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省美食文化的发展问题

合集下载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运河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饮食传统。

作为大运河的一段,江苏段也是文化和饮食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饮食的兴趣增加,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探讨。

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呈现出多样性和鲜明的特色。

江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浓厚的饮食传统和丰富的食材资源。

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以扬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菜肴成为了主打产品,如扬州炒饭、苏州鱼头煲、南京盐水鸭等,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江苏段还以运河沿岸的美食小吃、特色餐厅和美食街区为特色,打造了不少吸引游客的经典美食之旅,形成了“吃在大运河江苏段”这一特色旅游品牌。

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也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态势。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食的需求增加,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特色餐厅、美食街区、特色小吃街等一系列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在江苏段逐渐兴起,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与此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也呈现出与其他旅游项目的融合发展趋势,如运河文化游、庭院古城游等,使得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在旅游市场上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部分地方尚未充分挖掘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导致了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

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仍然存在着单一化和重复化的现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饮食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餐饮环境、服务态度、菜品质量等方面均需加强。

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加大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食材优势,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

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淮扬菜,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淮扬菜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一直备受食客的喜爱。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传统饮食文化也面临着转型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呈现其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淮扬菜的传统饮食文化淮扬菜源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淮扬菜以淮河和扬子江流域为文化背景,将淮河鲜美的水产品和江南地区的优质食材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烹饪风味。

1.口味特点淮扬菜注重原汁原味,讲究鲜嫩、醇厚的口感。

它以鲜味为主,清鲜、爽嫩、软嫩是其独特的风味特点。

同时,淮扬菜擅长调配调味品,使每种食材都能发挥最佳风味,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2.制作工艺淮扬菜的制作注重细致、精巧,追求色、香、味、形俱佳的完美效果。

其中,刀工技艺被认为是制作淮扬菜的基本功。

传统的淮扬菜要求厨师将食材切割成各种形状,如薄片、细丝、小块等,以增加菜品的观赏性和口感。

二、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将淮扬菜的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下去,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保持和传承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几种方式:1.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淮扬菜的传统烹饪技艺是淮扬菜饮食文化的核心,需要得到认真对待和传承。

饭店和厨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传授淮扬菜的烹饪技巧和刀工技艺,激发年轻一代对淮扬菜的兴趣和热爱。

2.食材的选择与保存淮扬菜重视食材的原汁原味,为了保持菜品的口感和营养,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至关重要。

在当地推动有机食材的种植和供应,同时加强农产品的保存与储藏技术,确保在任何季节都可以选用最佳的食材。

3.餐饮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举办淮扬菜相关的餐饮文化节庆活动,是传承淮扬菜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举办扬州煮海参大赛、淮扬菜品鉴会等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和传承淮扬菜的饮食文化。

江苏的餐饮发展趋势

江苏的餐饮发展趋势

江苏的餐饮发展趋势
江苏的餐饮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餐饮文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的餐饮业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各式各样的餐饮文化逐渐进入江苏市场,包括传统的中餐、西餐、日韩料理、东南亚菜等多种类型。

2. 轻餐饮快捷化发展:面对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江苏人开始追求轻便、方便的餐饮选择。

快餐、自助餐、小吃摊等快捷化的餐饮形式在江苏市场表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3. 网络餐饮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对线上生活的需求增加,江苏的网络餐饮业开始兴起。

各种外卖平台和在线订餐服务方便了人们的用餐需求,并逐渐成为江苏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农村餐饮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旅游的兴起,江苏的农村餐饮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农家乐、农庄、农民合作社等农村餐饮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和消费者的喜爱。

5. 绿色健康餐饮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不断提高,江苏的绿色健康餐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机食材、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他健康餐饮形式逐渐成为江苏餐饮市场的热门选择。

以上是江苏的餐饮发展趋势的一些主要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餐饮需求的变化,江苏的餐饮市场将会继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江苏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运河之一,其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得大运河江苏段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

而在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开发中,饮食文化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探讨其现存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还有许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大运河沿岸的老街小巷中处处可以看到传统的饮食店铺,这些店铺的饮食文化传承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对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 落后的饮食商业化水平尽管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底蕴丰富,但目前的饮食商业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传统的饮食店铺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经营,缺乏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菜品更新换代不够及时,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游客的用餐体验。

