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改善报告

合集下载

改善的范文怎样写改善前改善后报告

改善的范文怎样写改善前改善后报告

改善的范文怎样写改善前改善后报告此类报告一般包含四个方面:(1)改善前的存在的问题、困境或缺陷(2)采取的改善的方案或措施(3)改善前后情况的对比:(4)改善后的成果参考的事例:生产流水线的改进一、改善前的问题点:1、流水线布局不合理,物流不畅通;2、平衡率偏低,效率低下;3、各工位所使用的工具无固定装置放置;4、部分工位会因物料配送不及时导致延误生产;5、5S推行不到位。

二、改善采取的措施:1、根据现生产机型安吉尔Y1160LKD-C制定工艺流程图,对工序重组,平衡各工位,并设定标准人力及产能;2、依据工艺流程图设计线体布局图,对各工位明确规定作业位置及摆放方式;3、工艺员对所用工具制作定位装置以便按位摆放;4、依据线体布局图推行5S;5、在实际生产中对工位内容再作调整,对作业方法进行修正以求完善。

三、改善前后对比:1、数据对比表2、成本对比表3、利润对比表四、改善后的成果:1、生产率:A.改善前23人作业,间接人员4人,时产45PCS,27人*7元/H ÷45PCS=4.2元;B.改善后24人作业,间接人员4人,时产55PCS, 28人*7元/H ÷55PCS=3.56元;C.节约成本:4.2-3.56=0.64元/台,平均日产量以600台计算,每月工作26天; 即:每天可节约成本:600台*0.64元/台=384元. 每月可节约成本:600台*26天*0.64元/台=9984元.每年可节约成本:600台*26天*12月*0.64元/台=119808元.D.生产率提高了:4.2元÷3.56元-1=17.98%。

2、5S推行:按制定的线体规划图进行按位摆放后,各工位均无乱放现象,5S 推行较为顺畅,生产现场有序进行。

3、IE思想推行:通过此次改善,让线长及全体员工都有深入参与,让他们有了成本意识,对工位及线体的改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带动全体员工参与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

流水线产品改善方案

流水线产品改善方案

流水线产品改善方案背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为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水线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改善流水线产品的生产环节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状分析在我公司现有的生产线中,存在以下问题:生产效率低下由于生产线设备老旧,很多环节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线中存在很多手工操作,人工操作不稳定,很难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工艺流程不够完善部分工艺需要手工调整,存在人为误差,难以准确掌握产品工艺的全过程。

改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措施:更换设备目前我们的部分设备已经使用了多年,设备老旧,生产效率低下,需要更换成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线中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人为误差,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完善工艺流程对于工艺流程不够完善的部分,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操作规程,并结合新的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使得整个工艺流程更加完善、高效。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更换设备将于XX年X月开始更换老旧设备,逐步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到XX年X月结束设备更换工作。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于XX年X月开始引进自动化生产线,XX年X月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的搭建和调试工作。

完善工艺流程将于XX年X月开始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工作,逐步完善工艺流程,到XX年X月完成。

总结通过不断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流水线产品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更换设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完善工艺流程等措施,打造出更高效、更稳定、更一致的流水线产品生产线。

我们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将有助于推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流水线改善报告

流水线改善报告
相关单位意见
开发:
制造:
品管:
工程:
不易看出产能配平,平衡难度很大很难找到平衡点。
很难及时看到速度的快慢。
产线类型
思想观念
物料流通
管理水平
流水拉
追求的是产线的整体配合,所有员工的思想观念的统一,执行力的统一,集体利益
流通材料少,流通速度快,产线很少有材料的堆积;不产生无效的搬运时间
对于现场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有较高的观察,调配能力,否则直接影响到产能。相关部门的配合速度要快,解决问题必须快,有效。尽可能缩短解决时间,否则会造成全线停线。
深圳市鹏毅实业有限公司
SHEN ZHEN PANG NGAI INDUSTRIAL CO., LTD.
发文单位
发文日期
拟制
审核
批准
工程部
2011.08.31
余晓秋
关于流水拉改善报告
一、流水线的产线情况:
日期
产线
产品编号
作业人数
日产能
节拍时间
瓶颈工序
原因分析
9月19日
4233线
H09-000159
36人
平板拉
体现的是个人的速度,极易造成工序产能的不平衡,造成产线配置不平衡
流通物料的投入较多,流通速度较慢,产线出现大量的材料的堆积,同时产生大量的无效搬运时间。
异常只影响单个工站或相邻工站,
五、总结:
流水线在品质控制、人员管理、物料流通、产能速度控制、5S管理及现场管理水平上比平板拉要有优式,在产能上目前仍未发现明显改善(与新开时间短,适应有关)。产能仍需观测评估。
流水拉
流水拉必须及时替岗,时间控制严格,否则会造成整条产线停滞,直接影响产能。
流通时间短,能迅速发现问题,批量很少,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

