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命习俗 生育礼俗

合集下载

潮汕的生孩子习俗

潮汕的生孩子习俗

潮汕的生孩子习俗
潮汕地区的生育习俗丰富多样,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吃喜酒:孩子出生后,家人会设宴庆祝,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
分享喜悦。

2.送红蛋:亲友会送来染红的鸡蛋,表示祝福和庆贺。

3.送衣物:亲友会送给新生儿一些衣物,通常包括婴儿的衣裤、袜
子、帽子等。

4.送金饰:有些家庭会给孩子送一些金饰,如金锁、金手镯等,寓
意着富贵和吉祥。

5.点香火:在潮汕地区,新生儿的祖父母会在家中点燃香火,祈求
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6.起名字:新生儿的命名通常会考虑五行、八字等因素,以图吉祥
如意。

7.满月礼:在孩子满月时,家人会举行庆典,邀请亲友前来庆祝,
同时给孩子剃发、洗澡等。

这些习俗体现了潮汕地区人们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新生命的祝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被简化或摒弃,但仍有一些家庭仍然坚持这些传统习俗。

传统诞生礼 10.8

传统诞生礼 10.8


5、周岁礼

在周岁最常见的礼仪就是“抓周”。
亲人将小孩抓周时使用的套装礼器,如笔、墨、纸、砚、 管帽、果盘、饰物、食物、针线、胭脂等,让小孩随意的 一抓,引起大人的浮三朝礼

是孩子出生后三天举行的礼仪——
如是男孩,父母会将男孩抱出门外,用弓箭射向天边,很 明显,是想男孩长大之后能够志向高远。 如是女孩,则没有这样的礼俗。


2、三朝礼


还有的是——
在婴儿出生三天之后给他沐浴,一般都是用艾草在 水中熬制,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拿着喜果等往洗澡 盆里搁,这种形式叫做“添盘”。之后洗婆会根据 所投的物品差异,念出不同的吉祥话,比如说,枣 子、栗子等,就说“早立子儿”;如是莲子,就说 “连生贵子”。洗完之后,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 三下,寓意以后会“聪明伶俐”。
3、满月礼
1、满月酒 亲朋好友赶来道贺,主人盛宴款待。

2、剃胎发 满月时,为婴儿第一次梳理头发,一般请理发师上 门,理完之后给赏钱。

3、移罺 民间习俗,初生婴儿是不能随便抱着走动的,到了 满月酒可以了,母亲抱着婴儿在别的房间里走动。

4、百日礼


1、穿百家衣
邻里乡亲每家各取一块布,将这些布拼接起来制成的百家 衣。 2、带长命锁 在民间认为,带上这种饰物,就能够消灾避邪、长命百岁。
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
诞生礼、三朝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
1、诞生礼

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丽的衣 服,给他玩白玉。 如果生了女孩:就让他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 给她玩的是陶器制的锤子。
这阶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很明显。


1、诞生礼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后代的关怀,也彰显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观念。

本文将以传统节日为背景,探讨中国人民独特的传统生育和生子习俗,包括生育观念、出生仪式以及儿童命名习俗等等。

一、传统节日中的生育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与生育观念紧密相连,生育被视为家庭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中,人们会加强家族纽带,传承后代血脉,强调家族延续的重要性。

例如,在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都会以家庭团圆为重,亲人们聚在一起,表达对家庭幸福的期望。

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也有一些节目和活动与传统生育观念联系紧密,如儿童的游戏和玩具,以及欢喜的儿歌。

二、生育仪式与传统节日的结合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特别是婚嫁和出生相关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生育仪式,以祈求幸福和健康的后代。

例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活动中,有一种习俗是将几个婴儿放置在竞渡船上,相信这样能给婴儿带来好运和健康。

此外,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选择在正月十五这一元宵节,来庆祝新生儿的出生。

在这一天,人们会摆设一桌丰盛的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祝福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儿童命名习俗的传统节日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生育仪式,儿童命名习俗也是家庭的一大重要环节。

传统上,人们会根据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家族情况等因素来为孩子取名。

儿童的名字往往寓意美好的愿望,如健康、聪明、幸福等。

由于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因此选择在传统节日中为孩子命名,被视为具有特殊的仪式意义,也被认为能带来更多好运和福祉。

四、传统节日与儿童教育除了生育习俗和命名习俗,传统节日还给予了中国儿童教育很大的影响。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家长们会给孩子们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展示中国传统的美德、道德和礼节。

