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2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202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对外关系的国家。
特别是近现代中国,根据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变革,对外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知识点的总结。
1.不平等条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例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并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和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
2.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进行了一场由于对朝鲜独立引发的战争。
中国以惨败告终,签署了辛丑条约,使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3.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次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这次革命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思想和政治结构,并标志着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4.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在北京发动了一次反对《凡尔赛和约》的示威活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引起了一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潮流,对中国后来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5.国共合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崭露头角。
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新中国。
6.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这场战争被誉为二战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7.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
正式建交后,两国之间开始了一系列的合作和交流,包括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
8.港澳回归: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给中国,结束了近150年的殖民统治。
1999年,葡萄牙将澳门回归给中国。
这两次回归标志着中国对外关系的一次重要转折。
9."一带一路"倡议:2024年,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专题八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专题八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时间:15分钟,分值:20分)非选择题(共20分)1.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资料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络在一同的。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革命分子在外交上一向是神经安康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资料二尼克松在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事先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欺侮。
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计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分,一个时代完毕了,另一个时代末尾了。
〞(1)形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缘由是什么?(2分)(2)〝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基本改动?(2分)(3)促进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要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完毕了,另一个时代末尾了〞,你如何了解这句话?(4分)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以后我国国际位置的不时提高,说明了什么?(4分) 2.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严重成就,既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又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扬更大作用。
阅读图片,回答以下效果。
(1)在图1这次会议上,中国作为打败国列席会议却遭到战胜国的待遇,巴黎和会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音讯传到国际引发了什么反帝爱国运动?(2分)(2)图2与20世纪70年代的哪一次外交成功有关? (2分)(3)图3反映的事情是邓小平哪一发明性设想的成功实际?港澳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什么大业的路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分)(4)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笼统生动在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
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缘由是什么? (至少答两点)(2分)答案精解精析1.答案(1)政治糜烂;经济落后;本国侵略。
(2分)(2)新中国成立后。
(2分)(3)中国国际位置的提高;美国临时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1900—1901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了丧
近代
侵略与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反抗
1931年9月18日,日本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 国的团结与合作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返回栏目导航
续表
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
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
一切合法权利
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 20世纪70年代: 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登上国际大舞台 公报》
美国围绕台湾、人权、西藏等问题百般刁难中国,其中台湾问题是中美 关系的焦点。中美关系出现一波三折的特点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返回栏目导航
四、中日关系
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中国战败,双方签订了《马 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返回栏目导航
续表
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近代
侵略与 反抗
重点!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习资料

重点!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习资料朝贡制度(1)朝贡、册封、贸易朝贡体制不等于朝贡贸易体制,强调贸易在朝贡关系中的核⼼地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概⽽论;明朝是朝贡贸易的极盛时期,清朝则是衰落时期;清代朝贡关系的实质是政治,⽽⾮贸易,即清代虽然延续了明代的朝贡制度,但实质已经转化为⼀种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治⽅式,剔除了明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形成的藩属关系(2)以英国为⾸的西⽅国家从拿破仑战争中解脱出来,⼯业⾰命⼜使其实⼒⼤增,它们不愿再承受藩属国待遇,坚持按照西⽅的法规和外交条例来进⾏与中国的关系。
朝贡体制⾯临着西⽅条约体制的挑战。
定义:是⾃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
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
朝贡体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的等级制⽹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国以天朝⾃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南京条约》《南》及其附件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是第⼀次鸦⽚战争的产物。
背景: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业⾰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门。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战争,由于双发的⼒量对⽐悬殊,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内容:1、五⼝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岸,准许英⼈居住贸易。
2、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付⾏商债务。
3、割地。
清朝政府将⾹港岛割让给英国。
4、关税协定。
5、废除公⾏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由贸易6、领事裁判权7、⽚⾯最惠国待遇8、低关税9、租界10、外国军舰常驻中国港⼝影响:《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它及其附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改变,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2015-5-10)【知识梳理和点拨】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清政府: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建国初期的外交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⑵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今年60周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4.改革开放后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⑵成就:①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
