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

合集下载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徐州浦发银行调查报告1.银行名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徐州分行)2.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9号3.银行组织结构基本情况第2篇: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全域旅游视角下徐州市农家乐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徐州市农家乐发展研究

作者: 成诗雨[1];王中华[1];潘豪[1]
作者机构: [1]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市场
页码: 33-3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2期
主题词: 全域旅游;徐州市;农家乐
摘要:全域旅游是指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在指定区域内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结构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来带动并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将对徐州市农家乐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以及对如何实现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促进徐州市农家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群众性羽毛球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

江苏省徐州市群众性羽毛球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
增 多 ,给羽毛球 运动的爱好者提 供了广
泛 的交流和切磋 的平台 。然而 ,由于私 营的羽毛球场馆 片面追求经 济效益 ,出 现 了参赛 的资格审核不 明、赛 程安排不 科 学 、比赛 的规 方产生矛盾 的情况时有发
从而吸纳更多 的企事业单位共 同参 与。 ( 4 ) 充分发挥羽毛球协会 的作用 。 羽毛球协会 应做到 :①加 强对羽毛球项 目的监 管力 度 ;②做好 羽毛球项 目的普
参 与羽毛球活动 的强度 以每次 1 - 2小时 的居多 ,占 4 2 %;花更多 时间的不超过
l 2 %。
民广 场 、校园 、公 园等较为避风 的空地
兴建 室外球场 ,便 于市民随时 随地 就可 打球 锻炼 。另一方 面 ,对于营业性 场馆
加 强管理和监控 ,延 长开放 时间 ,以馆 养馆 ,促进 良性循环 。 ( 2)增 强羽 毛球 俱乐 部 的建 设 和
( 3) 构建群众性 羽毛球赛事品牌 。
( 4)未 规范 管理 。近 年来 ,各 级
赛 事大力创新 ,完善赛制 ,不 断丰富其 活动的 内容 , 赋 予具有时代特 色的 内涵 元素 ,加大对赛 事活动 的宣传 力度 ,使
之在市 民中产生一定 的影 响和吸引力 ,
各类面向市民普及性的羽毛球赛次略有
调查与分 析
1 . 徐州市群众性 羽毛球运 动现状 ( 1 ) 羽 毛球 运动深受市 民的喜爱 。 调查的结果显示 ,7 8 %的市 民非常喜爱
上看 ,市 民参 与羽毛球运动 的消费属于 相对较低 的水平 。 2 . 市 民参与羽毛球运 动面临的主要
问题
( 5)缺 失 协 会 作 用 。 经 调 查 , 7 7 % 的人不 知道 徐 州 市有 无 羽 毛 球协 会 ,4 5 . 7 %的被调查 者认 为羽 毛球协会 的作 用一 般 ,2 9 . 8 %和 2 4 . 5 % 的被调 查 者认 为羽毛球 协会的作用 “ 很 少”和 “ 没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

徐州市主要指标回归及分析徐州市主要统计指标回归及其分析洪家立 1010021043 2010级经济学(1)合肥学院 230601摘要:徐州市,苏北最大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苏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结合2000-2010年徐州市的基本情况,搜集该市1999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GDP、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建立图表分析这几个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同时结合徐州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值,将这些经济指标的拟合值与规划值进行比较,得到相关结论。

关键字:长春市、“十二五”规划、经济指标、回归分析Summary:Xuzhou the largest city in North Jiangsu, with local legislative power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Chinese regional center city of China,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hub and things,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linkages important" crossroads". Combined with 2000-2010 Xuzhou’s basic situation, collect the city since 1999 some economic indicators (GDP,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of residents) and related data,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r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economic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Xuzhou City Hall presents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value, these economic indicators of fitting value and planning value, obtains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Keywords Changchun City," Twelfth Five-Year Plan", economic index, regression analysis徐州市简介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徐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应