举例来说,在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重阳节,家庭成员会一起包粽子、登高、祭拜祖先等,借助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家族观念、孝道精神和团结意识。

中国各地生育习俗

中国各地生育习俗

中国各地生育习俗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为了自身的生存极力繁育自己的种群,新生命的不断诞生使得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人类的先祖们为了活着,不得不面对饥饿、战争、疾病与灾荒对于生命的挑战。

由于物质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科学的不发达,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远古时期是非常恶劣的,有相当多的成年人根本活不到50岁。

尽管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生存环境也在逐渐的改善,但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战争、灾荒和疾病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使人民遭受了无穷无尽的苦难,生存的艰辛依然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人类要想生生不息,使每个家庭的姓氏能够继续延续,早生早育、多生多育就是人类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在这种状态下,新生命的诞生并顺理成长,便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

为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几千年来人们在生育繁衍方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俗规范和仪式,从男女结婚的开始甚至结婚前,这一套民俗习惯就开始在男女的生活中发挥影响。

一般来说,人类的生育习俗在促进母婴健康,保证种族繁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人的一生中,从其诞生来到世间,至死亡离开世间,各个不同的重要环节,都要举行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新生婴儿到世间要举行诞生仪礼、确认男女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要举行成年仪礼、男女建立配偶关系开始承担相应的家庭和社会义务要举行结婚仪礼等。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人们特别重视传宗接代,由于新婚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民间在婚姻缔结之初就寄寓了求子的期待,古代男女婚配前要请算命先生看双方八字和属相,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否生子。

在男女婚嫁的时候,就举行“求子”的仪式。

如清代光绪年间《惠州府志.婚嫁》中所记广东惠州地区“妇至门必于亲好中取福寿兼全者扶之”,此“福寿兼全者”,就是所谓的“多子多福之人”。

这里的意思十分明确,“福寿全者扶之”,就是希望“多子多福”。

当新娘坐上花轿离开娘家时,轿前要有一人捧着烘炉火炭,上覆贴有红纸双喜字样的瓦片两丸以寓日后子孙繁衍之意。

古代礼俗(育子)

古代礼俗(育子)

古代礼俗(育子)第一节报喜诞生是人的一生开始进入世界的大喜事,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按照传统礼俗,生育子女称为“添喜”;婴儿降生,女婿须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

报喜的方式因地域不同,略有差异。

浙江地区报喜时,生男孩用红纸包毛笔一支,生女孩则附花手帕一条。

也有分别送公鸡或母鸡的。

陕西渭南地区是带酒一壶,上拴红绳为生男,拴红绸为生女。

有的地方则带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为生男,置于大门背后为生女。

另外,大多数地区报喜时要送上煮熟并染成红色的鸡蛋,生男蛋为单数,生女蛋为双数。

而岳父母收下“喜蛋”后还要加倍送还,女婿再将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亲友。

第二节洗三朝出生三天最重要的礼俗,是会集亲友替婴儿洗身,叫作“洗三朝”,亦称“洗三”。

其用意在于洗净秽污,使其洁白入世,另也可增长小儿胆量,增进小儿健康。

这一礼俗唐代即已盛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更有具体记载,且一直流行至今。

据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京兆》记载,北京地区“洗三”的当天,必请接生婆到家,酒食款待,然后由家人在产房外厅供上碧霞元君、催生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13位神祗。

产妇炕头则供“床公床母”像,以点心或油糕为供品。

上香叩头后,便将用槐条、艾叶熬过的水倒入铜盆摆上炕,旁边放凉水一碗和染上红色的各种果品(如花生、枣、栗子、桂圆及鸡蛋等)一盘,还有一个盘子盛肥皂、矾、胭脂、糖、白布、秤权和锁等。

这时家人亲友按长幼依次往盆中添凉水、果品和铜钱,名曰“添盆”。

添盆时接生婆在旁唱祝词,如添水,唱“长流水,聪明伶俐”;如扔果,唱“早儿立子”、“桂元桂元,连中三元”等。

添盆毕,由接生婆洗小儿。

小儿哭,称为“响盆”。

洗时还边洗边念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随后,点着艾叶球儿,用生姜片作托,象征性地在婴儿脑门上灸一下,再将肚脐处敷以烧过的明矾末。

梳头打扮时也有祝词:“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指做官);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或女婿)准回衬。

