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常见缺陷

铝合金常见缺陷
铝合金常见缺陷

6063铝合金常见缺陷

6063铝合金>铝合金型材以其良好的塑性、适中的热处理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阳

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华丽的色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缺

陷而致使产品质量低下,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最终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

能力下降。因此,从根源上着手解决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缺陷问题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

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铝型材生产实践,在此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常见缺

陷及其解决办法作一总结,和众多同行交流,以期相互促进。

1. 碰伤划伤、擦伤、碰伤是当型材从模孔流出以及在随后工序中与工具、设备等

相接触时导致的表面损伤。

1.1主要原因:

1.1.1 铸锭表面附着有杂物或铸锭成分偏析。铸锭表面存在大量偏析浮出物而铸锭又未进

行均匀化处理或均匀化处理效果不好时,铸锭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坚硬的金属颗粒,在挤压

过程中金属流经工作带时,这些偏析浮出物或坚硬的金属颗粒附着在工作带表面或对工作

带造成损伤,最终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

1.1.2 模具型腔或工作带上有杂物,模具工作带硬度较低,使工作带表面在挤压时受伤而

划伤型材;

1.1.3 出料轨道或摆床上有裸露的金属或石墨条内有较硬的夹杂物,当其与型材接触时对

型材表面造成划伤;

1.1.4 在叉料杆将型材从出料轨道上送到摆床上时,由于速度过快造成型材碰伤;

1.1.5 在摆床上人为拖动型材造成擦伤;

1.1.6 在运输过程中型材之间相互摩擦或挤压造成损伤。

1.2解决办法

1.2.1 加强对铸锭质量的控制;

1.2.2 提高修模质量,模具定期氮化并严格执行氮化工艺;

1.2.3 用软质毛毡将型材与辅具隔离,尽量减少型材与辅具的接触损伤;

1.2.4 生产中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随意拖动或翻动型材;

1.2.5 在料框中合理摆放型材,尽量避免相互摩擦。

2. 机械性能不合格

2.1主要原因

2.1.1 挤压时温度过低,挤压速度太慢,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达不到固溶温度,起不

到固溶强化作用;

2.1.2 型材出口处风机少,风量不够,导致冷却速度慢,不能使型材在最短的时间内降到200 C

以下,使粗大的Mg2Si过早析出,从而使固溶相减少,影响了型材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

2.1.3 铸锭成分不合格,铸锭中的Mg、Si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2.1.4 铸锭未均匀化处理,使铸锭组织中析出的Mg2Si相无法在挤压的较短时间内重新

固溶,造成固溶不充分而影响了产品性能;

2.1.5 时效工艺不当、热风循环不畅或热电偶安装位置不正确,导致时效不充分或过时效。2.1.6 挤压系数过低。

2.2解决办法

2.2.1 合理控制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使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保持在最低固溶温度以

上;

2.2.2 强化风冷条件,有条件的工厂可安装雾化冷却装置,以期达到6063合金冷却梯度

的最低要求;

2.2.3 加强铸锭的质量管理;

2.2.4 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

2.2.5 合理确定时效工艺,正确安装热电偶,正确摆放型材以保证热风循环通畅。

2.2.6 选择合理的挤压系数,棒材的挤压系数控制在(25)以上。

3. 几何尺寸超差

3.1主要原因

3.1.1 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制造有误、挤压工艺不当、模具与挤压筒不对中、不合理润

滑等,导致金属流动中各点流速相差过大,从而产生内应力致使型材变形;

3.1.2 由于牵引力过大或拉伸矫直量过大导致型材尺寸超差。

3.2解决办法

3.2.1 合理设计模具,保证模具精度;

3.2.2 正确执行挤压工艺,合理设定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

3.2.3 保证设备的对中性;

3.2.4 采用适中的牵引力,严格控制型材的拉伸矫直量。

4. 挤压波纹:挤压波纹是指在挤压型材表面出现的类似于水波纹的情况,一般无

手感,在光的作用下表现明显。

4.1主要原因

4.1.1 牵引机发生周期性上下跳动使型材表面发生局部弯折;

4.1.2 模具设计不合理,工作带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颤动导致型材出现波纹。

4.2解决办法

4.2.1 保证牵引机运行平稳;

4.2.2 合理设计模具结构。

5. 麻面:麻面是指在型材表面出现的密度不等、带有拖尾、非常细小的瘤状物,

手感明显,有尖刺的感觉。

5.1主要原因:由于铸锭中的夹杂物或模具工作带上粘有金属或杂物,在挤压时被高温高压的铝夹

带着脱落,在型材表面形成麻面。

5.2解决办法

5.2.1 适当降低挤压速度,采用合理的挤压温度和模具温度;

