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鲁迅爱书的故事》主要内容

《鲁迅爱书的故事》主要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一生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还热衷于藏书、写作和出版活动。
鲁迅爱书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展现了他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一、鲁迅的读书兴趣与成长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
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期便开始阅读古典名著,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更加坚定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念。
他的成长经历与读书兴趣密切相关,为后来成为文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二、鲁迅的藏书与书籍收藏鲁迅一生藏书丰富,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近现代作家作品以及西方译著。
他对书籍的珍视程度可见一斑。
鲁迅曾自述:“我平生最怕的是书荒。
遇到书店,不论大小,总要进去看看。
”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书籍的热爱。
他还专门研究版本学,收藏了不少善本、稀有书籍,堪称一位藏书家。
三、鲁迅的写作与出版活动鲁迅的写作领域广泛,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鲁迅还积极参与出版活动,曾创办《新青年》、《莽原》等刊物,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四、鲁迅对书籍的热爱与传承鲁迅认为,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提倡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并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他的一生中,不仅致力于个人作品的创作,还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培养了一批优秀作家。
五、总结:鲁迅爱书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鲁迅爱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学者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和筛选信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要像鲁迅一样,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国家文化事业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有感

读《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有感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一位爱书的人的可爱而又感人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对书籍的热爱,他自己去书店看书,就算穷也会把钱用来买书。
他在书里探寻答案的过程使他获得了无限的智慧,拓展了他的视野,并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读书的世界中。
书里还提到了鲁迅先生在成长过程中孤独与挫折。
他看到自己周围的众多思想不同者遭受不公,心里充满着怨恨,却无能为力。
他不断追求真理,但与此同时内心又有尊重、仁慈和理解,他坚信只要努力勤奋,一定能够改变自己周围的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了《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这个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人物,激励我做一个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人。
他的故事,教会了我用书籍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感受,去影响周围的世界,给于我极大的力量与希望。
《鲁迅爱书的故事》主要内容

《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短暂一生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他对书籍的热爱更是众所周知。
书籍对鲁迅而言,既是良师益友,也是他灵感的源泉。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一则关于鲁迅的爱书故事。
据传,鲁迅年轻时因家贫无法买书,便常常以租阅日积月累起一些藏书,成为青海堂的常客。
然而,他对书籍的欲望却远远不满足于此。
一天,他闻讯得知当时北平找到一个书店折卖死人书的机会,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鲁迅不顾艰辛跋涉,来到了那家书店。
这家书店之所以被称为“死人书店”,是因为它专门兜售那些已故的人留下的书籍。
这些书籍或许带有一些烟熏火燎的气息,但对于鲁迅来说,那全然不是问题。
他对于书籍的渴望巨大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
在这家书店,鲁迅看到了许多让他心驰神往的文学巨著。
然而,书店老板却不以常理出牌,将书籍藏在无尽的僻静角落。
这让鲁迅常常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到他想要的书,但他并不在意,也并未放弃。
他用心灵的热情催促他寻找,他对于书籍的爱如火如荼。
在这家“死人书店”中,鲁迅不仅发现了许多他钟爱的名著,同时也找到了一本串联他与日本文学的纽带的旧书。
在这本书中,他读到了他日后引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启蒙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
这让他深受启发,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书籍的深深热爱。
回到北平后,鲁迅把这些书带回自己的家中,翻阅着、品味着每一页。
尽管这些书味道可能并不怎么好,但对鲁迅而言,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书籍。
鲁迅的爱书精神没有妨碍他追求更高层次的学术成就。
他不仅读书如抽丝剥茧,也可以推理剖析,吸取中西文化的精华。
他用自己深邃的思辨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社会的黑暗面,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
鲁迅的爱书故事不仅体现了他对书籍的热爱,更展示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
他的爱书经历鼓舞着每一个爱书的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就像鲁迅曾经说过的一样:“现实是不可逾越的,但知识是可以逾越一切的。
”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我们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开启智慧的大门。
第26课《好的故事》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26课《好的故事》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好的故事(节选)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阅读链接】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名?鲁迅先生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使用过100多个不同的笔名,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虽然有的仅使用过一次,有的曾被重复使用过,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这是因为受到了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心态、情绪的影响。
国民党统治时期,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发表针砭时弊、抨击黑暗、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就常用笔名。
1.结合课文可知,这个“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这个梦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选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末尾的“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分别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却要用象征手法呢?请结合【阅读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有人说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些不合适,应该改成“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通过阅读选文和【阅读链接】可知,鲁迅先生是个()的人。
鲁迅爱读书的小故事