中国传统诞生礼俗

中国传统诞生礼俗

中国传统诞生礼俗一、接生接生是指在孩子出生时,由老妇人帮助孩子离开母亲的子宫。

在中国,接生是一项十分庄重的仪式,通常由祖母、姑母、婆婆等有经验的女性或接生婆主持。

严谨的接生流程,通过专业的技巧和课程,保证了婴儿在离开母亲的子宫后,能够获得最好的照顾,也能让母亲和婴儿更加安全。

二、起名起名是中国传统诞生礼俗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

名字不仅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家庭,还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名字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

人们通常在出生后的三天内为孩子取名。

在命名之前,必须参考其出生时间,五行八字、周易等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姓氏文化,从而确保名字称之为吉名,同时适合家族传统。

三、满月宴满月宴,是指在孩子出生一个月后举行的庆祝活动。

这场宴席是对新生儿的庆幸和祝福。

宴会规模可以因家族不同而有所差异,许多富裕家庭会邀请更广泛的人参加。

除了亲戚、朋友,还会请各种各样的长者来祝福婴儿。

许多地区的满月宴还有传统的习俗,例如在宴会中点燃红蜡烛,分赠各方亲友,表示孩子的日日蒸蒸日上,且福气与人分担,令人倍感温馨。

四、百日宴百日宴是个更加庄重的仪式,是在婴儿100天后举行。

这一天代表孩子正式融入家庭和社会的阶段,也被称为“告别红房”。

百日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是家庭里对宝宝长大成人的期待和祝福。

家庭会请朋友、亲戚、长辈共同参加这个特别的庆祝宴会,进行庆贺和欢乐。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诞生礼俗的多重仪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作为家庭和社会核心的孩子的尊重。

虽然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儿礼仪已经较传统时代发生变化,但对孩子的祝福和祈福始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传统节日的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

传统节日的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

传统节日的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传统节日是一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是这些节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繁衍和家庭的尊重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一些传统节日中常见的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农历新年的生育与生子习俗农历新年是许多亚洲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人们相信在新的一年中生育和生子能够给家庭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在农历新年期间,许多夫妇会计划要一个或多个孩子。

此外,在农历新年期间,年轻夫妇经常被亲戚和长辈催促要孩子。

二、端午节的生育与生子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祈求和祈祷生育健康的子女。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将多个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腕上,以保护孩子远离疾病和灾难。

三、中秋节的生育与生子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另一个重要节日,也被视为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中秋节期间,一些夫妇希望在这个时间点怀孕,以期待一个华丽的未来,寓意圆满和幸福。

此外,有些人相信给孩子起名字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他们希望能够借助中秋节的吉祥氛围给子女起一个好名字。

四、圣诞节的生育与生子习俗圣诞节在西方国家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是许多人期待和庆祝的时刻。

在圣诞节期间,夫妇们也会计划生育和生子。

他们相信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孩子带来的祝福和幸福会更多。

此外,圣诞节还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希望能够在这个时候迎接一个新的家庭成员。

五、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的意义和影响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传达了人们对家庭和生命的价值观。

这些习俗强调了家庭团结、幸福和繁荣的重要性。

此外,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还加强了家族观念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然而,传统生育与生子习俗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需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一些夫妇可能不再将生育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更关注事业和个人发展。

生育的礼仪习俗介绍

生育的礼仪习俗介绍

生育的礼仪习俗介绍生育的礼仪习俗介绍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育的礼仪习俗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生育的礼仪习俗:诞生是人生的开始,诞生意味着家庭血脉的繁衍与继承。

家庭、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对人的诞生都非常重视。

报喜婴儿的出生是一种非常重大的事情,要立即向娘舅家报喜,报喜的礼品往往是一只鸡,如果生男孩就送一只公鸡,如果生女孩,就送一只母鸡;也有的地方送蛋,单数为男,双数为女;广东、广西等地方则送荔枝、龙眼等。

报喜的目的除了表示与亲戚分享得子的喜悦外,同时含有便于娘舅家备办婴儿衣帽等日常用品的意思。

洗三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

在某些地方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主持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

洗浴完毕,主人备酒菜或汤面招待亲朋好友,俗称“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亲朋好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

“洗三”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并得到社会的正式认可。

抓周抓周也称周啐、周岁礼。

此时的婴儿已能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即将步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于是便有了“拈周试啐”的习俗。