5.2.2 严格控制铸锭质量,降低铸锭中的夹杂物含量,将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

5.2.3 加强修模质量管理。

6. 黑斑:型材阳极氧化后局部出现近似圆形的黑灰色斑点,在型材纵向贴摆床的

面上等距离分布,大小不一。

6.1主要原因:由于挤压机出口处风冷量不够,导致铝材在较高温度下接触摆床,接触部

位的冷却速度于其它位置不同,有粗大的Mg2Si相析出,在阳极氧化处理后该部位变为黑灰色。

6.2解决办法

6.2.1 加强风冷强度,避免摆床上型材的间隔过小,保证风冷的温度梯度;

6.2.2 有条件的工厂应采用雾化水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法,可完全消除黑斑。

7. 条纹:挤压型材的条纹缺陷种类比较多,形成因素也较复杂,这里仅就一些常

见条纹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加以论述。

7.1摩擦纹:模具每次光模上机挤压后,纹路都不能对应,有轻有重。

7.1.1 主要原因:在挤压过程中,型材流出模孔的瞬间与工作带紧紧地靠在一起,构成一

对热状态下的干摩擦副,且将工作带分成两个区一一粘着区和滑动区。在粘着区内,金属

质点受到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的力的作用:摩擦力和剪切力。当粘着区内金属质

点所受摩擦力大于剪切力时,金属质点就会粘附在粘着区工作带表面上,并将型材

表面擦伤而形成摩擦纹。

7.1.2 解决办法

7.1.2.1调整模具工作带出口角a,使其在-1 °?-3范围内,这样可降低工作带粘着区高度,

减小该区的摩擦力,增大滑动区;

7.1.2.2进行高效的模具氮化处理,使模具表面硬度保持在HV900以上;工作带表面渗

硫可降低粘着区摩擦力,减少摩擦纹。

7.2组织条纹

7.2.1 主要原因:铸锭铸造组织不均匀,成分偏析,铸锭表皮下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铸锭

的均匀比处理不充分等,在随后的挤压过程中导致型材表面成分不均匀,从而使型

材氧化后的着色能力不相同,形成组织条纹。

7.2.2 解决办法:

7.2.2.1合理执行铸造工艺,消除或减轻组织偏析;

7.2.2.2铸锭表面车皮;

7.2.2.3认真进行铸锭均匀化处理。

7.3金属亮纹:在氧化白料中表现发亮,大多数情况下为笔直条状且宽度不定,在氧化着色料中该

条纹呈浅色条状。

7.3.1 主要原因由于金属流动出现摩擦或变形极其剧烈时,金属局部温度会上升很

高,另外金属流动不均匀也会导致晶粒发生剧烈破碎,然后发生再结晶,致使该处

组织发生变化,在随后的氧化处理中导致型材表面出现纵向的亮条纹,着色处理中

致使型材着不上色或呈现浅色条纹。

7.3.2 解决办法:

7.3.2.1合理设计模具结构;

7.3.2.2模具加工要注意工作带的过渡,防止出现工作带落差;

7.3.2.3保证模桥呈水滴形,消除棱角。

7.4焊合条纹:焊合条纹又称焊缝,笔直通长,在氧化白料中多呈现浅灰色,着色料中多显浅色。

7.4.1 主要原因

7.4.1.1模具分流孔设计过小;

7.4.1.2焊合室深度不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压力;

7.4.1.3挤压时模具焊合室内铝料供应不足;

7.4.1.4挤压工艺不合理,润滑不当。

7.4.2 解决办法

7.4.2.1合理设计模具结构;

7.4.2.2注意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的协调;

7.4.2.3尽量减少润滑或不润滑。

8. 裂纹:挤压时型材受到拉应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金届横向撕裂现象。

8.1主要原因

8.1.1 由于摩擦力的原因使金属表层受到附加拉应力的作用,当附加拉应力大于表层金属

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

8.1.2 挤压温度过高,金属表层抗拉强度下降,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裂纹;

8.1.3 挤压速度过快时,金属表层所受的附加拉应力增加使型材产生裂纹。

8.2解决办法:严格控制挤压工艺参数以保证合理的出口速度和出口温度。

9. 波浪、扭拧、弯曲波浪、扭拧、弯曲是由丁金届流动不均匀造成的型材外形缺

陷。

9.1主要原因

9.1.1 模具工作带设计不合理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

9.1.2 挤压速度过快或挤压温度过高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

9.1.3 模具型孔布局不合理造成金属流动不均匀;

9.1.4 导路不合适或未安装导路;

9.1.5 润滑不合适。

9.2解决办法

9.2.1 修整模具工作带使金属流动均匀;

9.2.2 采用合理的挤压工艺,在保证出口温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挤压;

9.2.3 合理设计模具结构;