徐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应

第2期
唐雯雯,等:徐州市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旅游创新发展 的新模式.李永乐等 分 [10-13] 别对徐州彭 祖 文 化 旅 游 资源、红色文化旅 游 资 源、体 育 旅 游 资 源、军 事 文 化 旅游资源进行了专题研究.
可 以 看 出 ,徐 州 市 旅 游 研 究 主 题 丰 富 ,特 别 是 汉 文 化 旅 游 及 旅 游 产 业 是 研 究 热 点 .我 国 «旅 游 景 区 质 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14]将 旅 游 景 区 划 分 为 5 个 级 别(5A、4A、3A、2A、1A),A 级旅游景区研究不仅是 旅 游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更 对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有 着 重 要 的 实 践 意 义 .然 而 ,徐 州 市 作 为 淮 海 经 济 区 中 心 城 市 、徐 州 都 市 圈 核 心 城 市 、华 东 重 要门户城市,鲜有学者对其 A 级旅游景 区 进 行 系 统 研究.因此,本文对徐州市 A 级旅游 景 区 进 行 分 析, 并给出旅游业发展 的 建 议,以 期 为 徐 州 市 的 旅 游 发 展提供参考.
市旅游业正朝着 产 品 多 样、业 态 多 元、全 域 联 动、产
业协调的方向稳步发展. 徐州市作为淮 海 经 济 区 中 心 城 市、“一 带 一 路”
重要节点城市,其旅 游 发 展 逐 渐 得 到 国 内 研 究 者 的 关注.截至2020年6月底,在 CNKI期刊网以“徐州 旅 游 ”为 主 题 限 定 匹 配,捜 索 到 相 关 文 献 共 计 218 篇.胡 强 等 就 [1-3] 徐 州 市 两 汉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进 行 研 究 ,探 讨 了 制 约 徐 州 汉 文 化 发 展 的 因 素 ,并 提 出 发 展 策略.陈 静 韬 等 对 [4-5] 徐 州 全 域 旅 游 发 展 进 行 了 研 究.吴 林 珂 总 [6] 结 了 目 前 徐 州 市 智 慧 旅 游 发 展 中 政 府支持存在的问题 并 分 析 主 要 原 因,提 出 政 府 进 一 步 推 动 徐 州 市 智 慧 旅 游 发 展 的 举 措.徐 雯 馨 等[7-9]

徐州“两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徐州“两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徐州“两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徐州旅游一直以“两汉文化”见长,“旅游+文化”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徐州文旅融合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文旅融合程度不高,文旅融合产品少,文旅人才缺乏和营销智慧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推动“两汉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能突出徐州的文旅特色,满足游客高品质旅游需要。

关键词:文旅融合;两汉文化;徐州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文化则为旅游产业品质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多项政策都明确指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国家、江苏省和徐州市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为两大产业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提供了外力的支撑和推动。

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集中文化、旅游的概念设计与探讨上,专攻文化旅游融合研究却不多,仅有少量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文旅融合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很少,而关于徐州“两汉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相关研究更少。

一、徐州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徐州地处江苏西北部,古称“彭城”,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华夏九州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汉墓”、“汉画像石”和“汉兵马俑”的“汉代三绝”,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我国悠久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位置,在文化旅游开发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西汉”与“东汉”的“两汉文化”,1987年徐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两汉文化资源包括狮子山楚王陵、汉画像石艺术馆、龟山汉墓、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茅村汉画像石墓、汉兵马俑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汉高祖原庙、汉皇祖陵、徐州汉城、北洞山汉墓、刘向墓、拔剑泉、王陵母墓、龚胜墓等。

如何将两汉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充分挖掘徐州两汉文化资源,向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汉文化旅游消费体验,是徐州市文旅行业发展的方向。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近年来,桃江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用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领交通、园区、城镇、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新发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积极探索加快县域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资源禀赋与优势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

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等美誉。

桃江交通便捷。

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辐射八方。

桃江景色宜人。

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腰子仑春秋古越墓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桃花江核电站目前为我国内陆第一核电站,将其打造成我省工业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核电站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工业旅游热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助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财政收入。

反之,财政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县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进人均消费。

我县将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性的以核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促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与特色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点)400个,拥有床位7168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旅游星级宾馆6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湖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有国内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商品生产厂点10多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收入约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0余人,休闲旅游发展成为我县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旅游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摘要:目前徐州市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虽然徐州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产业结构不协调性仍然存在。

本文主要对徐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徐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徐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

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内部比重为10:47:43,而徐州三次产业比重为9:50:41,其一二产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

1 徐州产业发展现状1.1 徐州市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徐州产业结构演进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0年前为第一阶段,表现为“一、二、三”的结构特征,以农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

1980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第二产业上升为首位,表现为“二、一、三”结构特征,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

199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从1993年的25.3:47.0:27.7演变为2011年的9.4:50.1:40.5 ,以工业为主导,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

图1 徐州三次产业结构(%)1.2 徐州三次产业特征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较快。

2010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51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22.4亿元,占总产值63%,畜牧业产值为145.81亿元,占总产值的28%,林业、渔业和相关服务业产值为46.4亿元。

从构成上可以看出徐州第一产业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林业、渔业、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

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在第二产业总值中平均比重为85%。

从工业内部构成来看,徐州工业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且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重工业比重达到72%,五年来轻重工业比重相对不变;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能源成为徐州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占据徐州工业总产值的8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管理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李洁徐州作为一个面临转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几年围绕旅游业的六要素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年就已经开始努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徐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殆尽,能源已经不再是徐州的优势产业。

