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改善(精华版)

合集下载

生产线改进总结汇报

生产线改进总结汇报

生产线改进总结汇报标题:生产线改进总结汇报引言:生产线的高效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对现有生产线进行了改进。

本文将总结我们的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一、问题分析:在改进生产线之前,我们首先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问题分析。

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生产线的流程不够流畅,存在瓶颈环节;2. 设备老化,导致故障频发,影响生产效率;3. 人员培训不足,操作技能有待提高;4. 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改进措施: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流程优化:通过重新设计生产线的流程,优化物料的流动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设备更新: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换或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

3. 人员培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4. 监控系统: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线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三、改进成果: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生产效率提升:流程优化和设备更新使得生产线的运行更加顺畅,生产效率提升了20%。

2. 故障率降低:设备的更新和维修降低了故障发生的频率,使得生产线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3. 质量提升:员工培训的加强使得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客户投诉率下降了30%。

4. 实时监控:引入监控系统后,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线中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大大减少了生产线停工的时间。

结论:通过对生产线的改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改进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改进方案,不断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和竞争力。

生产部年度产线改善方案

生产部年度产线改善方案

生产部年度产线改善方案为了提高生产部的效率和产线的质量,我们必须设计并实施一个全面的、切实可行的年度产线改善方案。

本文将分析当前产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以期达到提高产线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1. 问题分析在开始制定改善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产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以下是我们在生产部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1.1 原料供应不稳定:原材料供应链不稳定,导致产线运转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1.2 设备老化:一些生产设备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出现频繁故障和维修,影响了产线的正常运转。

1.3 作业流程不合理:当前的作业流程存在一些繁琐和低效的环节,导致产线效率低下。

1.4 缺乏员工培训:部分员工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无法胜任部分工作任务。

2. 改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产线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减少因原料不足而导致的停产现象。

2.2 设备更新与维护:及时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2.3 优化作业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去除繁琐和低效的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和流程的连贯性,以减少生产时间和提高产能。

2.4 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为员工提供培训课程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胜任更多复杂的工作任务。

3.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改善方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3.1 建立改善小组:组建一个由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组成的改善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2 详细分工: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

3.3 监督和评估:设立监督机制,定期对改善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3.4 沟通和反馈:与员工进行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改善方案。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改善方案,我们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4.1 产线效率提升:改善原料供应链和作业流程,减少停产和繁琐步骤,提高产线效率,使生产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生产线改善报告

生产线改善报告

生产线改善报告1. 引言生产线是企业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和调整。

本报告将分析整个改善过程,并总结改善效果。

2. 改善目标在开始改善之前,我们明确了以下改善目标:1.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3.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 改善措施3.1 优化生产线布局通过重新规划生产线的布局,我们减少了生产线上的不必要移动和交通,缩短了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程时间。

我们还合理安排了设备和工作站的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引入自动化设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引入了一些自动化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装配和包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难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3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

在每个环节都设立了质量检查点,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减少次品率和返工率。

3.4 培训和激励员工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动力,我们组织了定期的培训和激励活动。

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熟悉生产线的操作流程。

而激励活动则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改善效果4.1 生产效率提升经过改善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提升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生产周期缩短了30%,产品的生产量增加了20%。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前向客户交付产品。

4.2 成本降低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我们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人工成本减少了20%,次品率和返工率也显著下降。

这使得我们能够降低产品的售价,提高市场竞争力。

4.3 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生产线的布局和工作流程,我们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员工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工伤事故率减少了50%,员工流失率也有所降低。

5.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生产线改善总结

生产线改善总结

生产线改善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而生产线的改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

近期,我们对公司的生产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工作,旨在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此,对这次生产线改善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改善背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们原有的生产线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生产流程不够顺畅,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设备故障率较高,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员工操作不够规范,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客户满意度,因此,对生产线进行改善已迫在眉睫。

二、改善目标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改善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使生产线的产能提高____%以上。

