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综述

合集下载

海洋药物

海洋药物

三、几种重要的海洋药物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海洋药物 具有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海洋药物 具有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海洋药物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药物 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药物 具有抗衰老作用的海洋新药
1、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海洋药物
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1)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和微管聚合;(2)调节蛋白激酶C合成;(3)抑制蛋白 质合成;(4)增强机体自身防御体系;(5)抑制肿瘤新 生血管形成。
鲸鲨软骨中提取的 6-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A)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从黄海葵提取的新型强心药物海葵毒 (anthoplearin) A 和 B等。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许多沿 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基本国策。
美、日、英、法、俄等国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 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 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投入巨资 发展海洋药物及其他海洋生物技术。
③生物制品:采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 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和微生物 中获得的海洋药物,在分类上属于生物制品类药 物。
海洋生物的特点 ❖生活环境与陆生生物迥然不同:有一定的水压、高 盐度、小温差、有限的溶解氧、有限的光照及化学 缓冲海水体系; ❖次生代谢产物较陆生生物独特新颖:新陈代谢、生 存繁殖方式、适应机制具有显著特性; ❖化合物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多样; ❖开展海洋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 价值。
从海洋药用生物的河豚鱼、石房蛤中提取出的河 豚鱼毒素、石房蛤毒素、西加毒素及其衍生物, 具有麻醉作用,有可能研制成新型的全麻醉药或 者局部麻醉药。
从牡蛎、珍珠、珍珠母、石决明、海螺壳、紫贝、 海蜇等提取的海洋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是小 剂量催眠、大剂量镇静,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抑 制作用,起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具有治疗 焦虑、失眠和惊厥等症的功效。

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

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

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近年来,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海洋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

海洋药物指的是从海洋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学成分。

本文将介绍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

一、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1.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海洋药物中常见的一类成分。

例如,海藻中富含褐藻酸和海藻酸等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此外,软体动物如海螺、贝壳中也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2. 聚酮类化合物聚酮类化合物是海洋药物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

例如,红藻中的藻红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此外,蓝藻中的蓝藻素也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作用。

3. 脂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在海洋药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藻类中的脂肪酸被证实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此外,鱼类中的鱼油富含ω-3脂肪酸,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二、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1. 抗炎作用海洋药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例如,海洋藻类中的褐藻酸和海藻酸等多糖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海洋蓝藻中的蓝藻素也具有抗炎作用。

2. 抗氧化作用海洋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例如,海洋藻类中的多酚和多糖类化合物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此外,海洋动物如海绵中的天然抗氧化剂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3. 抗肿瘤作用海洋药物中的一些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

例如,海洋红藻中的藻红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海洋藻类中的多糖类化合物也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4. 抗菌作用海洋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活性。

例如,海洋藻类和海洋动物中的一些多糖类和多肽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此外,海洋细菌中的抗菌肽也显示出潜在的抗菌作用。

综上所述,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包括多糖类、聚酮类和脂类化合物等。

海洋药物ppt课件

海洋药物ppt课件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免疫 应答等机制发挥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DNA免 受氧化损伤。
其他作用
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等多 种药理作用。
03
海洋药物制剂与临床应用
海洋药物制剂类型及特点
海洋药物制剂类型
包括海洋中药、海洋西药、海洋生物 制品等,涵盖了片剂、胶囊、注射液、 外用制剂等多种形式。
海洋药物ppt课件
目录
• 海洋药物概述 •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 • 海洋药物制剂与临床应用 • 海洋药物产业发展与挑战
目录
• 海洋药物研究方法与技术 • 海洋药物未来展望与前景
01
海洋药物概述
海洋药物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海洋药物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或经过化 学合成的药物。
水提法
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如多糖、蛋 白质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高效、环保地 提取海洋生物活性成分。
有机溶剂提取法
适用于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如脂肪酸、 萜类等。
酶解法
利用酶解作用破坏细胞壁,释放细胞内 活性成分。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 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海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全 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拓展药物来源 海洋药物拓展了药物来源,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性。同时,海洋药物的独特作用机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 新的思路。
THANKS
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建设 建立海洋药物创新药物研发平台,集成药物发现、 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关键技术,加速海洋药 物的研发进程。

第10章 海洋药物 01 概述

第10章 海洋药物 01 概述

天然药物化学第10章海洋药物第1讲概述预备知识01海洋生物特点02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学习目标01•了解海洋药物的开发概况02•掌握海洋药物的研究特点03•了解海洋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海洋动物•海绵(Sponges)•腔肠动物(Coelenterates):海蜇、海葵、软珊瑚•软体动物(Molluscs):海兔•被囊动物(Tunicates):海鞘•苔藓虫2)海洋植物•红树林•海藻3)海洋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2、海洋天然产物的化学多样性1)生存环境不同有一定的水压、高盐度、小温差、有限的溶解氧、有限的光照及化学缓冲海水体系;2)生物次生代谢途径不同新陈代谢、生存繁殖方式、适应机制具有显著特性;3)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独特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分子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特异3、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多样性1)海洋生物缺乏有效的物理性防御,主要依靠防御性化学物质;2)海绵等低等海洋生物依靠滤过海水以获取营养,势必产生出大量抗菌成分以避免生病死亡;3)大多数海洋低等生物为固着式生长,需要释放出特殊化学物质争夺生存空间。

