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知识点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知识点
一、语言知识
1. 字音、字形、字义和词汇的认识:掌握常用字的读音、书写、意义和常见词汇。
2. 词类和句法:掌握各类词和成分的构成和作用,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语篇、修辞和辞格: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掌握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4.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文化知识:掌握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文化知识和背景。
二、听说读写能力
1. 听力理解:理解对话、短文和新闻的主旨和细节内容。
2. 口语表达:能够自信、流利地表达情感、看法和理解。
3.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取主旨和关键信息。
4. 写作表达:能够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表达文,具有合理的组织和流畅的语言。
三、教学能力
1.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性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3. 学生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探索改进方法。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100题)1、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
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
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做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答案】 A2、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答案】 D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答案】 B4、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
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
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 D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答案:C2、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
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确答案:A3、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正确答案:C4、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学生们该如何选择?()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归纳总结语文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中考中,语文科目的考察范围广泛,内容繁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语文知识,下面对初中语文必考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句子的构成和基本语法知识等。
1. 字词语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按照形状、音节、意义等特点进行分类。
其中,常见的字是指汉字的基本部分,如横、竖、撇等;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木、人、口等;字根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最小的字部分,如人、手、心等。
词是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2. 句子的构成句子是语言的最小完整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的主题,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是主语所作用的对象。
句子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复杂句。
3. 基本语法知识语法是研究词和句的规律与结构的学科。
掌握语法知识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至关重要。
常见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时态、语态、语气、修辞等。
二、文学常识归纳总结文学常识是中考中常见的考点之一,它要求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代表作品等。
1. 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是人类使用语言艺术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有情感性、艺术性、综合性和观赏性等。
2.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具有相同题材、风格和风貌的一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古文、现代文和诗歌等。
其中,古文包括古诗、古乐府、古文辞等;现代文包括小说、随笔、散文等;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等。
3. 文学代表作品文学代表作品是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或某一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总称。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国内外文学名著,并能够熟悉其内容和背景故事。
三、修辞手法归纳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和修辞训练中。
国家教师资格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袁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袁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袁这种现象 叫做词类活用遥 古代汉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尧动词的活用尧形容词的活用三类遥
1.名词的活用 渊1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淤名词带宾语 例如院籍吏民袁封府库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要 要野籍吏民冶即登记百姓户口遥 于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院沛公欲王关中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 要要野王冶前带能愿动词野欲冶遥 野王冶译为称王遥 读 w伽ng遥 盂名词带补语 例如院沛公军霸上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要 要野军冶带宾语野霸上冶袁用作动词袁驻军遥 榆野所冶+名词 例如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遥 渊叶记王忠肃公翱事曳冤要要 要特殊的指示代词野所冶的后面一 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袁名词野货冶粘附在野所冶的后面袁用作动词袁作野购买冶讲遥 虞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院恐托付不效遥 渊诸葛亮叶出师表曳冤要要 要名词野效冶受否定副词野不冶的修饰袁作野奏效袁有效果冶讲遥 愚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院或师焉袁或不焉遥 渊韩愈叶师说曳冤要 要要名词野师冶充当野或冶的谓语袁作野从师冶讲遥 舆名词+野者冶 例如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遥 渊王安石叶游褒禅山记曳冤要要 要特殊指示代词野者冶的前面一般只粘 附动词或动宾词组袁名词野名冶粘附在野者冶的前面袁作野指名袁识其本名袁说明白冶的意思讲遥 余名词+野之冶 例如院以故其后名之曰野褒禅冶遥 渊王安石叶游褒禅山记曳冤要要 要代词野之冶一般不受名词修饰遥 野名冶用 在代词野之冶前袁作野命名冶讲遥 俞名词+名词 例如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袁守前所为而已袁则非某之所敢知遥 渊王安石叶答司马谏议书曳冤要要 要两 个名词野事冶连用袁不存在并列尧同位和修饰关系遥 不带计量意义时袁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袁野事冶渊第一 个冤作野做袁从事冶讲遥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答案】 D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
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答案】 B3、为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少同学选择了形容词作动词这一语法知识,并总结了一些例句。
下列句子符合要求的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B.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C.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答案】 A4、阅读某教师《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应直接取消学生发言环节,以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进度B.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对课文内容学习毫无帮助C.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进行表扬鼓励D.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进行“满堂灌”【答案】 D5、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
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 A6、教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了电视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片段。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1.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语文学科的定义、性质、目标、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文字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3.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4.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5.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课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方面的知识。
