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子宫脱垂秘方(方4首).
治子宫脱垂秘方(方4首)--相关文章

治子宫脱垂秘方(方4首)--相关文章日志妙手如金【组成】炙黄芪50克,升麻9克,柴胡、枳壳、桔梗各6克,牡蛎15克,生甘草3克。
本方是从家传验方之治疗脱肛的提肛饮(炙黄芪、升麻、柴胡、炙甘草)加味而成。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炙用重在走里,补中有升,一举两得;辅以升麻、柴胡、桔梗,助黄芪以增强升提之功,且柴胡疏肝解郁以顺气;【主治】子宫脱垂(阴挺)或脏器下垂、脱肛等。
治疗子宫脱垂案负鹏载舟治疗子宫脱垂案。
(可能还有别的我没摸出来)查体:子宫脱垂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前壁翻脱出阴道口外属于二度在市妇产医院医生建议手术,因家庭经济比较紧张故而拒绝,8月8号上午和她交流中医的病因以及治疗方式讲解了些以往的经验和效果并对治疗树立信心!====================================方中的黄芪党参和白术都属补中益气的,当归活血,而升麻柴胡提升阳气,寄生固摄肾气!!治子宫脱垂中医秘方五个偏方不可缺地理湛仪爱好...治子宫脱垂中医秘方五个偏方不可缺子宫脱垂这种疾病大多都是发生在多产,营养不良还有体力劳动的妇女身上的,发病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是会给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使用这几个中医秘方来治疗,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更加难以预料。
第三个中医秘方是要准备高丽参,黄芪,肉苁蓉,川续断、菟丝子、柏子仁,白术、当归,枳壳,升麻,然后放入锅内用水煎煮,每日一剂,日服两次,可以益气固脱、润肠通便。
中医治疗子宫下垂漫谈tnj660630中医治疗子宫下垂漫谈。
子宫下垂是因盆腔的韧带和肌肉松弛或退化,不能承托子宫而令子宫下垂到阴道内。
子宫下垂:一方面由于子宫收缩造成宫内组织缺氧,致使蜕膜与胎膜溶酶体膜受到损害,使磷脂酶A 2 易漏出,磷脂酶A 2 催化磷脂释放出花生四烯酸,进而又促使PG合成和释放而刺激子宫收缩;另一方面子宫收缩牵拉子宫下段,除子宫本身释放PG以外,又通过交感—脊髓-中枢神经—丘脑下部,使脑垂体释放催产素,进而又加强宫缩。
子宫下垂的治疗方法

子宫下垂的治疗方法一:一:青山羊血原料:青山羊血10滴。
制法:选择比较肥壮的青山羊,在耳尖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取血10滴即可。
每次10滴,用温开水冲服,连服5-7天。
作用:此方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固脱的作用,适用于脾肾气虚所致的子宫脱垂。
二:何首乌鸡蛋粥原料:鸡蛋2只,何首乌30克,小米5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何首乌用纱布包好,与小米同煮粥,快熟时打入鸡蛋,并加白糖,调匀即成,弃何首乌,喝粥。
每日2次。
作用:何首乌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何首乌鸡蛋粥适用于肾虚型子宫下垂的女性。
三:丝瓜络原料:丝瓜络48克制法:烧成灰,研为细末,分成4份,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份,用黄酒送服。
7日为1个疗程,间隔5~7日可再服第2个疗程。
作用: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
适用于体质湿热的子宫下垂女性。
四:老丝瓜壳原料:老丝瓜壳30克制法:烧成灰,每服10克,每日3次,白酒送服。
作用: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的经络,借助老丝瓜之气能导引人体经络通畅、气血通顺。
适用于子宫下垂引发月经过多患者。
五:猪肠升麻汤原料:猪大肠250克,黑芝麻100克,升麻9克。
制法:先将猪大肠洗净;升麻用纱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肠中,置入砂锅内加水炖至烂熟,去升麻,加精盐等作料,当日分2次吃肠喝汤,每周2~3次。
作用:升麻可以发表,生阳,透疹解毒,对于气虚型下陷有很好的作用。
六:二麻大肠原料:黑芝麻100g,升麻9g,猪大肠250-300g,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大肠翻转清洗,升麻用纱布包裹好,分为数包。
然后,每节大肠内加入升麻1小包和适量黑芝麻,扎紧大肠的两端。
放入砂锅内,加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完后改小火煮至烂熟,去升麻如酱油、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分次吃肠饮汤,连食10-15剂。
作用: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适用于才脾虚所致的轻度子宫脱垂,伴见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劳累后诸症加重等。
七:糯米绿豆肠原料:糯米50g,绿豆50g,猪大肠250g。
子宫脱垂民间偏方秘方

子宫脱垂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指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
平时常感下腹部沉重、腰酸,劳累后则感到有东西落出阴道口,静卧后会自动回缩上去。
由于子宫颈长期暴露摩擦可出现局部溃烂感染,形成慢性炎症,表面出血,白带增多,且有疼痛感。
【治疗】1.子宫脱垂(1)块石灰1500克,韭菜500克,放在一起置入澡盆内,再加热水。
患者坐盆上,让热气熏蒸阴部。
稍冷后用韭菜汁外洗阴部,并将子宫送入阴道内,然后平睡2小时。
此法适用于初期子宫脱垂,对病久、脱垂厉害的效果不大。
(2)巴戟天30克,猪大肠150200克。