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使生产成本降低____%。

3、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控制,减少次品率,使产品合格率达到____%以上。

4、增强员工满意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改善措施1、生产流程优化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价值流分析,找出了其中的非增值环节和浪费点。

重新设计了生产流程,简化了一些繁琐的操作步骤,减少了不必要的物料搬运和等待时间。

引入了拉动式生产方式,根据客户需求来安排生产,实现了准时化生产。

2、设备管理改进建立了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加强了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设备维护意识。

3、质量管理加强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质量职责。

加强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验,确保进入生产线的物料质量合格。

在生产过程中设置了多个质量控制点,对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监控。

生产线的建议改进

生产线的建议改进

生产线的建议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了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此提出以下关于生产线改进的建议。

一、自动化设备的引入目前,大部分生产线仍然依赖人工操作,这不仅存在人为错误的可能,而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建议引入自动化设备,如机械臂和物流系统。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运输,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

二、优化生产线布局生产线的布局对于生产效率和工作流程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布局,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例如,将相关工序的设备放置在靠近一起,以减少物料运输时间和人工操作的复杂性。

此外,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保证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建议在生产线中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可以引入自动检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产品的质量指标,并及时反馈给操作员。

此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准确性也是必要的。

四、引入实时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建议在生产线上引入实时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以帮助企业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这些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灵活性。

五、持续改进和优化持续改进和优化是保持生产线高效运行的关键。

建议企业建立一个改进团队,定期评估和分析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也要充分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行业最佳实践,不断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升生产线的竞争力。

结论生产线的改进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布局、加强质量控制、实施实时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建议企业积极采纳以上提出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和升级。

生产线效率改善方案

生产线效率改善方案

生产线效率改善方案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生产线效率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因为提高生产线效率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并降低产品的制造周期。

本文将提出一些生产线效率改善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一、优化生产线布局生产线布局是生产线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生产线布局,可以减少工人的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行生产线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生产线的流程: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确立整个生产线的流程,明确每个工序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生产线上的瓶颈。

2. 优化工作站的布局:根据不同工序工人的工作内容和操作特点,合理安排工作站的位置和布局,减少工人的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3. 合理配置设备和工具:对于生产线上的设备和工具,要合理配置,确保其可靠性和高效性,并根据工人的需求进行人机工程学设计,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

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高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一些提高生产流程的方法:1. 进行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VSM):价值流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益化,通过识别和消除非价值增加的活动,提高生产效率。

2. 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部分操作,减少人为错误和人力资源浪费。

3. 实施精益生产方法: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方法,致力于通过消除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方法,企业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三、改善员工培训和福利员工是企业生产线上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因此,改善员工培训和福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改善员工培训和福利的建议:1. 提供专业培训: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生产线改进方案

生产线改进方案

生产线改进方案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产线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许多生产线存在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亟需改进。

本文将提出一些有效的生产线改进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优化生产线布局生产线布局是生产线改进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可以减少物料运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优化生产线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流程分析:对生产线的整体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

通过重新设计流程,消除瓶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2. 作业站点:合理划分作业站点,使每个作业站点的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减少物料运输时间和生产线停顿时间。

3. 物料存储:设置合理的物料存储区域,将常用物料放置在离作业站点较近的位置,减少物料运输时间。

4. 人员分配:根据作业站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合理分配人员,确保人力资源的最优利用。

二、引入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降低人力成本:自动化设备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2.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的运行速度通常比人工操作更快,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3. 减少人为误差: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由机器完成,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可能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4. 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可以减少生产线的故障和停机时间。

三、实施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具体的措施包括:1. 价值流分析:对生产线的价值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

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5S整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五个步骤,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落实。

通过不断改进,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生产线改善方案

生产线改善方案

生产线改善方案为了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生产线改善方案。

1. 现代化设备投资:在生产线上引入最新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线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考虑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机械手来替代繁重的人力操作。

此外,引入智能化的仓储系统和物流系统也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

2. 进行岗位培训和合理分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设备和工作流程。

合理地分工和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减少员工的重复劳动和工作压力,并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