3. 缺乏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与其他有名的旅游目的地相比,这里的饮食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开发。

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建议1. 加强文化挖掘与传承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要想真正实现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整理相关历史资料,举办饮食文化展览和讲座等活动,提高游客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为了提高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必须提升当地饮食商业化水平。

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帮助当地饮食店铺提升服务水平和菜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政策鼓励饮食店铺进行品牌创建和促销活动,增加当地饮食文化的知名度。

在加强文化挖掘与提升商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打造特色饮食文化品牌。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发展思路比较单一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发展思路比较单一。

目前的旅游项目主要以大运河文化为主,而对于江苏地区的饮食文化,却没有太多的涉及。

这导致了游客在江苏段的旅游中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当地饮食文化,也无法真正地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因此,应该加强对江苏地区饮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饮食文化融合到大运河文化中来,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项目。

二、饮食文化展示场所不足在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中,缺乏专门的饮食文化展示场所。

虽然有些景点内设有餐饮场所,但并没有对当地饮食文化进行专门的展示和推广。

因此,应该设立专门的饮食文化展示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推广,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感受江苏风味。

三、饮食文化传承人才匮乏在江苏段的饮食文化传承方面,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很多当地的老字号和传统餐馆,由于缺乏合适的传承人才,逐渐消失在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线路上。

因此,应该通过积极招募和培养传承人才,让当地的饮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品质参差不齐在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中,部分餐饮店的品质参差不齐。

有些餐饮店只注重快餐化和量化生产,口味单一,而忽略了菜品的品质和口感。

这样的“一日游式”饮食体验,无法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饮食文化。

因此,应该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加强餐饮店和厨师的培训,提高餐饮品质和口感,让游客可以品尝到真正的江苏美食。

总之,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只有在加强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项目、提高餐饮品质和口感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才能真正地将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动力。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江苏段,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近年来,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探讨。

一、江苏段饮食文化的历史底蕴大运河江苏段作为中国古代运河的主要通道之一,沿线聚集了大量的文化历史遗迹,饮食文化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江苏段,饮食文化受到了南北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了独特的特色。

苏州的小吃、扬州的淮扬菜、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融合了南北方饮食特点,口味清淡,富有创意。

江苏还是中国的茶乡,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二、饮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近年来,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成为了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当地的美食。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饮食文化旅游的潜力,积极推动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开展美食节、举办特色饮食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 美食节活动为了更好地宣传当地的饮食文化,江苏段经常举办各种美食节活动,例如苏州小吃节、扬州美食节、南京美食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饮食文化和品尝地方美食的机会,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与。

这些活动也为当地餐饮业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和促销平台,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2. 特色饮食文化展示江苏段还积极开展特色饮食文化展示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手工制作美食展示、名家烹饪技艺展示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的饮食文化传统与创新,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这些展示活动不仅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还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江苏段的旅游吸引力。

3. 国际交流合作为了更好地推广当地的饮食文化,江苏段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邀请国际知名厨师来到当地进行文化交流和饮食创新。

浅议江苏饮食文化创意产业

浅议江苏饮食文化创意产业

策划 、 饮食 产品设 计与开发 、 以饮食文化为核心的 多媒体开发等。 网络调查显示 , 江苏饮食业 市场 以吃饱 为基 本需 求的普通 消费者 占大多数 , 部分可以接 受一些较 为 高端 的餐 饮 , 于 国外饮食 文化的接 受度 也较 高。饮 对 食文化创意产业在 经济发达 的江苏应 当有光 明的发展前景 。
收 稿 日期 :0 2— 7—1 21 0 0
基 金 项 目 :0 1江 苏省 社 科 联 立项 课 题 ( 1C一17 21 1S 3)
作者简介 : 周爱 东( 9 9一) 男, 16 , 江苏淮安人 , 州大学旅游 烹饪学院讲师, 事烹饪 工艺学和饮食文化研究。 扬 从