2011年11月14日,徐州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决定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将徐州经济的支柱产业转为旅游产业。

要对徐州目前的旅游发展状况,对潜在的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制定出适合本地的旅游发展规划,以实现把能源城市转变为旅游生态城市的转型目标。

一、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徐州旅游接待能力逐年提升,来徐州的大的旅游团队明显增多,散客旅游者也大幅度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2014年徐州总计投资291.09亿元共编排旅游重点项目35个,徐州旅游的“蝶型”发展格局的雏形凸现:一体(汉文化)两翼(云龙湖集聚区、贾汪集聚区)。

2014年徐州旅游业进入江苏旅游的第一方阵,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569.56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5.5%。

国内旅游人数3566.61万人次,增长15.5%;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29500人次,增长14.1%。

创造旅游收入430.48亿元,比2013年增长15.5%。

国内旅游收入423.46亿元,增长17.5%;旅游外汇收入2974.84万美元,增长17.2%。

徐州市旅游局完成改扩徐州旅游网站和建设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点击量达到了238万多人次;完善更新徐州旅游官方微博,微博的粉丝量已达14万。

2015年徐州市将建设徐州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与城市其他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发各平台立体式游徐州系统的集成和功能。

(一)旅行社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的旅行社名录中,共有旅行社191家,4家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大部分是综合性的旅行社,但是也有专营性的旅行社包括侧重组团的2家,侧重地接的1家,侧重专线批发商的1家。

徐州旅游一级代理旅行社共有18家,地区包括南京、上海、昆明、香港、安徽、天津、河北、山东。

(二)住宿业与饭店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到的徐州星级饭店个数为123家,其中包括五星级的开元名都大酒店和徐州绿地皇冠假日酒店,另外四星级的8家酒店中,有两家位于隶属徐州的新沂市,70家三星级酒店分布在徐州各个行政区划。

(三)旅游交通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线、京沪线)在徐州交汇,徐州东站作为高速铁路编组站是京沪高铁七个主要站和六个始发站之一,是徐兰客运专线的起始站。

列车276趟,其中高铁74趟。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在2010年成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2014年已经开通4个地区7个地点的国际航线:香港、台湾(台北、高雄)、泰国(曼谷)、韩国(首尔、济州岛、釜山)。

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的徐州公交出行线路共计114条,并且可以看到标注在站点附近的宾馆、饭店和旅游景点,其中专门的旅游公交线路4条。

徐州也是苏北第一个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四)旅游景点2014年,徐州共73家A级景区,全省第一。

云龙湖风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景观质量评审;全市新增8家4A级景区,4A级景区数量达18家全省第三;新增6家3A级景区,3A级景区数量达28家全省第一;新增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达5家;还新建2家工业旅游示范区。

徐州旅游品牌建设创江苏省历史新高。

2014年徐州乡村旅游点共104家。

包括46家省4星级乡村旅游点,54家省3星级乡村旅游点,8个省级特色景观名镇村。

其中新增的景点包括:8家省4星级乡村旅游点,18家省3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3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五)旅游商品徐州共有8个商业圈。

以古彭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繁华度最高且最为长久,涵盖了大型购物中心、大超市、步行街、餐饮娱乐、市民休闲广场和写字楼。

西区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其磁场效映,已经渐渐彰显。

而新城区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发展最为迅速,新城区的功能定位为徐州的商务政务创新区。

东区是老徐州的怀旧区,建有六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街(景)区。

这些地方或汇聚潮流时尚,或充满老徐州风情都可以帮助旅游者享受购物在徐州。

二、徐州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和时尚。

面对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时,人们选择上更加具有弹性,对旅游产品的消费也会越来越理性。

(一)缺少精品景区徐州的旅游资源属于“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缺少众星捧月的地标性旅游景区。

徐州在旅游景区的美誉度和创意性上没有切中游客的认知或情怀,因此旅游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当薄弱。

领头羊类型的旅游景区不仅对现代从众消费的人群吸引力极大,而且可以带动徐州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效用。

(二)缺乏特色景区徐州现有的自然景观类型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在市场细分上属于一种同位竞争。

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山水风景仅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观赏性和愉悦性,却没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文化脉络。

不能在游客的记忆中留下烙印,反而错误地给游客“吃亏上当就一回”的感觉,更没有轰动效应的旅游热点和卖点。

如果一个景区的形象定位不明确,核心资源、核心产品开发不足导致内涵不突出,就不能提高受众对旅游景区的反应效用,缩短了景点的生命周期。

同时也就不能增强旅游景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产生经济规模效益。

(三)缺少互动式表演与体验徐州现有的自然景观类型和人文景观类型旅游产品,缺少动态的展示和游客可参与性的项目。

造成了“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感觉,其实违反: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体验。