流水线生产工作总结模板7篇

流水线生产工作总结模板7篇

流水线生产工作总结模板7篇篇1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流水线生产工作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总结,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生产现状分析1. 生产设备与工艺:目前,我们的流水线生产设备较为先进,能够满足大部分产品的生产需求。

然而,在部分环节上,仍存在一些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2. 生产计划与调度:我们在生产计划和调度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计划不周、调度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生产过程出现瓶颈。

3. 原料与供应链管理:原料的供应与供应链管理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

目前,我们与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原料供应稳定可靠。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4. 人员管理与培训: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

目前,我们的生产团队成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员工缺乏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整体生产团队的素质。

三、存在问题分析1. 生产设备与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导致生产效率受到影响;部分设备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影响整体生产效益。

2. 生产计划与调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计划不周、调度不合理的情况仍然存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3. 原料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虽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原料库存管理不够精细,存在库存积压和浪费现象。

4. 人员管理与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员工缺乏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员工队伍流动性较大,新员工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在生产设备与工艺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化设备的更新换新力度,引进更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简化设备操作流程,降低维护成本。

车间流水线改造工作总结

车间流水线改造工作总结

车间流水线改造工作总结以下是两篇不同的车间流水线改造工作总结:第一篇:这次车间流水线改造那可真是一次大工程啊!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就像乔布斯不断创新推出苹果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改造开始前,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流水线更加高效和智能。

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新奇的点子,这才让改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团结就是力量,就像蚂蚁们齐心协力能搬动比自己大好多倍的食物。

在改造过程中,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工人,都全力以赴。

遇到问题时,大家都没有互相推诿,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那股团结的劲儿真让人感动。

坚持就是胜利,就像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实验,最终发现了镭元素。

改造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中间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时候真觉得快搞不下去了。

但咱不能放弃啊,咬咬牙,挺一挺,这不就慢慢克服过来了嘛。

我深知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很重要,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有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次改造,车间流水线有了质的提升,咱这心里呀,别提多高兴了。

以后咱还得继续加油,让车间发展得越来越好!第二篇:哇塞,这次车间流水线改造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细节决定成败,就像航天工程中一个小小的螺丝没拧紧都可能导致大灾难。

我们在改造前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哪怕是一个小零件的位置都反复斟酌,生怕出一点差错。

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就像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也不断向其他优秀的车间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改造更加完善。

耐心是成功的基石,就像达尔文经过多年的研究才提出进化论。

在安装调试新设备的时候,真的需要十足的耐心啊,一点一点地调整参数,一次一次地测试,急不得躁不得。

我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啊,我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点努力都像一块砖,为车间的发展添砖加瓦。

看着改造后的流水线顺利运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

以后啊,不管遇到啥样的挑战,我都相信我们能像这次一样顺利搞定,让车间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牛!。

产线流水线平衡改善范例以及报告

产线流水线平衡改善范例以及报告


高 高
改善方案:
1、拆机壳工站拆分为2个,1个负责拆机壳、 透明片检查;另一个负责切隔板 2、装屏与装喇叭、咪头工站位置交叉互换 3、在装屏与装主板之间,增加一个工站,负责 安装按键、剪显示器支架 4、减去合盖工位插线部分,分割到装切换板工位
改善前工位图:
改善后工位图:
80D21数据分析表:
80D21流水线效率提升报告
第三部分:再次改善
主因分析:
人 机
线速设定缺乏依据 新人操作不熟练
工作内容不固定
工艺分配不合理 来料不良比例高
现场物料没有及时处理
平 衡 率 、 产 量 低