1、国内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海洋药物的国家。

•《本草纲目》中记载海洋药物90余种。

•目前已有5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多烯康、烟酸甘露醇;另有10种海洋保健品。

2、国际开发概况•1945-1953年,头孢菌素C的鉴定为海洋药物奠基;•1964 年日本学者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结构测定成功,1972年人工合成,带动了对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1968 年美国NCI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抗癌活性筛选使海洋药物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1、药物开发•抗癌(主导)•抗心脑血管病•抗菌、抗病毒•镇痛、免疫调节2、海洋功能食品3、海洋天然产物全合成4、微量分离、鉴定技术及其他生命技术领域进一步思考本讲小结小结与讨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天然产物的化学多样性•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多样性为什么目前海洋药物研发尚未形成根本性突破?天然药物化学谢谢!。

(完整word版)海洋药物综述

(完整word版)海洋药物综述
发展方向
1.海洋生物药物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作为药物主要来源的陆地生物正面临着被开发殆尽的危险。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药物迫在眉睫。海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培养体系。海洋生物处于复杂环境中,相互间的生态作用多是通过物种间化学作用物质如信息素、种间激素、拒食剂等来实现,这些环境因素远比陆生生物更加复杂和广泛,这导致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体内含有与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并具有高活性、高药效的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基础和源泉。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然而,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中活性成分的发现却还仅仅处在开始阶段,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有待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现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等低等的海洋生物。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而且含量极低,建立快速、微量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多靶点的生物筛选技术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海洋生物药物综述
海洋生物药物是指从海洋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海洋中丰富的海产动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品,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药物,而且许多海洋药物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作用独特,因此研究海洋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广泛
天然产物是新药的重要来源,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远高于陆地,海洋中有着地球上80%的生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于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因此海洋将可能逐步成为新型药物发掘的主战场。
前景可观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披露:值得关注的是,海洋新兴产业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态势。近几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远高于海洋产业年均增速11.7%的水平,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可分为化学合成、养殖、体外培养产生、微生物发酵、转基因或生物合成几种。而这些方面都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海洋生物药物将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情况综述-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

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情况综述-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

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情况综述-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制药工程专业论文第七篇: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情况综述摘要:总结了海洋微生物在医药方面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合经济、科技和环境的互相作用, 探讨了海洋微生物资源对我国制药行业潜在的突破性作用。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 药物开发;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0 引言随着现在陆地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 人们将视线转移到海洋。

近几年, 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引起了各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 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的关注。

海洋中微生物繁殖快、数量众多、种类也极其多样。

在1mL的海水里大约有100万个微生物, 其中包括一些微型藻类(蓝藻) 、放线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在制药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1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 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物质。

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则是指海洋中各个海洋微生物所含有的活性物质。

这种微生物活性物质往往能够用于研究新的药物而在医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和分类在海洋中, 数量众多的海洋微生物依靠和海中动物和植物的共生来获取营养, 但由于激烈的竞争性, 海洋微生物会代谢一些不同的有机分子来获取极其有限的资源, 而这些小分子有机物正是合成新药或者膳食补充剂的基础。

海洋微生物代谢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主要可以分为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酶抑制、维生素和极端酶。

其中海洋微生物能够抗肿瘤的活性物质药物成为研究重点。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抗生素运用也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

例如共生在一种海绵内的藻青菌Oscillatoria spongeliae, 代谢时能产生名叫多溴化联苯乙醚的抗生素。

除此之外,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有机分子还具有繁殖快、种类多的特点, 相比以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 它摆脱了对数量的限制。

现阶段对于海洋微生物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初步阶段, 接近90%以上的临床药物从微生物提取, 但如今仅有少量的海洋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用于临床, 该现状反映了人们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的不足。

海洋药物研究简况

海洋药物研究简况

海洋药物研究简况【摘要】海洋生物体内一些结构奇特、新颖的化学物质具有药理特异性、高活性和多样性,已成为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药物;综述;展望地球表面约3/4左右被海洋所覆盖。

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有80%在海洋中,并且海洋是地球上早期生命的诞生地,环境独特,包括了高压、低营养、低温、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所谓生命极限的环境,为能在严酷的环境下进化生存,迫使很多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特殊、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学物质即次生代谢产物,往往这些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