这样旅游产品根本上的“经历”、“体验”,在游客的印象中只会是短暂的停留并不深刻。

对于游客深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展相关产业创造附加价值。

(四)缺乏和谐开发观念徐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利用废弃的采煤塌陷地建设大型生态湿地公园。

2007年徐州规划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利用采煤塌陷地改造的城市内湿地公园。

2014年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对面,徐矿集团由煤矿改造的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两期建成投产。

一个有辐射污染但可以创造年产值约20亿元,年创利税约3亿元企业和一个开放式城市公园空间区位上并存。

这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旅游项目,没有时间成长为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

而且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是一个巨大损失。

(五)品牌营销不足徐州市旅游局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实施全方位推广和多层次促销。

然而策划包装的模式在营销中并不成功,所以直到现在徐州旅游市场的开拓并不理想,没有树立自己的旅游形象。

在形象经济时代,面临尴尬的“墙内开花墙内香”,徐州的新标签“旅游”没有被广大外地游客所熟知和认同。

三、提升徐州市旅游业的对策建议现在已进入旅游的后观光时代,徐州根据体验式旅游发展新趋势,围绕展现城市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其潜质和优势,开发和延展旅游新的常态。

(一)打造龙头景区徐州饮食的传统历史悠久,蕴含古朴的乡土气息。

然而将饮食当作文化并且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十分少见。

对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重视,林语堂说:“吃是一种文化,吃反映的是民族性格。

”可以在对当地美食品尝的基础层次,对食疗保健这样的发展层次,以及饮食文化的这样高级层次的进行开发探讨。

因为单纯的“吃”根本不能满足旅游者高端的需求,面对美食旅游者更希望的是参与制作,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

就目前而言把“吃”融入到精品旅游线路的项目比较稀少。

在没有激发旅游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妨碍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如果把饮食文化和徐州的其他旅游业要素进行融合,不仅发展了徐州旅游项目独特性,也促进徐州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本身的完整性。

徐州楚汉文化极负盛名,现在的旅游立足点一直是两汉文化,应该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汉文化精髓。

广泛开展有关汉风的民俗和民间手工艺展示活动,通过大众化的文化创意策划和传播。

着力于创新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民间文艺活动等文化形态,有力的推动全民参与性的汉文化传承。

以此形成城市的绝对特色,展现出汉风雅韵传承至今的风尚。

(二)突出景区特色多元的人文古迹展现了徐州独特的文化特色,提高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兴趣,并且受到精神文化的熏染。

当历史和现代延续千年的人文情怀不曾断裂,过去的辉煌和当代的璀璨将徐州的人杰地灵不言而喻。

充分开发富有文脉的旅游资源,不仅为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注入新活力,而且成为徐州旅游的新亮点。

徐州有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其中有43项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景区中不仅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还可以使景区进行动态展现以及提高游客与景区景点之间的交互性。

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精致的手工艺模型一类有创意的便携性旅游纪念品,游客也可以参与手工DIY。

这样景区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既突出和景点文化有相关性,还是一种历史文化信息的表达,最重要是彰显出地方特色。

不仅对旅游纪念品推“陈”出“新”,又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这些产品既能满足景区及消费市场的需求,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又能够在产品原创性上给予更多的灵感,鲜明的地域印记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三)增加参与性活动除了加大景区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科学技术覆盖度,立体呈现旅游景点。

还可以考虑将游客按照年龄分类,通过找寻不同年龄阶段兴趣点设计项目,吸引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参与体验。

或者根据市场细分,由景区本身特点和特色吸引不同年龄的游客群体。

增加参与性活动来充分满足和适应旅游业大规模产业式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3年的调查,45.2%的老年消费者有外出旅游的意愿,其中13.8%的老年人表示会经常外出旅游。

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江苏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579.23万人,达到户籍人口比重的20.57%;徐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73.53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的17%。

“银发族”游客的比例在未来会不断增加,所以景区景点应更加注重老龄游客的心理需求。

(四)创新品牌营销基于互联网+这个新兴模式,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营销号等社交软件(APP)进行推介和分享旅游感受,并且加强与提供相关旅游信息在线和服务预定的旅游公司(OTA)合作。

同时传统模式下,在景区之间设立“旅游直通车”,可以更好地为外地游客服务,尤其方便外地散客旅游者的旅游路线规划。

在政府主导下由旅行社承办,向外地旅客推荐一些一到三天关于本市的精品旅游路线,不仅是非常好的旅游宣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

徐州每年的农历庙会,都是一场包容性的多元素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表达汉族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