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发展简史及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发展简史及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家具工艺和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起居习惯的变化,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和三国时间“席地跪坐”的矮形家具,演变到隋、唐、五代到北宋而定型“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以后又经过约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到明代达到了其艺术的顶峰。中国家具随人类生活的改变而改变,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

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西半坡遗址发现有高出地面约10厘米左右的土台,据考证是“床”的形状,也许是中国家具的源头。开始时,土台铺设防潮的草或荆条纺织的席,后来发展到在土台上铺设“筵”(竹篾编的席)。当时人们的室内生活不仅坐、卧、睡眠在土台上,连吃饭、待客也在土台上,所以后来人们称待客宴会为“摆筵席”。

我国在陕西临潼发现出土的姜寨遗址也看到了可供一家人休息、寝卧的土床;在斯卡拉的史前石头房子里同样可找到一些用石头、石块或石板铺成的凳子和床;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是用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粘土砖砌成的桌和椅,这些原始的家具由于其宠大而笨重被固定在地面上,才能保存至今。

人类社会在进入文明时期之前,曾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其间,我们的祖先除了制造石斧、石凿和石刀等原始的生产工具用于简单的生产活动以外,还会将自然石块堆积成一定的形状,以适应生活的特殊需要。例如,将石块堆成“兀”形或长方形,可供坐卧起居。这种用天然石块堆成的古人类创造物,就是最原始家具的雏形。

在石器时代原始家具的演变过程中,古人类又相继制作木质和铜质的原始家具。由于木材易于加工,可用天然的藤蔓进行简单的组合,所以当我们的祖先在

掌握冶铜技术之前,木质家具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由于木质家具容易腐烂,在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很难觅其“踪迹”,但我们可以从铜质家具的形状推断木质家具的外形。

商周时代

在我国出土的早期文物中,有商周两代的铜器“俎”和“禁”。“俎”的表面呈长方形,两端有足,犹如倒“凹”形,“禁”的形状则宛如一只长方形的箱子。“俎”和“禁”都是我国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品,“俎”当时是用来承载祭品的,而在不举行祭祀时则作为切肉的砧板,“禁”在祭祀时用以承受祭器,是放酒器用的。“俎”和“禁”是我国奴隶社会最早出现的家具式样,说明当时已经有相当精美的家具出现了,这种家具在我国古代是列为上乘的,因而在许多古籍书中均有记载。《诗·小雅·楚茨》中有“为俎孔硕”之句。《庄子·庚桑楚》有“而窃窃马欲俎立予于贤人之间”的记载。在《礼仪·士冠礼》中则提出了“两天凡有禁”的要求,“俎”和“禁”既然是我国家具最原始的形象,因而也是中国家具的渊源。

在我国商代的家具形式中已有了“几”和“榻”,这在甲骨文中有所记载。“几”是在长方形板下两端带足的家具,“榻”是一种无顶无框的小床,“几”与“俎”酷似,“榻”与“禁”相仿,显然,“几”和“榻”是由“俎”和“禁”演变过来的,且这种演变是那样直接,无需复杂地改造,只要简单地模仿加工即可。在这以后的家具中,“几”、“案”、“桌”等形式均是“俎”的形象演化。

西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22-481年),人们的室内生活仍保持着席地跪坐的习惯。家具的种类除商朝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凭靠的“几”和“屏风”、“衣架”等。在装饰纹样上多为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波纹和涡纹等。

春秋战国时期发现了铁,木工工具由青铜改为铁制,木工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鲁国的公输班(即鲁班)成为了木工的代表人物,他发明了曲尺(鲁班尺)和墨斗,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木工的“祖师”。鲁班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

期土木营造和木构家具的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战国末期,出现了“柜”和“椟”,分别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和《论语·季氏》中。

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珍贵的古代家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年前家具制造的成就。从信阳、长沙战国墓出土的“床”、“几”和“案”等实物,不仅能反映出这一时代的木质家具制造水平,而且可以看到工匠已能比较熟练地在家具表面髹漆和彩绘,有的家具上还出现了精美的浮雕。战国时代的“楚文化”尤为突出,其中以信阳出土的大床周围的搁杆最为特殊,它是现存古代床中最早的实物。

秦汉时代

秦汉时代,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制度的改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说,在奴隶社会,家具还只是为奴隶主阶层服务的话,那么,到了封建社会,不仅是封建阶层需要,广大平民百姓由于有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村落活动,也提出了对家具的迫切需求,因而,可以说自秦汉始,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才真正开篇。

从两汉时代的画像石、墓葬随葬品以及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大略了解当时的家具有床、几、橱和屏风等。汉魏以前,我国居民的起居方式为席地而坐,所以一般的家具体形较矮。又因为战国到两汉期间木漆工艺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使得一些家具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从河南信阳、湖南长沙和广州出土的大量战国漆器家具和辽宁汉墓壁画中,反映出汉代家具在这一时期的各类已经增多。当时为了适应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这类家具做得都比较矮,这时的“几”因功能的需要形状很多,几和案上涂有红漆和黑漆,并绘有花纹,有的直接在木材表面施加浮雕。战国时期的床已破先例,开始在床的四周加上栏杆,这种低矮的围栏床是战国时期家具的特点。

据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河南信阳禁墓出土文物图录》登载,当时还有框和箱。汉代的案已逐步加长加宽,有的还重叠1-2层陈列的器物,这属于陈列案,还有一种叫食案,形状有方有圆。床的用途扩大到日常起居和接待宾客,不过这种床

较小,又称榻。到东汉末年,可折叠的胡床传入中国,见《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流行于宫廷和贵族们用于战争和行猎。

战国到汉代的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可称作过渡阶段,这时期的家具造型粗犷、敦厚,突出实用性能,结构简单明确,质朴且庄重。家具装饰以漆为主,颜色一般多采用黑褐色作底色,以深红色作衬色,朱色与黄色作画,也偶见用赭黑色作底色或黑色作画的,色彩搭配非常鲜明调和,颇具富丽堂皇之感。

随着封建制度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汉代漆工艺作为当时手工业的一个部门进入了繁荣的阶段,家具的装饰技法在彩绘为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金银扣、镶嵌和金箔贴花等技法。当时漆家具的生产是相当费工时的,漆家具的生产程序是相当复杂的。

东汉出现了“榻”,见《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惟徐稚来特设一榻”。当时的“床”两侧和后部有屏障(床惟),床上挂帐,“几”和“案”在放在床上,双人使用和整布室内,“榻”是狭长平面的短足单人床。

汉代没有椅子和凳子,供坐的有席和床。最普通的坐具是席,为长方形,长短不一。床有两种,一种供坐,另一种供卧。一般的床,如山东安丘汉代石刻画像上所示,在沿边装有屏风。

汉代的几,专供坐时凭伏,不能放置器物。它是与床连用的,坐床时往往凭几。案与几不同,案面较宽,略如现在的桌子,可以放置器物,但甚低矮,体形也小。读书写字用的桌子,称为书案,为长方形。饮食用的桌子,称为食案,有长方形和圆形,前者四足,后者为三足。

魏晋时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由于多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使得家具文化与样式相互影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转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