具体分析:
工站 拆机壳 切隔板 装喇叭、咪头 装屏 装按键、切隔板 装主板 装切换、插线 合盖 新人,操作速度慢 主板来料不良 中 高 主因分析 影响程度
时间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柱状图:
拆 机 壳 切 隔 装 板 喇 叭 、 咪 头 装 装 按 屏 键 、 剪 支 架 装 装 主 切 板 换 板 、 插 线 合 盖
各工站工时图
工站
时间
结果分析:
单小时人均产能提升:48.39% 产线平衡率:81.27%
(√) (×)
预期效果:
红色装主板工位,为预测值
许长伟 2012.08.27
第四部分:持续改进方向
80D21流水线效率提升报告
第一部分:现状描述
问题描述



1、问题描述 工站间存在积压、等待现象
产线平衡率较低 小时产量、日产量较低

改善目标

产线平衡率至少85% 单小时人均产能至少提升50%

生产线优化改进总结汇报

生产线优化改进总结汇报

生产线优化改进总结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生产线优化改进的情况。

在过去的一段时
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我们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我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优化了工艺参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生产中的浪费。

我们还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首先,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
著提高,产量和出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不合格品率明显下降,客户投诉也大幅减少。

这些成绩得到了客户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将继续保持对生产线的监
控和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团队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我要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合作,才有
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我也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你们的指导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流水线改进工程方案范文

流水线改进工程方案范文

流水线改进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流水线作为一种高效的生产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流水线的改进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流水线的布局设计、自动化设备的选型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工程方案,旨在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流水线布局设计的改进1.生产线布局的调整目前流水线的布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之间距离过大,导致物料运输的效率不高,还有一些设备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工人操作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对生产线的布局进行调整,合理分配各个设备的位置,提高生产线的运作效率。

2.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目前流水线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输送带和辊筒输送方式,这种方式受到物料大小、形状的限制,容易出现堵塞、偏移等问题。

因此,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输送设备,比如无轨导向车辆,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布局,避免传统输送带的一些缺点。

3.人机协作的设备安排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将一些操作简单、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改为自动化设备,比如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装配、搬运等工序。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与人机协作的方式,使生产线的各个环节更加顺畅,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三、自动化设备的选型与应用1.自动化设备的选型目前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繁重、重复的劳动,导致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因此,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对于提升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可以考虑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等,从而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

2.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产线的无人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可以采用机器人来完成产品的组装工作,自动化搬运设备来实现物料的运输,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精度。

3.自动化设备的监控与管理引入自动化设备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保障生产的稳定进行。