鲁迅爱读书的小故事有关鲁迅爱读书的小故事导语: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一起来看看他爱读书的小故事吧:故事1:金牌换书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
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
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
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
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
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
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故事2: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1.树的头发树是山的女儿,她经常穿着绿衣在山的怀里撒娇,她扶摸着秀发问山:“爸爸,我的头发美吗?”山沉默了一会,“孩子,没有头发你怎么办?”山冒出一句奇怪的话。
树说:“那我留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山叹了口气说“孩子,好好珍惜吧。
”树渐渐长大了,头发更浓密了,她经常跑到小河边看着水中的倒影说:“我的头发真是越来越美了。
”山却对树说:“放弃头发吧,它对你没好处的。
”树哭着说:“爸爸,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山没有说话,他明白女儿,四季,鸟儿们都围绕着树,为树飘逸浓密的头发唱着赞歌,鲜花也用讨好的眼光看树,因此,树为一头飘逸的头发而深感自豪,山看着女儿,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或许,山的话,的确是真实的。
前不久,来了一队砍伐工人看上了树的美丽的头发,决定砍掉树,山再一次劝女儿:“孩子,把头发剪去吧,它还会再生长的。
”树固执地说:“不,我决不会剪,宁死也不。
”山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再一次长长叹了口气,随着时间的流逝,砍伐工人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树,没有多久,树就被他们带走了,树哭着说:“我真后悔呀,为什么没听父亲的话?”树流下了眼泪,随砍伐工人上了车。
山看着女儿,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呀,虚荣心使你看不清自己,最后走上了绝路。
”山流泪了,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
1、文中的“头发”指的是什么?------------------------------------通过课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固执:--------------------飘逸:---------------------3、用“~~”画出中心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答案】1、树枝和树叶2、拟人更生动形象3、很坚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放弃。
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一种感受4、虚荣心使你看不清自己,最后走上了绝路。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名人爱读书的故事1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2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3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
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4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关于爱读书的名人的故事

关于爱读书的名人的故事《读书与名人的故事》篇①:《鲁迅读书嚼辣椒驱寒》鲁迅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夜已经深了,鲁迅还在读书。
他居住的屋子冷得像冰窖一样。
鲁迅读书读得入神,手脚都快冻僵了,可他实在不想放下书本去睡觉。
这时候,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嘴里嚼着辣椒。
红红的辣椒一入口,那强烈的辣味就像一把火,让他的整个身子都感觉热乎乎的。
借着这股辣劲,他又可以继续聚精会神地看书了。
点评:鲁迅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他对读书有着坚定的热爱和执着。
不管外界的条件多艰难,他都能为了自己的目标想办法克服。
小朋友们啊,学习鲁迅这种专注于学习的态度,不要被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吓跑,若对学习有强烈的渴望,就要像鲁迅那样勇往直前。
篇②: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白天得去给人干活,晚上才能有一点空闲时间读书。
可是他家没钱点油灯,黑灯瞎火的怎么看书呢?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正发愁呢,突然他发现墙壁缝里透过来邻居家的光亮。
原来邻居家晚上总是点着灯,那点光透过那点小缝照了过来。
匡衡灵机一动,找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轻轻地把缝挖大一点,这样亮光就更多地透过来了。
他就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
点评:匡衡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想方法读书,这充分体现出他渴望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
小朋友们应当学习匡衡,热爱读书,不怕困难,遇到问题就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知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篇③:《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小时候也是个热衷读书的孩子。
可是他家穷得叮当响,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在院子里踱步,看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那些闪烁的小亮点好像一颗颗小星星。
车胤就想啊,这些萤火虫的光虽微弱,但聚在一起也能照亮书本吧。
于是,他找来一个白色的纱布袋,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
然后,他借着这一小团萤光能开始认真地读书了。
点评:车胤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聪明且积极好学的孩子。
在极度缺乏资源的情况下,他能够利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学习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山海经》。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
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练习题:
1、根据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梦寐以求:
欣喜若狂:
受益匪浅:
浩如烟海:
井井有条:
2、鲁迅小的时候,把书看做宝贝一样,爱(),爱(),爱()。
3、鲁迅从()年至()年,藏书就有()册。
4、用波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6、说说“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的理解。
7、阅读短文,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
8、你是怎样爱护你的书的,请简单写一些。
9、那时候,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字,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学生在课桌上刻字、画画,意义却不同,我们称之为“课桌文化”。
针对“课桌文化,你有怎样的理解?说出你的看法。
10、成语接龙:井井有条——条理分明——明珠暗投——()——()——()——()——()——()——…………
参考答案:
1、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指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2、(买书)、(看书)、(抄书)
3、(1912)、(1939)、(九千多)
4、中心句: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过渡句: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5、鲁迅不买有问题的书;重新装订损坏的书;不在脏桌子上看书,不用脏手翻书;把书整齐地放进书箱里,并且放上樟脑防虫蛀;做书账统计。
6、意思是说,鲁迅度过的书籍非常地多。
7、鲁迅虽然一生生活很贫困,但是因为藏有这些图书,脑海里有那么丰富的知识,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8、略
9、略
10、(投石问路)——(路不拾遗)——(遗臭万年)——(年富力强)——(强人所难)——(难书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