6.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文体、作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7.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修辞:包括字音字形、词汇的应用、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8.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古代诗词、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9.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包括现代文化的主题、现代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10.影视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包括影视作品的剧情、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教材、素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包括教材的解读、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12.语文教学中的学法训练: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
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
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
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
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
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
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
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
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2年下半年的考试真题中,要求考生选择出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这一主题的选项,每一个选项包括三部不同的文学作品。
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很多,这就需要考生了解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主题。
6、语文教科书的组成系统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题干给出语文教材中的某一段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题、课文插图等),请考生选择这一内容属于教材的哪一个系统。
这种考查方式比较简单,属于理解应用类,只需考生理解并区分语文教材的四个组成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统)即可。
7、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总体目标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题干给出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中的一句话,请考生选择这句话是属于哪一个总体目标。
这个考点属于识记类的,十分简单,只需考生记住关于每一个总体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具体叙述即可。
8、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这一知识点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题干叙述的是学校要开设某部作品的选修课程,要求考生选择所隶属的选修课程的系列。
这个考点属于理解类的,较为简单,只需考生能够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并能对号入座。
9、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3年下半年的考试真题中,要求考生选择出对“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这个考点属于理解类的,需要考生能够理解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
10、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在2012年下半年的考试真题中,题干叙述的是某教材在每个必修模块中均有四个写作专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对该写
作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一项。
这就需要考生理解掌握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实施建议的相关知识。
11、口语交际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题干通常给出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的活动,要求考生选择出对这一口语交际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
12、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根据近几年的真题,可以看出这一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中给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某一教学行为,要求考生选择出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恰当的一项。
13、评价的功能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段教师在上课中给予学生的评语,需要考生选择这个评价发挥的功能。
这一考点属于理解应用类,不仅需要考生掌握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还需灵活运用,能够针对不同的评价辨别其发挥的具体功能。
14、评价方式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真题中,要求学生选出对形成性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形成性评价属于评价方式这一大类,这个考点属于理解类的,需要考生理解这一评价方式的内涵。
15、布置作业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题目中给出某位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或者是教材中的某篇文章的课后练习题,要求考生选择符合该作业布置的理念或设计意图。
这一考点属于理解应用类,不仅需要考生掌握理解布置作业的理念和依据等理论知识,还需要考生能够结合具体例子灵活运用。
16、教学反思
根据近几年的真题,可以看出这一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题干中给出一段教师上完课后的教学反思,要求考生选择出对该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一考点考查的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
17、写作评价
从以往的真题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是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三小题考查,题目中给出一篇作文,要求考生结合具体作文内容指出该作文的优点或缺点。
这一考点所占的分值比重比较大,望考生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
18、教学设计评价
从以往的真题来看,这一考点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又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
如果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那么题干就给出一段教师的教学实录或者是教学设计,需要考生选择出对该教学的评价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如果是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那么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一小题考查,题干中会呈现一段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评价。
19、教学目标
从以往的真题来看,这一知识点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又以教学设计题的形式考查。
当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题干中通常给出某一篇文章的某些教学目标,要求考生选择出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一项。
当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时,几乎每年都是在教学设计第一题考查,题干给出一篇课文极其单元介绍、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相关材料,要求考生写出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依据。
根据考查形式,不难发现,教学目标这一知识点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既需要考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需要考生具备应用能力,能够根据某篇文章写出教学目标。
这一考点的分值比较多,考生可在平时的备考中多写一些课文的教学目标,从中总结发现规律。
20、教学过程
从以往的真题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是在教学设计题的第二小题考查,题中给出一篇课文极其单元介绍、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相关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自己写的教学目标设计该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要求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这一考点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考生需要把语文知识和教学技能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而且,这一考点的分值非常多,所以考生要熟记教学过程的流程,并结合具体的课文多写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