9.2.4 配置合适的导路;

9.2.5 合理润滑;

9.2.6 采用牵引机牵引挤压。

10. 气泡:型材表层金届与基体金届出现局部连续或断续的分离,表现为圆形或

局部连续凸起。

10.1 主要原因

10.1.1由于挤压筒经长期使用后尺寸超差,挤压时筒内气体未排除,变形金属表层沿前端

弹性区流出而造成气泡;

10.1.2铸锭表面有沟槽或铸锭组织中有气孔,铸锭在墩粗时包进了气体,挤压时气体进入

金属表层;

10.1.3挤压时,铸锭或模具中带有水分和油污,由于水和油污受热挥发成气体,在高温高

压的金属流动中被卷入型材表面形成气体;

10.1.4设备排气装置工作不正常;

10.1.5金属填充过快,造成挤压排气不好。

10.2 解决办法

10.2.1合理选择和配备挤压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

10.2.2加强铸锭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铸锭的表面质量和含气量;

10.2.3保证设备的排气系统正常工作;

10.2.4剪刀、挤压筒和模具应尽量少涂油或不涂油;

10.2.5合理控制挤压速度,按要求进行排气。

11. 石墨压入沿型材纵向浅表层呈条状半露的孔隙,短的几毫米,长则几厘米

或更长。孔隙中主要成分为石墨。

11.1 主要原因:

11.1.1由于石墨润滑剂中石墨比例过局或石墨没有完全搅拌均匀,有颗粒或块状石墨存

在;

11.1.2石墨润滑剂的涂抹过于接近分流或型孔,挤压时这些石墨没有进入压余,而是被高

温高压的金属流卷入制品的浅表层形成石墨压入。

11.2 解决办法:

11.2.1使用优质的润滑剂;

11.2.2 润滑剂涂抹时要离分流孔或型孔远一些,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润滑剂。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和改善方法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1).冷紋: 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制造) ,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2.检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閉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 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4.改变充填模式. 5.提高模温的方法:… 6.提高熔汤温度. 7.检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1.收缩应力. 2.頂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 改善方式: 1.加大圆角. 2.检查是否有热点. 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 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頂出銷. 7.检查模具是否有錯位、变形. 8.检查合金成分. 3).气孔: 原因: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 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 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 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 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

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蚀: 原因:因压力突然減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損伤.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 5).缩孔: 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 改善方法: 1.增加压力. 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噴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 6).脫皮: 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 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 3.夾杂氧化层.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換为高速. 2.缩短充填时间. 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 4.检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 5.检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 6.检查是否夾杂氧化层. 7).波紋: 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過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织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缩短充填时间.

铝合金重力铸造常见的缺陷和防止办法

铝合金重力铸造常见的缺陷和防止办法 一、缩孔:这种缺陷常发生在铸件的肥厚部分,或者厚薄交接处。有时铸件表面发白,实际上就是缩松。 产生的原因:1、结晶过程中铸件补缩不够;2、引入合金液的位置不对;3、金属型各部位的温度不恰当,不符合顺序凝固的原则;4、涂料不当或涂料脱落;5、浇注温度过高;6、浇注速度太快;7、铸件冷却太慢;8、铸件毛边太大。 防止办法:1、在铸件厚大部位设置冒口,冒口的大小、高度要适宜,达到最后凝固,提高冒口的补缩作用;2、沿铸件四周均匀分布内浇道,或从冒口根部开设补充浇道进行补充浇注;3、调整金属型各部分的温度规范,便于铸件顺序凝固;4、按铸件工作部分和浇冒口部位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涂料成分及涂料厚度,脱料要均匀补上;5、适当降低浇注温度;6、减慢浇注速度;7、在容易产生缩松的部位,嵌上铜冷铁或通气塞,以加速冷却。 二、冷隔:这种缺陷一般产生在较大的水平表面的薄壁铸件上,以及合金最后汇流处。铸件出型后经过震砂,进行外观检查即可发现。 产生的原因:1、模具温度过低;2、铝液温度过低;3、模具排气不良; 4、浇注系统设计不良,内浇口数量少、截面过小; 5、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断; 6、铸件设计壁厚太薄或缺少适当的圆角。 防止办法:1、适当提高模具温度;2、适当提高铝液浇注温度; 3、气体不易排出的部位上设置通气槽或排气塞,保持排气良好; 4、适当增加内浇口数量和内浇口的截面; 5、适当提高浇注速度,避免铝液浇注中断; 6、按铸件设计工艺性要求设计合理的最小壁厚和铸造圆角。 三、气孔:气孔往往产生在铸件的上部且经常发生在铸件凸出部分的表面。铸件内部隐蔽的气孔,必须通过X光透视,以及在铸件进行加工时发现。 产生的原因:1、浇注速度太快,卷入空气;2、模具排气气不良;3、铝液流动过快;4、熔化温度过高;5、合金除气不良;6、浇注温度过高;7、砂芯不干、排气不良或发气量太大。 防止办法:1、平稳地浇注金属液;2、于金属型气体不易排除的部位增设排气槽或排气塞,并经常清理;3、浇注时浇包尽量靠近浇口杯;4、严格控制铝液温度防止超温; 5、铝液正确地进行除气; 6、泥芯应烘干,排气孔应畅通,泥芯返潮后应补烘,特大的泥芯中间应挖空; 7、金属型涂料后应等涂料干燥后才能浇注。 裂纹:裂纹多数出现在铸件的内夹角处,厚薄断面过渡的部位;合金液引入铸件的部位和发生铸造应力最大的部位可用着色检查、气密性试验、、X光检查发现。铝铸件上冷裂纹,在清理砂芯后进行外观检查便可发现 产生的原因:1、铸件上有尖角,厚薄相差悬殊;2、模具局部过热或浇注温度过高;3、冷铁安放不正确;4、铸件补缩不良; 防止办法:1、改进设计,清除铸件尖角,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过渡并倒圆角;2、正确地选择浇口,浇道的位置,控制浇注温度、涂料厚度,正确放置冷铁,增大冒口补缩能力; 3、在模具冒口部位上涂石棉保温涂料。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分析