同时需要建立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更改工作台(增加转盘/铺设流利条)-降低搬运系数 2.通过工艺更改(重组/拆分)-减少二次调试次数,减少迂回和搬运 3.通过“流水线”作业,细化作业内容,提高产线平衡率
补充说明
名称:硬件改善 目的:降低搬运系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员作业负荷 方法:1.在工作台上铺设流利条 2.在工作台上架设圆盘避免因拆卸零件产生不必要的动作
结论:通过矩阵图可以发现“调试“中很多检验项目是为”试缝性能“调试的,工艺上不是独立的相互 影响且相互关联,“调试水平的好坏”是通过“试缝性能”体现。现有的调试虽然有标准,但是在调试 阶段未能通过部分“试缝”验证,只有流到下道工序“试缝”才能反馈问题,因此也就造成了二次调试, 考虑工艺“拆分及重组的可行性
平衡率=72.7% T.T=5(分/台) 试缝纫好机器
9
检查
9
10 11
10 检查 11 检查
平衡率=86.5% T.T=4(分/台)
质量合格机器
12 清洁
13 包装
12
13
清洁
包装
结论:1.通过拆分和重组工序,细化作业内容,在人数不变前提下提升产线平衡率,提高目标产能
效果展示
电脑线作业模拟图-未来
电脑线-调试&试缝线 改善报告
CI 部
目录
1.确定改善目标 2.数据收集&分析 3.工艺关系矩阵图分析 4.方案制定
5.方案效果预计
6.效果展示
7.补充说明
确定改善目标
电脑线作业模拟图-现状
•目标:
•1消除瓶颈工序,提高产线平衡率 •2.太多的搬运如何去避免?
•3如何去避免二次调试造成的路线迂回?(如何降低或避免二次 调试次数&时间)
新增的工位形成了工艺上的“孤岛作业模式” 结论: 我们尽管按照工艺流程直线型布局,但是为了尽可能消灭瓶颈时间提高产线平衡率,而新增瓶颈工 位的工作站数,真是因为新增的工位形成了工艺上的“孤岛作业模式”中断了工艺“流畅”,造成 了不必要的搬运。
工艺关键矩阵图
数据名称:《调试&试缝关系矩阵图》 数据来源: 实测 目 的:研究调试中定位.组装的精密度”对试缝中“平衡力,花样等”影响 以及相互之间作用关系
•4如何降低作业员工作负荷,加速工艺“流”?
数据收集&分析
数据名称:《工时柱状图》 数据来源: 实测 目 的:计算平衡率,确定各工序之间的作业负荷.消除瓶颈
调试&试缝各工序工时统计 名称 工时 单位(Min) 包装
调试-1 调试-2 调试-3 试缝-1 试缝-2 试缝-3 绣花-1 绣花-2 检验-1 检验-2 检验-3 清洁-1
名称 人数 时间(min) 外观检查 1 3.48 参数设置 1 3.92 张力调整 1 3.98 花样测试 2 8.1 3 检查 6.1 1 返工 4 2 绣花 7.9 清洁 1 4.8 包装 1 3.6 合计 13 45.88
3 调试 4 试缝 5 试缝
3
4 5 6 7 8
6 试缝
7 绣花 8 绣花
节拍线=5
结论:无瓶颈工位,能满足现有产能(不建议改善)
数据收集&分析
数据名称:《工艺流程图》 数据来源:根据实际状况绘制 目 的:确定工艺顺序,分析关键流程要数百分比,寻找并确定浪费状态。
•结论: •每个人每生产一台机器搬运&走 动时间占总生产时间的2.03%? •搬运&走动次占总动作数的55%?
•如何避免?
动作 操作 检查 走动 搬运 储存 发生数 5 1 10 8 2 时间 40.32 6.1 0.16 0.8 47.3 百分比 85.10% 12.87% 0.34% 1.67% 2
数据收集&分析
数据名称:《搬运流程图》 数据来源: 实测 目 的:确定各工作站物料起始点及重点搬运路径并分析原因,降低搬运次数,消除搬运浪费
方案效果预计
跑合好机器
工艺程序图-之前 跑合好机器
1 调试 2 调试
调试好机器
名称 调试 试缝 绣花 检查 清洁 包装 合计 人数 时间(min) 3 14.1 3 10 2 7.9 3 6.1 1 4.8 1 3.6 13 46.5
工艺程序图-之后
1 2
外观检查 参数设置 张力调试 花样测试 花样测试 检查 检查 检查 返工 绣花 绣花
作业时间 14.1
4.7
14.1
4.7
14.1
4.7
10.0.8
3.6
7.92
3.96
7.92
3.96
6.1
2.03
6.1
2.03
6.1
2.03
4.8
4.8
3.6
3.6
平衡率=72.7%
16 14 12 10 8 6 4 2 0 调试-1 调试-2 调试-3 试缝-1 试缝-2 试缝-3 绣花-1 绣花-2 检验-1 检验-2 检验-3 清洁 包装
Thanks you!
方案制定
调试&试缝工艺“拆分及重组
2.缝纫机性能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张力*平衡力=((外观*装配精度*定位)*(张力*装 配精度*定位) 3.按照《调试&试缝关键矩阵图》中相互影响和质量要求且小于节拍时间,可分为“外观检查,参数设置(装 配精度),张力调试和花样测试四部分,(绣花在工艺中也是相互独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