海洋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取得药品的天然资源库。

世界各国纷纷斥巨资对海洋生物的资源、化学、生态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为了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能有效预防、治疗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创新药物。

我国在海洋药物的应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国内外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许多海洋天然产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而且具有高效的活性和特殊的药理作用机制,是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生物资源,目前,其主要药理活性侧重于抗菌抗病毒、作用于心脑血管、抗肿瘤抗癌、镇痛等几个方面,下文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 抗菌抗病毒类1955年第一个抗病毒海洋药物阿糖腺苷Ara-A(arabinoside)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人眼疱疹感染。

Lee等[1]利用海藻中的褐藻酸钠制备褐藻酸盐,通过试验发现这种盐类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异醌环素B[2]是从海洋小单胞菌属TP-A0468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醒环类抗生素。

深水外海绵(Epipolasisre-iswigi)中分离得到2种萜类化合物reiswi-ginsA和B,具有高度的抗病毒活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3]。

贪婪倔海绵(Dysideaavara)中得到具有抗有丝分裂和抗突变活性的倍半萜Avarol和Avarone,在体外0.1μl/ml浓度时可抑制HIV复制,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艾滋病药物[4] 鲍鱼、牡蛎、硬壳蛤和某些腹足动物提取物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在体内、体外均显示出抗菌和抗病毒活性[5]。

海洋药物最终

海洋药物最终

五、海洋药物研究主要现状
1 2 3 4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 构建新的生物筛选技术 开展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
1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优化 (3)解决药源问题
2
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微生物资源 (2)海洋罕见的生物资源 (3)海洋生物基因资源 (4)海洋天然产物资源 (5)海洋中药资源
3. 噻孢菌素
1952年,Crawford等从意大利撒丁 岛附近的海洋泥污中分离得到一种真菌 经培养后可以产生头孢菌素C,用它的 分解物7-氨基头孢霉烷酸制取半合成 的噻孢菌素。
4. 巴丹
1934年人本人Iline从异足索沙蚕和 马陆中分离具有杀虫作用的沙蚕毒素结构 改造开发出巴丹,目前作为农药广泛地在 应用 。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
1. 种类繁多,结构特意; 2. 活性强; 3. 海洋药物开发难度较大(样品采集难,含 量一般很少,样品保存、分离难)
四、海洋药物研究9个重点领域
1、海洋抗癌药物研究 2、海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 3、海洋抗菌、抗病毒药物研究 4、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研究 5、海洋消炎镇痛药物研究 6、海洋泌尿系统药物研究 7、海洋免役调节作用药物研究 8、其他海洋药物研究 9、海洋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
3. 抗菌抗炎活性物质
与海洋动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是一种丰 富的抗菌资源,日本学者发现约27%的海洋 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
4. 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研究
多棘海盘车中分离的海星皂甙及罗氏 海盘车中提取的总皂甙均能治疗胃溃疡, 后者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强于甲氰咪胍, 壳聚糖的羧甲基衍生物,商品名为“胃可 安” 胶囊,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已进入临床研究。大连中药厂配合中药制 成“海洋胃药”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较好效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药物综述
海洋生物药物是指从海洋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海洋中丰富的海产动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品,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药物,而且许多海洋药物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作用独特,因此研究海洋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广泛
天然产物是新药的重要来源,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远高于陆地,海洋中有着地球上80%的生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于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

因此海洋将可能逐步成为新型药物发掘的主战场。

前景可观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披露:值得关注的是,海洋新兴产业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态势。

近几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远高于海洋产业年均增速11.7%的水平,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可分为化学合成、养殖、体外培养产生、微生物发酵、转基因或生物合成几种。

而这些方面都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海洋生物药物将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发展方向
1.海洋生物药物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作为药物主要来源的陆地生物正面临着被开发殆尽的危险。

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药物迫在眉睫。

海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
个复杂的培养体系。

海洋生物处于复杂环境中,相互间的生态作用多是通过物种间化学作用物质如信息素、种间激素、拒食剂等来实现,这些环境因素远比陆生生物更加复杂和广泛,这导致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体内含有与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并具有高活性、高药效的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1)海绵碱
海产海绵Hymeniacidonaldis 产生的生物碱。

这种生物碱是在从海洋无脊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中筛查对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抑制时发现的。

已知海绵碱乃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酶激酶3"、CKD1、CDK2、CDK5、酪蛋白酶 1 和促细胞分裂剂激活蛋白激酶-1 的有效的抑制物(IC50=10~40nM)。

这种化合物可抑制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生的人微管相关! 蛋白, 以及表达了此种蛋白的sf9 细胞的离体磷酸化。

此外, 这种分子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核固子kB, 从而遏制人体U937 细胞中白介素-8 的产生, 以及抑制NF-kB 介导的白介素-1" 制激性前列腺素E2 的形成, 这证示其具有抗炎症活性。