这一天,家长以文房四宝、算盘、农具、秤尺、剪刀、玩具、糕点等放在桌子上,用以预卜孩子的将来去向。

如抓到文房四宝,则预示孩子将来一定会读书;抓到算盘,一定会经商;抓到农具(纸做)一定会耕田种地;抓到玩具,预示着贪玩;抓到糕点,预示着好吃。

不过,无论抓到什么,客人们都会借题发挥,夸赞孩子聪明伶俐,前程无量,好让主人高兴。

现代生育礼仪习俗:现代的生育礼仪远没有传统生育礼仪那么复杂。

然而一个年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所以对于满月和百日还是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亲朋好友知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后,也会携带衣服、食品、水果、玩具等礼品陆续去看望产妇和婴儿;在满月那一天,部分家庭会摆上满月酒,恭请亲朋好友光临,感谢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和祝福;在百日那天,农村甚至部分城里人仍然盛行给婴儿打制长寿锁、百家索或手足镯子等;在周岁时,外公外婆还会送来衣服、玩具之类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明玄天,光启大圣,下彰皇化,垂裕无
穷。异域占风,同见美俗。」帝手诏报曰: 凡是节日,或以天气推移,或因人事表记。 八月五日,当朕生辰,感先圣之庆灵,荷 皇天之眷命。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 胜地良游,清秋高兴,百谷方熟,万宝以 成。自我作古,举无越礼,朝野同欢,是 为美事。依卿来请,宜付所司。
〔资料十〕
+《
红 楼 梦 》 第 七 十 一 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贾母八十大寿)自七月上旬,送寿礼 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 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 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沈香拐一支, 伽楠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 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余者自亲王驸马 以及大小文武官员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 不能胜记。
清.王念孙《王文肃公遗文.李母林太孺人 寿言序》:「序寿言,非古也,始于明王 (世贞)、李(攀龙)诸集滥觞。于今称人 美者,不必知其人,受人称者,不必辨其文, 交相引重,惟谀言是尚。」
+ 清.毛奇龄
〔资料十二〕
《西河集.新安王太夫人八十寿序》: 夫天予人以德,予人以名,又不惜予人以 寿,非报之也。有德者,非寿则无以享此名, 彼窃名者,非寿则又何以自别于有德者,故 曰:「周公但居东,而新莽不终摄,则周公为 小人,而新莽终元圣也。」新安贞孝王太君 者,张之母也,氏于王,适张而孀,是时居王 者十九年,居张纔四年耳。更五十年而祔姑于 堂,抚继于室。崇祯十六年,旌曰「贞孝」, 迄于今嗣子举于乡又十年余矣。未亡人八十设 帨于堂,持觞者在前,称祝者在后,可谓幸 矣。然而犹有惜之者,以为太君之未易几此年 也。
〔资料三〕
+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
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 射女否。」

