进我在电影制作方面的能力, 像也与现实真实无关。
因为主要的电影制作过程仍然停留在 19 世纪。数字
从本雅明的思想视角来看,这种影像文本较之传
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它可以使电影制作 统艺术文本在审美特性上的最大差别是“光晕”的消
社会文化领域拓展的原因,只有从广阔的社会文化领 品共有的的审美特性。
域才能理解作为集体创作的电影本身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制作投资、产品发行、大众审美接受等。
3 数字技术为影像艺术提供全新审美性
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分析,影像作为艺术作品的
艺术接受层面的问题是传统艺术理论一直比较忽
载体,其制作所依赖的数字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传统艺 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以电影为代表的可复制
偏重于视觉奇观化,架空了人文性内涵和心理情感的
另外,艺术文本存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数
含量。停留在刺激观赏者感官的技术型想象,往往缺 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影,存在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甚
少传统艺术家体验的真实性、深刻性和理想维度。这 至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这个平台,形成一个更为广泛
可以当代大量娱乐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电影作品其艺 的虚拟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艺术的存在拓展的
代主义艺术对于手段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颠覆传 电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