.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分析 -------------------------------------------------------------------------------- 氧化夹渣一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 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或黄色,经x 产生原因:.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1 浇注系统设计不良2.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防止方法: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5 气泡二气孔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具有光滑的表面,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光透视或机械加X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气泡可通过光底片上呈黑色气泡在X工发现气孔产生原因:.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1) 马粪等如煤屑、草根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型2(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4.冷铁表面有缩孔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防止方法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芯)2.型砂的排气能力芯)3.改善(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缩松三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 光底x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有大平面的薄壁处。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产生原因:1.冒口补缩作用差2.炉料含气量太多. . .内浇道附近过热3 .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4 5.合金晶粒粗大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四裂纹 缺陷特征: 1.铸造裂纹。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产生原因: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 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欧阳学文 一氧化夹渣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气孔气泡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缩松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 铸造铝合金的优缺点

一般多于相应的变形铝合金的含量。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铸造铝合金的优缺点 一、铸造铝合金的分类 据主要合金元素差异有四类铸造铝合金。 (1)铝硅系合金,也叫“硅铝明”或“矽铝明”。有良好铸造性能和耐磨性能,热胀系数小,在铸造铝合金中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合金,含硅量在4%~13%。有时添加0.2%~0.6%镁的硅铝合金,广泛用于结构件,如壳体、缸体、箱体和框架等。有时添加适量的铜和镁,能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类合金广泛用于制造活塞等部件。 (2)铝铜合金,含铜4.5%~5.3%合金强化效果最佳,适当加入锰和钛能显著提高室温、高温强度和铸造性能。主要用于制作承受大的动、静载荷和形状不复杂的砂型铸件。 (3)铝镁合金,密度最小(2.55g/cm3),强度最高(355MPa左右)的铸造铝合金,含镁12%,强化效果最佳。合金在大气和海水中的抗腐蚀性能好,室温下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可切削性,可用于作雷达底座、飞机的发动机机匣、螺旋桨、起落架等零件,也可作装饰材料。 (4)铝锌系合金,为改善性能常加入硅、镁元素,常称为“锌硅铝明”。在铸造条件下,该合金有淬火作用,即“自行淬火”。不经热处理就可使用,以变质热处理后,铸件有较高的强度。经稳定化处理后,尺寸稳定,常用于制作模型、型板及设备支架等。 铸造铝合金具有与变形铝合金相同的合金体系,具有与变形铝合金相同的强化机理﹙除应变强化外﹚,他们主要的差别在于:铸造铝合金中合金化元素硅的最大含量超过多数变形铝合金中的硅含量。铸造铝合金除含有强化元素之外,还必须含有足够量的共晶型元素﹙通常是硅﹚,以使合金有相当的流动性,易与填充铸造时铸件的收缩缝。目前基本的合金只有以下6类; ①AI-Cu合金,②AI-Cu-Si合金③AI-Si合金,④AI-Mg合金,⑤AI-Zn-Mg合金,⑥AI-Sn合金。 二、铸造铝合金的优缺点 铸造铝合金优点: 1、产品质量好:铸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当于6~7级,甚至可达4级;表面光洁度好,一般相当于5~8级;强度和硬度较高,强度一般比砂型铸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约70%;尺寸稳定,互换性好;可压铸铝薄壁复杂的铸件。例如,当前锌合金压铸铝件最小壁厚可达0.3mm;铝合金铸件可达0.5mm;最小铸出孔径为0.7mm;最小螺距为0.75mm。