这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⑴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⑵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三、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3.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习资料1840年前:1.封贡体系的演变❖封贡体系在西汉就开场出现,主要是针对中国西北的诸多游牧民族。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封贡体系的规模和巩固性时有变化。
❖到明朝和清朝初期,中国在东亚构建的封贡体系到达了完美的境地。
2、封贡体系的容中国皇帝的权利与义务❖在周边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的职责。
❖和平时期,通过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其册封仪式和颁发皇帝诏书的方式,中国皇帝成认这些国王的合法地位;❖战争时期,当这些藩属遭受外来人侵时,中国要给予他们援助(最典型的是万历年问明廷援助朝鲜抗击丰臣秀吉的日本侵略军);❖灾难时期,当藩国遭遇灾难时,中国皇帝派遣宣慰使节和公布安抚诏令。
藩属国的义务❖贡方物,它们的统治者按照一定的期限、派遣一定职位的官员、沿一定的路线到中国京城,按一定的仪式将所带土特产品献给清朝统治者〔即"进贡〞〕;❖跪拜称臣;❖请求册封其国王;❖奉中国的正朔——即按中国皇帝的年号及日月来记录历史。
封贡体系的评价(1)「天下观」建构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
❖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畿服」理论最终确立了「中心」与「周边」按照地理距离表达出的亲疏关系。
这是一个呈现「同心圆」或「放射状」的包括中国部和外部世界的等级秩序图谱。
(2)「天下观」建构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周边之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
❖文化帝国主义❖中心和边缘间的相互依赖具有非对称性❖朝贡国:通过双方物质交流而互利互惠;通过双方在政治方面的合作而获益❖中国:从朝贡国的朝贡行为中不仅可以获得「万国来朝」和「天下共主」的荣誉;利用朝贡国作为缓冲国,实现「天子守在四夷」的战略。
2.晚清外交机制介绍及其现代化❖四译馆,隶属翰林院❖礼部的会同馆,会同四译馆❖理藩院❖总理俄罗斯事务大臣库伦办事大臣将军、将军以及伊犁将军❖地方督抚,中国行商❖皇帝,军机处3.清王朝的闭关政策1、闭关自守政策的形成❖"闭关锁国〞一词并不见于当时的官私文献,而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2015-5-10)【知识梳理和点拨】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清政府: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建国初期的外交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⑵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今年60周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4.改革开放后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⑵成就:①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
这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⑴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⑵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三、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3.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合作与发展。
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加快发展自己,也要对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4.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台湾问题是是中国的内政,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美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5.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回答:日本对发动战争的反省问题。
6.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A 印度 B 缅甸 C 苏联 D 美国2.在看纪录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某同学知道了1953年提出该原则的人是() A毛泽东 B 尼赫鲁 C 周恩来 D 吴努3.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A日内瓦会议 B 印尼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上海APEC会议4.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A.制定外交原则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5.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
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活动和事件是()①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6.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在20世纪()A 50年代初B 60年代初C 70年代初D 80年代初7.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尼克松访华8.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这表明()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③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9.下列外交成就,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国代表权C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D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0.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尼克松访华③中美建交A ①③② B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11.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了中国的外交原则B.与苏联建交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12.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探讨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与苏联的建交B.《共同纲领》宣布的外交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出14.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79年底B.1984年底C.1987年4月D.1997年6月15.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A.1984年底B.1997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1987年4月16.中国领导人当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是()A.收复香港问题B.收复澳门问题C.统一台湾问题D.如何加大开放的力度17.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①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②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18.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还可以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拥有更大的自治权,你认为这个权利应该是()A.保持现有社会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D.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19.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2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A.25届联大B.26届联大C.24届联大D.27届联大21.上世纪70年代有一幅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请问这会心的笑主要来自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建交C.中国加入WTOD.新中国的成立22. 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西藏问题D.澳门问题23.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B.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权利D.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24.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A.基辛格访华B.尼克松访华C.美国乒乓球队访华D.中美正式建交二、材料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请回答:(1)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3)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
在距离1997年7月1日0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群众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他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
材料三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它标志着……。
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
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请回答:(1)材料1中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指什么?(2)“一国两制”的首创者是谁?具体什么内容?(3)英国国旗的缓缓降落标志着什么?(4)材料2、3反映了在不同地点的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相同情绪,这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