先将猪大肠洗净,把巴戟天纳入猪大肠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每日1次,连服数次。
(3)香蕉花(凋谢落地的),炒黄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日服2次,每次1汤匙。
(4)芭蕉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丝瓜络48克,大曲酒500毫升。
将丝瓜络烧存性,研细,分成14等份备用。
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份,白酒9毫升送服,7日为一疗程,间隔57日,服第2个疗程。
(6)蚯蚓7条,置瓦上焙干,研末,分2次,用黄酒冲服。
(7)鳖1只,杀死烤黄酥,研末酒冲服,每日3次。
(8)艾叶、千里光各50克,韭菜根30克,大葱白1个,藜芦6克,水煎,熏洗患处。
(9)韭菜250克,煎汤熏洗外阴。
(10)大枣1000克,血余炭、红花各15克,红茶195克,红糖750克。
前4味研末,化糖为丸每丸9克重每晚服1丸。
(11)枳壳、黄芪各30克,升麻6克,水煎。
每日2次服。
2.子宫脱垂,白带较多(湿热型)(1)五倍子6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每日1剂,连用810日。
(2)苦参30克,枯矾3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1剂。
3.子宫脱垂,子宫外翻(气虚型)蓖麻子2050粒,捣如泥,摊于白布上,贴患者头顶百会穴。
如子宫上收时,应及时将药膏揭下,或贴脐下1寸处,或贴脐下3寸处。
4.子宫脱垂、气虚脱肛鳝鱼250克,去内脏,加盐及调料,煮熟后食肉饮汤。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下垂,常导致腹股沟疼痛、尿频、性交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气血虚弱、脏腑下垂、经络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调养气血、固摄脏腑入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气血调养法:中医讲究“养血为本”,要调理子宫脱垂,首先要养血。
常用的养血方法包括食疗、药疗和按摩等。
食疗上可以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等,药疗则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
按摩时可以通过轻轻按摩下腹部来刺激和活血,促进子宫恢复。
2.固摄脏腑法: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脏腑下垂所致,因此固摄脏腑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熨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动,从而达到固摄脏腑的目的。
熨法是用温热的药物或砭石烫灸的方法,通过对脐部、腹股沟等部位的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腹股沟的肌肉收缩,从而固定子宫位置。
3.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揉、按、拍和叩等。
按摩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但一般都是以轻轻揉动下腹部和腹股沟为主,以帮助子宫复位。
4.腹部拘引法: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患者躺在床上,医生用双手轻轻拘引患者的腹部,使脏器重新升上,达到固定子宫的目的。
5.草药调理法: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选择一些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在气虚血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补气,补血。
对于寒凝导致的脏腑下垂,可以使用红花、陈皮等温阳化寒的草药来调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节,保持正常的大便习惯和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活动。
对于有子宫脱垂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早就诊,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
枳壳——精选推荐

枳壳折叠编辑本段始载枳壳始载枳壳-植物原状于《雷公炮炙论》。
《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采者为实九⽉、⼗⽉采者为壳。
今医家多以⽪厚⽽⼩者为枳实,完⼤者为壳。
"《本草衍义》⽈:"枳实、枳壳⼀物也,⼩则其性酷⽽速,⼤则其性详⽽缓。
"《纲⽬》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味功⽤俱同,上世亦⽆分别。
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来源,以果实⼤⼩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情况相同。
《本草纲⽬》:枳实、枳壳,⽓味功⽤俱同,上世亦⽆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
洁古张⽒,东垣李⽒,⼜分治⾼治下之说。
⼤抵其功皆能利⽓,⽓下则痰喘⽌,⽓⾏则痞胀消,⽓通则痛刺⽌,⽓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治下⾎痔痢,⼤肠秘塞,⾥急后重,⼜以枳壳为通⽤,则枳实不独治下,⽽枳壳不独治⾼也。