2019各种铸造铝合金牌号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各种铸造铝合金牌号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ZL101的特点是成分简单,容易熔炼和铸造,铸造性能好,气密性好、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但力学性能不高。适合铸造薄壁、大面积和形状复杂的、强度要求不高的各种零件,如泵的壳体、齿轮箱、仪表壳(框架)及家电产品上的零件等。主要采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Zl101A 由于是在ZL101的基础上加了微量Ti ,细化了晶粒,强化了合金的组织,其综合性能高于Zl101、ZL102,并有较好的抗蚀性能,可用作一般载荷的工程结构件和摩托车、汽车及家电、仪表产品上合金是以 Zl102 不Zl104 Zl105、Fe ZL106 气密性、主要ZL107 ZL107ZL108 ZL108由于含Si 量较高,又加入了Mg 、Cu 、Mn ,使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并且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强度高,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但抗蚀性稍低。适合制作内燃发动机的活塞及其它要求耐磨的零件以及要求尺寸、体积稳定的零件。主要采用压铸和金属型铸造,也可采用砂型铸造。 ZL109 这是复杂合金化的Al-Si-Cu-Mg-Ni 合金,由于含Si 量提高,并加入了Ni ,使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气密性能以及较高的高温强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也得到提高,线膨胀系数和密度也有较大的降低,适合制作内燃发动机活塞及要求耐磨且尺寸、体积稳定的零件。主要用金属型铸造和砂型铸造。 ZL111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ZL111是复杂合金化的合金能,由于还加入了Mn 、Ti ,使该合金有优良的铸造性能,较好的耐蚀性、气密性,高的强度。其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一般。适合铸制形状复杂、承受重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飞机发动机的结构件、水泵、油泵、叶轮等),要求气密性较好和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主要采用金属型和砂型铸造,也可采用压铸。 ZL114A ZL112是复杂合金化的合金能,由于还加入了Mn 、Ti ,使该合金有优良的铸造性能,较好的耐蚀性、气密性,高的强度。其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一般。适合铸制形状复杂、承受重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飞机发动机的结构件、水泵、油泵、叶轮等),要求气密性较好和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主要采用金属型和砂型铸造,也可采用压铸。 ZL115 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较高的力学性能,主要用作大负荷的工程结构件及其它零件,如阀门壳体、叶ZL116 Fe ZL117量元算料,铸造。 都是 ZL201ZL201A 多用砂型铸造。 ZL202 ZL202有比较好的铸造性能和较高的高温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能,但抗蚀性较差。适合铸制工作温度在250℃载荷不大的零件,如气缸头等。主要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ZL203 由于ZL203降低了Si 的含量,流动性稍差,热裂倾向较大,抗蚀性也比较差,但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焊接及切削加工性能。适合铸制工作温度在250℃以下承受载荷不大的零件以及常温下有较大载荷的零件,如仪表零件,曲轴箱体等。多用砂型铸造和低压铸造。 ZL204A 这是高纯度、高强度铸造Al-Cu 合金,也有较好的塑性和较好的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但铸造性能较差。适合铸制有较大载荷的结构件,如支承座、支臂等零件。多采用砂型铸造和低压铸造。

铸造铝合金会产生哪些缺陷或质量问题

---- 铸造铝合金会产生哪些缺陷或质量问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525946.html,/bbs/dispbbs.asp?boardid= 2&id=634) -- 作者:心随风去 -- 发布时间:2009-3-20 8:17:52 -- 铸造铝合金会产生哪些缺陷或质量问题?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size=3]一氧化夹渣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 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气孔气泡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缩松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压铸件的缺陷特征,产生原因,防止方法 名称流痕及花纹网状毛翅脆性裂纹缩孔缩松 特征及检查方法外观检查: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无方向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外观检查:压铸件表面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随压铸次数增加而不断扩大和延伸外观检查或金相检查:合金晶粒粗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碰碎外观检查:将铸件放在碱性溶液中,裂纹处呈暗灰色金属基体的破坏与裂开呈直线或波浪形,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裂纹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解剖外观检查或探伤检查;缩孔表面呈暗色并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大而集中的为缩孔,小而分散的为缩松 产生原因 1,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极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的金属液所弥补而留下的痕迹。2,模温过低3,内浇道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生喷溅。4,作用于金属液上的压力不足花纹:涂料用量过多。 1,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2,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确3,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太大4,浇注温度过高5,压铸模预热不足6,型腔表面粗糙7,压铸模壁薄或有尖角 1,合金过热太大或保温时间过长2,激烈过冷,结晶过细3,铝合金含有锌铁等杂质太多4,铝合金中含铜超出规定范围在铸件上由于应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裂纹1,锌合金铸件的裂纹(1)锌合金中有害杂质铅,锡,铁和镉的含量超过了规定范围(2)铸件从压铸模中取出过迟(3)型芯的抽出或推出受力不均(4)铸件的厚薄相接处转变剧烈(5)熔炼温度过高 2,铝合金铸件的裂纹(1)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低(2)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的可塑性(3)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含锌或含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4)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5)铸件壁厚有剧烈变化之处(6)留模时间过长(7)顶出时受力不均 3,镁合金铸件的裂纹(1)合金中铝硅含量高(2)模具温度低(3)铸件壁厚薄变化剧裂(4)顶出和抽芯受力不均匀 4,铜合金铸件的裂纹(1)黄铜中锌的含量过高(冷裂)或过低(热裂)(2)硅黄铜中硅的含量高(3)开模时间晚,特别是型芯多的铸件缩孔是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内部补偿不足而造成的孔穴1,浇注温度过高2,压射比压低

