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 新人教版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军压境 计议行刺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荆 发展(3~9):行刺准备 配备助手

怒叱太子

易水送别
秦 王
厚遗蒙嘉 高潮(10~17):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结局(18):荆轲被斩
倚柱笑骂 遇难身亡
3、结构分析(二)
一、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 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二、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
好好
抓住

而燕国见陵之 耻 除 矣。将军岂 有意 乎?”樊於期偏袒 扼腕
被欺凌 耻辱
是否 想法 偏袒:脱下一支衣袖
偏袒:古今异义
而进 曰:“此臣日夜切齿 拊心 也,今 乃得闻教!”遂自刎。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文思开阔,语言风格绚丽恣肆,铺张 扬厉。主要艺术特色是: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 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文笔多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有鲜明的个性;说理论辩,言辞犀利、精辟;善用比 喻、夸张、寓言,以增强表达效果。
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三、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 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四、高潮(既至秦——被八创):
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五、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六、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作 品 介 绍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 《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 定为三十三篇。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 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 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 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著作之一。
凭信之物 接近
应作:千斤金
亲:形作动, 亲近,接近。
定语后置
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秦王

即万家邑 果真

一定
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接见 Leabharlann Baidu能够有办法来报答
因为 归附
说同悦 有以: 有所以,有用来……的。 穷困:走投无路,古今异义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
史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
象,理清叙事脉络,疏通课文内容;质疑、探疑,合作 探究,把握人物形象与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 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感受文学作品 中崇高的悲剧美。
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 每当想到这些 到 不过想不到
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之)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一种办法 用(它)解除 忧患 并
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怎么样
上前 对它怎么办呢
秦王
前:名作动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重点与难点: 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叙事脉络,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 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 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 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 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 倾听历史的回音。
秦王被荆轲震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 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 界。
占领
掠夺
南部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早晚
经常侍奉
卿: 对人的尊称。 旦暮: 形容时间短。
岂 可得哉? ”荆卿曰: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 而

又怎么 能
假如没有
请求
信, 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 樊将军,秦王购 之 (以)金千斤,
战国形势
◎公元前344年魏
惠王称王,是七雄
中第一个称王的。
◎公元前230年秦
灭韩
◎公元前225年秦
灭魏
◎公元前222年楚
◎公元前458年韩、赵、魏三家 赵燕灭亡
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灭齐统一天下
整体把握
1、课文插图
樊 於 期 自 刎
廷 刺 秦 王
丹不忍以 已 之私, 而伤 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 虑 之! ”
为了自己的私事 辜负了
心意
另外 对策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刻毒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同族的人 被杀戮和没收
定语后置
将奈何:(你)打算怎么办
樊将军仰 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 念,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当时,秦于公元 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 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 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 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 逃回燕国。想派刺客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 “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 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 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荆轲剌秦王(汉代画像石)
正音 虏赵王(lǔ) 樊於期(wū)拊心(fǔ) 戮没(lù mò) 骨髓(suǐ) 刎(wěn) 揕其胸(zhèn)变徵(zhǐ) 濡缕(rú) 偏袒扼腕(tǎn è wàn) 惶急(huáng) 被八创(bèi chuāng) 箕踞(jī)
2、结构分析(一)
开端(1、2):行刺缘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