盖⾃飞门⾄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巳,则⼆物分之可也,不分亦⽆伤。
《杜壬⽅》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服,令胎瘦易⽣,谓之束胎丸。
⽽寇宗爽《衍义》⾔,胎壮则⼦有⼒易⽣,令服枳壳药,反致⽆⼒,兼⼦亦⽓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不然也。
以理思之,寇⽒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盛壅滞者宜⽤之,所谓⼋、九⽉胎必⽤枳壳、苏梗以顺⽓,胎前⽆滞,则产后⽆虚也。
若⽓禀弱者,即⼤⾮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味所主,与枳实⼤略相同。
但枳实形⼩,其⽓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其⽓散,其性缓,故其⾏稍迟,是以能⼈胸膈肺胃之分及⼊⼤肠也。
其主风痒⿇痹,通利关节,⽌风痛者,盖肺主⽪⽑,胃主肌⾁,风寒湿⼊于⼆经,则⽪肤瘙痒,或作痛,或⿇⽊,此药有苦泄⾟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于⼆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然通利矣。
子宫脱垂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妇科检查:嘱病人向下迸气,当腹压增加时观察有无子宫颈下垂,如果宫颈不能膨出外阴口,则用手指深入阴道触及宫颈,再测出宫颈至处女膜缘的距离,如果少于4cm即有可能为子宫脱垂。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脱出宫颈口至阴道内或阴道口时,有可能误认为子宫脱垂,但肌瘤好发于30岁以后妇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经仔细检查不难区别,因为脱出物中找不到子宫颈口,多无阴道前后壁膨出,在肌瘤的一侧或周围可触及宫颈边缘。另外,将肿瘤夹住旋转,可转动者提示为带蒂肌瘤。
4.阴道纵(磺)膈成形术:适合于绝经后,宫颈光滑,无性生活要求,且阴道前后壁中度或重度膨出的患者。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治法上应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临床上根据辨证,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肾固脱为主,即气虚者着重益气升提,肾虚者着重补肾固涩,虚中挟湿热者,先清湿热以治其标,继用升提固涩以治其本。常用治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脾主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坠,子宫下脱;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
2. 肾虚
主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体征
1.腰骶部酸痛、下坠感;子宫脱垂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是腰痛,尤其腰骶深部,检查时局部并无压痛。其疼痛特点为劳动后症状出现,经卧床休息后,疼痛即可消失。
子宫脱垂的偏方

子宫脱垂的偏方在众多妇科疾病中比较突出的是子宫脱垂,一般对于准妈妈来说可能做完月子开始就照顾孩子,长时间的蹲着劳作容易造成子宫脱垂的症状,这类疾病主要有三种程度。
所以我们准妈妈在日常应该避免过度劳累,症状比较轻的可以通过偏方治疗及时的缓解子宫脱垂症状的发生。
★偏方一:组成】炙黄芪50克,升麻9克,柴胡、枳壳、桔梗各6克,牡蛎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气升提、收敛固脱。
【方解】阴挺之病,属中气下陷者居多。
本方是从家传验方之治疗脱肛的提肛饮(炙黄芪、升麻、柴胡、炙甘草)加味而成。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炙用重在走里,补中有升,一举两得;辅以升麻、柴胡、桔梗,助黄芪以增强升提之功,且柴胡疏肝解郁以顺气;枳壳下气宽中,共使下陷之气得顺;牡蛎收敛固脱;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升提、收敛固脱之功。
★偏方二:【组成】升麻6克,牡蛎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3次空腹服下,或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不能间断,至愈为度。
【功用】升举阳气、收敛固涩。
【方解】本病多因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所致,方用升麻升举阳气;牡蛎收敛固涩。
故用之多效。
如坚持服用3个疗程(疗程按病情而定,Ⅰ度为1个月、Ⅱ度为2个月、Ⅲ为3个月),痊愈率尤佳。
【主治】子宫脱垂。
★偏方三:【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生甘草6克,苍白术、粉萆薢、椿树皮、陈皮、柴胡各9克,全当归12克,升麻15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主治】重度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常常出现在产后的过度劳累,这样对于身体造成了不良的伤害。
我们在日常应该引起重视,患者在日常选择偏方的时候应该学会辩证疗法,对于子宫脱垂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避免耽搁病情。
国医大师邓铁涛--妇科

一、治血崩方〔组成〕血余炭末3~9克(冲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妇女崩漏。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头、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隐白,大敦穴,1~3壮。