铝合金金属型铸造气孔如何解决

铝合金金属型铸造气孔如何解决 铝液除气尽量降低铝液浇注温度保持砂芯尽量少的树脂含量以及含水量,保持磨具排气通畅,由于铝比大多数的的金属密度低,组织松软。显得轻。 假如浇注的时候有空气,就会相对与其他金属浇注更容易混入液态铝中,浇注形成气孔缺陷。影响其使用,使铸件报废。 首先是预防,要保持炉料和坩埚已经各种熔炼工具的清洁,熔炼前需要预热。其次是排除气体,待温度提高至730℃左右时,用钟罩加入精练剂(常用的是C2C1),精练剂(C2C1)应分多次加入,防止铝液剧烈翻腾,精练完毕后铝液静置3~8 min,让铝液中的气体、熔渣和夹渣物充分浮出液面。然后扒去铝液表面的渣子,铝液检验合格后浇注铸件。精练剂是去除铝合金铸造气孔的最佳选择了。 预防气孔产生的措施: 一是修改不合理的浇冒口系统,使液流平稳,避免气体卷入。 二是模具与型芯应预先预热,后上涂料,结束后必须要烘透方可使用。 三是设计模具与型芯应考虑足够的排气措施。摘要:越过分析砂型冶炼铝合金铸件桥孔缺陷发生的机理,提出从克制原人才的水分、克制型砂及砂芯的漏气性、精心冶炼等几个范围来消灭该缺陷。 实际生产中,铝合金铸件会出现多种缺陷,桥孔缺陷是砂型冶炼中经常发生的缺陷,是反应铝铸件质量的重要题材。桥孔缺陷常出现在大型铝铸件的厚大地位,以及大小型铝铸件的冒口结合部和加工端面。桥孔的发生除与型砂的水分、漏气性关于外,铸造材料还与合金的冶炼质量及合金的原人才关于,如何消灭该缺陷值得冶炼工作力重视。本文拟探究砂型冶炼中铝合金铸件桥孔发生的原因,提出消灭的措施。 1. 铝合金铸件中发生桥孔的机理 铝合金铸件形成桥孔的主要原因是合金中含有过量的H2,氢含量占所含气体总含量的80%~90% ,其他是N2 、O2 CO等,而H2则根源于气氛及各种五金原人才、熔剂和涂料中的水分受暑解释,在高温环境下出现H2O= 2H + + O2 - 效用,这是一度可逆效用。铸造材料解释出来的氧又困难与五金液生成熔点较高的Al2O3 ,效用方程式为:2Al3 + + 3O2 - = Al2O3 ,这样就促进了水水蒸气的高温解释,氢离子便不断向合金液中扩散。 氢以两种方式存取决铝液中:第一种是解释为原子形状溶解在铝液中,称为溶解型,约占90%;第二种氢则以成员形状卵泡形式吸附于夹杂物的表盘或缝隙中,称为吸附型。由于氢在铝合金液中的溶解度是随量度上升而增大的( 如下图所示) ,铸造材料因为在冶炼过程中合金液将吸入大量的H2 。而在结晶凝固的过程中,由于量度降低,合金液表层首先凝固且合金的粘度增大,虽然氢的溶解度降低需从五金液中析出,但是已经很困难了,这样滞留在合金液中便形成了桥孔缺陷。熔化、保温时期越长,氢含量越高。

铝合金铸造工艺

铝合金铸造工艺 一、铸造概论 铝合金铸造的种类如下: 由于铝合金各组元不同,从而表现出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均有所不同,结晶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必须针对铝合金特性,合理选择铸造方法,才能防止或在许可范围内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从而优化铸件。 1、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 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通常理解为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能的综合。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吸气性。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造因素、合金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浇口形状等有关。 (1)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在铝合金中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俗称浇注压头)的高低。 (2)收缩性 收缩性是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讲,合金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到室温,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通常铸件收缩又分为体收缩和线收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线收缩来衡量合金的收缩性。