flickr pigheadskin Nuage fou
〔资料四〕
+ 《礼记.内则》 :「三月之末,择日翦发为
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是日也,妻 以子见于父。贵人则为衣服,由命士以下皆 漱澣。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夫 入门,升自阼阶,立于阼,西乡;妻抱子出 自房,当楣立,东面。姆先相曰:『母某敢 用时日,祇见孺子。』夫对曰:『钦有帅。』 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 成。』遂左旋,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 妻遂适寝。」
+ 《礼记.内则》 :「妻将生子,及月辰,居
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 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
〔资料二〕
+ 《大戴礼.保傅篇》:「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
而就宴室。……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 则太师缊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倚 斗而言曰:『不敢以待太子。』……周后妃任成王 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 不詈,胎教之谓也。」 +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第1061条:「称婚生子 女者,谓由婚姻关系受胎而生之子女。」 + 第1062条:「从子女出生日回溯第一百八十一日起 至第三百零二日止,为受胎期间。」
〔资料十三〕
+ 唐.杜甫《杜工部集.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பைடு நூலகம்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资料十四〕
+ 宋.苏辙《栾城集.张安道尚书生日》:
出入三朝望愈尊,淮阳退卧避喧烦。 崇高历遍知皆妄,风俗频迁气独存。 世事直须劳旧德,归心那复厌名藩。 赤松作伴功虽切,白发忧时义所敦。 仁比高山年自倍,秋逢生日喜盈门。 知公知命身无祷,联为生灵举寿樽。
+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
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 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甄家一 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满丝床笏,一面泥金 百寿图的是头等。还有粤海将军邬家的一架玻 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么样,这两架 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
〔资料十一〕
+ 撰作寿序之始:
+ 毛传:「裼,褓也。瓦,纺砖也。」郑笺:「仪,善也。」
〔资料七〕
+ 生日之礼,古人所无。《颜氏家训》曰:「江南风
俗,儿生一期,为置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 刀笔,女则刀尺缄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 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 试儿。亲表聚集,因成宴会。自兹以后,二亲若在, 每至此日,常有饮食之事。无教之徒,虽已孤露, 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尝设斋讲。自阮 修容薨后,此事亦绝。」是此礼起于齐、梁之间, 逮唐、宋以后,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不崇饰此日, 开筵召客,赋诗称寿,而于昔人反本乐生之意去之 远矣。
+ 今夫卜夜游者厌朝鸡,悲短景者哀寒螀,其情
殊也。以八十年独居之孀,当此八十年春秋代 谢之久,诗曰:「夏之日,冬之夜。」以言长 也。太君亦不幸而予之贞,又予之年矣,然向 使太君者,怀此大节即下从君子,天下安知贞 孝若太君者,即不然而大节已明,不假以年, 有德不旌与旌之不久,亦安知以德得名、以名 得寿,如太君之彰且显者。夫周公诚圣,虽在 东未还,不害为圣,新莽诚伪,虽居摄不行, 不掩其伪,而天必昭然使着之如是,作德者之 必有征也,而又何疑于太君之为寿焉。
第 2 单元
+ 研究项目:待产隔离、胎教、接子礼、三月 之 名、命名的忌讳、生男生女之观念与习俗、古 人不庆生的原因、庆生礼俗的起源及演变、庆 生衍生的文体、庆生文字的忌讳 + 选读资料:《礼记.内则》、《大戴礼.保傅 篇》、《诗经.斯干》、《日知录》 + 衍生的文体:寿序、寿诗、寿词、寿联
〔资料一〕
〔资料九〕
+ 玄宗以垂拱元年( 685 )八月五日,生于东都。
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五日),以降诞之日, 大置酒张乐,宴百寮(僚)于花萼楼下。终宴, 尚书左丞相源干曜、左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 等上表曰: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 则风俗传其后。故少昊着流虹之感,商汤本玄 鸟之命,孟夏有佛生之供,仲春修道祖之箓, 追始乐原,其义一也。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 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清明总于玉露,爽朗冠 于金天。月惟仲秋,日在端午,尝星不见之夜, 祥光照室之期。群臣相贺曰:诞圣之辰也,焉 可不以为嘉节乎!
〔资料八〕
+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十二月癸末
(二十五)日,其四十九岁生日庆典之际, 对「司徒长孙无忌等曰:今日吾之生日, 俗云:生日可嘉乐,于吾之情翻成感思。 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追求侍养,永不 可得,仲由怀负米之恨,则吾情也。因泣 下数行,群臣并皆掩泪。」可见在唐代生 日举行宴会已成惯例。
〔资料十五〕
+ 寿联举例:
〔八十双寿〕 庚婺同明,九五其福; 椿萱并茂,八千为春。
〔七十男寿〕 八千岁为春,自今伊始; 七十杖于国,从古称稀。
〔资料十六〕
+ 寿序、寿诗、寿词、寿联用字的忌讳:避免
「卒」、「死」、「崩」、「恶」等字眼
+ 寿序、寿诗、寿词、寿联书法的忌讳:如
「岁」字上部「止」改写为「山」
+ 参考论文:
王翠君《唐宋庆生礼俗研究》
+ 自我测试问题:
一、古汉族妇人生产为何须隔离? 二、汉族为何用虚岁计年? 三、古汉族为何不庆生? 四、抓周、试儿算不算庆生?
+ 比夫曲水褉亭,重阳射圃,五月彩线,七
夕粉筵,岂同年而语也!臣等不胜大愿,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自注:臣钦若 等曰:诞圣节名,始于此。)着之甲令, 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群臣以 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自注: 臣钦若等曰:上寿自此始。)王公戚里, 进金镜绶带。士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 问。村杜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 神。
+ 汉族庆生的时机: 整寿、非整寿、白寿、米寿、 喜寿、古稀、花甲、冥寿、为古人作冥寿、从西 俗、拒作寿(例如:程颐、孔德成、星云法师) + 汉族庆生的活动: 布置寿屏、悬挂寿星图、悬 挂百寿图、悬挂寿联、吃寿面、吃寿桃、从西俗
+ 衍生的文体: 寿序 ( 始于明 人 ) 、 寿诗寿词 (始于唐,盛于宋)、寿联(盛于清) + 衍生的文物:寿屏、寿星图、百寿图、鸠杖
〔资料五〕
+ 《礼记.曲礼上》:「 凡名子,不以国,不
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
〔资料六〕
+ 《诗经.斯干》第六至第九章: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 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 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