l 一 4
2 1 . 0 2No 3
Cu ia y S in eJ ur a fYa g h u Un v ri l r ce c o n lo n z o ie s y n t
Vo. 9 S m . 0 12 u No 1 7
元末无锡人倪瓒的《 云林堂饮食制度》 苏州人韩奕 的《 、 易牙遗意》 明朝高邮人王磐 的《 ; 野菜谱》 清朝 ; 长期 在江 苏做 官 的曹寅 的《 居常饮 馔 录》 侨 居 江宁 的袁 枚 的《 园食单 》 。在 《 、 随 等 随园食 单 》 , 枚 记 中 袁 录了很 多热衷 于制 作 、 究美 食 的文人 , 研 虽然 这些 人不 一定 都 亲 自下 厨 , 是他 们 的 审美 趣 味 在很 大 程 但
则 阿傍 。菰 稗 为饭 , 饮作 浆 。 呷啜莼羹 , 嗍蟹黄 。手把 豆蔻 , 茗 唼 口嚼槟榔 。乍 至 中土 , 思忆本 乡 。急急 速去 , 还尔 丹 阳 。若 其寒 门之 鬼 , 口头犹 修 。网鱼 漉 鳖 , 河 之洲 。咀嚼 菱 藕 , 拾 鸡 头 。蛙 羹 蚌 腥 , 在 捃 以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摘要:苏菜即江苏菜。

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主要从四大菜系的起源和特点对江苏饮食风味文化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江苏; 饮食文化; 四大菜系苏菜风味与该地区悠久的饮食文化沉淀有密切的关系。

从上古时期名厨太和公、专诸、彭铿一起至今日,其中所累极其丰厚,足资借鉴开发利用,在老树上绽出一朵朵饮食新花。

[1]1.淮扬菜1.1起源淮扬菜是在扬州菜和淮安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兴起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隋炀帝曾经三下江都,客观上促进了淮扬菜的发展。

虽然扬州菜和淮安菜发展在不同区域,但是两地文化习俗相近,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两地漕运、河务和盐运的互动和发展,两方的厨业界也有了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当时的淮安菜品种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是制作精细。

两地的菜肴相容相长、互相影响、趋同发展,从而使淮扬菜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得益彰的完整体系。

到了清乾隆期,淮扬菜发展成熟,出现了名气极大的“全鳝席”、“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开洋扒蒲菜”、“淮安文楼汤包”、“马鞍桥”、“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当时淮扬菜与鲁、川、粤菜并称全国“四大名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为四大帮口,现在称“四大菜系”。

1.2特点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淮安和扬州地处江淮,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水产禽蔬的供应不会间断。

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讲究季节性。

在调味时,淮扬菜力求清淡,擅长炖焖烧煮,以突出原料的本味。

菜系风味甜咸适中,咸中微甜。

在制作时,淮扬菜讲究刀工的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豆腐干,能片成30片的薄片。

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刀工拼摆难度极大。

淮扬菜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在菜肴制作时特别讲究火工,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烂等口味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历21 08022024 杨静浅谈江苏省美食文化的发展问题——以淮扬菜为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消费,注重文化内涵,追求文化价值。

各省市也非常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其中,美食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江苏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如何发展美食文化,打造自己的美食文化品牌,从而以发展美食文化品牌为基点,带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淮扬菜美食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一、淮扬菜的基本情况苏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其中以淮扬菜最为典型,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淮扬菜指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淮安及其附近地域的等地菜肴,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

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

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文楼汤包等。

1、菜系溯源淮扬菜系是扬州、镇江、淮安(今楚州)三地风味菜的总称。

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

在明清以前,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

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

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另一说:当时这块地区属淮扬道,而府治在山阳(今楚州)故称为淮扬。

扬州、镇江、淮安三地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屡屡逗留淮安、扬州。

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2、文化渊源淮扬菜见于文献,当自《尚书》“淮海惟扬州”始。

自先秦发展至汉晋,史载扬州已是“熟食遍列”。

隋唐、明清尤见繁盛。

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以后,扬州成为盐漕两运、物资集散和进出口口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曾排名为世界上60万人口以上十大城市之第三位。

因之,八方辐辏,帆墙林立,商贾麇集,文土如云,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史有“扬一益二”之称。