铝合金收缩大小,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称为收缩率。 ①体收缩 体收缩包括液体收缩与凝固收缩。 铸造合金液从浇注到凝固,在最后凝固的地方会出现宏观或显微收缩,这种因收缩引起的宏观缩孔肉眼可见,并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性缩孔。集中缩孔的孔径大而集中,并分布在铸件顶部或截面厚大的热节处。分散性缩孔形貌分散而细小,大部分分布在铸件轴心和热节部位。显微缩孔肉眼难以看到,显微缩孔大部分分布在晶界下或树枝晶的枝晶间。 缩孔和疏松是铸件的主要缺陷之一,产生的原因是液态收缩大于固态收缩。生产中发现,铸造铝合金凝固范围越小,越易形成集中缩孔,凝固范围越宽,越易形成分散性缩孔,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使铸造铝合金符合顺序凝固原则,即铸件在液态到凝固期间的体收缩应得到合金液的补充,是缩孔和疏松集中在铸件外部冒口中。对易产生分散疏松的铝合金铸件,冒口设置数量比集中缩孔要多,并在易产生疏松处设置冷铁,加大局部冷却速度,使其同时或快速凝固。 ②线收缩 线收缩大小将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线收缩越大,铝铸件产生裂纹与应力的趋向也越大;冷却后铸件尺寸及形状变化也越大。 对于不同的铸造铝合金有不同的铸造收缩率,即使同一合金,铸件不同,收缩率也不同,在同一铸件上,其长、宽、高的收缩率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热裂性 铝铸件热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铸件收缩应力超过了金属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多沿晶界产生从裂纹断口观察可见裂纹处金属往往被氧化,失去金属光泽。裂纹沿晶界延伸,形状呈锯齿形,表面较宽,内部较窄,有的则穿透整个铸件的端面。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指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某种合金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即在铸造生产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如充型能力、收缩性、偏析倾向性、氧化性和吸气性等 等。 研究之必要--合金铸造性能的好坏,对铸造工艺过程、铸件质量以及铸件结构设计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铸造零件的材料时,应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铸造性能良好的材料。但是,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常常要使用一些铸造性能差的合金。此时,则应更加注意铸件结构的设计,并提供适当的铸造工艺条件,以获得质量良好的铸件。因此,充分认识合金的铸造性能是十分必要 的。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 1.充型能力 2.凝固与收缩 3.偏析 4.吸气

●合金的铸造性能——合金的充型能力 1 合金的充型能力定义 定义--液态合金充满铸型,获得尺寸正确、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型过程是铸件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其间存在着液态合金的流动及其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着合金的结晶现象。因此,充型能力不仅取决于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而且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强,则容易获得薄壁而复杂的铸件,不易出现轮廓不清、浇不足、冷隔等缺陷;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排出,减小气孔、夹渣等缺陷;能够提高补缩能力,减小产生缩 孔、缩松的倾向性。 3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及工艺对策 (1)合金的流动性

定义--流动性是指液态合金的流动能力。它属于合金的固有性质,取决于合金的种类、结晶特点和其他物理性质(如粘度越小,热容量越大;导热率越小,结晶潜热越大;表面张力越小,则流动性越好)。 测定方法--为了比较不同合金的流动性,常用浇注标准螺旋线试样的方法进行测定。在相同的铸型(一般采用砂型)和浇注条件(如相同的浇注温度或相同的过热温度)下获得的流动性试样长度,即可代表被测合金的流动性。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最差。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来考察各种铸造工艺因素的变动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所得的流动性试样长度是液态金属从浇注开始至停止流动时的时间与流动速度的乘积。所以凡是对以上两个因子有影响的因素都将对流动性(或充型能 力)产生影响。 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的结晶特点,而结晶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处于支配地位。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如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等)是在恒温下凝固的,凝固层的内表面比较光滑,对后续金属液的流动阻力较小,加之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较低,容易获得较大的过热度,故流动性好;除共晶合金和纯金属以外,其他成分合金的凝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铸件截面中存在液、固并存的

铝合金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铝合金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感谢网友yewanlogn提供资料 1表面铸造缺陷 1.1拉伤 (1)特征: 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2)产生原因: 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②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⑦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O.8%;⑧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3)处理方法: 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180-250。;⑥更换脱模剂:⑦调整铝合金含铁量;⑧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口,改变铝液方向。‘, 1.2气泡 (1)特征: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 (2)产生原因 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模具排气不良;③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④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3)处理方法 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