(2)伪枝藻素
伪枝藻素(Scytonemin) 是一种作为天然海洋产物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抑制物, 它可在超增生性炎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但这种分子实际上是在对美国俄勒冈州威尔多湖中采集到的蓝藻———真枝藻(Stigonema sp.)的分离物, 进行结构分析和药理鉴定时发现
的。

这种化合物是一种存在于不同属种的水生和陆生蓝藻的细胞外鞘质的黄绿色可屏蔽紫外线的色素。

它具有一种二体环状结构。

这种单体亚单位与地木耳二酮密切相关, 后者是一种来自陆生蓝藻地木耳(Nostoc commune) 的有丝分裂纺锤体毒物。

已发现为枝藻素能抑制可在有结分裂纺锤体形成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马球状或水球状激酶(半数抑制浓度IC50=2#M), 以及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其他激酶, 包括具有类似潜力的检测点激酶CDK1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基础和源泉。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

然而,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中活性成分的发现却还仅仅处在开始阶段,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有待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

现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等低等的海洋生物。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而且含量极低,建立快速、微量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多靶点的生物筛选技术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1)硫酸化类固醇衍生物
是一种从Toposentia 属海产海绵中萃取硫酸化类固醇衍生物Halistanal Trisulfate, 也可以在低摩尔浓度范围抑制pp60v-src 酪氨酸蛋白酶活性。

(2)吡咯烷二酮A
棕叶藻醌酸是由一种海产褐藻———棕叶藻产生的。

吡咯烷二
酮 A 是由海产真菌海蓬子壳二孢产生的。

这两种化合物都是src 族酪氨酸蛋白激酶Lck 的新的抑制物。

(3)磷脂酶A2 抑制物在人体中, 分泌型IIA 磷脂酶A2(PLA2) 可通过花生四烯酸( 廿碳四烯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前体的产生, 涉及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病理发生。

鉴此认为, 分泌性PLA2 作为抗炎症药的一个有希望的研发目标, 科学家们已对这一族酶进行了重点研究。

3.海洋药物基因工程
海洋药物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分离自海洋生物的有药用价值的基因或以规模化养殖的海洋生物作为表达受体进行遗传操作,从而大量获得高值廉价的药物。

根据其供体基因和表达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方面:
(1)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陆地生物中表达。

将药物目的基因重组入适当的载体后,借鉴微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可在陆地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表达。

(2)将来自陆地的药物基因转入海洋生物中表达。

某些海藻的养殖,如海带,已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在产量上相对于某些高产的陆地作物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将海洋生物作为来自陆地的药物基因的理想表达受体,生产人们所需要的药物。

(3)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海水养殖生物中表达。

将稀有昂贵的药物基因转入产业化的海水养殖生物中表达,不仅可以获得药物,还可以促进多种优良性状的优化组合,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带动现代海
水养殖业向纵深发展。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克隆的海洋药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存在于某些藻类藻胆体中的藻胆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癌、抗辐射以及促进造血功能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能提高患癌生物的存活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克隆了芋螺毒素(Conotoxin)的cDNA,是神经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药和新药开发的新来源。

目前,在海洋药物的开发研究领域走在前列的是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在我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6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角鲨烯、多烯康、烟酸甘露醇等;另有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

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扭曲肉芝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和膜海鞘素等药物,但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评价。

研究展望
(1)开发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药物。

用细菌、酵母、蓝藻作为表达系统,选择海洋生物中药理活性强的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为突破口,开展基因工程研究,促进基因工程药品的发展。

如不仅从受体生物中分离纯化单一成分的目的产物,还可以直接以海产品为口服性药物,进行海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2)开发海洋生物细胞工程药物。

选择海藻细胞为突破口,通过筛选和改良,选取药用价值高的细胞株,利用相应的生物反应器,进行规模化生产。

(3)增强海洋天然产物的活性。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手段,培育出生长快、活性高、抗病性强的海洋药材新品种,并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海洋药材人工养殖中的病虫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开发,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

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药物产业化的主导技术和关键手段,随着生物技术向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的渗透,必将加速海洋药物的产业化进程。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应当坚持“务实、高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和宏观管理,增加在海洋生物技术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间建立密切联系,发挥各自在人力、智力、财力上的优势,协调合作,重点发展几个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最终形成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反过来支持和促进基础研究这一良性循环的局面。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药物的研究,改变了以往单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制药的模式,解决了海洋药物开发中规模化和合理化的矛盾,使生物技术制药进入一个新的
时代,为海洋科学和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地开发海洋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海洋生物药研发现状综述》《生物技术通报》,2006(4):133-138
2.《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现状及展望》
3.关美君,林文翰,丁源.海洋药物一二十一世纪中国药学研究的新热点.中国海洋药物,20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