3.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可以采用在线质量监测设备和自动化检测设备来实时追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此外,通过培训员工和建立质量管理团队,加强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4. 进行生产线布局优化:对生产线进行布局优化,以减少物料和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布局,使产品在不同工序之间快速流动。

此外,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备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滞时间。

5. 供应链优化和供应商管理:优化整个供应链,确保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软件来实现对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协调。

6. 优化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建立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系统,确保生产线能够按时交付产品。

分析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资源,避免因过度生产或产能不足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或订单延迟。

7. 废品管理和能源节约:改善废品处理流程,减少废品的产生和处理成本。

可以采用再利用和回收的方法来降低废品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采用节能设备和生产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8. 实施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方法:引入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以不断优化生产线和提高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30
32 32
生产线平衡性低,需要继续改善
生产线的平衡性 = 各工程工数合计 ÷ (最大工数×人数) × 100% = 273 ÷ (36×9) × 100% = 84.3% 目标85%未达成,仍需改善 对策:①对工程3、工程5进行改善,削减工数 ②对工程3、工程5、工程6进行工作量调整
产线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需要改善减少停止时间
各工程工
生产情况分析
时间:秒 50 45
40
実測工数
45 45 45 45 45
线平衡340/(45.2*10)=75% 目标85%
45 实测工数 45 节拍 45 45
30
20
36.8
32.5
40.3
40.3
40.3
36.3
45.2 34.6 22.4 11.2
10
0
工程1 工程2 工程3 工程4 工程5 工程6 工程7
理论节拍 = 最大工数 × 110% = 36 × 110% = 40(秒) 理论8H产量 = 3600 × 8 ÷ 40 = 720 PCS 实际产量为704,没有达到720,,需要找出原因采取对策
该生产线还需要改善
现状把握 朱小亮、吴晓平 要因分析 朱小亮、吴晓平
3
4
对策制定 朱小亮、吴晓平
5
对策实施 朱小亮、吴晓平 效果确认 朱小亮、吴晓平
6
7
总结
朱小亮、吴晓平
8月初
目标设定
时间:秒 50 45 45 45
実測工数
45 45 45
线平衡:75%
实测工数
45 45
净工时合计:340秒
节拍
45 45
40
10人生产,平均工时:340/10=34(秒) ※工程变更多,难度大
0.1% 0.2%0.1%0.1%0.1%0.3% 0.1%0.2%0.1%0.1%0.0%0.2%0.0% 0.0%0.0% 0.07% 0.07% 0.07% 0.00%
0
6/7 7/2 7/12
6/8 6/9 7/3 7/4 7/5 7/6 6/10 6/12 6/13 6/17 6/18 6/19 6/20 6/21 6/26 6/27 6/28 6/29 7/9 7/10 7/11 7/13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3 7/24 7/25 7/26
42
42
工程8
0
拿取工件后放入治具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人 员 基板定位PIN检查确 认 按按钮点灯确认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 插3个插头 拔3个插头 外观检查
工程9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 贴标签
20 33.6 10 0 26.7
36.9
37.4
35.6
31.8
38.2
38.2
32.9
工程1 工程2 工程3 工程4 工程5 工程6 工程7 工程7
工程8
工程9
工程10