加之,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东经120度左右、北纬33度上下,气候适宜,物产在丰富;位于江河水网地区,尤饶动植物水鲜,苏东坡《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郑板桥诗词中描述的鲜笋、鲥鱼和“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鱼”等,均比比皆是;海味产区亦近在咫尺。

这些,构成了个性鲜明的烹饪原料实力。

又以其集散、聚焦之地理优势,得以萃取宇内烹调技艺之精华,凝聚吴楚饮食文化之神髓,不仅锻炼出了世人惊叹的刀功、火功等精湛的烹饪工艺,而且酝酿出能够适应四面八方的“清鲜平和,浓淳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味特色。

从而,佳肴迭传,美点盈市,诗文词曲称颂不绝,名人题咏尤难列举,曾蒙“东南佳味”之美誉的“满汉席”亦首见于《扬州画舫录》。

正是在此历史背景和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孕育了淮扬菜,其饮食文化积淀之深厚,海内无出其右者。

故而,很早就确立了中华一大风味菜系之地位。

3、风味特色淮扬地处南北交汇,水陆要冲,扬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列,淮安(主要是今淮安市的楚州区)亦是明清时期闻名海内的都会。

因此淮扬菜具有以下特点: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

并且,淮扬菜的选料尤为注意鲜活、鲜嫩;制作精细,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重视调汤,风味清鲜;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

菜式繁多,体系庞大。

做工精细,特别讲究刀工,注重菜品形态和雕刻。

色香味形俱佳。

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以河鲜比重较大,“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

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

扬州以其皮薄、汁浓、味鲜的各色点心闻名,俗语道:“川菜扬点”。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

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4、地域风格第一,追求本味鲜。

在总体风味上以口味至和适中,兼顾南北东西。

无论做什么菜点,都以味至极端为忌。

如何做到这一点,淮厨的法宝是以原料的本味鲜为主,用其味所长但又不独倚其长。

例如在做“淮白鱼”系列菜时,既以淮白鱼肉细味鲜为本,绝不让其他配、佐料夺主,但又注意适当调配去其腥气;做蔬菜类菜时,既要保证一菜独味,品性不移,同时又以肉类清汤调味,以厚其美。

在肉类菜烹制过程中,既要保持其肉香,又注意去腻,力求爽口。

如此烹制,从美食角度看,它可以使食者从中得到丰富的口味体验;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看,这样处理也有健身益体的功效。

第二,追求本土化。

在淮安地区菜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前期也曾出现过以熊掌、活猴等为原料的烹饪现象,但这种现象到清代后期就逐渐废止,在有见识的署政官吏(如籍出盱眙农家的漕督吴棠在任时曾断然决定,不准远购奇珍异味,惟以淮产常品飨客,接待贵客亦然)和文人雅士的共同倡导下,淮安厨业顿改厨风,从“烹龙炮风”转为“烹家野小鲜”,呈现以“淮产”烹“淮菜”的全新局面。

历史地看,这一转变对淮安地区菜肴最终成为完备的独立菜品流派,成为淮扬菜的重要支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时至今日,这种本土化的烹饪风格历久弥新,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盱眙龙虾”,就是明证。

因为以地产为主料,这就使诸多首创、独创菜肴层出不穷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追求民俗性。

遍观现存的淮安名菜名点,技艺精湛、风味独特的不少,但用料名贵的却屈指可数。

淮安名菜名点的绝大多数都出自百姓人家,再经名厨高手刻意创新而一举成名。

应该说既是淮菜的特点,也是淮厨的精妙过人之处。

淮安名菜中的“一鸡九吃”、“活鱼锅贴”一看就是普通人家的吃法,至于蒲菜等野蔬名菜,本是穷苦百姓的果腹之物,但一经高厨点化即成精致美肴。

在淮安名菜中,存在着不少以乡村地名命名的奇特现象,如“平桥豆腐”、“高沟捆蹄”、“朱桥甲鱼”、“钦工肉圆”、“蒋坝鱼丸”、“涟水鸡糕”、“洪泽烧鹅”、“码头羊肉”等,均为民俗化的具体体现。

这种家常化的民俗性,在中华美食领域成为与宫廷大宴迥然相异的另类风景线。

因其“土”,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消费基础。

同样,也是因为“土”,使得淮菜成为美食家情有独钟的又一片天地。

也正因为如此,淮安才得以成为与“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镇江、扬州”并列的肴馔特色之地。