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 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 1.3裂纹 特征: 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隙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一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产生原因: ①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高;②合釜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铝硅铜合金含锌量过高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⑥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⑦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3)处理方法: ①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铝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改变铸件结构,加角,改变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 ③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④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提高模温,保持模具热平衡。 1.4变形 (1)特征: ①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②压铸件几何形状图纸不符. (2)产生原因: ①铸件结构不良;②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③顶杆设置不当,顶出时受力不均;④进浇口位当或浇口厚度太厚,切除浇口时容易变形;⑤由具局部表面粗糙造成阻力大,产品顶出时变形;于模具局部温度过高,产品未完全固化,顶出时力大,引起产品变形o (3)处理办法: ①改进铸件结构;②合理调整保压和开模日③合理设置顶出位置及顶杆数量,最好用4

铸造铝合金缺陷

1、表面铸造缺陷 1.1 拉伤 (1)特征: 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2)产生原因: 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②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⑦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O.8%;⑧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3)处理方法: 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1 80-250。;⑥更换脱模剂:⑦调整铝合金含铁量;⑧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口,改变铝液方向。 1.2 气泡 (1)特征: 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 (2)产生原因 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模具排气不良;③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④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3)处理方法 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 1.3 裂纹 (1)特征: 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隙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一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2)产生原因: ①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高;②合釜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铝硅铜合金含锌量过高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⑥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⑦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3)处理方法: ①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铝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改变铸件结构,加角,改变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③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④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提高模温,保持模具热平衡。1.4 变形 (1)特征: ①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②压铸件几何形状图纸不符。 (2)产生原因: ①铸件结构不良;②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③顶杆设置不当,顶出时受力不均;④进浇口位当或浇口厚度太厚,切除浇口时容易变形;⑤由具局部表面粗糙造成阻力大,产品顶出时

铝合金常见缺陷

6063铝合金常见缺陷 6063铝合金>铝合金型材以其良好的塑性、适中的热处理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华丽的色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缺陷而致使产品质量低下,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最终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此,从根源上着手解决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缺陷问题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铝型材生产实践,在此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常见缺陷及其解决办法作一总结,和众多同行交流,以期相互促进。 1.碰伤划伤、擦伤、碰伤是当型材从模孔流出以及在随后工序中与工具、设备等相接触时导致的表面损伤。 1.1主要原因: 1.1.1铸锭表面附着有杂物或铸锭成分偏析。铸锭表面存在大量偏析浮出物而铸锭又未进 行均匀化处理或均匀化处理效果不好时,铸锭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坚硬的金属颗粒,在挤压过程中金属流经工作带时,这些偏析浮出物或坚硬的金属颗粒附着在工作带表面或对工作带造成损伤,最终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 1.1.2模具型腔或工作带上有杂物,模具工作带硬度较低,使工作带表面在挤压时受伤而划伤型材; 1.1.3出料轨道或摆床上有裸露的金属或石墨条内有较硬的夹杂物,当其与型材接触时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 1.1.4在叉料杆将型材从出料轨道上送到摆床上时,由于速度过快造成型材碰伤; 1.1.5在摆床上人为拖动型材造成擦伤; 1.1.6在运输过程中型材之间相互摩擦或挤压造成损伤。 1.2解决办法 1.2.1加强对铸锭质量的控制; 提高修模质量,模具定期氮化并严格执行氮化工艺;1.2.2 用软质毛毡将型材与辅具隔离,尽量减少型材与辅具的接触损伤; 1.2.3 生产中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随意拖动或翻动型材; 1.2.4 在料框中合理摆放型材,尽量避免相互摩擦。 1.2.5 2.机械性能不合格 2.1主要原因 2.1.1挤压时温度过低,挤压速度太慢,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达不到固溶温度,起不到固溶强化作用; 2.1.2型材出口处风机少,风量不够,导致冷却速度慢,不能使型材在最短的时间内降到200℃以下,使粗大的Mg2Si过早析出,从而使固溶相减少,影响了型材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 2.1.3铸锭成分不合格,铸锭中的Mg、Si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2.1.4铸锭未均匀化处理,使铸锭组织中析出的Mg2Si相无法在挤压的较短时间内重新固溶,造成固溶不充分而影响了产品性能; 2.1.5时效工艺不当、热风循环不畅或热电偶安装位置不正确,导致时效不充分或过时效。 2.1.6挤压系数过低。 2.2解决办法 2.2.1合理控制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使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保持在最低固溶温度以上; 2.2.2强化风冷条件,有条件的工厂可安装雾化冷却装置,以期达到6063合金冷却梯度的最低要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一氧化夹渣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 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 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 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气孔气泡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缩松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 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 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

化平缓。 (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 1 )液流流动性差。 (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 4)充型压力不足。防止方法: ( 1 )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