问题点分析 1.工程平衡性差,平均工时为45秒,线平衡为75%,等待时间占25%,为112秒。 2.用时最长工程45.2秒为瓶颈工程,限制了生产的速度。 3.用时最短工程11.2秒,该工程人员的等待时间占工作时间的75%。 4.工程7、8、9的工时合计为78.8秒,实质是2人的工作量。
工程 7
改善效果确认
秒 50 40 30 20 10 6/26 6/27 6/28 6/29
44
44
44
44
44
46 42
生产线一产量&节拍推移
42 42 42 42 42 43 42 42 42 41 41 41
目标689PCS/8H达成
41 41 41 41 41
件 800
600
704 704 704 704 704 704 704 704 648 648 648 648 648 632 688 656 680 688 688 688 672 688 688 688
工程品质无异常
1600 1400 1200
工程变更
1000 800
0.2% 0.0%0.0% 192
1376 1376 1376 1376 1368 1352 1344 1312 1304 1296 1296 1296 1296 1296 1280 1224 1218 1142 1172 1210 1210 600 1162 1144 1059 1064 1120 1056 964 400 704 704 704 704 704 704 752 670 0.6% 4870.4% 0.4% 0.4% 0.37% 0.36% 200
400
200
工程变更
0
产量实际(件)
7/2 7/3 7/4
工程1
7/5
7/6
7/9
工程2
7/10 7/11 7/12 7/13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3 7/24 7/25 7/26
工程3
工程4
工程5
工时(实际)
产量及不良推移
7% 6% 5% 4% 3% 2% 1% 0% 加班产量 产量 不良率(部品) 不良率(組立)
工程10
问题点:工程7无法拆分,缩减困难,工程8、9合 并可以缩减1人,但是对产量没有帮助。
预想效果: 工程调整之后,节拍降低3秒,减少1人作业
※对品质没有影响,但是需要4M变更确认
2人同时作业
LAYOUT变更
Before 生产线一
4人作业
工程 9 工程 7 点灯 工程 10
工程 8 工程 3
工程 4 工程 2
对策
工数(秒)
工程7
工程8
作業内容 拿取工件后放入治具 插3个插头 按按钮点灯确认 基板定位PIN检查确认 拔3个插头 外观检查 贴标签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
76.4 (2人)
38.2秒/人
工程9
79
工程7
39
工程变更效果预计
50 42 40 30 42 42 42 42 42 42 42
目标工数 目标节拍
工程 3
工程 4
工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工程 5
工程 6
工程 5
工程 6 工程 7 点灯
工程 1
工程 1
工程 8
工程 9
工程 10
生产线二 After
生产线一
3人作业
工程 7
生产线二
工程 8
工程 7
工程 3
工程 4 工程 2
工程 5
工程 6
工程 3
工程 4 工程 2
工程 5
工程 6 工程 7
工程 1
工程 1
工程 8
45.2 36.3 22.4 11.2 34.6
30
20
36.8
40.3 32.5
40.3
40.3
10
9人生产,平均工时:340/9=38(秒) ※与实际工时比较接近,相对简单
0 工程1 工程2 工程3 工程4 工程5 工程6 工程7 工程8 工程9 工程10
目标产量=日工时÷(实测时间+宽裕时间10%)=28800÷(38×110%)= 689 PCS/8H 现状 人员数:10人/线 日产量:648PCS/8H 劳动性:444秒/件 目标 人员数:9人/线 日产量:689PCS/8H 劳动性:378秒/件 效 率:18%UP 挑战 时缩减5% 人员数:9人/线 日产量:720PCS/8H 劳动性:360秒/件 效 率:23%UP
6/4
6/5
6/6
改善后分析
50 40 42 42 42 产线1 42 产线2 42 42 节拍 42 42 42 42
30
20 31 32 10 0
工程1 工程2 工程3 工程4 工程5 工程6 工程7 工程7 工程8 平均
32 30
36 36
32 32
36 36 22 22
34 34
34 33
现状把握
2012.06.06
生产线改善计划
计划
序号 1 内容 担当
实际
20 21 22 23
S06UCB改善计划
6月 24 25 26 7月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成:朱、吴 11 12 13
2012/6/20 14 15 16
目标设定 朱小亮、吴晓平
2
工程工时不平衡,需要调整工程
着手点
减少工程7工时,合并工程8与工程9
工程调整方案
调整工程7、8、9的工作分配,将3个工程合并为2个工程 工程分析
工程 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内容 拿取工件后放入治具 插3个插头 按按钮点灯确认 拔3个插头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人员 外观检查 基板定位PIN检查确认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 贴标签 将工件交给下工程 工数(秒) 45.2 (1人) 工程7 22.4 (1人) 11.2 (1人) 工程 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