二、治闭经方〔组成〕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
〔功效〕行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法〕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三、治子宫脱垂方〔组成〕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克,首乌30克,甘草5克。
〔功效〕补气固脱。
〔主治〕子宫脱垂。
四、治子宫肌瘤方〔组成〕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2克。
〔功效〕活血化瘀,削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
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灵止痛散。
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子宫脱垂秘方(方 4 首)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子宫脱垂秘方(方4 首)(2011-05-31 07:27:13)转载
标签:健康分类:中医临床- 男女科
治子宫脱垂秘方30.1 提挺汤【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组成】炙黄芪50克,升麻9 克,柴胡、枳壳、桔梗各6 克,牡蛎15 克,生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各服1 次。
【功用】益气升提、收敛固脱。
【方解】阴挺之病,属中气下陷者居多。
本方是从家传验方之治疗脱肛的提肛饮(炙黄芪、升麻、柴胡、炙甘草)加味而成。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炙用重在走里,补中有升,一举两得;辅以升麻、柴胡、桔梗,助黄芪以增强升提之功,且柴胡疏肝解郁以顺气;枳壳下气宽中,共使下陷之气得顺;牡蛎收敛固脱;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升提、收敛固脱之功。
【主治】子宫脱垂(阴挺)或脏器下垂、脱肛等。
【加减】气虚甚者,加党参30克(加红参10克更妙);胃下垂,加党参、白术各15〜30克;如兼阴痒和宫颈糜烂,则加用外治方,(具体方药详阅《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一书。
【疗效】治疗子宫脱垂357 例,结果痊愈325 例,显效25 例,有效4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9.16%,其中痊愈率为91.04%。
【附记】临床实践证明,本方不仅治疗阴挺效果好,而且用治胃下垂、脱肛,效果亦佳。
30.2 升麻牡蛎散【来源】孙淑莲,《浙江中医杂志》(8)1987 年【组成】升麻6 克,牡蛎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 剂,分2〜3 次空腹服下,或每日1 剂,水煎服。
服药不能间断,至愈为度。
【功用】升举阳气、收敛固涩。
【方解】本病多因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所致,方用升麻升举阳气;牡蛎收敛固涩。
故用之多效。
如坚持服用3 个疗程(疗程按病情而定,I度为1个月、U度为2个月、川为3个月),痊愈率尤佳。
【主治】子宫脱垂。
【疗效】治疗723例,痊愈529例(占73.1%),好转156例(占21.6%),无效38 例。
【附记】在应用本方期间,服药不能间断,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少数病例服药1 周以上,自觉下腹部有轻微痛感,不必停药,不要减量。
又据〔《四川中医》(11)1986 年〕李治方报道:用升麻4克(研末),纳入一枚鸡蛋内(蛋顶端钻一小孔),以白纸蘸水将孔盖严,孔口朝上入于蒸笼内蒸熟,去壳内服,每日早晚各服1 次,10天为1 疗程,疗程间停服2日再继服。
治疗120例子宫脱垂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104例,显效12例,无效4 例。
30.3 补益提宫汤【来源】董智良,《千家妙方•下》【组成】黄芪、党参各15 克,生甘草6克,苍白术、粉萆薢、椿树皮、陈皮、柴胡各9 克,全当归12 克,升麻15 克,红枣5 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主治】重度子宫脱垂。
【加减】同时配用外用药粉(鸡内金4.5 克,赤石脂9克,五倍子6 克,冰片0.6 克。
共研极细末,置瓶中密封,备用),取适量外敷宫体、后将宫体纳入阴道。
【疗效】临床屡用,内外并治,效果颇佳。
【附记】如轻度子宫脱垂,单用外用药粉洗敷数次,即获痊愈。
30.4 益气升提汤【来源】岑观海,《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高丽参9 克,黄芪30 克,肉苁蓉18 克,川续断、菟丝子、柏子仁各15克,白术、当归各10克,枳壳6克,升麻4.5 克。
【用法】每日1 剂,水煎服,日服2 次。
【功用】益气固脱、润肠通便。
【方解】方中以高丽参、黄芪、白术、升麻益气健脾、升阳固脱;肉苁蓉、菟丝子、川续断可温肾以固
冲任;当归、柏子仁配肉苁蓉润肠通便,以防便秘;枳壳一味,苦泄下行,理气宽中,与方中它药相配,以使升降相宜,补而不壅。
可见本方之特点,在于升中有降,益气固脱,润肠通便。
【主治】子宫脱垂(阴挺)。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一般用药
15 剂左右即愈。
复以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善后调理,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