5、文化底蕴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

文学介入扬州美食,远在汉赋、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以清代为甚,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至少在200篇以上,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扬厨怀“扬州三把刀”中之厨刀布艺四方,走向五大洲。

在西方,知“清炖狮子头”“扬州炒饭”者大有人在。

大洋彼岸也不时电话订餐,指名要“文思豆腐”之类名菜。

在海内,淮扬菜更是广布各地,成为人们追求一尝的对象。

例如,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饭店,淮扬菜也历来都是主供风味之一。

这些,与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优选中所积淀的艺术与科学内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建国初之“开国第一宴”毛主席指定要用周总理家乡淮阴的淮扬菜,自非偶然的选择。

时至今日,淮扬菜更是名厨辈出,高手如林。

他们不仅继承、发扬了优良传统,而且深谙创新是发展之灵魂、兴盛之动力的道理,不断开拓、创新,创新菜点层出不穷,创新宴如红楼宴、满汉全席、板桥宴、梅兰宴等也接踵而至,并且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兴趣。

淮扬菜正稳步走向新的高度。

淮扬菜的高端已经做的很好了,如果要继续发扬光大,最好学习川菜走低端路线,创办淮扬菜馆、淮扬菜馆、淮安农家菜、扬州乡村菜馆等小特色店名,菜品可以集合川菜、湘菜的优点因地制宜,川菜的香料辣味由于口味重比较受欢迎,这可能是发扬淮扬菜的好方法,不仅是江苏人富裕之路生财之道还可使菜系发扬。

二、打造美食文化品牌的策略1、举办淮扬菜美食文化节。

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扩大淮扬菜的影响力,促进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吸引文化投资。

自2002年以来,淮安市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通过美食文化节吸引更多的人聚集淮安,到淮安的各大景区进行旅游观光,从而带动淮安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使淮安的餐饮旅游业得到更大发展。

同时,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美食的消费。

2、建造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和故乡——江苏淮安。

博物馆坐落于淮安市清河区,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布展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古黄淮文化馆、淮安民俗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品尝馆等四大功能区,采用声、光、电、动漫等现代高科技,是一个集知识性、休闲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淮扬菜历史文化博物馆共有3个馆区、5个部分,展馆面积3000平方米。

馆区内除介绍淮扬菜的各种书籍外,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淮扬菜发展的珍贵照片。

另外,淮安软兜、清蒸鲥鱼、清炒虾仁、扬州炒饭、蟹粉狮子头、千层油糕等淮扬名菜、名点精美的菜模,民国年间担挑食盒等珍贵实物也在这里得到展示。

该馆用大量展品展示出淮扬菜“萌生于春秋,雏形于汉魏、发展在唐宋,繁荣在明清”的历史脉络,充分展示了淮扬菜之乡的深厚饮食文化底蕴。

通过这样一个途径也能起到弘扬美食文化,扩大淮扬菜的影响力。

3、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举办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目。

不论是市政府还是市内的各种知名酒店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强宣传。

政府应在充分挖掘淮扬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给予一定的优惠的发展政策,吸引外资来淮投资。

此外,各知名酒店也应兼收并蓄,吸收其他菜系的优点和特色,使得淮扬菜能够符合大众口味,打造淮扬菜低价位,高品位的品牌定位。

4、政府可举办各种美食文化活动,邀请巨星为淮扬菜代言。

利用明星效应,扩大淮扬菜的影响力。

另外,随着现在养生、绿色食品的流行,淮扬菜也应与时俱进,开发新的品种,迎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5、全力改善淮扬菜产业的市场投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过政府鼓励,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和有志之士进入餐饮业,并通过市场调节,整合资源,加强产品开发。

立足淮扬菜,出版淮扬菜的相关书籍,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发展淮扬菜,弘扬美食文化,打造淮扬菜美食文化品牌。

淮扬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是江苏菜系的代表风味。

政府应充分利用这样一种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弘扬江苏美食文化,打造美食文化品牌,吸引外资进行文化交流和投资,拉动餐饮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点带动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